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之相比,更加先进的F…35系列战斗机在执行战场支援任务的时候,不但自身极为脆弱,甚至连高射机枪的穿甲弹都抵御不了,而且缺乏持续作战能力,往往在投下炸弹后就不得不返航。
要知道,C就算用光了炸弹,也能用航炮支援地面部队,往往能够在战场上空持续巡逻一个多时,接到地面部队的呼叫之后,能在五分钟之内提供空中支援。
更重要的是,在低空作战中,C不但不用畏惧队的大口径高射机枪,甚至不用害怕口径高射炮,就算遭到便携式防空导弹攻击,只要还有一台动机,即便被打掉了半截机翼,也能安全返航。
这种彪悍的生存能力,既是对地支援的保障,也被队当成眼中钉肉中刺。
实战中,在遇到C的时候,队的防空兵往往射数枚便携式防空导弹,或者用多门高射炮从多个方向上同时开火。即便如此,真正被便携式防空导弹与口径高射炮击落的C都不是很多,大部分战损的C都是被轻型防空导弹,以及中国空军的战斗机干掉的。
毫无疑问,日军没有这种攻击机,也就严重缺乏战场支援能力。
当时,日军能够依靠的,只有部署在后方的远程火炮。
显然,这也不容乐观。
要知道,第十六集团军在当天晚上就进驻玉田县,而罗耀武并没有让该集团军支援南面的作战行动。如此一来,第十六集团军的主要任务还是支援第四十集团军。随着该集团军的炮兵旅到达玉田县,也就能够从侧面轰击日军炮兵。
受此影响,日军炮兵的主要任务变成压制第十六集团军的远程炮兵,能够为前线进攻部队提供的支援自然非常有限。
可想而知,日军的进攻不但打得惨烈,而且没有多少实质性的收获。
只不过,到这个时候,美日联军的重点已经不在遵化了。
随着双方的主力装甲部队在十九日夜间展开,双方的空中力量率先开始决斗。
这次,中国空军毫无保留的投入了全部作战力量。按照罗耀武的要求,空军必须在地面决战期间尽到全部努力与美日联军争夺制空权,并且以此遏制美日联军的空中打击行动,确保地面装甲部队在不受威胁、至少是少受威胁的情况下,与美日联军决战。因为罗耀武认为能在四十八时之内打完装甲会战,所以空军至少得坚持四十八时。
中国空军全力争夺制空权,确实对美日联军产生了巨大影响。
仅在十九日夜间,中国空军就出动了近三百架次的作战飞机,而且几乎全部用于争夺制空权。受此影响,美军不得不调整空中作战计划,将更多的战斗机用来执行空战任务,而能够用在战场支援上的作战飞机大大减少。
与十六日的战斗一样,在指挥系统不堪重负的情况下,美军航空兵的对地打击效率大大降低,对东北军装甲部队没能构成多大威胁。
毫无疑问,帕特里奇不可能等到美军夺取了制空权之后才起进攻。
东北军已经严阵以待,装甲部队在进攻阵地上做好了战斗准备,就算美日联军A集团军不主动起进攻,东北军也会打过来。与东北军一样,因为地势过于平坦,所以美日联军在唐山西面也没有构筑实质性的防御阵地。如此一来,不管是美日联军打过去,还是东北军打过来,决战都再所难免。只不过,美日联军的目的是攻入天津,而东北军的目的只是击溃美日联军,所以让东北军打过来,对美日联军更加不利。
二十日凌晨,在不能继续等下去的情况下,美日联军A集团军率先起突击。
开战以来,最大规模的一场坦克会战打响了。
卷三 血火辉煌 第三十五章 坦克大战
虽然从兵力投入上来看,这场坦克会战还算不上最大规模,但是从装甲投入上看,绝对是最大规模。
东北军总共投入了八个集团军,即便除掉第十六集团军,也有七个集团军,其中有五个是新编集团军,充当主力的,自然是第三十九集团军与第六十五集团军。
与赤山会战时相比,这两个主力集团军都称得上改头换面。
当时,第三十九集团军编下总共有六个师,其中有一个坦克师、两个装甲师、两个摩步师与一个步兵师。除了步兵师仅有一个装甲营、属于步兵部队之外,其他五个师都是名副其实的装甲部队,其中坦克市拥有近三百辆主战坦克、装甲师拥有二百四十余辆主战坦克,就连摩步师都有一百六十多辆主战坦克,算上步兵师的装甲营,集团军编下总共拥有将近一千辆主战坦克。
