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材料帝国-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关于热固性树脂和玻璃纤维之间的结合力问题,不知道于工研究过没有?如果玻璃纤维的含量达到20%以上,对于树脂的强度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还有,从性价比方面考虑,玻璃纤维的含量应当达到多少最为合适?”夏扬杰直接就抛出了一组技术问题。
  “这个问题嘛,我谈不上有什么研究,不过,我们的确做过利用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强度的实验,我们发现有这样几个特点……”于利鸿一说起技术上的事情,人就变得从容起来,全然没有了刚才那份忐忑的模样。
  “你等等,你刚才说到除了玻璃纤维之外,用碳纤维也可以达到相同的效果,你能详细说说吗?”
  “这个情况是这样的,咱们国家在60年代初的时候就已经用人造丝和聚丙烯腈为原料研制出通用级的碳纤维,而且解决了碳纤维的强度问题,但其均匀稳定性一直不够理想。最近,我听说有企业正在研制沥青基碳纤维,我觉得其作为缠绕材料,性能应当优于传统的玻璃纤维……”
  “碳纤维与树脂的表面粘接力问题如何解决?”
  “可以考虑用电化学方法,使碳纤维表面碳层受到侵蚀,增加活性氧含量……”
  “你是说利用极性官能团与环氧树脂进行反应?”
  “我看到国外的资料上分析,不仅仅是环氧树脂,聚酰亚胺、双酰亚胺等也能发生类似反应……”
  “……”
  两个人越说越是投机,几乎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他们要的食物已经端上来,但两个人都顾不上享用。于利鸿的脸上泛出了光彩,这么多年了,他还真很少碰上如夏扬杰这样能够与自己形成思想碰撞的同行。
  “夏工,于工,你们先吃饭吧。”喻海涛不得不出声提醒了。他们这趟来,可不是为了与于利鸿探讨学术的,再这样说下去,就彻底跑题了。
  “对对,先吃饭,呵呵。”夏扬杰也意识到自己说得太多了,不过,从刚才这番交手,他对于利鸿的水平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坚信自己此前的判断并没有错误。
  “于工,像你刚才说的这些,在你们厂的生产中,能用得上吗?”吃了几口西餐之后,夏扬杰开始迂回劝说于利鸿了。
  听到夏扬杰的问话,于利鸿一下子就蔫了。厂子里的生产是几年一贯制,几个老产品翻来覆去地生产,他这个工艺工程师也就是能够提一些边边角角的革新意见。关于新产品的开发,他根本就插不上手,况且厂里近几年根本就没有新产品开发的计划。
  “唉,夏工,你是知道的,咱们刚才说的这些,太前沿了,咱们根本用不上啊。”于利鸿沮丧地说道。
  夏扬杰呵呵笑道:“既然如此,于工,有没有兴趣到我们这里来,我们最近正在搞纤维缠绕树脂的开发,迫切需要新思想、新思路呢。”
  “你们?”于利鸿愣了,对方说的,完全是一个他根本想不到的问题。
  “对,我们。”喻海涛插话了,“于工,请给我几分钟时间,我向你介绍一下我们公司的情况……”
  在于利鸿和于小娟目瞪口呆的注视中,喻海涛把海杰公司的情况向他们简单地做了一个介绍,除了公司的民营性质之外,喻海涛特别强调的就是秦海提出的理念:要成为一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研发机构。
  “你们那位秦总,魄力倒是蛮大的。成立专门的科技研发公司,这个想法也是蛮好的,科技嘛,总是要有人搞的。……不过,这和我有什么关系?”于利鸿诧异地问道。
  夏扬杰道:“听于工刚才所说,你的才华在厂里根本得不到施展的机会,这既是咱们国家的损失,也是你个人的损失。所以,我们想邀请你加入我们海杰公司,我们会给你提供第一流的实验条件和科研机会,让你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我是有单位的人啊。”于利鸿下意识地说道。
  “有单位无所谓啊,于工有没有考虑过停薪留职这种方式呢?”喻海涛笑呵呵地问道。
  “这个……我真没有考虑过。”于利鸿放下了手中的刀叉,他开始感觉到,这顿西餐,好像不是那么容易吃下去的。(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三章 单位算个屁

  “像于工这样的人才,我们可以考虑给到600元的月薪。”喻海涛慢悠悠地抛出了自己的底牌。
  “600元!”于利鸿一下子就愣住了。不单是他,女儿于小娟原本正在用小勺优雅地舀着蘑菇汤喝,听到此言,小勺顿时停在半空中,怎么也无法塞进嘴里去了。
  现场一片安静。
  在讨论如何从各单位挖人才的时候,秦海和他的属下们都想到了高薪这样一个大杀器。但对于什么样的薪金标准才算高薪,各人的认识却是不同的。
  在夏扬杰看来,一个月能够多拿50元钱,就应当是一件非常有吸引力的事情了。君不见单位上调工资的时候,为了十几块钱一级的工资,同事之间都可能老拳相见,多年的朋友都会反目为仇。如果一下子涨上去50块钱,何愁这些人不会欣然前来投奔呢?
