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既然已经点算完毕,那从今天起,这三千残余就归入纳芝临占部。”王韶在城衙中,对张香儿再一次嘱咐着:“不过这三千余帐,都是你纳芝临占部的子民。本官不想看到你厚此薄彼,以至于六部余族与朝廷背心的情况出现。这一句,望你能谨记在心。”
张香儿连忙跪下,“小人不敢。小人对天发誓。但凡纳芝临占的部众,不论出身何处,就是小人的兄弟姊妹,尊长子侄,绝不敢对他们刻薄半点。”
“希望你日后行事,不忘今日所言。”王韶又说了几句,弹了弹手指,示意张香儿退了下去。
王厚冲着张香儿的背影呶呶嘴:“这人选得是不是太差了一点,”
韩冈笑道;“是差了点,但缓急间,也找不到更好的人选。”
“三千帐蕃部部众,当在一万五千到两万口上下。而六部残余的三千帐就只有八千口,几乎都是精壮。”刘昌祚接口说道。秦州西路都巡检精明强干一如往昔。
且有消息称,因为他在甘谷城的功绩,以及留下的威望。大约只能在秦州军中挤进前十的刘昌祚,即将跳过排在他前面的几位武官,接任张守约留下的位置——秦凤路兵马都监兼甘谷城主。但他现在还只是一个都巡检,兼着古渭知寨一职。
“有这八千精壮充实进部众,纳芝临占部的实力又上了一个档次。至少可以在俞龙珂和瞎药中间,做个左右摇晃的不倒翁了。俞龙珂势强,就与瞎药结盟,俞龙珂示弱,就反过来跟瞎药为敌。相信此事张香儿能做到。”
韩冈如此说着,王韶、高遵裕和刘昌祚都一个个都点着头。
无论是大宋,还是王韶本人,都不会容许青渭一带由青唐部一家独大。可官军要保持超然的姿态,对蕃部内部的纷争尽量要做到不偏不倚,这一点,是天子和王安石都耳提面命过的。所以就必须另外找一家过来。一直对朝廷恭顺有加,军令不敢稍违的纳芝临占便被挑选上了。
尽管如今青唐部接近于分裂的态势,俞龙珂和瞎药的实力相近,在他们中间便形成了一个平衡,但这种均势并不稳定,随时可能打破。为了避免俞龙珂两兄弟,在蕃部中就必须有一支可以平衡他们两人的力量。
王厚突然提议道:“必要时还可以推动青唐部分家,分成两个部族。瞎药不是想当族长吗,这下也可以如愿以偿了。两部对峙,当会为了博取朝廷支持而努力卖命,可以省掉朝廷多少事。”
“多此一举!”王韶毫不客气的批评者自己的儿子,“维持现状就可以了。俞龙珂和瞎药名义上是一家,实则已经分成了两部。俞龙珂占着名分,但有智有勇的瞎药更得青唐部人心,本已是分裂之局,由张香儿维持两部稳定,并不需要你多事。”
“可张香儿和他的纳芝临占实在让人放心不下。”王厚争辩着。无论户口、地盘、财富还是军力,纳芝临占都不占上风,而差得最远,就是张香儿。他的才智决断跟俞龙珂和瞎药比起来,实在差太远了。
“也不是全指望他。”韩冈跟王厚一样,都有些看不起张香儿,不会把希望放在他身上,“要维持青渭稳定,光靠蕃人是不够的,至少还要有汉人插一手。古渭寨中的士兵难以为持。招民屯田是唯一的解决之道。”
“韩抚勾,这样做倒是不错,但无论屯田还是市易,本金都是少不了的。不知李经略会不会批下来?”因为跟窦舜卿不合,刘昌祚几乎算是投进了王韶这一派,不过他耳目局限于边地军寨中,对秦州城内的变局却是不甚了了,却为王韶的行动担心着。
“不用理他,他什么都做不了了!”靠着托硕、古渭两次大捷而来的军功,又不再需要顾忌李师中、窦舜卿他们的掣肘,王韶说话的底气也足了许多。神采飞扬,神清气爽,宛如春天到了身边。
刘昌祚听着王韶的狂言,便有点发怔。韩冈向一头雾水的都巡检解释道:“向钤辖已经要回京修养,窦副总管则是被他的孙子连累,这两件事,相信都巡是知道的。而李经略,天子本就有将他替换的意思,他在秦州的时间应该也留不长了。”
王中正笑了一下。他前日就已经王韶和李师中之间紧张的关系和宫宴上发生的事,用急脚递传回京中。如果天子真的宠信王韶,必然会将李师中调走。
“总管、副总管、钤辖若是一下子都换了,军中怕是会有些不稳。”刘昌祚也是在官场上浸淫多年,一眼就看出了问题所在,“为了镇服军中,也许官家会派个厉害人物来秦州。”
王韶哈哈笑道:“再怎么样,总不会比李师中他们三个同气连枝时的情况更差。而且天子肯定会选个支持开边之策的知州来。”
半个月后,消息从京中传来。继向宝卸职回京,窦舜卿奉旨诣阙之后,李师中因此前阻扰开边的旧事被翻了出来,因他秦州荒田数目前后述说不一,被按了个奏报反复的罪名,责降一官,又调离秦州,至淮南东路的舒州担任知州去了。
至于新任的秦州知州、秦凤路经略安抚使兼兵马都总管的身份也传来了,其人姓郭名逵。
看着王韶突然苍白起来的脸,韩冈突然有了一点因荒谬而极度想笑的感觉,‘真的不比李师中他们三人都在秦州的时候更差吗?’
