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江山-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大部开始行进里,顾显之再次产生了一个新的疑问:从竹林关东行二十多里就是毕家湾,武关河自西北而来在此注入丹江,陈雨为何不在毕家湾坐船逆流北去,直抵武关?
一路照料流民,一路思量,他已经发现队伍是沿着武关河边北去的,有时候峡谷间突然一亮,河水就在脚下轰鸣,随着队伍一直前进河水时隐时现。
李大虎在后军流民队伍巡视时,顾显之忍不住提出这个问题。李大虎微微一笑道:“顾仓使有所不知,大人以千户职衔养兵两千,修筑城堡,招揽流民安置,这些无不要花销,故这两千兵必须要做到老弱皆可见敌不慌,而这正是大人无时无刻不在练兵之因,这行军自然也是锻炼了。”
顾显之恍然:“无怪乎我见军士每天奔跑列队,举动多与兵书暗合。”
李大虎道:“大人非常人,天时既久,顾仓使就明白了。”
顾显之自顾思量,不防脚下踩中一块圆石,险些跌倒,幸好李大虎眼疾手快,一把拉住了他。顾显之自嘲笑道:“只顾思虑大人练兵之法,走神了。”
李大虎道:“我去前军和大人商议晚间扎营之地,顾仓使走路小心些。”
队伍在山谷间如长蛇般蜿蜒而行,天色快黑时分,又行出十五里,却折回河谷一处阔地。看看夕阳已经架在山巅,陈雨吩咐扎营。
一道道命令从前军传来,俘虏打散了编入流民,扎营居中,各部军士外围,安排好巡哨,各部开始埋锅烧水煮肉汤,干粮袋里取出炒米面冲食。
纪检部军士已经散开,按陈雨吩咐在流民里解释白天事宜。何立秋带着护理兵开始为伤员换药,巡视流民有无不适者。
顾显之见陈雨扎营竟然将流民置于内,又见陈雨扎营后立刻带各部百户总旗四下巡视军士流民,一直带着笑意问大家累不累,有没有不适的等,他心里忽地浮起一个念头: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随即他强迫自己忘记这想法。(注1)
夜色笼罩了河谷,营地里的流民、俘虏在纪检处以及军官们解释下,心里安稳下来,明白了白天那种情况不能乱跑,陈雨这才休憩。临躺下时,他忽然浮起一丝自己很虚伪的念头,随即就进入梦境,开始在那一望无际的原野上厮杀,不过本次梦境里,他不再是一人,而是带着一支军队。
沿着武关河谷附近山林曲折东北行的第四天午时,队伍终于绕到武关正西一个叫寺底的小村。上次带路从黑龙口至竹林关的向导钱老实依旧让陈雨雇佣,他指着东边高起的南北两座山道:“大人,南边是笔架山,北面就是少习山,武关寨就在二山之间。”
陈雨吩咐顾显之带一百长枪兵将百姓安置在附近河谷有可耕地处,自己带着剩下军士加快速度奔赴武关。
见此地地势较为平缓,陈雨有些疑惑,不是说武关路途极难行走吗?他询问钱老实才知道,原来武关西面地势的确平缓,但东面则崎岖难过。
沿着武关河东行,只见河道深陷常有过丈处,河水就在一丈下的河谷里轰然鸣响,地势渐渐抬高,河道陷越深。行进中的军士无不耳中震响。
两刻后,陈雨等人终于看见了武关。
大伙目弛神摇,眼前城池北倚少习山岩崖,南临武关河下陷河道绝涧,河水环东、西、南三面,城址横出河心。如拉上西来吊桥,估计谁也无法进入
陈雨认真观察,只见整座城池呈长方形,东西大约千米、南北估计五百米左右。城墙是夯土板筑,高约八九米。眼前西门为砖石包砌券洞,上有城楼。楷书阴刻四字“三秦要塞”。陈雨震惊许久,才迈步进入。
队伍进入后,陈雨四处一望,只见目光所及处,全是断壁残垣,显然这就是崇祯六年秋行横狼、一斗谷、扫地王、满天星等率义军八营十万余众由晋入商“自武关迤西屯集百余里”造成的。如此险要之地,此刻竟然无人驻守,陈雨暗自叹息,当下命令士兵协助匠户清理修建废墟,想想又让人传令顾显之带流民来,这城墙他适才仔细查看,发现厚度不到四米,如果长期驻扎,必须要外包石条,所幸附近材料不缺。
陈雨在城内四处行走,发现东门同样楷书阴刻“武关”南门则是“古少习关四字”字体一致,显然为同一时期所题。他站在东门口远眺,只见山岭盘旋,山路曲折如带,心里觉得有些不真实起来,自己就这样占据了这古时名关?
