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惊雷入汉-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被迫放弃徐州,是失算于时,并非智力不及。在当时的情况下能够维持十余万大军进入徐州,已经是难能可贵,汉人稍以攻心计击之,溃散奔逃也是无可奈何。

在杜预之后,马隆已经成为晋国武人之首,对于徐州溃败之耻谨记在心,耿耿于怀!时时刻刻都念着杀奔徐州,让那陆家小儿知道自己的厉害!

为此马隆不断向河北请求精兵强将加入北海,试图以武力硬撼强大的汉国!而北海周边的海盐等资源早被马隆一一夺回,更是率厉将士组成水军维护近海地带,防止汉军船只骚扰。

汉晋两国正处于外交空白期,在此期间是发兵征伐,还是握手言和都在未定之天。对于派出使者前往许昌的行为,马隆并不认同,甚至上书阐明己见。汉国突然得到中原大片土地,想要维持安定保证繁荣,颇需一番苦心经营。

尤其是汉国对待世家豪族之苛刻,比起大晋国可谓云泥之别。世家豪族生活在汉之体制下,绝对是痛不欲生。看似太平,实则隐患无数,这般情形之下晋国实在无须主动低头。

只需连续痛击汉军,使其内外煎熬,掣肘不断,汉人必然愿意妥协谈和。到了那个时候才是晋国能够安定下来和平发展的时期,两国相交乞求从来不是能保障自身的手段,反而更加引人关注罢了!

听闻汉军大将姜胜挥军数万北上的消息,马隆呲之以鼻道:“黄口竖子虚张声势罢了,欺我三岁孩童耶?”

晋将贾疋坐在一旁闻言也是笑道:“听闻此子乃是姜伯约之嫡孙,虎牢关一战郝明威也是殒身其手,虽是虚张声势,将军也不可轻敌啊。”

沉思片刻,马隆目放精光道:“徐州尚未完全稳定,汉将此时发兵必是有所用意,彦度有何看法?”

贾疋字彦度,乃是晋国朝中不可多得的良将,如今成为马隆之副手,深的马隆敬重。

贾疋嘿嘿笑道:“裴大人出使汉都无功而返,汉主这般态度乃是纵容各方兵将大可一战,试探我方实力几何。”

马隆也是含笑道:“若是如此,徐州乃是开辟战场之最好地带,不过徐州境内并未安定,此时出兵仍然值得商榷!”

“汉将发兵却未必在战,而是炫耀武力,使我等不敢小觑!”贾疋心有定数娓娓道来,却是推翻了先前言论。

“哦?彦度之意是?”马隆心中一动,暗赞贾疋思维敏捷不由问道。

贾疋手捻须髯定了定心神,确定自己判断无误方才说道:“欲盖弥彰也!内弱所以示强于外,使内外俱安之策耳!”

若是姜胜在此,必然对于贾疋之分析赞赏有加。只是根据现实形势与发兵之动作,便判断出汉军真实用意,这等人物着实是柱石之臣!

马隆略带疑问道:“徐州汉军足以自安,其军前往何处方须如此声张?”

徐州境内的汉军兵力不算鼎盛,然也有五六万之众,攻略北海倒是不足,守御外地却是足够。如果徐州内部的兵力没有变化,那么姜胜此番大动干戈倒是没了出师的意义。

可假如徐州的兵力有了变化,又是前往何方呢?

“虚则实之,实则虚之,某观姜胜年纪尚浅,用兵之法却是老练。不试探一番如何知其虚实?”贾疋心中隐隐有所猜测,却是不敢肯定道。

马隆心中同样有所预感,见贾疋不敢断言,自己同样决定发兵与汉军一战,借此观察对方的虚实真伪。

“不错!陛下并未有禁止某出战之意,不乘此时痛击汉军让其知晓我之厉害,更待何时!?”

……

许昌,大将军府。

“晋国使臣已然返回河北,边境之地必要加强防备,以陛下意思当出一军以敲击晋人,使其收起不臣之心。本将军要坐镇许昌总统全局,不知哪位将军愿意替本将军一行?”

姜维高坐堂上言罢这次出兵缘由,便端起茶盅品起茶来,甚是悠闲。这次出兵不同以往,只是让晋人感到压力而已,并非一定要攻城略地,因此相对往日征伐要轻松不少。

即便如此众将闻言仍是脸色凝重,说起来轻松,真正要达到敲击晋人的目的却不容易。晋人不甘受辱必然有所动作,但两国交界唯有徐州之地是陆地毗邻,余者皆须渡过黄河作战。

黄河之上晋国水军纵横不断,往来巡查甚是严密,想不动声色的潜入北岸作战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大张旗鼓渡过黄河作战更是有被切断后路之忧虑。因此这次作战必然是汉军与汉家水师两路同时作战,而且还要打一个胜仗,这才是难点!

