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异世为僧-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天清晨。

天刚蒙蒙亮,李慕禅便起来,华将军已经等在外面,洗漱过后,与华将军一起出了府,往正北的禁宫而去。

大街上静悄悄的,只有一顶一顶的软轿飘动,轿夫们个个身手利落,脚步无声无息,如在地面滑动。

大家族的轿夫们,往往身兼护卫之职,到了关键时候,就是最后一道屏障,与贴身护卫无异。

他们多数都有一幅好身手,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做轿夫的,平常时候,他们清闲,专心于练功。

李慕禅与华将军是武职,自然不能乘轿,大衍朝的规矩,文官乘轿,武官骑马,自不相同,不能混杂。

空气清新,周围一切静悄悄的,只有一顶一顶轿子,隐约的马蹄声格外清晰,却越发幽静。

人们都没醒来,整座京师好像都沉睡了。

京师是一座不夜城,但那是街市与平民,繁华热闹,纸醉金迷,禁宫周围到了晚上却戒备森严,沉寂如一潭死水。

一路上,人们彼此见面,只是抱抱拳,点点头,不开口说话,每个人都如此,好像成了约定俗成的规矩。

两人并肩骑到了禁宫正南门外。

正南门外是一片宽阔的平地,如一座校武场,视野宽阔,什么人靠近一目了然,无法偷偷潜近。

场中偏西位置竖了一些木桩,桩旁是一匹匹骏马,东边则是一顶顶软轿,轿夫们围坐在一起。

正南门外已经站了不少人,文官在左,武官在右,约有二十几个,多数是老年人,寥寥数个中年,没有青年。

李慕禅与华将军在人群中格外显眼。

他们站在一起三缄其口,一言不发的打量着两人,有熟悉的冲华将军点点头,目光大多落在李慕禅身上。

显然,华将军他们已经熟悉,李慕禅眼生,他们好奇,但又自矜身份,不便发问,只是打量着他。

“吱……”令人牙酸的声音响起,打破了清晨的寂静,众人精神一振,各自整理衣冠朝服。

华将军也整理一下朝服,低声道:“大师,早朝开始了。”

……

华将军先进去了,李慕禅在外面等候。

他虽是将军,品级却不够,不能同列朝班,没有上早朝的资格,只有皇帝召见,才能进殿面圣。

过了一个时辰,文武官员们一一出来,一个年轻俊秀的宦官匆匆出来,请李慕禅随他进去,进了正南门,沿着一条宽阔的白石大道往前。

白石如玉,温润无暇,踩在上面竟有软绵绵之感,大道两旁各站一排执戈禁卫,如雕像般挺立,一动不动。

走了两百来米,又上了一百多级白玉台阶,来到一座大殿前,忽然往东一折,到了旁边一处偏殿。

俊秀宦官停下脚步,冲着明黄帘子扬声道:“启禀陛下,明空大师到了。”

他声音柔和而悠扬,袅袅如唱,合着独特的韵律,极为悦耳动听。

他在后世时,人们都普遍认为太监的声音又尖又细,很难听,此时听来却知谬矣,竟如女高音一般的优美。

“进来。”里面传来沉稳浑厚的声音。

俊秀宦官上前挑开明黄帘子,侧身道:“明空大师,陛下在里面,请进。”

“有劳了。”李慕禅合十一礼,迈步跨过门槛,进了大厅。

温暖清香的气息扑面而来,他抬头望去,一条红地毯从门口延伸到十来米外的台阶下。

两只兽炉分立台阶两旁,正散发着袅袅轻烟。

台阶上是一张书案,后面坐着一个中年男子,方面大耳,面如冠玉,眉如卧蚕,口方鼻挺,威严肃重。

一个胖墩墩的老者侍立在书案旁,霜眉雪发,面色红润,手执银拂尘,乃是一位宦官。

“见过陛下。”李慕禅来到台阶下,合十一礼。

第390章 青眼

面见天子需得跪礼,但他是出家人,不跪亦可,皇帝且不必跪,其余官员自然更不必。

这是他当初选择出家缘由之一,笑天子傲王侯。

天子姓郭,名牧川,如今年号圣启,他一身明黄衣裳,稳稳坐在龙椅上,居高临下的打量着李慕禅,一言不发,气度雄浑森严。

李慕禅微垂眼帘,目光聚于脚前三尺处,一动不动,如渊渟岳峙。

良久没有动静,殿内寂静,落针可闻,仿佛无形的力量从四面八方挤压着空气,令人窒息。

“呵呵……”圣启帝忽然笑了起来,打破宁静,点头道:“明空大师果然定力不凡,好得很呐!”

