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宁厂长这话,我不是很明白。”秦海坦率地说道。
宁中英道:“热喷涂机有这样大的利润,肯定会惹得一些人眼红,就像前一段有人眼红平苑特钢厂一样。可以,几亿美元的销售额,这么多的出口创汇。省里,甚至中央都会看在眼里,肯定会给你各种各样的保护。有了这些保护伞,旁人想打你的主意,也要掂量掂量了。”
“是的,崔部长就答应过我。只要是在农业系统内的事情,他都会尽力帮忙。”秦海说道。
“他是这样说的吗?”宁中英眼前一亮,追问道。
秦海道:“他的确是这样说的。这次回国之后,在京城他又跟我说了一遍,说热喷涂机生产的事情,如果需要用到农机系统的力量,他一定会全力协助。”
“原来如此。”宁中英微微地笑了,“这个崔洪春,倒是打了一副好算盘啊。”
秦海挠挠脑袋:“宁厂长。您就别给我打哑谜了,我天生弱智,您又不是不知道。我倒觉得,热喷涂机无论如何也不算是农业机械,找农业部帮忙好像有点不太合适。”
“有什么不合适的?”宁中英瞪着眼睛说道,“农机系统搞系统外的东西还少了?现在大家日子都不好过,咱们厂不也曾经打算造洗衣机吗?”
“呃……这件事我怎么觉得过去挺长时间了。”秦海也笑了。回想起自己刚到青锋厂,反对韦宝林搞洗衣机项目的事情。他觉得有些恍如隔世了。掐着指头算一下,其实时间才过去了两年不到。但这两年中发生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
宁中英没有理会秦海的这些感慨,他压低声音对秦海说道:“小秦,既然有崔部长撑腰,我倒有一个想法,不知道你愿不愿意做。”
秦海道:“宁厂长想的主意肯定是没错的。我哪会有什么意见。”
“又在拍马屁。”宁中英斥道。他心里明白,秦海这话只是说得好听。如果他们商量的是一件小事,秦海自然不会违逆宁中英的想法。但现在涉及到的是几亿美元的大事,秦海怎么可能毫不保留地接受宁中英的意见呢?
“什么想法,您就说吧。如果不相信您。我也不会来找您商量这件事了。”秦海说道。
宁中英道:“我的想法是这样的,你干脆把青锋厂兼并掉,把青锋厂变成一家合股企业,你占大头,让部里占一个小头,你看如何?”
“兼并青锋厂?”秦海惊得目瞪口呆。
要说起来,秦海不是没想过兼并几家企业的事情。但在这个年代,兼并国企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而兼并私营企业或者乡镇企业,又完全没有必要,因为这些企业根本谈不上有什么底蕴,与其兼并它们,还不如自己重新建一家厂子起来。
此外,就算秦海偶尔想过要去兼并一家国企,他也从未把主意打到青锋厂的头上。要说理由,那就是他觉得青锋厂是宁中英的地盘,他怎么能把手伸到这个地盘上来呢?
可是,这件事从宁中英嘴里说出来,给秦海的感觉又不一样了。他细细一琢磨,发现兼并青锋厂好像还真是最好的一个选择。
“你需要一个厂子,不外乎是两条路,一是兼并一家老厂,二是自己建一个新厂。建新厂的主意,基本上不可行,因为一个厂子从建设到能够顺利运转,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你是等不起的。”宁中英开始给秦海分析起来。
秦海点头道:“您说得对,磨合所需要的时间成本,对我来说负担不起。”
“那么就只剩下兼并一家老厂这一个办法了。”宁中英道,“青锋厂规模适中,有长期的生产经验,只要兼并过来,不需要做什么调整,马上就可以投入生产。最关键的是,青锋厂的干部职工都是咱们知根知底的,不用担心会给你闹出什么乱子。”
“那是因为有您这根定海神针啊。”秦海呵呵地笑了起来。从法律程序上兼并一家企业并不难,但要让这家企业真正为自己所用,在文化上与自己完全融合,就是十分困难的事情了。但如果他要兼并的是青锋厂,那这种困难就完全不存在了,因为宁中英与他是同一条心的。有宁中英在,青锋厂的一切就尽在把握。
“可是,这样一来,咱们青锋厂就成了私人企业了,厂里的职工能接受吗?还有,您就成了职业经理人了,这可和您的正处级待遇不相符哦。”秦海提出了自己的担心。
宁中英道:“现在有不少地方都在搞中外合资企业。这些合资企业里,工人不也同样要接受身份的转变?跟洋鬼子合资都没事,跟咱们中国人合资怎么就不行了?至于说我的什么待遇,那都是虚的,我都快60的人了,还在意这些虚名干什么?”
