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汪仑一听银狐二字,大惊失色,可他旋即想想又冷笑不止,“信不信我弄死你啊,骗我?!银狐早特么地死了!”
“我靠,你怎么就那么确定呢,难道你认识他?”陆羽问,挺不屑。
“别废话行不行,我最后说一遍,把照片给我!”汪仑暴怒了,脑筋蹦起多高,手指陆羽杀气腾腾。
“傻,逼。”
这人很明显是存在智力缺陷嘛,怎么听不懂人话呢!我问你你怎么知道银狐死了,你奶奶的不会往下接啊!草!给你给你,给你妹啊!都说了不在我这儿你还跟我要!用不用老子给你生一个出来呀?!从小就无法跟低能生物保持良好沟通的陆羽实在懒得跟他讲,两个字一出口,转身就走。
汪仑是什么人,那是个背着一火车皮命案的通缉犯,吓唬人这种事儿都干出甜头了还哪里受得了这般轻蔑,陆羽那牙缝里冒出来的一句“傻逼”彻底地将他激怒了。
“站住!”
一声暴喝间,他使出“鹰捉”,脚下一跃,探出右手,以一个类似于劈拳的动作打向陆羽肩头,可小陆脚下一动,蓦地向左移出一米来的距离,鬼魅一样的速度,无声无息。
“什么情况?!”汪仑这招鹰捉练了二十来年,还是头一次抓空。
要知道,鹰捉是尚门形意最重要的招数之一,和其他流派的劈拳类似,同门之内广为流传的五行拳、十二形拳、形意**拳、形意连环拳等主流套路也都用它来做起式,经过数年的积累淬炼,学成之后再用出来,足可以称得上是千锤百炼了。
拳经中说,形意拳(心意拳)要“出势虎扑,起手鹰捉”,又有经云:“起为钻、落为翻”,“打起打落如水之翻lang”,“不知起落枉伶俐”等等。由此观之,形意拳里,不知起落是没法掌握窍要真谛的。换句话说,这种起落钻翻的劲是形意诸多技法中最根本的劲,是形意技法里的精华所在。
而鹰捉这招就是掌握起落劲路的最好方式,同时,这也是形意门内五行拳中的“劈拳”特别受重视的原因。
形意拳的前身叫心意拳,也叫心意**拳。在心意拳里就有“招招不离鹰捉,势势不离虎扑”这个核心原理。还有人总结,心意拳中重中之重有四个要诀,即鸡腿、熊膀、鹰捉、虎抱头。
可惜的是,形意门的十二形拳里鹰的形态并未单独出现,而是和熊形搭伙,那一形的学名叫“鹰熊合演”,因为劲力问题比较纯正,所以很多人都认为这是真正的鹰捉,顾名思义,鹰熊合演的基本要求就是用鹰的势来打出熊膀的劲。
鹰势是疾速的,熊膀是浑厚的,单用鹰势打出来的劲力容易发飘,而内含熊膀的鹰势成功地避免了这种问题,一击之下则有五雷轰顶的威势,说白了,二者之间相辅相成。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讲的鹰捉和鬼叔的鹰爪功有很大的不同,它并不是靠鹰爪的爪劲来打,用的是熊膀支持下的“合身劲”。
很多人都认为,鹰捉里面包含的鹰熊合一正是形意拳厉害的之处。形意意拳出手相对朴实,看起来好像没什么了不得的东西,但一旦接上了手,对面的人顿时便可以发现这个简单平凡的一手里面蕴涵着无穷后劲,能做到这一点的原因很多,但是,不能忽略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这个鹰捉熊膀的相互贯通。
据说,当年在鹰爪门有个绝顶高手叫陈子正,人称“鹰爪王”,此人功力精纯,内劲浑厚,掐拿点扣的擒拿手法更是无人能敌,临敌交手鲜有败绩,可他这辈子也确实遇到过一个对手,这个人就是形意门的孙存周先生。
提起孙存周这个人您可能会有些陌生,那,提起他的父亲估计您就熟悉多了,孙先生的父亲,名叫,孙禄堂。
讲薛颠那个时候,照临提过他,孙禄堂先生可以算得上是中国近代武术史上的传奇人物,武可通神,那是个不折不扣的大宗师,还常常被武术界的人士比喻成活在现实中的“张三丰”。
也难怪,他这人可说是集太极八卦形意于一身,牛逼得没边。少年时学形意、八卦,都是名师指点,艺成之后云游四方,曾力挫群雄,击伤名家高手无数,纵横一生未尝败迹。
晚年致力于传业授徒,又自创孙氏太极拳,以“开合进退;轻盈圆活”的特点独树一帜,时至今日已然是一个与杨露禅的杨式、吴鉴泉的吴式、陈家沟的陈式并行于世的大流派,影响深远。
