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禧放声长笑,拍着吕惠卿的手背:“吉甫,此话差矣!王禹玉在东府日久,几近十载,却无丝毫建树。观国朝百年诸多宰辅,才干政绩位列其上的不知凡几,可秉政比他时间长的却没几人,无他,听话而已。取圣旨、领圣旨、已得圣旨,三旨相公之名,卒为天下笑。如今二虏内乱,天子意欲先观兵西北,继而北收幽燕,这就需要朝堂上有贤相主持,王珪可能担得起这份担子?天子英睿,自然知道王珪不是能架上房的栋梁之才。故而王珪眼下才会尽力的想表现,若不能于西事上有所成就,他在政事堂中的时间可就不会太长了。”
王珪的盘算,吕惠卿只会看得更清楚,那几乎已经是司马昭之心了,但他也没必要跟徐禧明言,举杯道:“德占所言甚是,只是此事与惠卿何干?”
“怎么会没关系。王禹玉如今只想保着权位,全力迎合天子的心意,试问此等良机如何能轻易放过?”徐禧双目灼灼有神,盯住吕惠卿,神色中尽是急切。
吕惠卿却笑得从容淡定,仿佛事不关己:“王禹玉有了元厚之、薛师正相助,又是迎合天子的心思,多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不少,王禹玉无求于我,我沾一身腥又是何必。”
“难道吉甫你就别无所求了吗?”徐禧沉声说道,“王禹玉一心要攻打西夏直取兴灵,吉甫你现在则是将身家赌在手实法上。你们是各有所求。如果吉甫你助其一臂之力,想必王禹玉决不会阻挠或干扰手实法的施行。”
想要知道的都是知道了,吕惠卿沉吟片刻,端起酒杯,“德占言之有理。惠卿受教了。”
听见吕惠卿终于松口,徐禧心中大喜,“不敢当。徐禧也只是想看朝廷在外能观兵兴灵,在内则手实法顺利实行罢了。”说着亦是举杯回应。
“徐德占还真是敢想,只不过是口才好,会写文章而已,当真以为自己有武侯之材。”酒宴之后,在席上没捞到几句话说的吕升卿送了徐禧回来后,坐下来就冷笑,虽然方才酒席上,徐禧没一句说自己想去陕西,但吕升卿如何听不出来,“看他的样子,恐怕还是像赵括、马谡更多一点……难道当真要举荐他去陕西?”
吕惠卿正在书房中喝茶消食,听到兄弟相问,放下茶盏,“他那边都打通了王珪的路,我这边拦着,岂不是平白无故的得罪人?”
“他已经走了王珪的门路?!”吕升卿顿时吃了一惊,瞪大眼睛,“不可能吧!刚才根本就没说啊。”
“方才他说得那番话还听不出来?”吕惠卿从鼻子里笑了一声,低头又端起茶杯。
吕升卿干笑着:“委实听不出来。”
“想想他为什么说只要我支持举兵伐夏,直攻兴灵,王珪就不会阻挠和干扰手实法的推行?”吕惠卿提示。
吕升卿还是茫然不解,摇摇头,很是疑惑的道:“这有什么问题?”
吕惠卿心中暗叹,自家的兄弟才学不差,给诗序做的注解,王安石和王雱都没法改,就是反应实在有些迟钝,其实并不适合在官场上做事。不卖关子了,详加解释:“‘朝廷以经术变士人,十已八九变矣,然盗袭人之语而不求心通者,亦十之八九。’这是徐德占当年在天子面前说的话……以他素来喜爱夸大其词的性子,应该说只要我支持王珪,王珪也应该反过来支持手实法才对是,为何这一次说话如此保守。”
“……王珪也真能信他。”被点破之后,吕升卿也想明白了,啧着嘴,“王禹玉乃是当朝宰相,手上不知多少人要安排,徐德占空口白牙的竟然从他夺下一块肉来,还当真是本事。”
“只是讼棍吃两头的手段罢了。”吕惠卿注视着桌上的烛台,纱罩中的火光映在眼中,“徐德占在王珪哪里,肯定是张着愚兄的幌子!不然凭他也进得了相府的大门?”
吕升卿心中顿时腾起一阵怒意,几乎要拍案而起,愤然道:“也亏他敢做!”
“他怎么不敢做?”吕惠卿语调平淡,“现在不就给他办成了吗。也难怪他卖力,韩冈跟他一样是熙宁二年由布衣得官,又是同在熙宁六年榜上锁厅登第。现在两人差距如此之远,不就是因为军功上远远不及吗?徐禧哪里会甘心。想要向上爬,能利用的当然都要利用。反正正合我心意,顺水推舟一把也无所谓。”
“也只是让他一时得意。”吕升卿呆了一下后咬牙发狠,“贸贸然去了陕西,看谁会听他的吩咐!”
