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是大喜,只要有一个首领肯接受“招抚”,自己就可以向皇帝交差了。
双方很快达成了协议:
册封该部首领“毛夷国王”………这样的空白委任状,裴世清那里有一大叠。
“毛夷国”成为大隋的藩属。
本来,哪里有什么“毛夷国”,不过一个男女老少加在一起两万人左右的大部落而已。
双赢。
有了“毛夷国”称藩,裴世清回去就好交差。
有了“毛夷国”的封号,有了隋的撑腰,这个部落就可以和自己的“世仇”抗衡………何况那个傻家伙已经和隋朝的“使团”结了仇,一切都是顺理成章了。
第二个聪明人,是南部的一个毛人部落,也算有些实力。
这个部落,因为在南边………不在北海道,在本州北部,受到倭国的威胁,自然要大得多。
并且,也因为和文明程度相对较高的倭国有接触,这个部落比北方的同族,要更开化一些。它的首领,隐隐约约知道在远方有个强大………多强大不知道,不过似乎比强大的威胁倭国还要强大………的隋朝。
所以,当隋朝使者来访的时候,这个部落非常难得地以礼相待,并且派出探子,到北边打探消息。等到探子把隋军战胜毛人中最强大的部落的消息带回后,首领很快做出抉择,他请出正在自己部落“做客”的隋使,带上自己的使者去找大隋使团。
因为路程远,这批人到的时候,裴世清已经封了“毛夷国王”一个多月了。
不过既然人家那么有诚意,我中华礼仪之邦,决不能委屈了人家。
册封该部首领“虾夷国王”,“虾夷国”也成为大隋的藩属。
要说南部和倭国接壤的毛人部落,原也不只一个,不过相比之下,这个部落的首领比较聪明。
依着裴世清的想法,既然已经“两国来朝”,自己也算大功告成,可以回朝复命了。
还是底下的将领进言:大人,您当初在朝堂上,不仅说的是招抚毛人,还要让他们在北边牵制倭国。可是您看,就他们这样子,别说牵制倭国,咱们走了,他们自保得了不还是个问题。
可是,咱们就这么点人马。
皇上不是让李密大人的安东水师配合咱们吗?库页镇还有三千精兵呢。大丈夫,应该建功立业,回去封个万户侯。
一番话,裴世清动心了。
派人回去向朝廷报告好消息,顺便让李密派人来帮咱们。
等李密接到裴仁清的消息,已经是十月里了。
安东水师,早在七月已经大半组建完毕,除了派到库页岛帮裴世清的,剩下的,这两个月一直在高句丽的东海岸袭扰。
要说这些日子,高句丽的高建武可够烦心的。
西面,辽东、黄海两个水师就没有让西海岸安生过。
南边,打跑了倭军,百济和新罗就在那里跟自己过不去,虽然没有什么大仗,可是隔三差五上门“收保护费”。
北边,靺鞨人和黑水人的抢劫,已经是家常便饭,就连平时比较不爱惹是生非的辽东隋军,现在也喜欢没事打打秋风。
东面以前一直是比较太平的,现在也出了帮“海盗”。
可是到了十月,地里也就没啥玩意可抢了。
李密倒是很大度,要帮忙就帮吧。
裴世清第一个开刀的,就是那个想抢东西的家伙。
还没等李密的援军到,裴世清的两三千隋军,还有“毛夷国”的六千土著,就已经动手了。
等到库页镇的一千援军赶到………裴仁清凭着钦差大臣的“尚方宝剑”,先斩后奏,就更是“势如破竹”了。
十月,也就在李密还在读裴世清的信的时候,这个有两万多人的第一大部落,除开三千“死人”,就都成为“毛夷国”的子民了。
对于其他部落,要想打,借口总是有的。
当初,有那么几个部落首领贪心,收了礼,还把裴世清的使者当做奴隶,甚至杀死。
辱大隋使臣,便是对大隋宣战。
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
至于李密的安东水师,已经不需要到北边来了,直接开到南边,帮助“虾夷国”进行“统一”就行了。
