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还珠同人)还珠后续-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允文儒雅仁柔,难以担负起治理国家的重任。
  此外,朱元璋也曾考虑过要从其它几个儿子当中选择一人,二子秦王朱樉此时最长,但他实在是荒唐成性,难成大器,三子朱棡有谋逆之嫌,倒是四子燕王朱棣,文韬武略,是个不错的人选。
  一次,朱元璋对几个心腹大臣流露出立燕王的可能性时,翰林学士刘三吾认为不可,“立燕王,置秦、晋王于何地?且皇长孙四海归心,皇上无忧矣。?”
  可见立继承人的问题实在是个很叫人为难的事情,即便是杀人如同掐死一只蚂蚁的朱皇帝也不得不小心翼翼,头痛不已,四子朱棣封燕王,封地在燕京,燕京为南京之屏障,北方瓦刺一直是大明王朝的心腹大患,由燕王在此镇守,朱元璋很是放心,因此在众王之中,也是以燕王实力最为强大,但若立朱棣,其他王子也会觊觎王位,必然会引起争夺,朱标虽亡,但嫡子朱允文尚在,所以明□□朱元璋就视朱允炆为嫡长孙,权衡利弊之后,决意立朱允文为王位继承人,这样也比较合乎古法,然而这位一路杀伐而来的老皇帝似乎忘了自来就是强者为王的道理,朱元璋曾出一上联,让朱棣和朱允文对下联,上联:风吹马尾千丝动,朱允文对:雨打羊毛一片毡,朱棣对:日照龙鳞万点金,谁高谁下,一望可知,朱允文登基座殿,是为建文帝,不过四年,屁股尚未坐热,四叔便兵临城下,此便是历史上的靖难之役,宫中的一场大火之后,朱允文从此下落成谜。
  朱棣登基,是为永乐帝,之后,便命郑和下西洋,随行精兵六万,此举一般人都认为是在追寻朱允文的下落,但建文帝的下落始终是个谜团,象梦魇一样在朱棣的心头挥之不去,为此郑和七下西洋,寻找朱允文。永乐一系,传至崇祯帝,大明王朝已是风雨飘摇,大厦将倾,内有李自成,张献忠之乱,外有女真族乘机而动,内忧外患,危如累卵,幸有冀辽督师袁重焕拒敌于宁远城,一炮结果了创下后来大清王朝276年基业,被追封为清□□的□□哈赤的老命,继承汗位的□□哈赤的儿子皇太极比之其父有过之而无不及,一招离间计,刚愎自用的崇祯帝将袁崇焕凌迟处死,崇祯此举,无异于自毁长城,自废武功,最后被迫煤山自缢,朱氏子孙多为起义军和清军剿杀,几乎绝种。
  皇太极北京称帝,改号大清,后猝死,传言为其弟多尔衮所害,皇太极八子福临登基,是为顺治帝,多尔衮摄政,累加封为父皇摄政王,后多尔衮坠马身亡,先追尊为成宗义皇帝,仅仅一个月之后被顺治帝追论谋逆罪削爵。
  ?顺治二十四岁出家,其子八岁玄烨登基,是为康熙帝,鳌拜等四大臣辅政,后康熙诛鳌拜而亲政,康熙共计子女35人,立二阿哥胤礽为皇太子,之后两废两立,晚年更是上演一出九子夺嫡的宫廷故事,后来康熙猝死,帝位终为四子胤祯继承,是为雍正帝,雍正登基之后,对于曾经的政敌八阿哥和追随者年羹尧等进行了无情的打击报复,雍正以康熙朝为鉴,立秘密立储制,于雍正元年八月召集诸王、大臣、九卿等,宣布实行秘密立储之制。其具体办法是由皇帝经过对皇子们暗中考察而下定立储决心后,将该皇子名字亲写密封,缄置锦匣,一式两份,一藏于大内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之后,一存放于内府皇帝左右,待日后皇帝病危或死后,由御前王大臣及军机大臣等共同开匣启封,宣布其中朱笔所书之皇子为皇太子,诏告天下即皇帝之位。?
  雍正同样患急症,猝死,传位四子弘历,是为乾隆。以上出自史料,基本属实,以下纯属穿凿附会,自圆其说而已,不可与史实相提并论。????

