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话一出,在场诸人都面露愕然之色,惟二没有变色的大概只有一向冷面的武敏之和一直笑如春风的小李相公了。
“这、这不合规矩吧?”吴诩愣了半天才找回自己的声音。
李小九上台以来,做过的‘不合规矩’的事多了去了,可这称‘二圣’的事,真的有些出格了!就算是当年的独孤皇后,也没能真正称圣,不过是宫中之人暗暗将她和隋文帝叫做‘二圣’而已,在政治地位上完全没有与隋文帝比肩的可能。
李小九今天说的这个‘二圣’,绝对不是像独孤皇后和隋文帝的那种模式。
而且,以吴诩如今的权势,根本不需要贪图什么‘二圣’的虚名,没得招那些自诩懂‘礼仪’的世家骂!
再说,‘二圣’什么的,在这种时代根本就是个悖论,不是说‘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如果这世上有一个人跟皇帝的权利一样大,到时两人的意见不统一,朝臣又该听从谁的呢?
说不定,她跟李小九也会因此生嫌隙呢……
以李小九的智慧应该不会主动去犯这种错误的!
吴诩觉得李小九应该还没傻到主动把皇位也分给别人一半的地步,他会这么做,八成是要对那些世家干点什么了,‘二圣’什么的只是个噱头……
她甚至怀疑,今日叫她来谈什么天象有异的事,就是为某件事做铺垫的!
她一直知道李小九想扯着她一起干活的心思已经很久了,就见不得她在后面偷偷懒!
不过,像这样明确下诏什么的,可不一样,怎么看都像是丢个大香饵下去,让那些世家来咬?!
小吴同学一瞬间洞悉了李小九陛下的险恶用心,不由瞪了后者一眼,不想某人竟然十分坦然地与之对视,全无半分愧疚之意。
听了吴诩‘不合规矩’的话,李小九果然笑了:“规矩?规矩不都是人定的?”
“以往那些什么帝范、什么礼仪还不是那些世家望族弄出来的,怎么,朕身为天子反倒不能给他们定规矩了!”
说到这里,李小九陛下面容一肃,对李三郎道:“李卿,朕已经看了你上次的则子,给天后加尊号一事,就交给你去办吧!”
“谨遵命。”小李相公忙起身领命。
吴诩在一旁听得莫名其妙,忙道:“什么加尊号?这事我怎么不知道?”
李小九陛下和小李相公难得十分默契地没有回答她的话。
吴诩忍不住有些恼了:“我说你们,到底在打什么主意啊?”
自从秦始皇发明了‘皇帝’这个帝王专有名词以后,千百年来的帝王都没在自己的称呼上做过太多改变,一直到去年,李小九自称‘天皇’不再用‘皇帝’这称号,这举动明显是对传统的一种挑战!
那时,李小九陛下君威高涨,举国上下对大唐的强大战斗力都欣欣鼓舞,当然对改称呼没啥异议。
此外,李小九陛下还对李氏祖先进行了一系列追尊活动,如追尊宣简公为宣皇帝,懿王为光皇帝,太祖武皇帝为高祖神尧皇帝,太宗文皇帝为文武圣皇帝,太穆皇后为太穆神皇后,文德皇后为文德圣皇后等等,开了为皇室先祖加尊号的先河。可尽管如此,吴诩也没听说过过给活着的皇后加尊号这种事的!
太奇怪了有木有?!
李小九依然不答吴诩的话,倒是小李相公笑眯眯回道:“娘子从倭郡回来时,微臣就在琢磨这件事了,天皇可称圣人,天后自该称圣母才对……”
“噗————”吴诩直接喷了。
谁圣母啊?
老子才不要叫圣母呢?!
“小李相公真是为我想得周到!”就算知道李三郎不是那个意思,吴诩也黑了脸,不由阴测测地道:“看来,我不为李卿保保媒,实在有些说不过去了!”
此话一出,小李相公脸上的笑容就有些挂不住了,尤其是上座的天皇陛下也目光炯炯地看着他,满脸的幸灾乐祸之色掩都掩不住。
不过,小李相公毕竟是号称‘李猫’的精明男人,当即祸水东引道:“微臣以为,如若不破除门第之槛,天下有多少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所以,微臣请天皇天后下诏禁止五姓世家任意通婚………”
“再有就是,重修
,以勋论贵。”这才是重点。
李三郎这几句话说得似乎有点石破天惊,但非常合乎吴诩和李小九的胃口。
要知道,那些世家门阀除了因为士族势力强横让当朝皇帝忌惮外,就是在联姻方面让皇室非常不忿。
那些该死的世家大族宁可把娶一个破落世家的丑女,也不肯娶皇室的公主,这让自诩是天下第一大世家的李氏非常愤怒啊!
