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在柳耀忠与于克岫商谈的时候,他也不是没有评估过把金南厂的所有退休工人都接管过来的成本。200多退休工人,按每人每月50元钱退休金计算,一个月的成本也就是1万多块钱。如果他能够与金南厂进行合作,1万多块钱的额外成本并不算很大的负担。
先前他只是出于事不关己的心态,不愿意去背这个负担,但经秦海这样一说,他觉得真把这个负担背下来,也并无不可,最起码,他还能够落一个乐善好施的名声,这对于他与金南厂进行深入合作也是有帮助的。
“秦总,我明白你的意思了,明天我就再去和老于谈一谈。对了,既然秦总你也到金塘来了,我们就一块去谈吧。”柳耀忠说道。
秦海摆摆手道:“不急,这件事先等刘杰去联系一下再说。”
接着,他便把今天与刘杰商谈的情况向柳耀忠做了一个通报,柳耀忠惊诧道:“秦总,你这是想在金塘大干一场啊?”
秦海道:“既然来了,就不能光谈一家金南化工厂吧。金塘的化工产业有一定基础,设备和工人都是现成的,好好利用一下,完全可以建成一个化工材料基地。其实,你说的那些闲杂人员,我们也不能白白养着,他们也有两只手,要让他们去做一些他们能够做的事情。
这两年全国的经济状况都不太景气,但这个情况很快就会改变。我们要抓住现在这个机会,把这些企业盘活,同时牢牢地控制在我们自己手上。等到全国经济开始全面复苏的时候,这些企业都能够变成聚宝盆的。”
作为一名穿越者,秦海对于国家的整体经济走势是非常了解的。他知道,90年代的前两年,国内市场疲软,企业大面积停工停产,情况十分糟糕。但在南巡讲话之后,全国的经济就会重新回到快车道上,并进入一个长达30年的高速增长期。随着中国逐渐成为“世界工厂”,国内的原材料需求将会出现井喷式的上升,他现在所做的一切,都属于未雨绸缪之举。
对于秦海的眼光,柳耀忠是十分信服的。时下许多民营企业家都对国家的政策心存疑虑,不敢轻易投资。但秦海却告诉柳耀忠,国家的政策只会越来越有利于民营经济的发展,所谓政策要“收”的说法,只是毫无根据的民间谣传而已。柳耀忠正是因为相信了秦海的这个判断,才会跑到金塘来洽谈合作的事情。以秦海的意思,现在谈的是合作,等到政策宽松一点的时候,就可以进行兼并了。
“秦总,你说该怎么做吧,我全力配合你就是了。”柳耀忠向秦海表着忠心。
秦海道:“我们等刘杰的安排吧,他毕竟是金塘的老人,关系很熟,等他帮我们把线接上,我们再往下操作。”
接下来的两天,刘杰帮着秦海联系了七八家企业的领导。与秦海上次来调研不同,这一回这些企业领导都是主动到市里来与秦海磋商,省去了秦海奔波于金塘市郊之苦。秦海向这些厂长经理们了解了他们所辖企业的经营现状,也与他们探讨了合作的模式。由于秦海的开诚布公,双方的讨论十分深入,也商定了若干与市政府沟通时候的要点。
与联系企业的同时,刘杰也开始到市政府进行游说。金塘这么多企业停工停产,市政府早已是满脑门子官司。听说有民间大款要来与金塘的企业合作,市里各个部门都非常积极,恨不得早点把这些包袱甩出去。
三天之后,刘杰前来通知秦海,金塘市分管工作的副市长沈传明表示要接见秦海。参加这次会谈的,还包括了市里几个主管部门的领导,以及刘杰、于克岫等企业领导。照沈传明的话说,这是一次三方会谈,重点就是要解决各家国有企业经营的问题。(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八章 互相甩包袱
沈传明是个40刚出头的少壮派官员,说话、做事很有些雷厉风行的作风,即使是静静地坐在那里,他的神态中也带着几分威严,让人望之而生出敬畏之意。
秦海与柳耀忠、黑子在金塘市政府办事人员引导之下走进会议室的时候,看到于克岫、刘杰等人都已经到了。这些平日里喜欢打打闹闹、无拘无束的企业领导,此时居然显得有几分拘谨,这就让秦海觉得有些异样了。他顺着众人的目光看去,正看见了端坐在会议桌一侧正中的沈传明。
