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于海懿高声回答,之后迅速转入指挥状态,“反应堆满功率运转,超光速引擎充能!”
十六座聚变反应堆同时进入满功率状态,强大的电流以不可阻挡之势冲入超光速引擎,引擎中储存的能量瞬间跨过启动线,战舰登时在原地消失。
吕剑顿时一阵失望地叹息。
一直以来,远征军战舰的超光速引擎都是在能量达到超光速飞行底线后直接进入超光速状态,之后增加引擎的能量水平,达到提高速度的目的。
原本吕剑还盼着超光速引擎能够容纳大量能量而不开始超光速飞行,而后直接进入高倍速超光速状态,没想到根本没那回事儿。
“恒山号报告,我舰达到三倍光速……六倍光速……九倍光速……还在继续增加!”一直与旗舰保持通讯联系的于海懿接二连三地报告最新情况。
吕剑紧紧地抿住嘴巴,生怕自己出声干扰了实验。
“十五倍,已经达到十五倍了,速度仍在增加!重复,速度仍在增加……二十倍光速!司令你听到了吗,已经二十倍光速了!”超过原始数据的一倍多,于海懿激情四射地高声呐喊,嗓音都喊破了犹不自知。
恒山号原本配置的速度仪器最高只能显示9。2倍光速,不过测速仪没什么技术难点,补给舰上的工程师花了两天重新做了一个最高可达百倍显示标准的。
“很好!”吕剑极力控制自己的声音,“引擎怎么样,有没有异常情况?”
“引擎一切正常,好得不能再好……二十五倍光速,我舰已达二十五倍光速!老天,我正在创造历史!”于海懿忘情地高喊,像个孩子一样又蹦又跳。
吕剑激动得血往上涌,血压飙高,差点得了中风脑溢血,幸亏体质还好,血管弹性不错,晕一下又缓了过来。
“三,三十倍光速,这不可能!”于海懿又呆又愣,如坠五云雾里。
当现实超越幻想,现实变得如同虚幻般。
“于海懿!”吕剑大声呼喝,“镇定,给我注意实验数据!”
“是,是!”于海懿定了定神,“三,三十四倍光速……反应堆能量输出达到最大值,超光速引擎状态稳定,无异常情况。”
吕剑狠狠地出了一口气,三十四倍光速?
太阳系到比邻星的距离是4。22光年,飞越这个原本遥不可及的距离只需要……四十五天!
突如其来的幸福彻底击晕了吕剑,一口气憋在胸前,两眼一翻险些背过气去。
恒山号达到的三十四倍光速,不是超光速引擎的极限!
因为十六座反应堆的能量输出达到峰值无法再增加,超光速引擎的情况仍然稳定,也就是说只要能量继续加强,速度仍有提升的余地!
“停止实验,立即返航!”好不容易回气的吕剑急促地命令,“于海懿,我给你们舰上所有的人请功,但是,你们都知道机密泄露的严重性吧?你和你的舰员,全给我把嘴闭严实一点儿。”
“是,司令你放心吧。”于海懿赶紧表决心。
“从现在开始实施通讯管制,没有各舰舰长的批准,任何人不得动用共振通讯仪。”吕剑切换公共频段,突然下达了管制命令。
战士们议论纷纷,不知道究竟出了什么事,不过在处于战争状态下的军队,通讯管制是很常见的保密手段,没人因为这个胡乱猜测。
吕剑能信任十几位舰长,但不敢保证全舰队三万多位战士全部忠于祖国——中国远征军的意义远超对抗外骨人本身,美俄甚至其它国家想法设法地向远征军中夹塞根本无法避免。
地球方面接收远征军消息的也是自己人,理论上说不可能泄露情况,可是万一通讯中心也有各国安排的间谍呢?
他没有限制消息在舰队里传播的把握,只能尽可能地拖延消息传播的时间……不过他可以关闭所有的共振通讯仪,将远征军与地球的联系完全切断!(未完待续。。)
ps: 那个,本来不想写太多关于技术方面的东西,不过超光速这个东西关系到之后的情节,多说一些。
订阅情况很不好,一万多收藏,均订还不到四百五!
您的订阅是作者写书的动力,恳请有条件的书友订阅支持,拜谢!
