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扶风歌-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沈劲更不迟疑,催马前去。
沈劲从战团侧面绕行。他的战马保持着匀速,以划了一个王阳为圆心的弧线渐渐逼近。大约距离一百步时,他从箭壶中取出一支箭簇加重的破甲箭,尽力将三石硬弓开到全满。
他保持着张弓搭箭的姿势,继续逼近。大约距离七八十步时,他终于觑了个真切,一箭射出,仿佛一道流光正中王阳的前胸。这箭力量极强,瞬间破开王阳胸前皮甲,直贯脏腑,又截断了脊椎,从后背透出箭头来。
王阳猛地向后一仰,踉跄着倒退了两步,用刀尖支撑住地面。他竭力想抬头回望,却不成功,于是只能荷荷地叫嚷了几声。随后便慢慢坐倒,不再动弹了。
陆遥便不去理会这一处,转而拨马往密林的方向行去。
他已经遣人仔细搜查战场的每一个角落、辨认每一名匈奴死者的面貌,甚至还要盘问每一个俘虏。但到目前为止,仍未发现石勒的踪迹。或许这个机警的羯人并不在向自己冲杀来的队伍里,而是潜藏在着火的密林中。
山林中的大火仍未熄灭,由于天光渐暗,不断跃动的熊熊烈焰愈发显得声势煊赫。稍许接近,便感觉热浪滚滚而来。陆遥俯身用手去触碰溪水,感觉溪水都带着几分温热。
这样的火势,哪怕沿着溪水前行,也是非常非常危险的。火焰、浓烟、大火所产生的缺氧,都是致命的。
陆遥期待地想着,或许石勒已经葬身火海?若能杀死石勒这样的人物,远比杀死数百名杂兵更重要太多了,说不定能够扭转乾坤、改变历史呢。
在陆遥的印象里,五胡十六国数之不尽的君主之中,屠夫暴君多矣,枭雄也有若干,但堪称英雄的,或许唯有石勒一人。
这名出身低贱的羯人白手起家,凭借着超凡出众的勇气和智慧,仅仅用了十二年就摧毁了黄河以北的所有汉人政权,此后又击败与他抗衡的匈奴前赵、驱逐鲜卑代国势力,最终成为统治着河北、中原和关中的后赵皇帝。
羯胡这个作为匈奴附庸入塞的弱小民族,在石勒之前默默无闻,而在石勒死后不久,就湮灭于各族征战的大潮中。
一人起而一族兴,一人亡而一族灭,如此真可谓是英雄豪杰了。但陆遥真心实意地希望这位英雄豪杰死在森林大火之中。如果没有石勒,五胡之中的羯胡就无力兴风作浪。还有什么能比这更令人快乐、更令人心情激动?
陆遥感觉自己紧握缰绳的手心里,已经渗出汗来。
“将军!将军!”楚琨从远处跑来。
这场战斗已经结束了,各处都在打扫战场,统计战果。这是叙功的时候,陆遥身为主将必须要在场。可惜没法确定石勒究竟死了没有,陆遥有些遗憾地想着,拨马回头。
粗略地估计方才的战果,约莫斩杀胡族战士四百余人,杀伤与己方全军人数几乎相等,俘虏将近两千。这还只是战场上取得的数字,在熊熊大火中被烧死的敌人更是不计其数。这绝对是少有的大捷,即便越石公亲自指挥的版桥之战,战果也不过如此了。
而团柏谷隘口已经重新被晋军占据。困顿在团柏谷以南的少量匈奴军队在陆遥和黄肃两路人马的围堵之下进退两难,败亡是转眼间事。
可以说,此战以后,匈奴人在昭馀祁以东所投入的力量被一扫而空了,短期内,匈奴在这里不再有发动进攻的能力。整个太原国的形势都会因而发生有利于晋阳军的改变。
陆遥几天来始终处于高度紧张之中,直到现在才渐渐放松下来。
几次激战导致他的肋部、背部、手臂和腿部多处受伤,失血也很严重,精神亢奋的时候还不觉得,现在稍一松懈,立刻就觉得周身不适。他勉强打起精神巡视战场,看着幸存的将士兴高采烈地收拾着战场上遗留的物资,不免有些感慨。
这一场战斗是晋阳军胜利了,这一点毫无疑问。但连番苦战给己方造成的损失同样惨重。自从箕城整军建制以来,历经数月辛苦、加以严格训练而成的军队,在短短几天内就死伤过半,这简直让陆遥心头滴血。
仅仅是带领几千名杂牌军的石勒就如此难以对付,正面抵敌那位以用兵如神著称的匈奴大单于刘渊,又该如何艰难?
带领着大家筚路蓝缕,草创晋阳基业的越石公,究竟要怎样做才能熬过这一关?