☆、正文1

  北京紫禁城太和殿,大清王朝第六位皇帝,受父祖余荫,后来自谕为十全老人的乾隆帝此时端坐于龙榻之上,文武大臣躬身侧立,分列两厢,一名传旨太监正在高声宣读早已拟好的诏谕;这些古奥难解的文字,是乾隆帝追封两位早已过世的哥哥为亲王的册文,册文中不乏溢美之词。雍正帝一共十子七女,此次被追封的是死于8岁时的弘晖,为端亲王,和另一位同样死于8岁时的福慧,为怀亲王。宣读完毕,群臣一起山呼万岁。
  之后,从朝班中走出一位老臣,乃是总理事务和硕庄亲王允禄,趋步上前,躬身奏道:启禀皇上,臣等查出?三阿哥从前原因阿其那获罪株连,与本身获罪撤去黄带者不同,今已故多年,蒙皇上笃念兄弟之谊,欲仍收入谱牒,于情理允宜。应钦遵谕旨,将三阿哥仍载入玉牒。俟命下之日,交与宗人府办理可也。谨奏请旨。
  端坐龙椅之上的乾隆此时方开金口,谕示:依议,从前三阿哥年少无知,性情放纵,行事不谨,皇考特加严惩,以教导朕兄弟等,使知儆戒。今三阿哥已故多年,朕念兄弟之谊,似应仍收入谱牒之内。著总理事务王、大臣,酌议具奏。
  他们口中的三阿哥何许人也,非是别人,也是乾隆的哥哥,雍正帝的第三个儿子,爱新觉罗弘时,弘时死时才24岁,至于死因,语颇浑沦,似有所顾忌,弘时实则是被亲爹雍正削宗夺籍,勒令自尽,何罪之有,罪在哪条?并无明示。
  阿其那也不是别人,乃是雍正帝的亲兄弟,八弟廉亲王胤祀,因获罪于雍正,被雍正强行改名阿其那,意即:猪,也或是:不要脸,总之,是一种极具羞辱的称呼,胤祀获罪,雍正令朝中大臣将其罪行廷议,将胤禩、胤禟、胤禵之罪状颁示全国,议胤禩罪状四十款,议胤禟罪状二十八款,议胤禵罪状十四款。至于弘时,并无罪状,但弘时到底还是死了,生前削籍,死后无封,此时意欲收回宗牒,可见乾隆尚念兄弟之情。
  乾隆就弘时一事做出谕示后,又下诏曰:“睿亲王多尔衮扫荡贼氛肃清宫禁。分遣诸王追歼流寇,抚定边疆。创制规模皆所经画。奉世祖车驾入都,成一统之大业,厥功最著。身后为苏克萨哈所构陷,首告诬陷以谋逆。其时世祖未尝亲政,经诸王大臣定罪除睿亲王封。朕念王若果萌异志,兵权在握何事不可为?其不于彼时因利乘便,直至身后始以入敛服僣越用龙衮,证为觊觎有是理乎?朕每览《世祖实录》至此,未尝不为睿亲王堕泪。睿亲王之立心行事实为笃忠,感厚恩明君臣大义。由宵小奸谋构成冤狱,岂可不为睿亲王昭雪?宜复还睿亲王封号,追谥忠,配享于太庙。依亲王园寝制度,修建其茔墓,令太常寺于春秋致祭。其王爵世袭罔替。
  这是一道给已死去一百多年的先是被顺治皇帝追封为成义宗皇帝后又将其削籍的多尔衮的追封诏书,崇德八年农历八月初九日,皇太极猝死于盛京后宫,他生前未立嗣子,因此,郡王阿达礼、贝子硕讬劝多尔衮自立为皇帝。多尔衮诛杀阿达礼、硕讬,与诸王、诸贝勒、群臣奉福临即位。郑亲王济尔哈朗与多尔衮左右辅政,等福临年长后,当即归政,这个方案,打破了僵局,也顾全了大局,虽然没有得到皇位,却也不是这场争斗的失败者,由于拥立6岁的福临,一切实权掌握在他手中,凡事先奏请摄政王多尔衮,书写名子时,多尔衮亦先之。从此多尔衮开始专政,成为清朝实际的最高统治者。?但是,所谓无情最是帝王家,多尔衮坠马身亡之后,先是被顺治追封为帝,不及两月,便削籍夺爵,掘墓鞭尸。
  此次乾隆在诏书中说的很清楚,多尔衮当时兵权在握,若真有异心,早就当皇帝了,所谓谋反,纯属莫须有。
  乾隆为雍正四子,自幼便受到父祖的格外眷顾,尤其是祖父康熙的宠爱,抚养宫中,亲自教导,雍正在后来的传位诏文中亦说到:宝亲王皇四子弘历,秉性仁慈,居心孝友,圣祖皇考于诸孙之中,最为钟爱,抚养宫中,恩逾常格。
  乾隆自登基之后,一改父严祖宽,宽严相济,他登基之初就宣称:治天下之道,贵得乎中,故宽则纠之以猛,猛则济之以宽,天下之理,惟有一中。中者无过不及,宽严并济之道也”,并给一些在雍正朝获罪的皇亲贵族们平反封赏,以此笼络人心,消除积怨。????
  ?宣读完诏书之后,一等公讷亲出班奏道:皇恩浩荡,惠及枯骨,顺治五年,摄政王告谕礼部:“方今天下一家,满汉官民皆朕臣子,欲其各相亲睦,莫若使之缔结婚姻,自后满汉官民有欲联姻好者,听之,后获罪于世宗,这一满汉通婚的谕示也随之成为大逆罪状之一,如今既已追封,此谕可否沿用,还望皇上圣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