身后,顾显之声音传来:“此关竟然是正德五年西安左卫指挥同知李祯李廷瑞重建。”
陈雨一怔:“风扬从何而知?”
“大人请随卑职来看。”顾显之明显有些兴奋。两人向城中明显是衙署的废墟行去。走出二百余步,顾显之兴冲冲指着一道石碑:“大人请看,这太仆寺南镗所撰《重修武关碑记》书写分明。”
顾显之文人习气发作,一边吟哦,一边道:“君行事老练,夙夜惕厉,不遑宁处,阅视旧城,土址平,非居守之长策,乃谋于众,因其旧而新之。垒砖石,扃门钥,设重门、吊桥,凡战守之器,无一不具。由是,贼知有备,而无入关之谋矣。呜呼!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设险守国,虽出于君人者之所为,而兴废补弊之端,尤在于守土者随时理治而已。武关之险自非李君重修防范之,岂能消患于未然也。功既告就,同事者惧无文以示后,咸以记请。予素重李君将略,固不辞而书以归之。君讳祯,字廷瑞,世为关中将家云。”
陈雨听他摇头点头地吟哦,不由一笑。
顾显之忽然深深一躬身道:“大人今欲包石城池,不让李廷瑞尔。”
陈雨淡淡一笑道:“风扬过誉了,来随我东去看看何地可以布防。”
陈雨吩咐叫上向导钱老实,匠户头卫三,留李大虎安置流民清理住处。
一行人沿盘折渐高的山路东行;约摸走出五六里处;一岭当道,岭高峻而陡峭;其路窄狭尽然不容双马并骑。
顾显之指着岭头道:“此即四道岭之吊桥岭;为武关‘外廓’。自古出入武关只此一途。《史记》谓“秦关百二;势如建瓴”。则指此处,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钱老实憨厚地一笑道:“俺听不太懂湿地、干地,但知道此地可通河南南阳,以前啊行商多得很,这几年闹匪,就荒疏了。”
大家辛苦爬上吊桥岭巅;陈雨望见一道长墙横贯岭上,奇道:“此岭上莫非就是尚存‘秦楚分界墙’吗?”
大伙行至墙下,只见城墙;底宽约两米;高越三米半;由片石砌成。筑有城楼。其拱形门洞;高米余;宽近三米;深近四米;上有楼三间;门前设吊桥。
陈雨率众人沿着跨道走上顶部,只见顶部宽约一米,立在墙上,披襟当风,诸人无不感觉眼前境界为之一宽。
顾显之指着曲折蜿蜒的墙道:“西为秦;东为楚;系春秋战国时两国疆界。大人看东南。”
大伙随着顾显之手势看去,只见墙东南有烽火台两座;前台高出界墙三十米左右,后台高出前台近一百五十米。
陈雨心里盘算了一番,对卫三说:“这两座烽火台尽快修整,届时各驻扎一小旗,可起巡哨之责。”卫三忙答应着记下。
顾显之道:“这烽火台与铁峪铺、桃花铺、资峪岭、龙驹寨、商山、棣花诸台相呼应;为战争传递消息之主要设施。据史书记载,分界墙初建于战国;历代屡经修葺;现存界墙为本朝所建。界墙上写有“秦楚分界墙”五个大字。此墙绵延数百里;与白阳关、竹林关、漫川关;及鸡头关连成一线。大人今后可逐步发展,据上述关口,则无忧尔。”
陈雨淡淡一笑,心想生命都不敢说百分之百保证,何况远景。他岔开话题指着墙西大约亩许一片似乎是寺院的建筑问:“那是何处?”
顾显之虽然也喜读杂记,不过这地方他却不知,微微有些尴尬。
钱老实道:“这个小人知道,是‘四龙宫’据说是建于永乐爷元年。太平年景,三月初三庙会连续三天,四乡八镇人都来,可惜,近些年匪患,集市也没了。不过大人如果常驻此地,说不上集市明年就会再开。”
陈雨忽然起了兴趣道:“走,去看看。”
大伙走下城墙西去,片刻后到了门首,钱老实前去叩门。
陈雨和顾显之目光同时落在道旁一字排列的十七座石碑上,不过顾显之看的是重修龙宫碑,陈雨目光却停在那镌有“大明国置立武关衙”八个大字上。他抚摸着边上明崇祯四年三月立那排小子,忽然感概地说了一句:“谁能想到如此煌煌之大明,竟然会亡于游牧之族!”
诸人无不骇然。
陈雨暗叫不妙,掩饰道:“我是忽然想起宋亡于蒙古,故此感概。”
道观门就在此时吱呀着打开,陈雨苦笑:“走吧,进去看看。”走出几步,他忽然道:“钱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