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到了三月底,不仅西北危局解了,就是党项八部,此时也全投降。宇文述却命薛世雄领一万五千兵马追击慕容伏允,又派杨义臣领了大军,加上薛世雄留下的一万多人,一面安抚党项各部,一面威慑邻近的黑党项、雪山党项和嘉良夷(今川西雅砻江流域以丹巴为中心的地区)。 四月初七,逃入大漠,穷途末路的慕容伏允在大沙海(今青海西部柴达木盆地)降。 到了四月底,黑党项、雪山党项和嘉良夷各部纷纷请求“内附”。
第三十八章 军事改革
五月十八,下诏,以宇文述为兵部尚书,加上将军号,入内阁。原来的兵部尚书,我早已经看不顺眼,只是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人接替,而于仲文接任兵部侍郎,其实已经把他架空。此时,我正好把杨玄感调任秘书监………一个位高而权轻的位子,为了让他心里好过些,又加个太尉的虚衔,腾出来的礼部尚书,就给了前任兵部尚书。 同时,下旨在同昌郡设立都护党项中郎将府,隶属关内道。在党项设置拓跋、细封、费听等八个土司府和黑党项都督府、雪山党项都督府。都督的待遇是要比土司优厚的,却是为了惩罚党项八部攻打河源等郡。在汶山郡设立都护嘉良校尉府,隶属西川道,设置东、西嘉良都督府 就在西北大捷的不久,东北也有两个好消息传来。 第一个好消息来自辽东的李密。 原来靺鞨诸部相继背叛高句丽,并且攻占扶余等地,令高句丽国内无奈而又愤怒,于是国内占人口多数的高句丽族和少数的靺鞨人(在高句丽境内还有少量散居的靺鞨人)矛盾日益激化,高句丽残杀靺鞨人的事件屡有发生,而靺鞨人不得不自发组织起来反抗。三月底,曾经在高句丽任中级地方官的靺鞨贵族拉洛受到高句丽朝廷的猜忌,为了自保,起兵谋反,很快成为反叛的靺鞨人的首领。四月初三,拉洛率部攻占辽河东岸的新城,并向大隋表示了“投诚”的意愿。 新城地处大隋的辽东城以东,高句丽的辽东城以北,粟末靺鞨的龙泉府(即扶余城)西南,大业九年九月,李密曾经攻克新城,不过随即就放弃了。我立刻加封拉洛为“新城都督,新城公”。 第二个好消息来自燕郡的韦云起。 在安定奚人后不久,韦云起就开始对契丹动武了,他对付契丹人的路数和对付奚人如出一辙………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分而治之。到了四月中,契丹十部中,弱洛水(辽河上游)以南的六部,已经有五部归附,一部则在韦云起和其他五部的“联军”攻击下被灭,而原本和契丹联合尚未归附的最后一个奚人部落,也很识相地交上了降表。接下来,韦云起又玩起分地分人换地的老把戏,并且还不忘把东边一点给了辽东郡,西边一点给了辽西郡,自己的燕郡留了中间一块。而五千契丹人,五百精锐被编入军中,其他也并入屯垦,如此一来,燕郡有地有人,也算有些像“郡”的样子了,韦云起驻军的四个营寨附近,也开始建起城镇村庄,燕郡城更是开始由一座纯军事意义的要塞,向真正的“郡治”转变。 而我也很“大方”地加封了六个新“都督”。与此同时,韦云起也和“助战”的突厥军建立起良好的关系,每次打仗,韦云起都只让这些突厥军起个吓唬人的作用,并没有让他们真的冲锋陷阵,而胜利果实,却不忘让他们也瓜分一份,如此一来,那些突厥人当然和他称兄道弟。 这次阿史那咄吉派出的虽然只有三千老弱病残,可是统军将领,也都是些突厥贵族,不乏特勒(突厥贵族,相当于公爵)、之设(部落头领)级别的人物,领头的,更是阿史那咄吉的弟弟阿史那叱吉。而且这些领兵者,多是与阿史那咄吉关系不睦的,阿史那咄吉派他们来,原有些“眼不见心不烦”的意思,草原枭雄固然彪悍,却没有什么花花肠子,此举恰恰使得韦云起有机可乘,更是与他们“倾心相交”。 此外,韦云起还把四大偏将的兵马来了个互调,自然是记得我临行前的嘱咐。 六月十五,宇文述回到东都,并很快上了嵩高山,和他同来的还有前吐谷浑可汗慕容伏允。