纵使打赢了这一场,区区一个晋阳,又能经受得起几次这样的大战损耗呢?
陆遥随意地想着,许多问题在脑海中浮现,一时间却又并无答案可言。他在战场上信步而行,忽然觉得有些头晕目眩。
********
点击超过十万了。作为一个新写手,能获得这样的成绩非常荣幸。
在纵横的书库查了下数据。《扶风歌》的收藏数在历史军事类作品中排第153位,两晋历史是小众,确然如此;而令我惊喜的是,《扶风歌》本周本月的红票竟然都能排进历史军事类作品的前十。
螃蟹深深地体会到各位读者朋友对我的支持了,万分真诚地感谢大家。
惶然不知何以回报,我只能再次郑重承诺,一定会用心写作,给大家一个好看的故事。
再拜顿首。




第九十章 晋阳大战(二十六)
当太原国的战斗惨烈展开时,上党却始终一片安宁。
自从刘景被新任并州刺史的刘琨击败逃走之后,整个上党郡一时间成了势力真空。然而,上党的地理位置介于太原、河东和魏郡之间,山谷高深、道路狭窄,战略地位极其重要,故而为了遮蔽晋阳的侧翼,越石公于一个月前派遣了横野将军龙季猛率三千人马重新占据上党。过程中除了诛杀了几名盗贼以外,几乎兵不血刃。
壶关县是上党郡治所在,昔日东瀛公司马腾大军据守于此。故而,只在去年被匈奴左谷蠡王刘聪的大军攻占过一次,相对而言所受兵灾较少。虽然许多民户都随着东瀛公逃亡邺城去了,但是也有不少流窜山中的居民陆续返回。因此整座城池已然元气稍复,倒似比晋阳更繁荣些。
横野将军龙季猛用于守卫上党的兵力约莫有四千余人。其中千余人,是随他从雁门郡而来的旧部;另有千余人是越石公从晋阳诸军中抽调出的人马;这两路人马是龙季猛的主力,驻守壶关。
其余的两千人左右,是龙季猛收复上党之后招募的壮丁以及陆续收编的豪族部曲,被分别派驻在上党郡的各处城寨要隘。
高翔离开陆遥投奔到龙季猛麾下之后,过得甚是舒心。龙季猛带兵的风格与陆遥大为不同,从不苛求军纪,更不来计较将士们的行为失检,因而像高翔这样不爱受拘束的汉子正是得其所哉。
他本是司马腾麾下并州军的有名勇将,因此受龙季猛的重用,被任命为军主之职,负责统领晋阳抽调出的一千兵力。高翔确实有能力,他不仅勇武过人,粗犷豪迈的为人也很得人心,只用了月余工夫,就把将士们带得服帖。
这支部队的军营设在城南,因此同时也负责壶关县城南门的守卫。此刻太原国战火连绵,上党各地的驻军也枕戈待旦,丝毫不敢轻忽。城门的守把人员比平时多了一倍,每处城门都安排了一名幢主值守,另外还有四名队主轮班值夜。
南门守卫的幢主五日一换班,这几天里轮到朱允之负责。
朱允之是在高翔脱离陆遥所部时坚持跟随他的几名忠诚部下之一。虽然并无特别的勇力,但性格算得细密。随着高翔官升一级,他也成了掌握数百人的幢主。
此刻朱允之正在城头来回踱步。偶尔向关城外张望,只能见到夜色如墨,远处嵯峨的山峦在黯淡的星光下若隐若现。虽已开春,晚上仍有些冷。他拢了拢身披的斗篷,喃喃骂了几句,也不知在抱怨谁。
城下脚步声响起,士卒们警惕地问道:“什么人?”
有人笑道:“城上哪位当值?我是右司马余奚,奉横野将军之命,携酒食来犒劳将士。”
余奚是龙季猛的得力助手,地位尚在高翔之上。朱允之曾随高翔出入横野将军府,拜见过余奚数次,自然听得出他的声音。朱允之不敢怠慢,几步一阶地从墙台上下来,连声道:“竟然劳动余司马的大驾,真是多谢!真是不敢当啊!”
余奚带着十几个人正等在墙根,身边放着几个大筐。他哈哈笑道:“朱幢主莫要谢我。士卒们守城劳累,龙将军特意安排了酒肉,让大家吃一顿热的。来,哪两位弟兄帮忙,把这些搬上城去。”
朱允之看了看那几个筐,里面摆的都是滚烫的烤饼和肉食。牛油和面在胡饼炉里反复烘烤过,散发出诱人的香气;极肥硕的大块酥烂羊腿更是令他馋蜒欲滴。朱允之狠狠地咽了口唾沫,这样的美食真叫人大喜过望,连忙唤了几名士卒来扛。
城楼上的士卒们正是又累又饿的时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