388 死与生
2205年5月10日,比邻星。
虚空中七彩光芒闪过,阔别一年有余的北方号空天母舰、太湖号补给舰、远望号移民船和两艘冷冻移民船出现在预定空域。
超光速极限实验的成功,大大提高了远征军各舰的机动性,原计划六月底才能与主力汇合的留守分队最终提前一个半月飞抵比邻星。
远征军全体官兵对远望号的到来翘首以待,当战舰出现,各舰中不约而同地响起压抑的欢呼。
与家人分离整整一年多,出征在外的将士怎能不思念远方的亲人?
现在远征军任何一艘飞船都能在一秒钟的时间内飞越数千公里,一分钟能绕地球飞九圈,比起地球时代,实际距离绝对是远得不能再远。
欢呼来得快去得也快,吴挺的半身像骤然出现在彭泽湖号的大屏幕上,敬礼道:“报告司令,远征军后留舰队归队,请指示!”
吕剑收拾起沉重的心情,还礼道:“各舰原地待命,远望号前出!”
长达二十二公里的巨舰缓缓飞离编队,与此同时,补给舰彭泽湖号以同样缓慢的速度渐渐迎上。
燕京号与津门号滞后一个舰位拱卫在彭泽湖号两侧,四艘驱逐舰左右各两艘,呈雁翅形对称排开,两艘突击舰同样以一个舰位的差距跟在驱逐舰身后,柳州号和长城号则夹在两艘突击舰中央。
十一艘巨舰组成的三角编队缓慢而凝重,编队飞至远望号正前方十多公里的时候。吕剑下达了停止前进的命令,编队停止,但彭泽湖号补给舰却单舰飞离编队,慢慢倒转舰身,与远望号对接在一起。
补给舰一侧,吕剑身穿全套将军礼服,肃容整理军容,在他的身后,十一位舰长腰挺拔,笔直地排一行。
十一位舰长的身后。四千多名远征军将士肃然敬立。鸦雀无声。
舱站缓缓打开,吕剑蓦然嘶吼:“抚棺——”吼声在舰中回荡不休,回声阵阵。
余音未落,吕剑以最标准的军资上前一步。与其他五位舰队一起。将泛着金属光泽的合金棺抬起。稳稳地杠在肩膀上。
棺前端端正正地贴着前进基地一役牺牲的基地指挥官周泽林上校,照片上的周泽林双目炯炯有神,微笑中露出两排整齐的牙齿……他遗体被外骨人切成数块。四位军医花了一个小时,才得以将烈士缝合入殓。
牺牲时年仅三十七岁。
另外六位舰长紧随其后,棺内是黄河号舰载突击队三大队蒙古族少校大队长巴特尔,一位豪爽的蒙族汉子。
巴特尔全身被外骨人刺穿四十七处,其中二十四处伤及要害,内脏流出三米多远。牺牲前仍死死扣住步枪扳机死战不退,找到他的时候,战士们无论如何也无法将他的手掰开,战士们不忍心再惊动这位死战不退的勇士,将他与爱枪一齐收敛入棺。
牺牲时,年仅三十一岁……
中校单伟国,时任前进基地司令部参谋长,战士们只找到了他的半边身体,直到撤离前进基地后,才通过dna测定确认身份。
中校杨宇,基地后勤部长……
中尉冀文清,基地通讯参谋……
上尉中队长瞿振林,时任驻前进基地突击队中队长,面骨被外骨人砸得粉碎,遗体只剩下胸部以上,通过身份牌认定身份,后经dna测定确认。
少尉魏英杰,实习炮长,所在炮塔为凝固光束击中,因压力服破损,他的生命永远地凝固在二十三岁,与他的炮位合为一体。
战士们不愿破坏他的遗体,因此保留凝固球,烈士牺牲前所在的炮位拆下。是队伍中唯一一位未能入殓的烈士,最终如何处理,还要看烈士家人的选择。
战士石万祥,突击队员,独自掩护战友撤退,被外骨人大军淹没时引爆装甲,最终只在战斗装甲的残骸中找到烧焦的两条断腿和半截胳膊。
战士张宗逊……
战士唐令军……
战士王俊臣……
战士安玉山……
有太多太多的名字和烈士们一起化做永恒的丰碑,大部分烈士的遗体残缺不全,为了不给烈士的家人留下遗憾,完整的棺椁中只能存放烈士的骨灰。
庄严肃穆的队伍在吕剑的带领下一步步穿过两舰之间的闸门,当队伍出现在远望号之中,人群中压抑的哭声骤然响彻云霄,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妇人猛然扑到周泽林的合金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