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当上皇后的张氏没高兴多久,她就遇到了难题,这是所有实力派必须面对的问题,因为你的实力固然是来自于你的美貌,可是容颜终会衰减,实力派也不是你一个,在嘉靖的后宫里,可谓是群狼环伺,在这种情况之下,张氏就算能得宠一年两年,难道能拴住嘉靖一辈子。
于是,实力派最终的目标,就是转入关系户,说起来可笑,当实力派战胜关系户的时候,她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成为关系户,什么关系最可靠呢?儿子!
有了儿子,就能母凭子贵,只要自己有了儿子,那么就是太子,太子的母亲必定就是皇后,嘉靖若是想废后,就必须废太子,而废了太子,大臣们肯定不答应,你既然废不了太子,你就废不了皇后。
可惜……这两年,张皇后的肚子并不争气,粗俗一点来说,淡出了个鸟来,张皇后并不灰心,他现在是皇后,自己也年轻,只要努力生出个儿子,那便是正儿八经的嫡长子,是太子。
可是,昨夜一场宫变,然后噩耗传了来,张皇后惊呆了。
转眼之间,朱载基就要立为太子,一旦下了旨意,那么即便将来她生出儿子,只怕也完了。
不但太子地位要拱手送人,连自己这皇后,只怕也大大的不妥当。
张皇后是决不能让朱载基立为太子的,即便是自己生不出儿子,即便是皇帝老子驾崩,这个太子也不能立。
这里头牵涉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因为一旦立了太子,嘉靖明日就驾崩,那么不出意外,太子登基,和她张皇后,绝对一点关系都没有,再然后,新皇帝毫不犹豫的将她踢到一边,有多远滚多远。
可要是没有立太子,且不说将来她还有机会生个太子来,就算不能生,嘉靖明日就完蛋,可是谁来做皇帝,却是个未知数,既然是未知数,那就得让她这个新太后来裁决,你朱载基做不做皇帝,不是别人说了算,是张皇后说了算,假若看你不顺眼,就以朱载基年纪幼小的名义,请藩王来做,看哪个藩王顺眼,把他请进京来,到时候人家不免要对你感恩戴德,因为没有张皇后,就轮不到你来做皇帝。
问题很严重,一个个消息在往刘贵人那儿传递的时候,同时也有一个个消息传到张皇后这里。
张皇后气得发抖,随即一个茶盏摔落在地,她豁然起来,对前来禀告的心腹太监冷笑:“那个贱人,怕是早已笑死了,哼,她想如愿,有这么容易吗?朱载基是什么东西,一个庶子,也能做太子?国朝的规矩,都忘了吗?还是这天下,根本就不必讲规矩了。”
太监道:“幸得杨公力谏,陛下只是先封了个中山王,不过让他搬去东宫住,虽然还没有上尊号,不过……”
张皇后冷若寒霜,道:“是啊,多亏了一些大臣,可是姓徐的,不是极力支持吗?所以说,这才让人揪心,若是大臣们一面倒的反对,倒也罢了,现在却杀出了个程咬金,这就让人不安生了,若是朱载基那个小子做了太子,本宫还能活吗?姓刘的那个贱人怕是早就想取本宫而代之了,这事儿,不能小看,不能小看。”
太监道:“实在不成,奴婢出去寻杨公商量、商量?”