他声如洪钟,中气十足,李慕禅暗忖,这位皇帝陛下竟也有一身不俗的武功,算是高手了。

“陛下见笑。”李慕禅微躬身。

……

圣启帝起身步下台阶,到了李慕禅跟前,呵呵笑道:“明空大师刺杀了东楚名将西门斩,真是功德无量,朕要多谢你啊!”

李慕禅道:“陛下过誉,侥幸而已。”

圣启帝呵呵笑着摇头:“东楚武学远胜咱们,刺杀将领成功的,大师是第一人,侥幸不得,……况且那西门斩乃当世奇才,没有你,凭着伊平的本事,斗不过那西门斩!”

李慕禅道:“华将军智慧过人,帅才无双,一时大意才中了暗算,哀兵必胜,即使没有我,华将军也能大胜!”

华将军本名华伊平,但很少有人知道,多数华将军称之,神光营只有他姓华。

“你可太小瞧西门斩了!……明甫,赐坐。”圣启帝道。

旁边老宦官轻躬身,慢悠悠搬了一张明黄绣墩过来,放到李慕禅身后,然后退到原来位置,动作从容。

李慕禅谢过后坐下,接着道:“东楚骑兵确实精锐,但与咱们城下决战,却非明智之举。”

圣启帝坐回龙椅,与李慕禅说起那场战斗,讨论得失,李慕禅话不多,寥寥数语,无一不精辟入理。

他能感觉到周围数股强大的气息,仿佛巨龙在窥探,随时会扑过来,散发着铺天盖地的气势。

换了常人,可能感觉不到,但他灵觉敏锐,远胜武林高手,能清晰感应到他们的强大,远胜自己。

他觉得理所当然,皇帝身后若无强大力量护持,反而不正常。

虽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但真正见到这么多强大的存在,李慕禅体会更深刻,深觉自己差得远。

想要天下第一,任重而道远,需得更加努力不懈。

……

两人聊过了那场战役,又开始谈起佛法,圣启帝对于佛法见解极精,李慕禅也不由赞叹。

在他看来,佛法就如后世的哲学,想有所得,一者得有阅历,二者需有静心,能持续深入的思考。

这个世界与原本世界相似,也有略微差别,佛门发展不同,门派更多,如漫天繁星,却没有禅宗一脉。

李慕禅觉得,禅宗有一种最佳的研习佛法的方法——参话头。

参话头,就是捉住一个问题,不停的,深入的思索,如挖井一般,持续不懈的深入,一直到想明白。

就像一片青瓦扔到潭水里,直沉到底,终能见到根底。

这种参悟佛法的法门,对他助益极大。

他经历生死,佛法里里外外,翻来覆去,讲的就是生死二字。

亲自经历过,与想象截然不同,语言文字有时很贫乏无助,没有经历过生死,讲得天花乱坠,终究体会不出,就如游泳,想得再精细,不亲自下水体会不到水里的感觉。

有了生死经历,再读佛经,一读便通,句句如自己心声,又有参话头的妙法,轻易的通彻各部佛经。

故他虽年轻,佛法造诣却胜过一辈子埋头苦修的佛门高僧,而圣启帝身为皇帝,对佛法却能领悟如此之深,可谓难得。

圣启帝心下啧啧称奇,他喜好佛法,觉得佛法深邃博大,美妙之极,不逊于美人儿,让他沉醉。

他身边有几位高僧,常与之谈经说法,加之他天资明睿,佛法造诣也不逊于寻常的高僧大德。

他与李慕禅说了一会儿,体会到李慕禅佛法造诣之深,竟有无所不精,无所不包之势,且见解独特新颖,他大受启发,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

圣启帝道:“明空大师,留在京师吧。”

李慕禅沉吟片刻,摇头叹道:“陛下恕罪,我还是想回山。”

“嗯——?”圣启帝惊奇望着他,眉毛挑起。

李慕禅道:“我出山入世参军,是为证悟佛法,如今颇有所得,想回山闭关一阵子,陛下见谅。”

“这样……”圣启帝打量着他,摇头笑道:“京师繁华,大师还没见过吧?”

“是,我刚来,还没能见识京师繁华。”李慕禅点头。

圣启帝呵呵笑道:“这样罢大师,朕也不强人所难,大师且先留下,一个月后再做决定,是走是留,朕绝不勉强!”

……

又说了几句,李慕禅便告辞要离开。

圣启帝起身笑道:“朕听伊平说,大师你中了雪香散,明甫,把那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