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李自是千恩万谢,一同上路。
行了一阵,李桐客微笑着言道:“玄成公,说实在话,我真为你捏着一把汗呢!”
魏徵笑道:“怎么,觉得我的胆子太大了?”
李桐客道:“杀诸葛德威,赦免李志安、李思行,这些事情虽说不错,我总觉得还是请敕办理的比较好,陛下和太子虽说都发了明话,可大人毕竟是东宫旧人,做这些事情总应该避避嫌疑才是。太子现在嘴上或许叫好,心里难免不会想点别的什么,日后发作起来,我担心大人吃不消。”
魏徵哈哈笑道:“我等受命离京之时,前东宫、齐府左右,均已被赦免。而今地方官员却又捕捉志安、思行等人,如此朝廷政令敕命威严何存?我等既为特使,得以便宜行事,便不能徒有虚名见错不纠,倘若因我等的犹豫使朝廷失却信义,岂不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对朝廷有利之事,理当知无不为。个人冒点风险事小,误了国家事大。太子殿下既以国士相许,我又怎能不以国士相报?”
他顿了顿,感叹着道:“再者说,我们这位太子殿下的心胸,实是千年不遇,他根本就不是你所想的那种小心眼的人。”
武德九年七月二十九日,军报传来,突厥敌踪首现于长安以北的高陵、泾阳一带。随即,延州、原州、绥州、岐州附近也纷纷出现突厥骑兵大队,隐匿行军长达大半个月之久的突厥大军,终于在中原唐廷面前露出了狰狞。
根据各地军报,十六卫府和尚书省兵部分别作出了判断,估算敌军总数约在十八万到二十四万之间。然而对于颉利可汗的牙帐位置,由于手上情报太少,兵部始终不能断定。
强敌大军压境,李世民这几日几乎彻夜未眠,整日在显德殿与长安最高城防长官江夏王李道宗商议部署军事。八月一日,李世民一口气签发了十几道人事任命敕,将城防军、宫廷内卫禁军、东宫率兵和各亲郡王府护军进行统一整编,原天策府诸将纷纷挂职下放带兵,例如左卫大将军秦叔宝便以正三品武职品秩俯就统军之职,统领由原玄甲亲军组成的东宫左率卫。此番除却由左千牛卫大将军程知节统帅的两府宫廷千牛侍卫兵队之外,李世民几乎将长安城内的全部兵力都统一整编在了一起,交给李道宗提调节度。
而外地的勤王兵马此刻也在紧锣密鼓的调动中,秦州都督平阳驸马柴绍率三万大军,于八月一日渡过渭水向岐州和陇州交界地进击;陕东道大行台左仆射屈突通所率五万玄甲军来的最快,此刻已据潼关仅一百二十里,急行军七日之内即可抵达京郊;并州都督李世积率八万大军此刻已经离了太原,二十几日之间即可抵达;灵州都督李靖所部六万八千余人是边兵,守土有责,未曾调动;太行道总管任瑰所部三万军马此刻已然渡过漳水,就勤王之师而言,这一路最慢,到达京师约需月余;南方驻军,未曾调动。
武德九年八月三日夜,太子李世民在东宫显德殿召集文武共议军务,淮安郡王太常寺卿李神通、江夏郡王鸿胪寺卿左金吾卫大将军领雍州牧李道宗、河间郡王李孝恭、魏国公司空裴寂、宋国公尚书左仆射萧瑀、赵国公尚书右仆射封伦、中书令宇文化及、中书令尚书右丞房玄龄、江国公侍中陈叔达、义兴郡公守侍中高士廉、兵部尚书杜如晦、吏部尚书长孙无忌、民部尚书裴矩、左卫大将军秦叔宝、左武候大将军侯君集、左骁卫大将军张公谨、右骁卫大将军程知节、左威卫大将军段志玄、右威卫大将军薛万均、左领军卫大将军刘师立、右领军卫大将军公孙武达、中书侍郎颜师古、中书侍郎李百药、门下省右散骑长侍韦挺、左谏议大夫王珪与闻。
战争,正朝着内讧方息的大唐袭来……
长孙皇后
长孙氏服侍着李世民宽了衣服,笑吟吟道:“又和大臣们商议了一整天,乏透了吧,你先在榻上略躺躺,我去下厨给殿下弄几样小菜来开开胃口。”
李世民一伸手拉住了长孙氏,道:“别去了,让厨下去安排吧,我平素不怎么挑吃,你知道的。好容易过来一趟,你陪我多说会儿话。”长孙氏一笑,也不执拗,吩咐宫人去安排,自己沏了一盏茶端给李世民,李世民一边吹着浮叶一边问道:“这里还住得惯吧,缺什么东西只管吩咐内侍省置办,如今已经是太子妃了,所用不可再如以前在王府那般简单,太寒酸了不像样子。”
长孙氏拿出一把小扇子轻轻给李世民扇着,口气淡淡地道:“臣妾在用度上向来以足用为准,没什么缺不缺的,这边地方比宏义宫宽敞些,承乾倒是很满意。原先能用的东西,我都带过来了,也免得新置办的东西不顺手。殿下,如今大变方息,能不麻烦内侍省还是不麻烦的好,以免惹来朝野非议。另外,臣妾倒是觉得,长生殿那边殿下还该关心一下,陛下那边如今不比以往,缺了什么东西,若是等陛下自己张了嘴便不好了!”
