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可望已经逐步失去理智,当他反其道而行之的时候,朱由榔坐不住了。朱由榔简直是如坐针毡,随时随地感觉到到头顶上悬挂着一把锋利的宝剑,不知道什么时候,脑袋就没了。为了求得自身和朝廷的安全,朱由榔和他的亲信把惟一的希望寄托于李定国。他们对李定国的战功、兵力、人品和同孙可望之间的矛盾早已有所了解。
所以朱由榔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自然是要拼死挣扎的,必须要拼命地把李定国拉倒自己这一边来,让孙可望不敢太嚣张,搞这种事情,南明向来不缺乏人才。
他们经常在孙可望面前煽风点火,出谋划策,如何威震西南,打压李、刘两王;另一方面,在李定国、刘文秀等人面前,又数落孙可望狂妄自大,独断专行,全不念手足之情,假惺惺地提醒他们要当心两王府换上“孙”字大旗。
在南明不断的努力下,果然孙可望和李定国的梁子越结越深,本来两个人也就是心里不满,有时候发发牢骚,到了现在这个地步,竟然日趋白热化,谁都看不惯谁。
这次孙可望在李定国大局已定的情况下,进入湖南。李定国心里就有疙瘩的——我打了胜仗,你过来干嘛?
永历七年(1653)二月,打了两场胜仗的孙可望率军到沅州,他决定要在沅州召开军事会议。
同学们,大家注意,这次会议是比较重要的,过程也是比较值得推敲的。
关于这次的军事会议,后世的记载是孙可望阴谋搞“鸿门宴”,以开军事会议的名义诱捕李定国。李定国留个心眼,派他的心腹先行带领先锋部队向沅州靠拢,后来刘文秀的儿子洞悉了孙可望的阴谋(注意,刘文秀因为在四川打了败仗,被孙可望给罢免了,刘文秀的儿子有没有搞离间,实在很难讲),向李定国报告,李定国忍辱负重,怀着惹不起但是躲得起的悲愤心情,从湖南跑到了广西,避免了上演“同室操戈”的惨剧,为了维护大西军的稳定做出了重要的牺牲。
李定国还写了封信给孙可望:“今天好不容易取得这么好的局面,成败就在眼前,我们应该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恢复大明江山,请你不要听信谗言,使我们自相残害,希望你能够三思呀。”
当然这个是从李定国的角度看的问题,由于最终李定国坚持抗清,明朝遗老记载这个事情的时候,自然是认为孙可望是搅屎棍,是坏人,李定国是大局为重,是好人。说到底,还是立场问题。
我们如果从孙可望的角度,就会看到一个不太一样的世界。第一,何以见得孙可望要摆的就是鸿门宴。第二,就算要摆鸿门宴,为什么要搞得人尽皆知。第三,李定国的部队并不少,孙可望是否有这个把握。第四,孙可望为什么跑到湖南来杀李定国,为什么不在自己的老巢。第五,面对有实权并且已经出了名的李定国,孙可望敢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至于李定国那封信,在孙可望看来,那就是毫不留情的地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自己身上。是可忍孰不可忍!
历史不容假设,翻开历史的迷雾,我只能说,这次可能是个阴谋(这个确实没办法排除),但是也可能是一次和好的机会,更可能是就是一次军事会议,为刚刚开创的大好形势作进一步的安排。后来的历史发展证明,在这个重要的关口确定今后的方向是很重要的,后来确实因为没有方向,形势急转直下。
可惜的是,由于孙可望一向心胸狭窄,而李定国也是一向对孙可望不太服气。导致在这次事件中,这两个人一个认为对方违抗军令,另外一个认为对方心怀叵测。 事实上,后来李定国当了一把手之后,他对于刘文秀的防备绝对不比孙可望对他的少。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啊!
