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同第十师出征的,还有属于第七师的第7航空队。
因为第七师已经“溃不成军”,即便日本防卫省已经批准了第七师的整编计划,从其他师团抽调兵力补充给第七师,而不是征召预备役人员,让第七师尽快恢复战斗力,但是整编工作怎么也得花上个把月,第七师短期内无法投入战斗,第7航空队就顺理成章的编到了第十师名下。
如此一来,第十师的战斗力大大增强。
虽然在官兵素质等方面,第十师无法与第七师相提并论,但是把第7航空队加强给第十师,表明日军不但吸取了第七师初战失利的教训,还学着美军陆战队,加强低空突击,强调空地结合的进攻战术。
不管怎么样,日军出动第二个师团,绝对不是小事。
要说高兴的话,恐怕只有韩国了。不管怎么说,日本向台湾派遣的部队越多,对韩国的威胁就越小。
受此影响,当天韩国总统就与到访的美国副总统发表了一份共同声明,即韩国将坚守中立立场,只是处于安全考虑,将提高三八线以南防御部队的戒备级别,防备朝鲜在极端情况下挑起战争。
这份声明,一下就将半岛问题捅了出来。
必须承认,半岛问题早就不是热点问题了。
两年前。随着韩国海军的一艘小型反潜护卫舰在半岛西部有争议海域被鱼雷击沉,数十名韩国海军官兵丧生,半岛局势一度成为全球热点问题,热度甚至超过了伊朗核问题与阿富汗战争。
在此之后的数个月中,朝韩之间的炮战、美韩联合军演、美日联合军演等热点事件就像汽油,把半岛这盆火烧得旺旺的。直到2011年年底,也就是台海战争爆发前大半年,半岛问题才突然降温。
也许很多人都对半岛问题突然偃旗息鼓感到惊讶。
事实上,半岛问题与台海危机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让半岛问题突然降温的正是风起云涌的台海危机!
虽然表面上看,半岛问题能够降温与中美两国在汇率、贸易等金融问题上的纷争有很大关系,特别是大陆在重大金融政策上的战略让步有直接关系,但是台海战争爆发后再来看的话就能明白,大陆战略让步在为台海战争做准备,不然不可能在关系到国家基本利益,特别是稳定问题上做出如此重大的让步。
半岛不是问题,只是较量的舞台。
既然是舞台,双方都有活动空间。
台海战争爆发后,半岛平静了几天,直到美国宣布参战,并且迅速夺取制空权,平静才以朝韩巡逻队在非军事区内的枪战打破。
谁打了第一枪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谁愿意打第一枪。
进入八月份。半岛问题明显升温,双方巡逻队之间的战斗已经从步枪发展到机枪、再发展到迫击炮,很快就会动用火炮。
可以说,半岛局势正在失控。
也许有人会说,这是大陆在背后指使,因为半岛有事,美国就无法全力应付台海,必须把重兵留在韩国。
问题是,美国不能抛弃韩国,大陆能够抛弃朝鲜吗?
