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惊雷入汉-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庸才!大好形势被你败坏,还有脸说饶命!?”司马昭甩手把茶杯摔在地上,飞溅迸射的碎片弹到陈本脑袋上,陈本一动也不动。
“军法处置!”司马昭冷喝一声,两侧的军卒上前将陈本拖出营外。
陈本也知自己难逃一死,万念俱灰之下没什么言语,眼神呆滞看着自己的双脚,就这么被拖走了。
营中的文武见晋公盛怒之下,没人敢开口为陈本求情,一个个低头盘算着这一仗自己会不会跟着陈本吃瓜捞。
这一仗输的太惨了,刨去死的,伤的,投降的,跑散的,如今魏军连五万人都凑不齐。素来引以为荣的铁骑,也只有七八千人的样子。
更要命的是粮草补给都在长安城内,依靠司马昭行军的这点辎重根本难以供应四万多魏军的日常消耗。
所幸从附近的郡县调集了粮草辎重进行补给,总算解了燃眉之急,只是并非长远之策。
长安那边整日听不见厮杀,但却听得见巨石砸在城墙上的剧烈响声。魏军想起那毛骨悚然的投石车,心中暗恨马钧投蜀。聪明的却是在想,为何马钧在魏国只是无足轻重的文臣,到了蜀国却成为了克敌制胜的大人物。
蜀将姜维亲引一军据守在对面,司马昭着实没有把握战胜蜀军。并非智力不及,而是军心难用。
日复一日,姜维没有主动出击的意思,长安那边蜀军也始终没有采取总攻。魏人暗自庆幸,司马昭额头的皱纹却是一天比一天多。
这场大战魏军损失惨重,蜀军也不见得就好多少,现在不采取行动是为了修养军力,也是为了保留旺盛的士气。
昔年官渡之战曹公大败袁绍,何以不继续追进,趁势席卷河北?不外乎袁绍实力仍在,继续追击若是不幸战败,建立起的良好势头便毁于一旦。眼下的蜀军也是同样的道理,刘禅和姜维都不是目光短浅之辈。
司马昭每日巡视各营,激励众军士气,为迎接蜀军接下来的总攻做准备。众将之中只有陈本被追究责任,余者没有被其牵连。知是晋公开恩,众将都是安心静养,操练军队,准备戴罪立功。
日复一日,蜀人的动静没等来,反而等来的许昌的援军。东线战事结束之后,司马望便率军回了许昌,只留下部分人马驻守在沛县,为寿春的后援。得知西线司马昭独木难支后,司马望再次点兵三万人,带着谋臣裴秀赶赴长安支援司马昭。
魏国兵将见来了援军,顿时欢欣鼓舞,司马昭也喜出望外。因军务紧急,司马昭也不与司马望客气,咨询了各处形势后,话题便转移到了眼下的局面上。
听闻了长安的战报,司马望与裴秀都觉得诧异,蜀军的投石车竟然有如此大的威力,实在是超乎想象。
“如此说来,救援长安之事刻不容缓,长安万不可失啊!”司马望坚定的道。
司马昭点头道:“我正筹谋此事,如今得新军加入,可趁势出击。”
裴秀赞同道:“蜀人投石车如此厉害,不可不防,若是两军交战中所遇,仍是难以抵挡。”
这一点说到了要害所在,看起来投石车如今在长安城下。但交战之时保不准又被蜀军搬出来作为杀器使用,不解除投石车的威胁,魏军便处于绝对的劣势之中。
“某引骑军突袭敌后,毁其投石车,如何?”司马望沉吟片刻道。
司马昭没有说话,闻言只是摇了摇头。
裴秀一边思索一边道:“此为蜀人克敌制胜的关键,将军纵然武勇恐也难以成行。”
司马望苦笑道:“我何尝不知,只是长安决不可失,又难以迁延日久。”
许昌方面军力已然十分单薄,没有多余的力量再来支援。河北的军力早已分出了一半,剩下的仍在调整之中。魏国遭受吴,蜀两国的夹击,在边疆的少数民族同样注视着三国交锋的结果。
因此曹魏在北疆的兵力不可能如同许昌般抽空,先前来援的六七万人也已接近极限。
雍,凉二州沦陷,对于中原百姓也是一种冲击。吴蜀不过是小国,偏安一偶,弹丸之地强与中原抗衡。这是天下有识之士的共识,更是百姓眼中的事实。
大国与小国攻战,虽得一州郡之地不足为耀;小国攻伐大国,得一县之地也是引以为荣。以此推之,曹魏百姓与蜀汉百姓的心态就可想而知了。
雍,凉二州划入版图,复兴汉室有望,全国倍受鼓舞。反之对中原的震动,也是翻天覆地的。国内需要兵力安抚百姓官僚,以防万一,最需要的却是前线胜利的消息。
“晋公不如下战书如何?”裴秀提议道。
“战书?”司马昭略有疑惑。
“晋公可与蜀人约战,然后如此如此……”裴秀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司马昭与司马望听了,抚掌大笑,齐声称赞。
当晚,蜀军营中便来了一位不速之客,正是前来下战书的魏国使臣裴秀。
战书乃是下给蜀主刘禅的,姜维自然不敢拆开私看,于是留下廖化,傅佥看守营寨,自己带着裴秀与百余骑向长安的刘禅主营而行。
沿途所经蜀军营寨,虽是夜晚时分,依旧是军容整齐,号令严明。裴秀观察良久,赞道:“大将军治军之才果是非凡,今日一见奥妙无穷矣。”
姜维笑道:“中原人才济济,维何敢称能,倒是先生为司马氏谋主,此番亲来倒是出人意料。”
“大将军谬赞了,秀生性愚钝,难堪重任,若有唐突之处,蜀主面前还望大将军美言一二。”裴秀暗惊蜀军之精锐,嘴上仍是笑呵呵的客气着。
裴秀与姜维一路畅谈,很快来到了刘禅的大营。姜维处早吩咐了快马抢先通知,蜀汉皇帝刘禅安座帐内,身后文鸯,文虎兄弟左右护卫。
步入大营,裴秀拱手为礼,并无跪拜之意。文鸯沉声喝道:“来使见得陛下,如何不拜!”
裴秀坦然笑道:“上邦之使,不拜小国之君。”
文鸯闻言怒上眉头,手按宝剑便要上前。裴秀面带笑意,没有惊慌之色,对蜀主刘禅道:“闻陛下在西川励志图强,广开商路,域外诸国无不臣服,今日一见方知皆为虚言。”
刘禅示意文鸯切勿冲动,好奇的问道:“何以见得?”




