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十多个出身在岭南、闽南,熟悉瘴疠的医生也被派了过来………本来是安排在台湾的,现在也优先补充吕宋了。
接下来的日子,林那继续呆在阿莲寨,寻找通过大山阻隔的机会………土人依据地形化整为零的“游击战”,还是给隋军增加了不小的麻烦,伤亡也开始出现了。
而苏定方则挑选了一百名汉军,加上新补充的流求、闽越族战士和部分当地土著,组成了一支三百人的队伍,沿着林那寨旁的那条河流(卡加延河),向南进发了。
起先,进展还是很顺利的,丛林中的部落,比起沿海,人数更少,也就更加弱小,对于这些“入侵者”,完全没有抵抗的能力,或者投降,或者躲避,不过半月功夫,这支队伍就沿着河流向内陆挺进了一百余里(今土格加劳附近)。
但是真正的敌人………东南亚的雨季………还是到来了,河水上涨,山洪爆发,使得每前进一步都十分艰难,而热带的疫病也开始困扰着他们,连苏定方自己都染上了病。
两个丛林中的部落趁机袭击了这支已经陷入困境的“远征军”,四十多名士兵战死,还又要几乎相当的则被疫病夺去了生命。
后方,已经“归顺”的一些部落也开始重新变成敌人。
无奈之下,苏定方选择了退却,他们在林那寨以南大约四十里的地方(今加塔兰一带)才算稳住了脚跟,并且使几个反叛的部落重新降服。
六月底,苏定方回到林那寨的时候,三百部属只剩下大约两百人。好在经过医生的调理,加上身体原本不错,苏定方很快恢复了健康。不久,在林那寨以南大约四十里,隋军建起了“云林寨”。这样,在吕宋岛北部,隋军建起了以林那寨为中心的四座“丁”字形城寨,收服了当地十来个大小部落,六七千的土著。
第一百七十九章 李密奉旨节度北极之地
平定了叛乱,我却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
元妃的逝去,的确是件令人悲痛的事情,何况她还留下了两个没有成年的女孩。
贵妃和淑妃做了两个孩子的新母亲,兰儿出嫁,贵妃身边正是寂寞,而淑妃也一直没有孩子。
不过作为一个帝王,注定了对一个妃子的哀伤不会持续得太久。还在为元妃治丧的时候,册立新妃的事情就已经被提了出来。
作为大隋的皇帝,是不可以没有一位鲜卑族出身的后妃的。虽然,此时的鲜卑族已经汉化,看上去与汉人并没有什么不同。
正如一个大学毕业的外地青年,在北京打拼了二三十年,买了房买了车娶了老婆也生了孩子,张口是地道的北京话,可是你问他是哪里人,他还得说:“我是铁岭的。”
在公元七世纪初,汉化的鲜卑人,毕竟还是鲜卑人。
帝王的婚姻,注定了无法摆脱政治。
元妃这个鲜卑出身的妃子走了,就必须要有一个新的出身高贵的鲜卑族女子补上。
最好,是出自元、宇文或者独孤这三个鲜卑高族。
大业二十二年(公元六二六年)九月,也就在平定杨万石叛乱的同时,我选择了十九岁的独孤氏作为“端妃”。
十月初一,大婚,以叛乱未定,一切从简。
算起来,此时的杨广,已经是五十七岁了,不过我的感觉还算不错,如果按张明德算,我还只是四十岁,正当壮年。看来,伴随我穿越了千年的,不止是过去………准确地讲,该是未来………的记忆,还有些别的东西。
杨广的父亲杨坚,在老婆独孤氏在世的时候,只找了两个“小老婆”,然而在五十八岁到六十二岁的四年之间,却添了数以千计的“小老婆”。年龄,并不是帝王纳妃的障碍。
也就在这个时候,为了安抚湖衣,我封了杨晋为“山阳县公”,毕竟是没有名分,出身“不正”啊。为了让儿子有个名分,湖衣没有少在我的耳边哭诉,使得我近来甚至不大敢去“双燕山庄”了。
至于金嫔的儿子杨昺,则也被封做“韩郡王”,新罗是辰韩的后裔,而杨昺有着新罗血统。金嫔母以子贵,也被册封“金妃”。
然而我的桃花运却还没有结束。
十月,归武可汗阿史那结度亡故。