答案很明显,如果能。半岛问题在十年前那场导致数百万难民的饥荒之后就不存在了。
如同台海局势一样,在此之前,半岛问题维持现状对双方都有好处,只有当某一方无法从中获得好处的时候,才无法维持现状。
很明显,台海战争的幕后推手不可能是死在衡山指挥所里的“总统”。
如果是白宫破坏了台海局势,那么改变半岛现状的力量也不大可能来自北面。
不管怎么说,韩国在这个时候宣布加强军事警戒级别,并且做好应付朝鲜挑衅的准备工作,绝对不是空穴来风。
为了转移外界注意力,八月二十五日,台军在美军海空力量的支持下,出动十多个旅的大约八万兵力,在台岛南方战场上发起了代号“光复”的进攻战役,目标直指由二十四军控制的云林县城。
算上二十四军与二十七军的大约五万兵力,双方总共投入了十三万地面部队。
规模很大,意义却不明显。
虽然得到了美军的支援,但是用八万台军攻打五万大陆军队,胜算确实不大。从台军选择的进攻时间来看,打下云林县是次要目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防止大陆军队在北方战场上发起积极主动的战术反击,在日军第十师与美军的增援部队到达之前,稳住北方战场上的局面。二是让陈必时把即将到达的四十一军派往南方战场,帮助二十四军与二十七军稳住南方战线。
不管何者为重,“光复战役”的目的都非常有限,只算得上保持战场热度。
打到这一步,交战双方的指挥官都认识到,下一轮决斗即将开始,谁能在此之前准备得更加充分,谁就有更大的胜算。
问题是,陈必时并不是唯一的指挥官。
更重要的是,帕特里奇还不知道多了一个对手。
随着运送日军第十师的船队在九月二日到达苏澳港,运送美军第三步兵师的船队在九月三日到达基隆港,台岛北方战场再次热闹起来。
卷一 时势英雄 第一百四十七章 战火重燃
因为反击作战由方士谦负责。与罗耀武没什么关系,所以十五军的官兵大都不知道在八月底陆续登上台岛的四十一军与二十军在干什么。
对于叶振邦这种上过战场、与敌人拼过命的老兵来说,也不会去关心无关的事情。
从八月二十七日获得全部补充兵力、到九月六日的十天中,叶振邦所在的九连百来号官兵一直在做一件事情:修筑防御阵地。
命令是从军部直接下达的,九连的阵地观音到大溪快速公路西南、纵贯铁路东南与第二高速公路北面的平镇工业区。一同守在这块面积大约三平方公里,南北不到两公里、东西一公里出头的还有同属一三三团的八连与七连。
因为九连有一三三团的几个老兵,所以在分配任务的时候,九连负责工厂区,八连守在北面的南势村,七连则留在南面的山峰村。三个连的防线宽度在三公里左右,纵深超过了两公里,九连就守在最重要的位置上。
叶振邦没有抱怨什么,也没什么好抱怨。
虽然平镇工业区早就被炸成了废墟,不管是大陆远程炮兵的杰作,还是美军战机投下的炸弹,或者是台军撤退时故意搞的破坏,反正这里上百家电子工厂成了废墟,但是比起二零九高地,这里简直就是天堂。
能在屋顶下睡个好觉,清晨醒来能看到旭日,对叶振邦等人来说。绝对是天堂!
当然,真正的军人不会忘记,这里是战场。
来到平镇工业区,叶振邦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考察阵地。活着从二零九高地上走下来的几十个空降兵都知道,坚固的防御工事、完善的坑道体系、以及多层地下防御系统是对付敌人大炮炸弹的最佳武器。
虽然平镇工业区在平地上,方圆二三十公里内都没有看得见的山丘,但是有两件事情足以让叶振邦感到欣慰。
一是庄仕佑上尉不再那么窝囊,至少不再胆小怕死,回来后积极了许多,主动担负起与营部、团部、以及相邻两个连的联系工作,让叶振邦能够把精力放在防御部署上。这大概与他代表九连接受军部的表彰有关吧。
二是平镇工业区是个名副其实的工业区,就算变成了废墟,也是工业区,与作为“城市公园”的二零九高地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到处都有废钢材,而且大多是用来架设厂房的优质钢材。
在战场上,钢板绝对是“硬通货”。
在递交给团部的战斗报告中,叶振邦就明确提到,如果能够获得更多的钢材,比如用来加固坑道的三角钢,就能把上面三层坑道修得更坚固一点,让美军在进入坑道后付出更大的代价,说不定还能坚持一两天。
能不能再坚持一两天,谁也说不准。
只有一点可以肯定:修筑地下防御工事确实需要足够多的钢材,特别是三角钢!
除了钢材,还需要电能,驱动电动设备。
工业区到四十五师师部所在的杨梅镇、到四十三师师部所在的龙潭乡都不到五公里。架设电线不是什么难事,运送几台发电机与几车柴油也不是什么大难事。
更重要的是,九连的官兵在修筑二零九高地上的坑道时获得了大量经验。
十天,足够百来名官兵将平镇工业区变成一块谁也无法轻易攻破的阵地。
时间充足得,让九连官兵在闲暇之余还能关心别的事情,比如在九月六日夜间,围观向中坜市推进的装甲部队。
美军第一陆战师占领桃园县城之后,因为无法突破十五军设在杨梅镇的防线,所以没有继续推进,只是在平镇北面的中坜市部署了一个连的兵力,主力留在桃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