“言之有理。”秦海说道。以他一个穿越者的见识,自然知道在几年后将会有大批的国企破产倒闭,届时原来的国企职工能够获得一个股份制企业雇员的身份都算是幸运的,不幸的那一批就只能成为3000万下岗大军中的一员了。
如果上级部门允许他兼并青锋厂,那么职工中的波动自然是难免的。他可以用高薪、高福利等条件,尽量地把人留住,再加上宁中英的号召力,相信绝大多数的职工都会选择留下,青锋厂的生产体系应当不会受到影响。至于说个别人非要追求什么国企职工的“铁饭碗”,那他也没办法,只能礼送出门,相信万能的“有关部门”是能够解决这些人的安置问题的。
宁中英继续说道:“兼并青锋厂,对你有很多好处。平苑是一个小地方,你把5个亿的业务拿过来,别说平苑县,就是北溪市,也没人敢跟你呲牙。你自己就是北溪人,在北溪发展肯定比到京城、浦江去发展要安全得多。你觉得是不是这样?”
“我明白了。”秦海只觉得眼前豁然开朗,许多过去担心的问题都烟消云散了。
攥着几亿美元的业务,他完全可以成为北溪一霸,别说郑博佳这种衙内,就是郑博佳的老爹郑超,对于他这样一个超级土豪也不敢肆意妄为。把青锋厂兼并过来之后,宁中英就成了他的下属,或者说成为他的商业帝国中的一员。以宁中英的老谋深算,对付各种明枪暗箭应当是不在话下的。
“这件事是不是需要跟项厂长他们再商量一下?”秦海问道。他说的这些人包括副厂长项纪勇,还有冷玉明、萧东平等,那都是秦海刚入厂的时候非常照顾他的老领导。现在他要把老领导变得自己的雇员,总得先征求一下人家的意见吧?
宁中英摆摆手,道:“跟他们商量的话,事情就复杂了。大家七嘴八舌,还不一定会弄出什么名堂来。这件事,你直接找崔洪春,让他发话。省里肯定也不会有意见,热喷涂机这样的大项目,省里拉都拉不到,哪会往外推?等到上面的主意定下来,厂里的职工想反对也没用了。到时候你再给大家许一些好处,还担心大家不跟你干?”
黑,真特莫的黑啊!秦海在心里暗暗地诽谤着,不过,对于宁中英这个安排却是非常赞同的。他突然想到,崔洪春一而再地向他表示会给予各种支持,是不是也想到了这样一个方案呢?如果秦海兼并了青锋厂,以青锋厂为基地来生产热喷涂机,那么崔洪春就可以堂而皇之地声称热喷涂机是农机系统的产品,这几亿美元的创汇收入,就能够记在农业部的功劳簿上了。
都是老狐狸啊!秦海在这一刻深深感觉到了自己的年幼无知。(未完待续。。)
第二百八十四章 青锋厂改制
与宁中英确定好方案之后,秦海回到家,把这个想法又与父亲秦明华商量了一下。秦明华对于大局的判断远不如宁中英有经验,但他对于兼并青锋厂这个想法也是持赞成意见的,理由与宁中英所说的没有太大差异。
一切考虑周全,秦海马上撰写了一份请示报告,通过刚开办不久的特快专递业务寄送到京城农业部,直接呈交崔洪春。在请示报告中,秦海提出希望能够将青锋农机厂改制为股份制企业,他个人以私人股东身份入股,持有95%以上的股权,最多留下5%作为国有股,由安河省农业厅持有。
在那个年代,私人要求入股国企,而且还要占有95%以上的股权,实在是一件骇人听闻的事情。但崔洪春收到这份请示报告,却并未感到惊讶,甚至还有些不出所料的感觉。唯一让他没想到的,是秦海希望入股的企业居然是小小的青锋农机厂,崔洪春原本还以为他会把目光投向更大一些的企业,因为毕竟他手上的业务量是巨无霸级别的。
“这倒是一个知进退的年轻人啊。”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