张皇后摇头,道:“这个风口浪尖,不知多少人在盯着,姓徐的和姓刘的都不是省油的灯,没必要被他们抓住把柄。”
太监乃是张皇后心腹,自然是为张皇后打算,若是张皇后完了,多半他也得被打发去神宫监去,此时也是急的挠墙,道:“可是娘娘若是不和杨公联手,只怕……”
“急什么?”张皇后咬碎了银牙,道:“不急,不过眼下,也只能拜托杨公了,你去,让人出去传播一个消息,就说张显和刘贵人平素走的很近,极有可能,是她私通了张显,让张显谋反,而后扶立朱载基登基,不过小心一些,别让人晓得是咱们嚼的舌根。”
这太监不由道:“娘娘,奴婢有句话不知当说不当说,这流言传出去,倒是无妨,可是呢,娘娘能指望陛下相信?陛下若是不信,就算再多流言,怕也没用。”
张皇后冷笑道:“你懂什么,传出这些流言,不是让陛下相信,只是想告诉杨公,本宫是逼急了,兔子急了还要咬人呢,他会明白本宫的意思,他在外朝,本宫在内朝,事到如今,最紧要的是默契,你等着看吧,杨公会有动作。”
太监点头,道:“奴婢这就去办。”
“回来!”张皇后笑的更冷,道:“记着,暂时不要和杨公接触什么,不过以后外朝有什么消息,都要及时禀告,还有两宫太后那边,本宫得多走动,你要跟慈宁宫那边的那些个奴婢,多这打一些招呼,能拉拢的就拉拢,银子什么的,本宫都不在乎。”
“是。”
第七百零二章:权倾天下
京师里的消息总是最为灵通,再加上宫变牵涉的人多,紫禁城昨夜的炮声隆隆,城中的厂卫四处,到处都是官军,便是傻子都明白,昨夜出事了。
因此京师之中,一时之间气氛紧张,寻常百姓人家总是最为被动的,无论上层发生了什么,他们的命运永远都不可能掌握在自己手里,无论是宫变成功还是失败,他们唯一的要做的,就是接受现实。
不过显然,作为绵羊,他们也有自己的取乐之道,昨夜到底发生了什么,自然成了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
好在昨天事儿太大,而且牵涉的人太多,直到情况的不少,紧接着,各种宫变的版本流传出来。
坊间和士林的议论立即热闹起来,坊间就是如此,朝廷越是让你闭嘴,你越是津津乐道,这些人往往在茶肆里头,一边故作风雅的摇着扇子,先很紧张的说一句莫谈国事,表示谈国事是很危险的事,然后很刺激的开始议论起国事起来,这是一种很变态的心理,大明朝其实到了中后期,已经较为开放,大多数时候,谁也没兴致管你说什么,无论你怎么骂,那也由你。可是民风开放,官府不举,却不说出个莫谈国事出来,就显得自己谈起国事来不够刺激,不做出一副好像你谈了国事就要掉脑袋的紧张感出来,这国事谈的还是有什么兴致?
而士林的清议又有不同,士林的读书人就显得嚣张了许多,他们不但谈国事,还最喜欢引经据典的引申,再然后就是别有用意的含沙射影、指桑骂槐,骂完之后,嘴巴一抹,又继续琢磨着举业,研究一下怎么混入自己骂骂咧咧过的朝廷队伍,混进自己曾经鄙弃的官员队伍,所谓吃肉要吃,骂猪也要骂,即是如此。
一场宫变,就提供了话题,当得知徐谦敕封郡王的消息传出,整个士林和坊间的议论几乎是一面倒,所有人痛斥祖宗之法成了草纸,被人随意玩弄,京师这边,毕竟偏于保守,大多数人,饱受理学熏陶,对于新事物,难以接受,对王学一党,多少有点排斥,当然也有部分人是极力支持王党的,可是毕竟是少数,很快,京师上下一片叫骂。
可是在如意坊,却是大大不同,消息传来,说是很快就有圣旨,不但敕郡王,还永镇直浙,朝廷许以三卫的护卫,即是近两万人的武装,除此之外,直浙大小事,皆送郡王府过目。
过目两个人,并不是裁决,也就是说,直浙的官员,自然还是朝廷任命,而郡王府,只有推荐的权利,至于过目,也就是让你知道而已,真正做主的,还是朝廷命官,不过郡王府,多少也能干涉一二。
这个权利,其实每个藩王都有,不过只是一个名目而已,实则用处一点都不大,因为吏治大权毕竟掌握在朝廷手里,朝廷命官当然是听朝廷的,谁管你这郡王,多半大多数人,压根就没有将王府放在眼里。
各种特权,只是名义罢了,没有多少用处。
可是这放在徐谦身上,似乎有些不合适,首先你要明白,直浙遍布王党,到处都是王党份子,官员是如此,士绅百姓也是如此,可谓是民心所向,表面上朝廷好像可以任命官员,但是不要忘了,你任何官员到了直浙,若是想罔顾王府的心意,王府只要透点风声出去,就是墙倒众人推的局面,保证你这官儿做不长,不但做不长,甚至可能还影响到你的仕途,坏了你的前程。
既然如此,谁敢把王府不放在眼里?谁敢忤逆郡王的意思?
假若郡王府觉得直浙的某些政令不妥,直接下个条子过去,你还敢坚持吗?你若是坚持,就算有朝廷撑腰,可是下头的官员,直浙一京两省四十九府两百三十七县的官员,谁会执行?你的政令执行不下去,还有人抽冷子就给你的政令泼脏水,阳奉阴违不说,还故意把你的事办砸,你能怎样?就算官场上的人不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