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大业风云-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余日后,李靖和徐世绩才得到了突厥人逃走的消息,一面向单雄信派出三万援军追击,一面进一步收服吐火罗各部。

    树倒猢狲散,吐火罗各部纷纷派出使者,表示归顺………其实大隋的条件很优惠,首领们可以继续做自己的“草头王”,只不过需要做些表面的归顺………“奉中华为上国,三年一贡”以及保护还算平等的贸易。隋在吐火罗先后又设置了月氏州(今阿富汗昆都士北)、大汗州(今阿富汗马扎里沙里夫北)、悦般州(今阿富汗喀布尔以北)、昆墟州(今阿富汗赫拉特)、写凤州(今阿富汗巴米扬)、条支州(今阿富汗加兹尼)、王庭州、天马州、高附州、修鲜州、奇沙州、旅獒州等十二州都督府,连同姑墨州、至拔州共十四个羁縻州,相对于鸟飞州、昭武诸国等,控制又要松散一些。要知道,这些都督、节度使们可是要一岁一贡的,并且隋也没有要求十五个羁縻州(不久后又增设波斯都督府,前文有述)“……诸部军马,‘天可汗’但有征召,当须应命……”,只是“……不许与大隋及诸属国为敌……”,此外,隋也没有对这些羁縻州的“都督”赐赏爵位。

    而单雄信一路追击,终于在穆国(今土库曼斯坦境内,阿姆河西岸)王城东北一百余里追上担任后卫的真珠统所部万人。一场激战之后,真珠统所部阵亡两千余人,其余投降,连真珠统本人也做了俘虏。单雄信继续追击百里,“掳突厥部众五千人,牲畜万余头而还”。阿史那薄布此时已成惊弓之鸟,不敢接战,只是一路西走。单雄信到底兵少,捉了上万俘虏,再要追赶,也没了速度,又怕孤军深入,反被阿史那薄布狗急跳墙,反咬一口,乃引军而还,将真珠统交给李靖处置。李靖见到真珠统,反而加以优待,并上报朝廷,建议册封真珠统为可汗,“约束吐火罗诸部”。朝廷依其所请,封真珠统“顺和可汗”、吐火罗都护将军,设汗帐于铁门关南,并将俘获的西突厥部众三万余口交其统领,名义上节制吐火罗的十四个羁縻州,不过十四州实际上岂是他此时能够真正约束得了的?

    虽然如此,也足以使得真珠统感激涕零了。

    此外尚有西突厥部众………主要是些被俘或者投降的军士,尚有两三万人,本着一贯的做法,被分赏“有功诸部”,作为犒劳,一部分西突厥贵族,连同家属数百口,迁往内地安置。

    大业三十二年(公元六三六年)二月初一,朝廷下旨,以皇太孙杨侗“监国”。

    我决定退居二线了。近来的身体,越来越感到虚弱,连几个年青漂亮的宠妃那里,也很少有精力再去了。

    算起来,我应该已经是一个六十七八岁的老人了,在中国古代的帝王中,已经算得上“高寿”了。

    该是让帝国的接班人“实习”的时候了。毕竟,做皇储和做皇帝,完全是不同的事情。

    大业三十二年的帝国,与前些年又大不相同。

    杨义臣、萧瑀、封德彝、周法尚、屈突通、裴矩、裴蕴、虞世基这些老臣,已经是或因病亡故,或因年老回家休养,就是主持“土改”的虞世南,这一年也已经七十九岁,领了个礼部尚书的虚衔,在家休养。朝廷里,房玄龄是尚书左仆射兼吏部尚书,杜如晦是尚书右仆射兼户部尚书,但杜如晦多病,户部实际上由左右侍郎李建成、独孤彦云………独孤妃的长兄………负责,魏征出任内史令,仍兼领左都御史,长孙无忌回来后升了纳言,等于接替裴矩的位置。其他褚遂良任礼部左侍郎(实际上的礼部尚书)兼理番司大夫,礼部右侍郎李百药,刘弘基任刑部尚书,马周任工部左侍郎(尚书一职空缺)兼右都御史,刘文静任散骑常侍兼谒者大夫,段志玄任兵部尚书,秦琼、沈光、李靖、张镇周、陈稜任兵部侍郎,而沈光的遗缺,则由宇文成都填补。兵部竟有一个尚书五个侍郎,段志玄虽然也领过兵,但近十余年来,一直是在文官任上,秦琼是因为“老资格”,沈光不必说,是我的“姻亲”,李靖是当时“天下第一将”,而周法尚亡故后,水师便由张镇周、陈稜分管。兵部的“正副部长”如此之多,权力便分散,也是暗合我限制武将的隐衷。上述这些人,便是新的“内阁”。