重修氏族志,再次压低世家的地位,不许大姓世家之间互相通婚,要通婚必须向天皇天后打报告,否则只能嫁给他姓人家……
这些建议怎么听都像是李三郎在以权谋私,为自己的婚姻大事开路,不过李小九陛下听得十分爽,当即拍案叫好。
连吴诩也用敬畏的目光看着李三郎:这小子够毒的啊!
如果重排氏族的位置的话,卢家人就不能以门第不对称为由,不肯把他家小娘子下嫁给李三郎了!因为按李三郎新定的氏族等级评判方式,李三郎这个亚相最少能排在氏族志的前五名,绝对的贵族啊!
而卢氏如今只有度支尚书卢承庆在中央,家族中的其他子弟顶多就是一州之长,在氏族志里也不知能不能排上前十呢。
这样看来,两家也算门当户对了。
可是,事情哪有吴诩想的这么简单。
且不说重修《氏族志》一事受到了重重阻挠,就是‘禁婚令‘也被各大世家阳奉阴违,而且当那些世家得知建议实施这两项政令的人是‘奸相‘李三郎的手笔时,所有的世家不约而同放出话来:就是把自家小娘子嫁给乞丐,也绝不给李义府!作者有话要说:于是,小李相公被世家抵制了,媳妇儿娶不到了有木有二。二
第320章
第二十一章 二圣 16
尽管各大世家都放出了狠话;小李相公还是不为所动,还奏请李小九陛下将现在市面上流传的《氏族志》全部收缴销毁;新定《显庆姓氏录》;规定所有录入《姓氏录》的氏族必须是在朝五品以上官员所属的家族。其中,按照贞观的旧例,天后并州武氏、贤妃湖州徐氏以及京兆韦氏、昌平燕氏等重要外戚都列为一等世家;如李绩、李义府、许敬宗、许圉师等人皆因身居相位,其家族都被升为二等世家,其余三品以上的官员家族或入二等或入三等,不一而足。根据李三郎对氏族录入《姓氏录》的换算方法,只有五品(包括五品)以上文武官员的心思家族能够入围,那么就意味着新修的《姓氏录》里的姓氏和家族将比原先《氏族志》里收录的减少至少一半。更要命的是;用李三郎的办法收录氏族;许多之前的一二等大世家如果没人在朝居于高位的话,就面临着被踢出《姓氏录》的窘境。只这一项,先废后的舅家河东柳氏、废贵妃母家兰陵萧氏这些曾经显赫一时的百年世家都被无情地丢出了《姓氏录》,更有太原王氏、博陵崔氏、赵郡李氏、荥阳郑氏这些豪门世家因为家中子弟在朝中的官位不显,遭到了降等……
看到一大批老牌世家或被剔除或被降等,李小九陛下龙心大悦,当即亲自为《姓氏录》写序,并详细规定了类例,甄选出一些特例来。其中博陵崔氏本该降等的,但李小九陛下想到当初一直默默支持自己的铁杆帝党崔敦礼老爷子,就大手一挥,把崔氏还留在一等大世家之列。而太原王氏因为出了一个废后,本该降到末等的,但其旁支的王方翼在这次平倭之战中,军功甚巨,李小九陛下就额外开恩,让王氏暂列于第五等世家。
其余各世家氏族的排行情况,李小九陛下也没有一一查看,就让中书令李义府、侍中许敬宗、礼部侍郎孔志约、著作郎杨仁卿、太子洗马史元道、太常丞吕才以及崇文馆诸学士共同商议着办。
一时,长安城里的大小世家勋贵都像打了鸡血一样,天天跑去围堵崇文馆。崇文馆好好一个幽静之地,每天都像菜市场一样热闹,还能天天看到一些世家为了排行问题上演全武行……
《姓氏录》的修订在李小九陛下的强势推行下,渐渐为大唐中下层的人民群众所理解和接受。此外,由于《姓氏录》的收录规定,官员不分文武,只要品级过五品,就能在《姓氏录》上占领一席之地。所以,哪怕是出生草根、家中N代都是贫农的普通军士,只要他军功卓越,勋绩过了五品,也一样可以被收录,此举显然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