我很“大度”地封慕容伏允“西宁县公”,在东都“赐第”居住,又委任他的儿子,却与他关系不好,早在大业五年(六零九年)就归顺大隋的慕容顺为“西海县公,西海等五郡安抚大使”,前往吐谷浑故地安抚吐谷浑遗民。不过我对他也不是绝对信任,所以为他安排了不少绝对忠实可靠的“副手”和“护卫”。 在改革地方行政后,我又开始着手改革军制。前些年杨广为了打高句丽,扩军不少,其中许多我已经在大业八年就做了遣散,但实力依然强大。这几年因为造反,不少地方都增加了地方部队,而招降的农民军,也有很多编成官军,如此强大的军队固然威武,可是对国家财政的压力也很惊人。 隋军的主力是左右武卫、左右翊卫等十六禁军,称十六卫,每卫编制三万人,共四十八万,以大将军统帅,将军为副职。士兵一般服役两年,不过打仗的话可能会延长,如果升迁做了军曹甚至军官,服役期也会延长。十六卫主要驻扎两都附近,由皇帝亲自调遣,南北两京平时各驻一卫,一年一调。 皇帝的亲军为御林左、右卫,负责两个都城和皇帝出行的警卫,每卫两万人,也设大将军和将军,另设骁果卫三千,个个身怀绝技,堪称古代的特种部队,由一名将军统帅………不过这个将军的待遇并不亚于大将军,骁果卫负责皇城警戒。千牛卫是皇帝的近卫,负责皇宫的警卫,人数不多,只有五百,更是个个绝顶高手,最低的也有从八品官衔,宇文成都就是其中一个统领。以上四万三千五百人,比起真杨广在时,规模要小一些。御林卫服役两年,而骁果卫和千牛卫服役期比较长,事实上,他们中相当部分来自武举,而最后基本上都会外派担任中上级军官。 全国鹰扬府两百所,大者称鹰扬郎将府,小者称鹰扬校尉府。大郡一郡便有一所鹰扬郎将府,小郡则为鹰扬校尉府,或者两三郡合设一鹰扬郎将府。鹰扬府多数集中于东西两都和地理相近且交通便利的河南、河北、河东、江汉、关内、淮南六道。鹰扬府负责每年农闲时节,从当地适龄男性(十八至四十岁)中挑选一批人参加大约一个月的军事训练,参加者可以酌减当年赋税差役,并且领一个月口粮。而鹰扬府则从中挑选士兵,补充禁军、亲军、都护府和各镇。鹰扬郎将府设兵五百,有一鹰扬郎将统领,鹰扬校尉府设兵两百,有一鹰扬校尉统领。鹰扬府直接听命于兵部,除非有朝廷特旨,连镇守使也无权管辖调动。以上常设兵六万。 东北的安东都护大将军府设泸河、怀远两镇和二十所“护卫屯田校尉府”(简称屯田卫)及“烽燧守备校尉衙门”(虽然称校尉衙门,实际统领却是虎贲郎将)。两镇各驻军五千………因为东北局势已经大好,兵力自然精简,通定镇也罢建了,两镇各设一总兵将军………地位稍低于禁军的将军,镇的驻军由兵部调派,两年一轮。屯田卫各有兵三百,以一折冲校尉统领,共六千,又有烽燧兵约三千五百人,这些兵却是各地自行招募,。又有契丹奚霫都护府兵七千,六千由兵部调派,两年一轮,一千是韦云起编练的奚、契丹兵,全归沈光节制。靺鞨都护府兵八千,五千由兵部调派,两年一轮,三千招募于当地。共计有兵三万四千五百,不设鹰扬府。至少在理论上,还有十五个“都督府”的少数民族士兵和三千多突厥兵也从属于安东都护府。都护府不干预都督府内部事务,但是如果有外敌入侵,有义务协助都督府退敌………这其实也是为了保证大隋的“势力范围”。如果某个都督意图不轨或者下属发动叛乱,都护府有平叛之责。当都督府之间发生冲突,都护府也要派兵调停………分而治之是最好的手段,如果都督府之间相互吞并形成“统一”,不利于大隋的国家利益。 西南的南宁州总管府设曲靖、昭通两镇和云南、昆明、安顺三所“护卫屯田校尉府”,东安郡汉化较深,又临近昭通和西川道,不再设卫。卫镇设兵,与安东都护大将军府同,卫兵地方自募,镇兵兵部调派,两年一轮。共计有兵一万一千,也不设鹰扬府。理论上,那些土司也有协助的责任,虽然依靠他们的想法实在不大靠谱。 此外还有都护党项中郎将府兵六千,都护嘉良校尉府(虽然称校尉府,实际统领却是鹰扬郎将)兵一千,半数兵部调派,半数地方自募。 沿长城自西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