这春天可真短暂。
第15章 前路多坎无须虑(一)
【想不到年后竟然这么忙,一月份在上午就能将一章码出来,现在拖到快下班的时候了。今天第二更,求红票,收藏。】
郭逵要来的消息半天之内传遍了秦州内外。
对于郭逵的到来,民间的反应很正面。毕竟是声名煊赫的宿将,有他来镇守秦州,会让人安心不少,至少今年秋天,党项人当是闹不出大乱子来了。
韩千六在晚饭时跟儿子说着闲话,也喜滋滋的提起郭逵要来的消息,“三哥,是不是郭太尉要来秦州了?都说他看人极准,料事如神的。有他在,秦州可就安稳了。”
“郭太尉他哥哥郭巡检,三哥他外公当年是亲眼见过的。骑着一匹五尺多高的河西马,手上的两只铁简都有十几斤重。”韩阿李出身武家,军中旧事比韩冈还门清。
“当年李元昊攻打延州,三哥外公随军赶去救援,路上正好看见郭巡检跟着刘太尉也往延州赶。不过刘太尉他们走得太快,连夜路都敢走,最后就在三川口出了事。三哥外公也是运气,他们一千多人已经连夜赶了百十里,最后都没力气走路了。刘太尉就没看上眼,没把他们一起夹裹上,不然也一般儿要折在三川口。”
“郭遵的确可惜。”韩冈喝着汤,很随意的评价着。
郭逵的长兄郭遵,是军中有名的猛将,名副其实的万人敌,只是跟随刘平战死在三川口。据说在最后一战中,郭遵手持铁简在西贼阵中杀了个三进三出,敲碎了数百名党项人的天灵盖,不过寡不敌众,最后坐骑被绊住,遂战死在阵上。
“郭太尉比他哥哥强。郭太尉是做过相公的,郭巡检却只是匹……匹……匹,三哥,匹什么的?”
“匹夫之勇?”
“对,就是匹夫之勇!跟郭太尉没法儿比。”
韩冈父母的心情,代表了大部分民众的想法。而官场中的反应就有点五花八门。等待郭逵来交接的李师中幸灾乐祸,普通官员则是隔岸观火,而王韶、高遵裕则被激得跳脚。
白天的时候,听说了郭逵要来,高遵裕气急败坏:“郭逵真要来了,我们还有站的地方吗,看看他在鄜延怎么挤兑种五的?!”
王韶眉峰紧锁:“就算天子看不到这一层,王相公总该能想明白,怎么能让郭逵来秦州?!”
郭逵可不是李师中、窦舜卿、向宝那等货色,李、窦、向三人加在一起,都比不上他。郭逵是做过枢密院同签书的,货真价实的一任执政,如今大宋百万军中,只有他有这个资历,地位稳坐第一。他要给王韶弄点乱子,那就真的什么事都别想做了。
“郭仲通是雄武军节度留后,秦州的节度军额便是雄武军,说起来,秦州就是他的本镇。天子是不是看到这一点就把他调过来的?”
“玉昆!都这时候了,你还说风凉话?!”王韶气急了,差点都要拍桌子。
韩冈歉然的笑了一下,他没想到王韶现在心里躁得连个冷笑话都不想听了。在他看来调郭逵来秦州绝然不会是天子的失误,也决不会仅仅是为了稳定秦州军中,王安石那边肯定有着更深的考量。
王安石本人的政治头脑不说,他身边的几个助手都是明白人,没有一个差的,怎么可能想不到郭逵来秦州的后果。既然王安石考虑过郭逵在秦州将会造成的变数,还坚持将他调来,就代表在王安石他们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