问题出来了,阿史那结度死的时候,不过三四十岁,留下三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因为儿子年幼………这一年只有十一岁,阿史那结度居然没有象其他可汗那样请求立世子。
突厥在继承问题上,既可以父传子,又可以兄传弟,而在以往,兄终弟及的事情反而更加多见。
如果立了世子并且通过了朝廷的批准,一切都好办,可现在的情况是没有。
一部分人认为,虽然没有世子,但阿史那结度只有一个儿子,临终前又有说让儿子继位的话,当然该让他的儿子阿史那高云继位。
而其他人则称,所谓遗言纯属伪造,并无证据,况且阿史那高云没有被朝廷册封为世子,就应该让更适合的人来继承。
阿史那结度有一个弟弟阿史那利度,时年三十岁,跟随阿史那结度征战多年,与乳臭未干的阿史那高云比起来,更得到大多数部众的拥戴。
支持阿史那高云的,自然是她母亲的一族,还有阿史那利度的亲信大臣夷特尔克,其实夷特尔克也并非完全出自对阿史那结度的忠诚,立一个小孩子做新可汗,自己才可以大权在握。
于是夷特尔克与可贺顿密谋,借为阿史那结度出葬的机会,杀死阿史那利度,拥戴阿史那高云继位。可是负责这项暗杀使命的一个下级军官,在家中醉酒,无意中对妻子透露出这个阴谋,而他的妻子又把消息透露给自己的兄弟,他的兄弟,却是阿史那利度的支持者,获悉阴谋后,立刻告知了阿史那利度。阿史那利度先下手为强,起兵杀死了夷特尔克与可贺顿,囚禁阿史那高云,自立为可汗。
不论阿史那利度是早有预谋还是被逼无奈,杀嫂囚侄,擅自废立,总是不合规矩的,当时还是安北都护大将军的李靖派单于都护将军尉迟恭责问,阿史那利度哪敢与大隋为敌?慌忙辩解,为了让大隋息怒,将妹妹献给了我。那阿史那氏年方十八,姿容也算俏丽,加之笼络突厥人的需要,入宫后被封为嫔。
至于阿史那利度,在朝廷册立后,理所当然地成为第二任的归武可汗,阿史那高云则被封作“千户”,授予伯爵,领母族及夷特尔克族人八百余户,由阿史那利度于东南划出一片草场放牧。
大业二十三年(公元六二七年)正月初五,于阗、高昌两州都督至东都觐见;初八,漠南、漠北诸铁勒、突厥都督使臣觐见,而阿史那思摩、阿史那社尔和阿史那大奈更是亲临东都陛见。
正月初十,新罗、百济国王及金浩直的使者觐见;十二日,接受契丹、靺鞨等东北诸部使者;十三日,接见吐谷浑诸汗;十五日,接见西南诸夷都督及暹罗、文单、扶南等属国使臣……
二月初一,李世民率部奇袭辽东半岛,攻克卑沙城(今辽宁大连东北登沙河一带),因守军抵抗甚烈,隋军死伤千余,李世民盛怒之下,将被俘者千人“尽屠之”,城中百姓也遭累及,幸存者皆弃城而走,邻近的高句丽人也四散逃离,唯有被高句丽贵族充做奴隶的汉人(中国战乱时,常有百姓逃入高句丽)和靺鞨人千余未去,李世民乃“编之入籍,复其为平民”,并挑选精壮者百余补入军中,称“辽东营”,又以卑沙城不易守,将其拆毁,在其西南置“捷顺城”(今旅顺),又在捷顺城与卑沙城之间地势要害之处建起“金汤寨”(今金州西南关山岭),这里地形突由开阔转为狭窄,易守难攻,是屏蔽捷顺城的要冲,以隋军五百及辽东营防备。因为辽东营军士曾经被高句丽人当做奴隶,对高句丽人尤其怀恨,常“私出劫掠”,李世民也不加禁止。三月初,高句丽军五千攻金汤寨,李世民已经领主力离开,从海路入萨水劫掠,干扰高句丽的春耕,金汤寨以区区六百守军,居然打退敌军,而辽东营阵亡者十之六七,不得不撤销编制,余部编入其他各营。
不过李世民的水师在萨水“大捷”………其实也没有什么像样的战斗,掳高句丽人口三千而回。
四月初一,诏命改捷顺城为旅顺镇,作为辽东水师的基地,并置“金州屯田校尉府”。
四月初三,诏许李密卸任安东都护大将军,以李世民接任“靺鞨及黑水都护将军”,兼任“契丹、奚、霫等部都护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