  但秦海的想法却比夏扬杰要更现实得多,他知道,让这些技术人员离开原单位到海杰公司来工作,与在原单位里调动一个部门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停薪留职从字面上看的确给离职人员留出了一条退路,但事实上,你出来之后再退回去,身份就完全不同了。你会发现过去的位子已经被人占据,领导和同事对你的看法也会改变,你的身上会永远都烙着一个“攀高枝”的印记。
  正因为有这样的顾虑,仅仅比原来的工资高出一点点,根本不足以让这些有能力的技术人员毅然离开原来的单位。先贤说过,50%的利润能够让人铤而走险,100%的利润能够让人践踏法律。要吸引这些习惯了国有企业旱涝保收生活的人们脱离体制,非得有让他们完全无法拒绝的高额收益才行。
  根据秦海的这一思想,海杰公司最终确定了招聘人才的基本薪金标准:具有创新能力、能够独当一面的学术带头人。月薪600元起;学术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资深研究人员,月薪400元起;具有培养潜力和良好合作精神的年轻技术人员,月薪200元起。在此之外,如果遇到特别杰出的人才,还可以破格给予更高的薪水,做到上不封顶。
  于利鸿是个60年代初的大学毕业生。工作之后也一直都没有放弃自己的专业,在许多方面有独到的见解,正符合能够独当一面的标准,夏扬杰当面对他进行考校之后,向喻海涛传达了这样的信息,于是喻海涛也就毫不犹豫地说出了自己的报价。
  “于叔叔,你怎么不说话呀?”彭婷婷看着呆若木鸡的于家父女,忍不住发话了。在她看来,600元的月薪是一个人无论如何也不会拒绝的。至于说什么国营单位的保障之类,在她这样的年轻人心目中根本就没什么概念。
  在她读高中的时候,班上大多数同学的父母都是所谓“单位”上的职工,只有少数几个人家里是干个体户的。开家长会的时候,那几个干个体户的家长都觉得在其他家长面前很没有面子,但在学生之中,却正好相反,是那些“单位”职工家的孩子羡慕个体户家里的孩子。原因很简单。这些孩子穿得好、吃得好,用的文具盒都是那种海绵皮带磁铁的高档货。相比这种物质上的优越。“单位”算个屁啊!
  彭婷婷的提醒,让于利鸿清醒过来了。他连忙从脸上挤出一丝微笑,以掩饰自己刚才的失态。在刚才这一瞬间,他想到了很多很多:家里的大彩电、儿子一直想买的变速自行车、父亲的西药……到最后,他甚至已经幻想着自己正搀着年迈的父母,走在浦江边那片帝国主义留下的豪华建筑之中。看到了父母脸上那惊讶和欣喜的笑容。
  “喻经理,我……”于利鸿不知该如何回答才好了。说拒绝吧,600元月薪的诱惑完全是他无法阻挡的;说接受吧,在国企工作了20多年,突然让他去投奔一家名不见经传的私营公司。他怎么有这样的勇气?
  “爸,你还想什么呢?”于小娟撅着嘴不乐意了。与彭婷婷一样,她也是不把国营单位的身份当成一回事的新新人类。在刚才,彭婷婷已经跟她讲了无数海杰公司的轶事,不说别的,就冲着门外那辆崭新的浦桑轿车,也能证明人家海杰公司实力雄厚吧?
  一个月600元的薪水,相当于老爸现在收入的4倍,这意味着家里可以想买什么就买什么,父母再也不会为了给爷爷奶奶寄20块钱的事情而吵得天翻地覆了,这样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