    朝廷里的大将军,已经更迭了一批,秦琼已经成了资历最老的。不过与以前不同,虽然禁军仍然是十二卫,连同御林、金吾,有大将军称号的一共十四位,但将、军其实已经分开,比如左武卫大将军,平时并不管左武卫,左武卫的日常军务,由两名将军分管。大将军平时呆在东都,遇有军情,大将军领兵出征,却是兵部另加安排,比如李靖,此时受封左骁骑卫大将军,可实际上在铁门关的隋军,却属于左屯卫,而左屯卫大将军徐世绩,领的却是右骁卫的军马。

    这其实是一种暗削兵权的方法………仗已经打得差不多了,咱虽然是不能搞“杯酒释兵权”这样自毁长城的事情,可是对武将的权力做出一些限制,却是必须的。到了后面杨侗登基,大将军的称谓干脆和十四卫的名号脱了钩,什么“左右骧龙卫大将军”之类,大将军的人数也不再仅限于十四个。

    地方上,我在推行“新政”以来,便在试图限制地方官的权限,不过循序渐进,已经长达二十年之久。“道”有观察使、镇守使、按察使三主官,分领民政、地方军事、司法三权,近年来,在府郡县增设“提刑”,负责刑事、诉讼,改变了传统的地方长官兼理司法的传统,提刑归按察使,按察使直隶刑部;府设卫尉,郡设郡丞,负责军事,归镇守使,镇守使直隶兵部;漕运、税赋、水利官员,实行“垂直管理”;县丞负责治安,还有学政等官员,则实行“双轨制”。此外,将“谒者台”(负责上访)升格为与御史台相等,在各地直到县一级派出“谒者”,受理“民告官”,不受各地官府节制。御史台的“监察御史”,由道府一级延伸到郡一级,加强了对地方官吏的监督。

    现在,我到了该把肩上的重担卸下来一些的时候了。

    当然,杨侗现在还是“实习”,既然是“实习”,那么我暂时还要做一段日子的“带教”………熟悉医院制度的朋友都知道,年青医生在正式工作以前,都要先做段实习生,有高年资的医生做把关。

    杨侗“实习”不久,便做了一件举措,一举赢得了民心,为自己将来真正执政,打开了一个不错的开局。

    其实这件事情,内阁的一班文臣,已经策划了两年多了。

    现在,给杨侗树立威信,是一件大事,偌大的帝国,必须要有一位“威加海内”、“泽被天下”的君主,才能安定。

    从大业三十二年(公元六三六年)三月起,朝廷开始推行“全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当然,那时候是不会叫这个名字的,朝廷是以“监国谕旨”(等级低于皇帝的“圣诏”)的名义,下发“养医庇民谕”:凡编入户籍(即为朝廷缴纳赋税承担差役者,包括移民和归化的“熟番”)者,一律可以“免费享受”公立的“医所”提供的“查诊”服务。

    不过,只是“查诊”,用药治疗还是药花钱的,当然,对于贫困者,可以免费发放一些常用的低价药物。官府主办的“药所”,也可以以比一般药店稍微低廉的价格“平价”发售一些比较普通的常用药物,当然人参鹿茸之类,不在此列。

    毕竟,真正的完全的“免费医疗”,在当时是不可能实现的。一个好的计划要能够实施,必须是“现实”可行的。

    朝廷在各地开办“育所”推广“职业教育”,培养了大批“实用型”人才,开设“百业科”也已经二十余年,选出各行各业的精英,其中当然也不乏医学人才。

    对于这些“医学人才”,优等的往往选入御医院,其他的或补入军中为医官,或调入“育所”当教员,愿意自己行医者,也不勉强………科举中有个好成绩,自然是成为“名医”的金字招牌。

    这样二十年下来,官府要开办“医所”,已经储备了大量的人力资源,以至于要想进入“医所”,还要通过“执业考试”。

    因为“医所”的待遇还是不错的。城市的“里”,农村的“乡”以及移民的“屯”,均设置“医所”,编员四人………足以保证老百姓任何时候去看病,都有“医生”接诊,按从九品领俸,满八年可升一级,最高可至从七品,免差役赋税。入了“医所”,便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