与第三十九集团军相比,第六十五集团军的编制稍微弱了一点,主要是没有坦克师,多出了一个步兵师,因此编下的主战坦克只有七百多辆。只不过,作为更加侧重摩步进攻的部队来说,第六十五集团军拥有大约一千四百辆装甲战车,其中三分之二是配备了重型反坦克导弹,能够伴随主战坦克作战的步兵战车,而第三十九集团军只有九百辆装甲战车,步兵战车的数量更是不到五百辆,比第六十五集团军少了大约四百辆。
由此可见,这两个超重型集团军的战斗力基本上旗鼓相当。
与之相比,美日联军主力师团的编制规模就要小得多了。
美军投入的四个主力师分别是第一装甲师、第二机步师、第三机步师与第七步兵师,其中第一装甲师的编制最强,拥有将近四百辆主战坦克与五百多辆装甲战车,两个机步师的编制规模相当,都有两百多辆主战坦克与六百余辆装甲战车,第七步兵师编制最弱,只有一百多辆主战坦克与五百多辆装甲战车。
作为配合力量,日军八个主力师团总计拥有一千辆主战坦克与一千五百辆装甲战车。
由此可见,美日联军更加重视部队步坦协同,编内拥有更多的装甲战车,而且又以步兵战车与骑兵战车为主。相对而言,美日联军的坦克力量稍显薄弱,十二个师的坦克总量与东北军十个师的坦克总量旗鼓相当。
不同的编制,对应的是不同的战术。
在实战中,美日联军更加重视协同作战能力,所以编内拥有不少主要用于侦察行动的骑兵战车。作战使用中,美日联军的骑兵战车往往冲在最前面,凭借先进的观瞄设备,往往能够发现数千米外的坦克集群。如此一来,美日联军就能在双方的坦克集群碰面之前,呼叫空中支援与火力支援,用远程打击削弱敌人的装甲力量。完成远程打击之后,美日联军的坦克部队才会冲上战场。这个时候,往往就是打扫战场了。
毫无疑问,东北军没有这样的优势。
即便中国空军全力以赴,也只能确保短暂的制空权,连长期制空权都没有,也就谈不上空中支援了。虽然东北军有规模不小的炮兵部队,但是受到美日联军电子战影响,装甲部队与远程炮兵的协同作战能力并不理想。如果将炮兵靠前部署,甚至让炮兵伴随装甲部队发起进攻,还得考虑敌人的空中打击与炮火压制。也就是说,在绝大部分时候,东北军的装甲部队只能孤军奋战,不能指望得到有力支援。
受此影响,在作战使用中,东北军往往让坦克部队冲在前面,配备了重型反坦克导弹的步兵战车跟在坦克集群的后面,利用坦克的掩护,用反坦克导弹为坦克部队提供远距离反装甲支援,而伴随坦克部队作战的步兵则主要搭乘其他装甲车辆,分布在坦克集群两翼,用临时设置的反坦克火力点,对付敌人的迂回部队,保护坦克集群的侧翼。更重要的是,放在后面与侧翼的步兵还能掩护伴随作战的防空部队,而在野战中,机动防空部队是坦克集群的主要防空保障。
正是如此,东北军的装甲部队中,坦克占了很大的比重。
显然,这次美日联军没有空中优势,甚至没有客观的远程炮火优势。在只能由坦克决定胜负的战斗中,美日联军的问题就暴露了出来。
要知道,在装甲会战中,特别是正面战斗中,任何一种装甲战车都不是坦克的对手。
甚至可以说,只要在视距之内,坦克就是绝对的陆战之王。
也许有人认为,步兵战车上装备的反坦克导弹的射程比坦克炮的射程远得多,因此步兵战车能够对付坦克。
显然,这是一个极为错误的观点。
在主动防御系统问世之前,步兵战车也只是装甲战的辅助力量,而不是主导力量。随着各种能够拦截低速反坦克弹药的主动防御系统出现,反坦克导弹对坦克的威胁大大降低,步兵战车的反坦克能力自然受到了严重影响。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在以往的战斗中,不管是美日联军、还是东北军,反坦克导弹的主要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