“那要看他的本事了。”吕惠卿漫不在意,“徐德占的事,愚兄倒是不担心。西军的那一干骄兵悍将,也正缺人去磨一磨。不是说连年大捷都靠他们出力,朝廷就不敢动他们了。”
吕升卿想了一想后,苦笑道:“……以徐禧的脾气,说不定还真的做得出来。”
第一章 庙堂纷纷策平戎(六)
【第二更】
“徐德占就是不能忍下的脾气,若是老实听话倒也罢了,要是下面的兵将对他的吩咐敢稍有违逆,他肯定会杀鸡儆猴。”吕惠卿说着,嘴角露出了一个讽刺的笑容,“即无重名,又无恩信,更无功绩,不靠杀人立威,还能靠什么?韩琦当年都得靠这一招……现在该多想想韩玉昆那边,河北轨道之事要暂时放一放,不知他下面怎么打算。”
“已经确定要停下来了?……从一开始韩冈便在设法拖延出兵,还是在京西的时候就是这么在说,是不是就是因为河北轨道之事?”
“嗯。”吕惠卿点头,“河北轨道缓不济急,又是大耗钱粮,跟用兵西北相抵触,眼下肯定要耽搁几年。韩冈一力反对攻打兴灵,当也是有这个原因在。”
“也可能就此搁置。”吕升卿道,“还记得韩冈当年建言的束水攻沙。王介甫在的时候,也只来得及将外堤修起来。等到王介甫去职,结果就搁置下来了。除非等到日后哪天破堤,或是韩冈秉政,否则都可能一直拖下去。”
吕惠卿笑了一笑。束水攻沙的方略,是韩冈首倡、王安石力推的河防方案,但王安石去职之后,哪位宰执会为韩冈和王安石做嫁衣裳,将他们留下的摊子重新支起来?一番辛苦,最后功劳可是要算到王安石和韩冈头上。黄河大堤现在稳得很,东府的宰相、参政有志一同的拖一拖,天子都没办法。
“但轨道和河堤是两码事。”他收敛了笑容正色说道,“方城轨道的人货运费一月两万贯,抵得上京城市易务的营收。只为了这份收入,河北轨道迟早要建的,何况还有方便调兵的好处在,天子不会让人拖太久的。”
“那韩冈现在也只能等着了,等到官军攻下兴庆府……反正他又不缺功劳,等年纪到了自是能进两府,等上一阵也无所谓。”
吕惠卿没什么表情的端起茶盏,凑到唇边啜了一口,却什么都没有喝到。低头一看,却发现杯中早就空了。
他放下茶盏,站起来,有点烦躁的推开窗,寒风顿时涌了进来。吕升卿打了个寒战,吕惠卿则浑然不觉的站在窗边,望着西侧犹在闪烁的灯火,问道:“正道还在西院?”
正道就是吕惠卿女婿余中的表字。吕升卿闻言点头:“大哥回来前,正道说今天晚上要跟十一他们好好说一说今科考试的要点,多半还在用功……正道是国子监直讲,又是状元,十一他们三兄弟有他指点,一榜进士更有把握了。就算落了榜,去国子监读三年出来也不错。”
吕惠卿神色一缓。
吕氏虽说乃是福建望族,进士多得跟石头一样不值钱——吕惠卿中进士的嘉佑二年榜,同科的兄弟、族兄弟,有德卿、和卿、虞卿、京卿;两年后的嘉佑四年乙亥科,有谅卿、温卿;熙宁三年吕升卿高中;熙宁六年,则是吕惠卿族兄吕乔卿的两个儿子吕阳、吕厚中榜,与韩冈同年;吕乔卿中进士比吕惠卿早,是在庆历二年,与他同科的还有一个吕夏卿,苏颂和王安石与他们是同年——但进士就是进士,能多一个总是好的。
过了年后就是礼部试,吕家今科又有三名子侄上京应考,正住在宅中。吕惠卿和吕升卿的心思都放在手实法上,加上如今的,没多于的精力去照顾他们,干脆托付给余中,
余中是吕惠卿的女婿,与韩冈同榜,而且是状元。这两年都兼了国子监直讲,在太学中为两千四百名太学生讲学,除此之外,还有太常丞的职司。除了韩冈以外,他在同年中算是升得最快的。
“大哥。”吕升卿有一些犹豫的说道,“正道还有件事本是想要跟大哥说的,但正好徐禧来了,就没来得及说。”
“什么事?”吕惠卿关上窗子,坐回来。
“有个外舍生最近公然宣称,太学讲官不公,校试诸生,升补全凭私人喜好。而且讲官赴太学,巳时入,午时便出,疏怠公事。所以正道就想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