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自成有几十万人马,虽然李自成短视,而且又新近败在满清八旗手上,但是他跟明朝各个部队周旋了十几年,搞点人海战术还是很在行的。李自成具体到战场上的战术还是很有可圈可点之处的。
这个时候多尔衮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他有点过于轻视大顺军了。
李自成从北京败退之后,一下子逃到了西安,回到西安整顿了一下情绪,他就清醒了过来,他是很不服气的,也难怪,辛辛苦苦一辈子,打进了北京,屁股还没坐热呢,就被清政府赶走了。李自成败走之后,思前想后,觉得山海关大战实在有点窝囊。
李自成和明军作战屡败屡战惯了,作为明朝最头疼的流寇,这就是李自成最厉害的地方,可谓杀不死的小强,他很快从失败的阴影中走了出来。
李自成这时候得到了清军将进犯陕北的情报,大顺在陕北地区镇守有延安的李过(改名李锦),榆林的高一功,他们都是李自成的亲信,兵力相当可观。李自成计划在陕北打一个大胜仗,打打清军的威风。因此,李自成亲自率领镇守西安的大批精兵猛将源源北上。
如果阿济格的部队遭遇了李自成的这批部队,胜负实在很难预料。一旦失败,李自成顺势占领河南山东,将直接截断南线清军的归路,清军主力一旦失败,吴三桂尚可喜本来就是投机分子,难保这群人不会再叛变一次,捞取“光复江山”的政治资本。如果真是这样,估计以后就没多尔衮什么事情了,能不能安全退回关内去都很成问题。
看上去,多尔衮要遭遇一个重大的失败。
但是有时候历史就是那么搞笑,李自成的大顺军真是多尔衮的福星,关键时刻,大顺军的一记耳光立刻打醒了多尔衮。
不早不晚,就在两路军马出发之后,十月十二日,李自成的大顺军在怀庆地区搞出点大动作,分散在河南西部的大顺军残余部队对济源、孟县的清军展开了大规模的攻势,当地守军全军覆没。继而乘胜进攻怀庆府治沁阳县,清军向北京的多尔衮发出了求救信号。
接到求救报告之后,警觉的多尔衮发现情况不太妙。大顺军既不是坚不可摧,也不是不堪一击。小小的散兵游勇都能搞出这么大的动静,李自成在陕西的主力显然也不是想象中那么好捏。
一个真的猛士,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敢于及时调整自己的方向。
多尔衮马上调整战略,祭出大清从努尔哈赤时期就是采用“凭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方针,用后世的话就是集中优势兵力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于是多铎刚过黄河的时候,接到了多尔衮的指令,挥师向西。
为什么多铎挥师向西,而不是阿济格挥师南下。
本来可能还要斟酌一下,但是在接待了南明小朝廷的谈判团之后,多尔衮给出了准确的判断:南明虽然是正统,但是那帮人实在是太没有进取心了。如果他们有一点北上光复故土的意图,清军都不可能这么容易拿下河南和山东。对于清军和李自成作战,南明估计还一边偷着乐涅。
而如果现在去灭南明,李自成得到消息,他很有可能对清军展开战略反击,怀庆之战就是明证。
于是多尔衮毫不费力就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多铎,1614年出生,少年时跟随皇太极和多尔衮东征西讨,积累了不少战斗经验。在明清松锦大战的时候,击败了明朝名将祖大寿。
满清的制度,在定都北京之前,是以世袭为主,由于努尔哈赤的信仰是到处抢劫,要抢劫对于马上民族,自然需要能骑善射,所以努尔哈赤的子孙平常就是比谁更能抢,比谁的武力更强大。
在这个文化熏陶之下,满清的皇族里头涌现出了一大批名将:比如多尔衮、代善、济尔哈朗等等。在清初名将如云的满清八旗里面,多铎也是最亮的一颗明星。论打仗,在清军里面,第一是多尔衮,第二就是多铎。 后世乾隆对他的评价是:开国诸王战功之最。