李世民愕然:“父皇那边自有内侍省负责,他们还敢怠慢了父皇不成?”
长孙氏叹道:“人心势利,自古皆然!如今局面特殊,宫省那些人未必还肯如此尽心地伺候陛下。外人不知道,还以为这是殿下的意思,说起来于殿下名声大有不便。”
李世民顿时醒悟,李渊如今大权旁落,眼见朝政大权落入他这个新太子的手中却无能为力,退位已是早晚间事,朝廷内外对这一层看得真真的。众人此时紧赶慢赶来巴结奉承他这位新君还来不及,哪里还有人有心思去理会孤零零坐在长生殿里的老皇帝?
想通了这一节,他心思一下子澄亮了许多,缓缓点着头道:“我知道了,我事情太多,平素又是一个粗心之人。这些事情,你还要多多提醒我才好。”
长孙氏轻轻一笑:“我不过多一句嘴罢了,这些事情哪里轮得到我来管呢?平日里自会有大臣向你进言,只不过现在大家的心思都在外面的军政事务上,才会有人忽略了这一节。”
李世民点了点头:“你说得不错,魏徵那个犟骨头若是在长安,早就眉毛不是眉毛眼睛不是眼睛地进言了!”
长孙氏眼睛转了转,道:“臣妾听说此人是个豪杰之士,原先的东宫洗马,如今殿下将他一下子降为七品官,这合适么?”
李世民笑道:“不能这么看,如今我总揽朝廷军政全权,实际上做的是皇帝的事情。太子詹事主簿虽说只有七品,却天天跟着我处理日常朝政,参议得失,做的实际上是宰相的事,魏徵在东宫坐了这许多年的冷板凳,一直未能入省,我刚刚当上太子,政事堂的人换得太勤会召人非议,所以只能委屈他以七品职衔行宰相之实,这个他心里清楚,万万不会有什么不满意的。”
说着,他拉起了妻子的手,道:“我想让辅机入值尚书省,你以为如何?”
长孙氏浑身一颤,脸色顿时变得雪白,声音颤抖地问道:“殿下已经和外臣们议了此事了么?”
李世民摇了摇头,道:“还没有,只和戴胄说过一次,不过看意思他似乎不怎么赞同。且目前军事上的事情压得我喘不过气来,还没有来得及考虑人事。我只是有这样一个想法,所以想先问问你的意见,自家兄长,他又和我一起共事这许多年了,他当得起!”
长孙氏问道:“殿下想怎样安排?”
李世民道:“未来尚书省由玄龄、如晦分任左右仆射,这是已定的格局。我想的是,尚书令这个职衔我不能再坐下去了,这个位置太关键,权力也太大,一般的朝臣恐怕受不起,让舅舅做吧,他又上了年纪,想来想去,只有辅机最合适了。”
长孙氏摇了摇头:“殿下,臣妾不懂朝政,却也知道这件事情你做得不妥!尚书令是总领百官的宰相,自武德元年以来便一直由殿下亲领,就连朝里的几位老相国都未曾做过。哥哥这些年来虽然颇有苦劳,但论功绩论能为都比不了房杜二公,如今越过他们和朝中的诸位大臣一下子当了尚书令,外臣们会如何看待他,又会如何看待殿下?自古外戚掌权,朝野大忌,这件事情无论对殿下、对朝廷,还是对臣妾、对哥哥都没有半分好处。臣妾以为,宰相之位关乎国家气运,为百官瞩目,殿下不能用自家的人来当,这是在向天下表明殿下的私心,实实不可为。我知道殿下这是关爱臣妾的娘家,可是不行,殿下现在还不能这么做!”
李世民叹了口气,道:“可是这个尚书令究竟谁来出任呢?我总不能自己兼一辈子吧?”
长孙氏笑了笑:“满朝文武这许多人,难道连一个人都挑不出来了?我看原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