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清兴衰录-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定国虽然很猛,奈何清军也不是吃素的。尚可喜好歹也是身经百战,等到12月10日清军援军到达,尚可喜更是精神一振。
  休整之后,尚可喜率领全部人马连同增援部队,向李定国大举反击。
  由于敌众我寡,李定国不得不率领部队撤退。被李定国打怕了的尚可喜自然不会放弃这种复仇的好机会,一路把李定国赶回了广西才罢手。
  这次战役李定国损失很大,4万多人马,最后只剩下六千。经过这次战役,李定国基本上算是失去了战略进攻的能力。
  事后,估计李定国问候了一下郑成功的祖宗十八代。
  至于郑成功方面,李定国这边本来就不是重点,李定国一撤退,郑成功自然也把林察他们给召了回来。
  郑成功的宝全压在关门打狗计划上了。
  郑成功不愧是海盗家族出生,他的海军确实很厉害。
  张名振、张煌言率领部队从厦门出发,很快就到了崇明岛(上海),郑成功这支部队战斗力很强,一路势如破竹,连续冲破南通、江阴…靖江、镇江防线,1654年十二月十八日到达了南京远郊的燕子矶。
  郑成功是按照计划,顺利到了南京,可是,一个巴掌拍不响,要知道这可是会师计划!正如李定国盼望郑成功郑成功来不了一样,现在郑成功盼星星盼月亮,就盼孙可望。
  但是孙可望爽约了。
  不过,这次事情倒也怪不得孙可望。孙可望虽然人品不行,但是说到光复江山这个问题上,他行动还是很积极的。这一点还是要肯定的。
  宝庆之战失利之后,孙可望认识到:进攻,我不行。
  没办法,和李定国已经撕破脸了,唯一可以担任方面军统帅的,就是那个上次打了败仗被解除了兵权的抚南王刘文秀。###第61章 大家都有难处3
  问题是,自从被孙可望解除了兵权送到昆明养老,这哥们心灰意懒、日趋消极(当然从这件事情也能反应他相比孙可望李定国还是有差距的)。据史书记载,他废居昆明时“益循循,谨训子(刘震)读书为儒者风,欲入鸡足山学道”。
  孙可望让他出任“大招讨”,他表示:不干。
  以前吧,孙可望就巴不得刘文秀没兵权,现在刘文秀不干了,孙可望又死皮赖脸求着刘文秀领兵出征。
  耐不住孙可望的软磨硬泡,刘文秀只能硬着头皮上。出征是出征了不过,也耽误了不少时间,等到刘文秀出征的时候,已经到了1655年春。
  不过,虽然你让我干活,我怎么干活,你就管不着了吧。刘文秀一路磨磨蹭蹭,和郑成功支援李定国一样,唯恐走的太快。
  张煌言等人1654年十二月到了南京,巴巴等了几个月,不见动静,扛不住,只能撤退,这个时候,刘文秀的水军还没起航。
  也不知道咋回事,等到张煌言撤退了,刘文秀倒是积极了起来。
  四月,刘文秀在湖南辰州(府治在沅陵)集结部队,计划先攻占常德,切断洞庭湖西面湖北、湖南的通道,然后收复长沙、衡阳、岳州,得手后再北攻武昌。
  按照刘文秀的部署,明军进攻常德采取水陆并进的方针。他派卢明臣率领一支军队乘船由沅江前进,自己率军由陆路进发。
  曾经有一份很好的机会放在你面前,你没有去珍惜,等到失去后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地事情莫过于此!