“是安河来的秦总吧,欢迎欢迎啊。”沈传明站起身来,绕过会议桌,来到秦海等人面前,向他们伸出了手。
秦海伸手与沈传明握在了一起,在握手的一瞬间,他感觉到沈传明的手温暖而有力,与他相握的时候,还稍稍地加了一点力度,像是在传达一种坚定的信心。
“沈市长吧,久仰了。”秦海微微点了点头,向沈传明致意道。他并非金塘市的人,也没什么事情要求着沈传明,所以在沈传明的威严面前并无怯意。严格地说,沈传明反而是有求于秦海的人,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有钱的才是大爷。
双方简单寒暄了几句,便分宾主落座了。沈传明一侧有市政府几个部门的官员,其中还有秦海过去已经认识、现任经委副主任的曾智强。秦海这一侧就是黑子和柳耀忠二人,倒是显得有些单薄。于克岫等企业领导分坐在两侧,填上了两边的空位。
“我听说秦总此次到我们金塘来,有意与我们金塘市的企业开展合作,不知有没有什么具体的意向。”沈传明开门见山地挑明了此次会见的主题。
秦海道:“沈市长日理万机,竟然还会关注到我们企业在金塘开展的一点点商业活动。真是让我感到荣幸。我此次到金塘来,代表的是浦江东耀塑料厂和浦江海杰科技公司,我们两家单位开发了一些新型化工材料,想寻找合作伙伴共同进行生产。金塘是有名的化工产业基地,所以我和柳厂长想在金塘选择几家企业进行深度合作。”
“我们金塘的化工业有很好的基础,于厂长、刘厂长他们。都是经验丰富的老化工。金塘的企业设备条件好,工人素质也好,相信肯定能够满足秦总和柳厂长的要求吧?”沈传明用平静的语气说道。
与秦海接触过的其他一些地方官不同,沈传明并没有因为急于招商引资而对投资商表现出谄媚之意,他的态度是不卑不亢的,始终端着几分架子,似乎是在暗示秦海:自己有足够的底气,不会丧失原则。
秦海此前从刘杰等人那里已经听说过,沈传明其人极其自负。任何时候都有些拿腔拿调的架式,这已经不是什么谈判技巧,而纯粹是他的本性所致了。同时,秦海也知道,沈传明其实并没有什么真正的底气,这么多停产企业早已把他整得焦头烂额,他现在最大的想法就是要甩掉这些包袱。
想到这些,秦海笑了笑。说道:“沈市长说得对,金塘的化工企业基础的确不错。这也是我们到金塘来的原因。不过,基础归基础,现状是现状,于厂长、刘厂长他们的企业,现在面临的情况都不太理想,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工人中间固然有一部分是技术不错的,但同时也有相当部分属于两无,即一无文化、二无技术,这样的职工对于我们实在没什么太大的用处。”
沈传明的脸色微微往下一沉,说道:“秦总这话说得有些苛刻了吧?我们这些企业只是遇到了一些暂时的困难。照秦总的说法却成了一无是处,这岂不是全盘否定了于厂长、刘厂长他们的工作?”
秦海摇摇头,道:“我可没有否定各位厂长的意思,金塘的化工企业出现目前的困难,非战之罪,而是整个政策环境的问题。红光厂、金南厂在以往为国家贡献了那么多的利润和税收,却没有得到国家的反哺。这些企业现在还在使用60、70年代的设备,岂能有竞争力?
此外,这些企业的老职工为国家创造了大量的财富,但国家并没有给他们存下养老金,以至于现在他们的退休金只能来自于企业,企业因此而不堪重负。这些都不是几位厂长能够解决的问题,而是国家应当出面来解决的问题。”
秦海说的情况,都是沈传明无法否认的,他只能避开秦海的锋芒,说道:“国家的政策,也不是我们金塘市能够左右的。秦总说的这些情况,即使是真实存在的,我们现在也解决不了。所以,我想我们还是谈一些能够解决的问题吧。”
秦海说道:“现实的问题很简单,我们希望与这几家企业合作进行生产,如果有可能的话,我们想兼并这几家企业。不过,企业里人浮于事的那些职工,还有企业里的退休工人,我们希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