到大业二十三年(公元六二七年)三月,“毛夷国”和“虾夷国”的“统一”就算是完成了………起先,隋军还讨伐那些侮辱杀害隋使的部落,但是有一些部落,当初没有干侮辱杀害隋使的勾当,咱中华礼仪之邦,当然不能干“出师无名”的事情。不过此时的“毛夷国”和“虾夷国”,自己就可以解决许多问题了。由于隋朝使团出面说了不少好话,这些部落,大多都是被招降而不是武力征伐的………首领们很快发现,被“联合”其实对他们并没有多少损失。新的“毛夷国”和“虾夷国”当然还只是个“国家雏形”,各部其实还是半独立的,不过是换了个“州”的时髦名字,十八个部落变成了十八个“州”,“毛夷国”和“虾夷国”各有九个,部落首领也都改称“都督”,同时接受隋朝廷(以裴世清为代表)和“国王”的册封(国王皆与伯爵,都督皆与一等子爵)。
“毛夷国”的范围,相当于今天日本国北海道的绝大部分,“王都”位于旭川东北近海的地方(也就是那个北方部落的老巢)。隋在其“王都”西北(今天的滨顿别一带)设置了“招抚校尉府”,算是军事基地兼大使馆,由库页镇负责派出。隋军又利用水师之利,占据了毛人以西海中的邻近毛人的两座海岛(今利文、奥尻岛),置信永巡检司。
“虾夷国”的范围,相当于今天日本国北海道南部的函馆半岛(濑棚至八云以南)和本州北部(大体相当于今秋田、岩手、青森三县),“王都”位于秋田稍北(那个南方部落的老巢原在秋田稍南,为避倭国,北迁百余里)。隋也在其“王都”以北(今青森一带)设置了“招抚校尉府”,由靺海镇负责派出。
设置“招抚校尉府”的这两个地方,都是海边,要知道隋的优势,海大于陆,一旦有事,不至于进退失据。毛夷招抚校尉府地处北海道与库页岛之间,虾夷招抚校尉府地处北海道与本州岛之间,都是要冲。
大业二十三年七月裴世清返回东都后,升任鸿胪少卿,封侯爵,其部属封伯爵者十余人。
而裴世清离开毛人后不久,隋军驻扎在库页镇的安东水师的一支分队,占领了毛夷国东北海外的一些岛屿(今俄罗斯占领的国后、择捉、齿舞、色丹等岛),以东北较大的一岛(今择捉岛)置天宁巡检司,其余诸岛设勇武巡检司(巡检司设今国后岛),属库页镇。
第一百七十二章 倭国内争
难道倭国就任由裴世清在北面这么折腾?
倭国人应该很清楚,隋在自己的后院搞这些名堂,是什么居心。
心有余而力不足。
因为此时的倭国,整个陷入内乱。
圣德太子带着他的残兵败将一回到倭国,就发现国内形势大变。
趁着圣德太子不在国内,以他的政敌苏我马子为首的反动派,挟制了女天皇推古(推古天皇与苏我氏有亲戚关系,但支持圣德太子),在国内发动了政变。国都,一批圣德太子的拥护者已经被清洗。
当然,圣德太子当初敢于离开本土,是有原因的。
第一次与隋的战争失败,作为“大陆派”的圣德,地位受到影响,这是他二度出兵,希望借胜利挽回声誉的原因。
再说,圣德把持倭国国政十余年,在国内的力量,是很大的。国都,半数以上的官员是他的人,地方,超过三分之一的人是圣德亲信,更主要的是军队。出兵前,倭国征集了二十万军队,其中八成的领兵将领,是圣德太子的人,圣德太子带走十万人后,留在国内的兵力,依旧是他这一派居多。
所以,当圣德太子回国的时候,虽然反对派占据了国都和附近的地区,但是圣德太子的支持者,仍旧占有本州西部、中部(也就是与毛人接壤的地区)、九州大部和四国的一部分,而其他很多地方,地方实力派们还在观望。
于是内战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反对派们,有天皇作为号召。
圣德太子还不敢把矛头直接对准推古天皇,他的口号是“清君侧”。
大业二十二年(公元六二六年)六月,圣德太子带着五万多残部在今天日本九州的福冈一带登陆。而此时,反对派“苏我军”正在围攻今广岛一带的“太子军”。忠于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