不管是什么情况,1653年,这一年,对南明来说,是个悲剧,最终的结局是,因为孙可望召开这次会议,而李定国没有奉号令,气量狭小的孙可望甚至派出冯双礼派兵前往袭击,而李定国奋起反击,最后孙李失和,从此分道扬镳。
而永历王朝的实力就在互相倾轧中慢慢磨掉了,丧失了这可能是最后一次绝佳的机会。###第57章 再次发光发热的洪承畴
正所谓此消彼长,对满清来说,尼堪率领大军身死沙场,而且损失了很多精锐八旗,吴三桂因为实力问题,暂时也不敢继续进军,顺治的日子过得比较艰难。
艰难归艰难,顺治最终还是挺了过来,这是不容易的,顺治之所以能挺过来,除了名字起的好,还靠了我们的老熟人——洪承畴。
前面已经介绍过,洪承畴再次启用为五省总督(湖南、两广、云贵)。相比上次多尔衮认命他为江南五省总督不同的时候,这次的洪承畴权力更大,上次洪承畴主要负责政务,这次洪承畴主要负责军务。
顺治皇帝对洪承畴是寄予厚望的,临行前,顺治帝设宴饯行,赐宝马、宝刀。破格授予“假以便宜”之权:“应巡历者随便巡历,镇抚以下听其节制,兵马钱粮听其调拨。一应剿抚事宜不从中制,事后报闻。清朝兵或留或撤,酌妥即行具奏。文武各官在京在外,应取用者择取任用。升转补调随宜奏请,吏兵二部不得掣肘;应用钱粮即与解给,户部不得稽迟。归顺官员酌量收录,投降兵民随宜安插。”
从满清角度来说,洪承畴的确是不负期望。
满清入关,论战功豪格以评定张献忠的战绩排名第五,前面四位中的三位已经各就各位了:多铎、吴三桂、勒克德浑。
这另外一个就是洪承畴。尼堪挂了之后,满清朝野震动,一听到李定国的名字就颤栗不已,这个时候,作为总督军务兼理粮饷的洪承畴,这个屡次为大明朝力挽狂澜的洪承畴,这个汉奸的洪承畴,再一次立下大功——为满清。
虽然南明政权在战术上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是战略上,还没有完全改变形势。
所以满清的问题,主要在于信心上,战略上还是占据主动的。
洪承畴显然是认识到这个问题所在的,所以在大家都失去信心的时候,洪承畴没有。同时深谙明朝官场的洪承畴,也十分清楚南明的问题——党争,南明会自己把自己搞死,只不过是时间问题。所以他坚持“以守为战”的方针,他要做的就是等待。
果然这个机会不用等太久——刚打了胜仗没多久,南明就在1653年发生了孙李内讧。
洪承畴对于南明动向了如指掌,孙可望和李定国分手,兵还是那些兵,将还是那些将。但是打仗最重要因素之一的士气,已经不行了。
名将就是名将,要知道,洪承畴的才能绝对不在李定国之下。善于把握时机,这是洪承畴的打仗基本功。
所以乘着孙可望和李定国内讧的时候,洪承畴果断抓住战机,首先拿打仗水平稍差(相对李定国)一点的孙可望开刀,柿子嘛总是要从软的捏起。
清军在宝庆大败孙可望,古人云,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古人还云,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由于孙可望长期在后方搞内政,公事之余顺便搞点业余爱好——享乐,又绞尽脑汁想着怎么整朱由榔,所以此时的孙可望已经不是那个打仗特别彪悍号称“一堵墙”的孙可望了,他这堵墙不太灵光。
孙可望可谓兵败如山倒,清军又进一步攻占了衡州、武岗、靖州、辰州、沅州、黎平等地,洪承畴很快稳定了湖南的形势。
至于李定国,洪承畴就不是那么有把握了。李定国的军事天才,满清早已领教。洪承畴从来不是一个喜欢找人决斗的“莽张飞”,他没有必要盯着李定国的主力部队,也没有一定要打败李定国的想法。
军事,是政治的延续。——克劳塞维茨语。
所以洪承畴需要做的只是收复失地,死磕是不合算的,而且现在敌弱我强,是犯不着冒险的。慢慢磨总能把李定国给磨死,他再猛,没有根据地,没钱没兵也是没有用的。所以洪承畴决定不和李定国正面干。
不正面干——可以背后干。
洪承畴不愧是个老狐狸。
所以清军乘着李定国主力还在路上的时候,快速进攻梧州、桂林等地。考虑到南明只有一个李定国,没有第二个,所以这些地方,很快又落入到了洪承畴的手中。
这样,李定国好不容易取得的湖南和广西,在洪承畴的统筹下,很快就又没了。
不过,老狐狸洪承畴也没有继续进军,西南地区的地形是比较复杂的,虽然李定国和孙可望搞了内讧,南明的有生力量还是不小的,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