致歉,请假~

家里来客人,码字来不及了,28日请假一天。

明早一更,明晚一更,对不住大家,不好意思。



第六十三章 八阵(下)
送走裴秀已是黎明时分,一夜畅谈让刘禅见识到了中原人物,但刘禅相信自己给予裴秀的震撼绝对是前所未有的。
学识才智裴秀已属上上之选,刘禅话语虽少,但处处隐含深意,透露一种深藏不露的味道。话题转到哪里,刘禅不过轻轻数语便点到了另一层境界。仰仗的自然是从后世而来的广阔见识,身处于当前时代的人,思想终究局限在某一层面。
刘禅并不担心自己吐露的信息被魏人所用,裴秀个人尚须时间消化,即便日后提出来也无法使魏国强壮。这是文化间的冲击,只有如刘禅这般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才有机会和能力逐渐的对社会文化加以控制和改变。裴秀越是觉得自己说的有道理,越是有所参悟,在魏国群臣只中便越显得另类。
司马昭的用心再明显不过了,无非是激将法约蜀军交战而不使用投石车。激将法对于刘禅并没什么用,胜利才是实实在在的。攻打长安这个节骨眼上绝对不能出现什么差错,因此并没有正面答复裴秀,反而是将裴秀留在了营中休息,等候答复。
裴秀心中忐忑不安,来到了蜀人为自己准备的营帐中。自告奋勇担此重任,并不是一时冲动之举,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自己虽不是恃才傲物的人,但一身才华早以身居朝堂前列。一夜畅谈下来非但没有激怒蜀主刘禅,反而自己的许多观念都发生了动摇。
刘禅不怒,激将之法如何可成?激将之法不成,蜀军在对战时使用投石车,自己这面岂不是一败涂地?素来智计闻名的裴秀,到了这个时候也是一筹莫展。
过了许久,有人来通传蜀主刘禅召见,裴秀整理了仪容,稳步跟随来到了大营之中,此时脸上一片平静,看不出任何情绪。
“朕决定答应晋公的约战!”刘禅开门见山的给了裴秀答复。
裴秀心中疑虑,表面上却是不露分毫,微微躬身道:“多谢蜀主,如此在下也可以回去复命了。”
刘禅笑道:“先生一夜未曾合眼,可在这边休息过后再走不迟,朕也要歇息了。”
裴秀摸不清蜀人打的什么算盘,不过既然自己的目的已然达成,似乎也没有继续留下的必要,于是也告辞而走。姜维早在营外等候,带着百余骑沿途护送裴秀一行人,将其送回魏营。
司马昭与司马望等了一夜,终于把裴秀盼了回来,见蜀人同意约战,均见喜色。没有投石车的加入,司马昭自有击败蜀军的把握。
不过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