多铎的骁勇即使在满清贵族里面也没有多少可以匹敌的,他的封号豫亲王,豫在满语里面就是勇猛的意思。而且多铎还非常善于学习,善于总结经验,战场上能够敏锐发现敌人的弱点,而他的战略眼光几乎不在多尔衮之下。多尔衮这个人很多事情喜欢自己做主,但是多铎是例外。
这个人很嚣张跋扈,非常变态,据我推测,可能是12岁的时候,亲眼看到了母亲奉旨殉父的惨烈一幕。因此平常连皇太极也都让他三分。
诸位如果还记得的话,抢范文程老婆正是出自这位仁兄的手笔,这还不算,他还带ji女到前线,一边打仗,一边玩乐。
这个人对汉族来说,就是魔鬼,多次对汉族进行大屠杀。
但是这个人是名副其实的名将。
多铎打仗,很有后世希特勒的闪电战的风格,他经常利用骑兵,兵贵神速,打对方一个立足不稳。在攻城的时候,他也很会根据对方的防守策略进行调整,同时他还很善于利用火炮攻击。他对于作战节奏的控制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可以说在战争方面,这是个没有明显的弱点的人。
多铎接到命令之后,立刻带领精锐骑兵直扑怀庆。
面对这个形势,怀庆的大顺军首领,如果脑子没有坏的话,他们现在应该只会做一件事情:撤退。
事实证明,大顺军的首领头脑还是清醒的。
所以多铎很快就解了怀庆之围,收复了失地。然后一路向西,渡过黄河,进攻孟津。孟津的大顺军头脑也很清醒。。。。所以孟津的守将也撤退了。
然后多铎的军队继续向西,一路上又攻下了陕县,拿下来函谷关,直抵潼关。
大顺军在多铎调转方向了之后,也得到了这个情报,这个时候李自成本来是准备调集西安的全部力量迎战阿济格的大军的。无奈多铎来的太快,
只能把准备北上的兵力全部调到了潼关去,想在这个地方和多铎决一死战。
潼关自古以来就是天险,易守难攻。
两年前,李自成在潼关击败了明朝的孙传庭,扫清了关内的明军,准备挥师东征,意气风发。
两年后,李自成再一次在潼关,不过这一次,他变成了防守的一方。对于李自成来讲,潼关一旦失守,就基本没有地方可退了。潼关和西安老巢之间就再也无险可守。潼关对于李自成来说,是绕不过去的宿命。败,则大顺亡,胜则还有机会。###第15章 英雄的末路
潼关与函谷关之间,是一条狭小的通道,长140里,蜿蜒山间,深险如函,因此称为函谷。函谷的东头,叫做函谷关,西头,便是潼关。
如果要进攻西安的话,那么函谷关和潼关是必经之道。除非你从山上飞过去。
潼关离长安较近,补给方便,容易防守,而防守函谷关,从长安方向的补给需要穿越函谷。
历史上,潼关发生过无数次攻防战。最著名的一次,是安史之乱。
唐军据守潼关,安禄山完全没有办法打进来,最后由于杨国忠脑子一热,催促唐军出关作战, 才导致唐军的失败。
李自成选择在潼关和清军决战,应该说,这个决策对李自成来说是很有利的。
对于这一点,清军同样也是心知肚明。
因此,在一开始清军制定平定李自成的战略时候,他们宁可跑一大圈路,也要绕过潼关。
当然要绕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因为要绕过潼关,不但要多走上千公里的路,还要经过蒙古,如果蒙古不同意你走,在你背后使坏,你也是绕不过的。
所以如果天下大乱的时候,汉族要攻克西安,潼关是唯一的途径。
相比而言,满清还是有优势的,他们和蒙古的关系比较好,因此才能实施这一战略。
这样一来,李自成就面临着两面作战的局面。
因此李自成必须要速战速决解决一路清军的威胁,他把主力布置在潼关,同时为了引诱清军决战,他在潼关前面20里的山上都扎上营寨,准备进行主力决战。
十二月二十九日,清军到了潼关,首先进行了试探性的进攻,派了一支骑兵部队,据史料记载是100多人,进行正面进攻。同时派颚硕带领一支部队从侧后方。
明史说“自成善攻”,除了夸奖之外,言下之意就是李自成不太善守。
因此对于这个情况,大顺军也没考虑到,一时被清军打了个措手不及,被清军占领了几个营寨。
在丧失了几个营寨之后,大顺军也很快调整过来,依托地形阻止了清军的攻势。
多铎进行了试探性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