  刘文秀一定对这句话深有感触,因为刘文秀很快就会为他的挥霍机会付出代价。
  打仗时机出现的时候,刘文秀没行动,现在老天的惩罚来了。
  在洪承畴“以守为战”的策略下,洪承畴一直没有主动出击。
  但是这个时候,当他发现各个抗清势力竟然妄图连成一片之后,他坐不住了。
  他决定亲自率领部队,进入湖南,狙击刘文秀。
  也该刘文秀倒霉,这个时候偏偏又下去了大雨,结果卢明臣一路顺流而下,很快到了常德。
  而刘文秀的陆军道路泥泞,想跑也跑不快。
  这样刘文秀两面夹击的计划就这样莫名其妙地破产了。结果先到的卢明臣到了常德城下,被清军伏击,又得不到陆军的支持,全军覆没,卢明臣中箭落水牺牲。
  刘文秀水军挂了,卢明臣的阵亡又严重影响了士气,打不过,只能:撤!立刻带领军队退回贵州。
  如果说上一次战败,还算是个意外,这次刘文秀的战败,明显就是人为,所以孙可望十分生气,刘文秀简直把自己的脸都丢尽了,孙可望再一次解除刘文秀的兵权,让他继续去昆明养老。###第62章 顺治王朝
  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南明搞出来无数次党争,导致南明丧失了好几次绝佳的机会。
  其实,这倒不是南明独有。大清朝在这方面也有烦恼,这也很容易理解,毕竟大清朝当初为了稳定政权,大量使用了明末遗臣。这帮人当年就是靠党争起家的。
  狗行千里要吃屎,狼行千里要吃人。你要指望这帮人消停那是不可能的。
  他们憋的了一时,憋不了一辈子。
  在多尔衮时代,鉴于多尔衮本人就是个牛人,要想在他眼皮子底下耍花样,那是找死。曾经倒是发生过一起党争的事情:浙江道御史吴达曾经上疏弹劾阉党余孽冯铨、孙之獬等人,给事中许作梅、庄宪祖等纷纷上疏支持吴达,试图挑起党争,结果精明的多尔衮双方各打五十大板,双方闹了个两败俱伤。
  大家发现在多尔衮手下搞这些,哪一家都别想捞到好处,所以多尔衮时代,大家是比较安静的。
  不过要说多尔衮时代,最大的党争,恰恰就是多尔衮和其他不服多尔衮的势力,其中包含我们熟知的济尔哈朗、豪格等人。
  不过由于多尔衮太猛,反对多尔衮,要么挂了(比如豪格),要么只能装孙子(比如济尔哈朗)。
  由于多尔衮专权这个事情搞得太典型,前车之鉴,从顺治开始,清朝的各个皇帝就开始总结历史上各朝代的经验,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分化大臣权利,防止出现多尔衮第二,逐步建立了一套非常实用的加强君权的制度,当然最后达到登峰造极地步的是雍正,其标志是军机处的成立。
  在顺治朝,福临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
  要想大权独揽,首先要对八旗制度进行改革。前面已经介绍过八旗制度,相信大家也可以看出,八个旗主的权力实在是不小,一旦他们搞联合,连皇帝都不一定能镇住。顺治显然是不愿意看到这种情况发生的,但是一下子改革,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毕竟你要从别人手里收回权利,即使是皇帝也很容易引起大家的不满。
  历史上,从权臣或者功臣手里收回权利,搞出了无数的政治事件,刘邦对韩信、杯酒释兵权等等。说明这个事情的确不太容易处理好。
  福临对这个事情,是一步步来的。先是借着清算多尔衮的机会,顺势把正白旗收归囊中的,加上自己亲自掌握的两黄旗,这样顺治就握有三旗。
  顺治是个聪明的人,前朝的朱允炆就是血淋淋的例子,他因为收回藩王手里的兵权,最后连皇帝都没得做。其实八旗的议政王同藩王也没什么两样。
  既要平稳过渡又要削弱议政王的权利,怎么办呢?
  顺治聪明就聪明在这个方面,他也不削议政王的兵权,他把诸王的地位调低,把八旗分为“上三旗”和“下五旗”,他掌管的三旗自然是“上三旗”,其他五旗就是“下五旗”。通过这个方式,顺治小小地削弱了一下议政王的权利。改革,要改而不革才能成功,顺治显然深谙这方面的精髓。
  其次,济尔哈朗由于清算多尔衮立下大功,一下子重新控制了军国大权。虽然济尔哈朗对福临可谓是忠心不二,但顺治显然没有被济尔哈朗的忠心冲昏头脑。他很清楚,济尔哈朗代表的是满清贵族保守派的利益,虽然顺治很不喜欢多尔衮这个人,但是不可否认,多尔衮的政策是很好的,相比之下,济尔哈朗就是个老古董,要啥都听济尔哈朗的,那估计就抓瞎了。所以对于济尔哈朗,顺治在地位和经济上给予了很高的待遇,不过权利上,该收回的还是要收回来的,你就好好养老就行了。
  再次,顺治取消了亲王管理政务的制度,中央的部长基本上由王以下的满汉大臣充任,直接听命于皇帝。
  就这样,通过一些列的运作,年轻的顺治把大权牢牢地抓在自己的手里,当然,这其中自然少不了“孝庄”太后的指导,这个女人可是个老江湖。
  顺治抓了大权之后,根据需要,他对组织架构进行了调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