第300章 大劈裹横
孙禄堂的本事,是国术圈子里公认的出神入化。他那,“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的名头也不是白叫的,翻翻史料就可以发现,孙公的这一辈子可以用战绩彪炳来形容了。
国难当头时,他信手击昏远来挑战的俄国著名格斗家彼得洛夫。
年愈花甲时,又力挫日本天皇钦命大武士板垣一雄。
古稀之年,一举击败来自日本的五名技击高手的联合挑战。用当时那些人的话来说,孙禄堂的武功已经到了,“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神乎之游刃的武学最高境地,打人如走路,犯者立仆,被公认为当时中国武术界之领袖人物。
形意、八卦名家张兆东在晚年曾对友人曰:“以余一生所识,武功堪称神明至圣登峰造极者,惟孙禄堂一人耳。”
更难得的是,这人不但自己的武功高,学生的武功也是极高,孙禄堂的门人弟子中名家辈出,高手如云,以至于当时的武术界有天下武功两家半的说法。这两家半中,第一家就是孙家。
老子英雄儿好汉,孙存周先生的武功也是高得惊人,陈子正先生对这两父子闻名已久,就想试试他的功夫。他找了个机会,在言谈中用自己的大力鹰爪功去控制孙存周先生的手,但意外的是,孙先生身躯一振便解了这雷霆万钧的鹰爪力,在这里,他用的就是合身劲。
别怪照临多言,很多时候,说形意就不得不提孙禄堂,谁让人家厉害来着。
有人总结孙禄堂先生的武学,说他和别人不同的地方就在于他把中庸之道融合到拳学中去了。那么,这中庸之道是什么呢?
对,儒学。
把儒学、玄学、佛学这类的东西和武学相结合,是中国的传统,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但具体的奥妙难以揣度,一不小心还容易将人弄到华而不实、舍本求末的陷阱里去。
其实,在传统文化中,所谓的中庸之道更多时候代表着一种境界,很少有人会把它当成一种具体方案去探讨。
那么,鹰熊合演走的是不是中庸之道呢?
是,不是我提它干嘛。
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在这个例子中,鹰熊合演是主体,鹰的敏捷和熊的浑厚构成了两极,他们两个又在鹰捉这个功架中被完美地中和了,二者共通,未有偏废。看似浮躁的鹰捉因为得到熊膀的支持而后劲不断,看似笨拙的熊力又因为鹰的敏捷而发挥得淋漓尽致,这就是中庸。
汪仑的功夫很高,可能比尚昆还要高些,而且,他最擅长的就是鹰捉这一类的技法。这小子自出道以来,便以此闻名,那一手鹰捉用得是出神入化,令人惊叹,几次三番过后,隐隐地成了他的必杀技。
原本,他觉得刚才那一击必然命中,自信满满。他认为,以自己的实力打过去,哪怕是搭上个边角都足够重伤陆羽的,但是,问题出来了,没打到。
不是力道不够,也不是手法稚嫩,此事的症结在于面前这人的奇诡身法。
悬狐六步是何等之快,早有提防的陆羽身形横移,黑影一闪就走出了他的攻击范围。
“哼。”陆羽一声冷笑,头也不回。
汪仑一手按空,心下惊异,可他并不气馁,反倒是用出马形单撞直取陆羽的后腰。
拳经云:“马者,最仁义之灵兽,善知人心。有垂缰之义,抖毛之威,又有疾蹄之功,撞山跳涧之勇,取诸身内则为意,出于心源。”故道经云:“名意马,意属脾,为土。土生万物,意变万象。以性情言,谓之心源,以拳中言,谓之马形。”
汪仑这一拳,从脚下开始,他进左步跟右步,左掌横于身前右拳自胸口打出,噗地一声带着烈风,醇正迅速。
陆羽知道,马形是以腰腹丹田内劲为主宰,带动双臂抖出的技法,他不敢小觑,又使出一招“突刺”,脚下一蹬嗖地像正前方突进,一瞬间又是将近两米远的距离。
汪仑尴尬了,他这一拳,还刻意地加大了打击距离,却没想依然被身形飘忽的陆羽轻松躲过。
换成一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