大将文虎在座上道:“两国对峙许久,边境之上耳目众多,想要渡河而战必是速战速决!”

柳隐沉吟道:“陛下只准我等发一路人马,便是要收奇袭之效。老夫观两河地势能够胜任此战之处不多,晋人若有准备,倒不好办。”

看了柳隐一眼,文虎表示赞同道:“官渡,濮阳等地皆是晋人重点防卫之处,若从黄河上游地段渡河又过于危险,能够作战之地恐怕……”

“洛阳!!”异口同声,柳隐与文虎不由得相视而笑,在场众将也是会心一笑。事情本来是有难度的,不过经过文虎与柳隐的一唱一和,这看似困难的事情似乎又变得简单了。

洛阳在重建过程之中,北岸的河内与洛阳可谓隔河相望。选择此发动突袭,兼以徭役百姓作为掩护,倒是有几分出奇制胜的意味。而且汉朝的黄河水师地点便设置在洛阳附近,水军作战也很是便捷。

平心而论,晋国之水师比起曹魏之水军已然有了进步,但大家数量对等的情况下,汉朝水军并不惧怕对手。此处虽然晋军也是重点防范,交起手来胜负仍是未知之数!

姜维微微笑道:“黄河之上晋人处处设防,想要钻个空子不过天方夜谭罢了。此战便由柳隐与文虎将军共同负责,即日启程,务必在五天之内发动攻击。若是耽搁了发兵日期,休怪陛下面前不好说话!!”

众将闻言心中都是一凛,五天的准备时间包括赶路在内,可谓有些仓促。但既然规定了发动奇袭的时间,陛下必然有其用意。因此方才听起来简单的任务,此刻又变得困难起来了。

离开了将军府文虎与柳隐赶赴军中调兵遣将,沿途二人交头接耳不断的交换作战方针。这一次作战关系着日后汉朝行动的基调,更是决定汉晋之间的未来。若是晋国不堪一击,汉朝宁愿拼着损耗自身实力,也要在中原还没稳定之前扫平天下!

可如果晋国当真脱胎换骨,给予晋国喘息的时间也无不可。毕竟时间是公平的,只是在不同人手中有不同的效果。

汉朝强大,晋国弱小,此乃事实无须多言。同样时间之内,自然是强大者获得的资源更多,而弱小者纵然有所进步与强者之间的差距也是越拉越大。这不是时间不公平,只是彼此不同罢了。

许昌的汉军匆匆出发,从其他各地征调的兵力也各自赶赴洛阳而去。五天的时间能够准备的不多,因此柳隐与文虎分头行事。柳隐尚在领兵赶赴洛阳,文虎早已轻骑快行,抢先一步去洛阳准备出征事宜。

在许昌附近的一处庄园内外遍布无数汉家兵将,汉朝大臣何攀面无表情的站在庄园之中,几名汉臣惶恐万分的跪在地上瑟瑟发抖。

看罢手中的书信,将其交给身旁的副官,何攀冷冷的道:“既已事汉,何必与晋人私通消息?若忠于晋,又如何屈膝事汉?来人啊,都押回去等陛下发落!”

几名甲士走上前来,把那几名降臣绑个结实押了出去,而在许昌各地这些人的家眷也是在所难逃,纷纷落网。

汉晋之间的关系未曾明朗,晋国留在中原的探子眼线众多,何攀调集呼雷阙的力量几经查访,已然抓了一批又一批的晋国耳目,其中不乏已然投降汉朝身居高位之辈!

然一经风吹草动,晋国耳目们必然偃旗息鼓不敢动作,因此何攀想相信在这中原大地之上,仍有潜伏不动的晋国细作。越是能够隐忍不发的,才越是可怕的对手!

而汉朝想真正的抚平人心,得百姓爱慕,国内稳定发展,仍是需要很长的路走……

……

辽东之地素来苦寒,这个季节虽然是不冷,却也比不上中原温暖。裴秀怀揣圣旨,带着一行车马缓缓赶赴辽东,心中不断计算接下来的各种可能性,同时又惦记着前方随时可能遭遇的战事。

出使中原无功而返,如今前往辽东游说王戎若再不成功,不用晋帝司马攸处罚,裴秀自己也会觉得颜面无光。裴家的荣耀与裴秀的生死,都在这一行的结果上,完不成这件事儿,自己也无法得到晋帝司马攸之重用。

生存无疑是重要的,汉人的羞辱也是要还的,裴秀对于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