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知道人是需要被尊重的,是应该有自己的尊严的,是应该有自己的爱好的。但是我们现在缺的正是这些东西。其实我并不认为物质生活太好是件好事,一个人什么苦都没吃过,什么承受力都不具备,今后到社会上怎么混啊!你看我有个邻居,年轻轻的,大学毕业才一年,工作却换了十多个了。干什么活都说累,做什么事都说没劲,动不动就跟自己的父母发脾气。你说这种人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啊?整个废物一个,而且还整天美滋滋的。自己又挣不了几个钱,每天吃着父母的还跟父母横鼻子树脸的,瞧那德性!还有更让人生气的呢,你瞧他那个做父母的,整天低三下四像孙子似的,在他儿子面前活像个哈吧狗,而他的儿子跟他们说话却像训孙子似的。这叫什么事,我说啊,这叫活该!谁让他们把自己的孩子宠成这样?这就叫报应!”
我是一只小小鸟
说真的,在与这位女孩谈话之前,我怎么也没有想到她心理居然装着这么多的东西。而她的话、她的神情,也不是像她这样的年纪所应该有的。但是让我更为吃惊的话还没等我提问的时候,就已经从她的嘴里喷了出来:
“你知道吧,我已经跟我的父母说过了,从现在开始,他们不要再这样管我了,我知道自己该怎么做,我会好好读书的,因为我知道以后的生存将是非常艰难的。但是我希望在好好读书的前提下,我今后的命运由我自己来掌握,包括今后我考哪所大学、考哪个专业都应该由我自己来决定。我已经跟他们说了,他们以前对我的爱,我领情了。但今后我不会再接收他们这种过份的爱,这实际上是在毁我,我知道。他们好象不怎么理解我,说我不识好歹,实际上是他们自己把观念给搞错了。我们现在需要的已经不是你给我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而是希望父母能够把我们视为与他们一样平等的人来沟通、来交流。我们渴望被理解,我们也渴望一种磨炼。你知道吧,如果等我以后有了孩子(笑),我一定让他从小就吃苦,这样长大了才有出息。我们如果再这样下去的话,真的什么出息都不会有的。所以我以后考大学一定要考到外地去。因为活在自己父母身边的孩子是永远也长不大的,以后也不会有出息。你知道吧,我的学校就在我家对门,两分钟就可以走到的。但是我父母每天都要接送我。我早就跟他们说了,我已经长大了,这么点事还处理不了,长大了还能干什么呀。可是他们就是不听,我妈为了接我还常常请假提早回家,你说这不吃饱了撑的……
女孩说到这,突然像似从梦游中醒来,她急忙看了看手表,道了句:“喔噻,都快十点了!得,大哥,我得走了,否则我爸就要报110了。”
说完,女孩像风一样消失在黑夜之中。
倒是我半天没反应过来,坐在那椅子上面对着一堆女孩吃剩下薯条和小半杯可乐。此刻,我募然抬起头来,发现周围一些桌子上几个男男女女向我飘来的眼神中仿佛有些异样。噢,这我懂。因为鲁讯先生在很早以前就说过:中国人在这方面的想象是异常丰富的。我起身,傲视群雄,一副君子坦荡荡的凛然气概,夺门而窜……
我相信,这位15岁女孩所道出的心声,代表了目前很多同龄人的心境。尽管各自所生存的状态有所不同,但无论是《新狂人日记》的作者,还是《静夜思》的作者,抑或是那个清华大学的学生,还有这位不知名的15少女,他们之间有一个共同的呼声和心愿,那就是:不要再以“爱”的名义来束缚他们了;不要再让他们背负一个原本不属于他们的心灵重担了;不要再以“爱”的名义来让这些年轻的生命提前萎顿了;不要再等到悲剧发生的时候在哭声中呼唤你们的爱子爱女了。
据星空卫视《天网追缉》栏目报道:2002年的某一天,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年轻姑娘,在下班回家的途中突然失踪。而在此之前,她的父亲几十年如一日的接送着他的这位女儿,不管是从上小学还是到上中学,抑或是到他女儿去工厂上班之后仍不例外。然而就在这位父亲因为生病而仅仅一次没有去接他女儿下班的路途中,她的女儿竟科幻般的失踪了。对此我实在是无法想象,一个智力正常的成年人怎么可能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了二十多年?她为什么在人生中唯一的一次独立行走却会让自己消失得无影无踪?但我们可以想象得出,她的这位老父一定是对她宠爱有加的,她的这位老父肯定对他的宝贝女儿溺爱得一塌糊涂,以至于一个二十多岁的成年人居然从来没有独自在阳光下天马行空。我们在可怜这位老人的时候,我们应该向世人说些什么呢?我们在哀叹这位姑娘不知去向的悲剧性思念中又应该向她们的同辈说些什么呢?
此刻,我满脑子已经充满了一首嘹亮而又感伤的歌,一首与其说是歌毋宁说是来自一代人灵魂深处的呼唤: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是一只小小鸟
想要飞却怎么也飞不高
也许有一天我栖上了枝头
却成为猎人的目标
……
我是一只小小小小鸟
想要飞呀飞却飞也飞不高
我寻寻觅觅寻寻觅觅
一个温暖的怀抱
这样的要求算不算太高
……
……………《我是一只小小鸟》
第三章 没有苦难的精神在缺钙中堕落
两个小学生的对话
那些想飞却怎么也飞不起来小鸟,不是因为他们没有翅膀,而是因为在它们的翅膀下挂满了金钱与铜币。
那些在天空中自由翱翔的鸟,不是因为它们的翅膀比别的鸟大,而是因为它们的翅膀在河水中一贫如洗。
二律背反(antinomy),是哲学上一个著名的悖论。当年德国哲学家康德为了证明这个悖论而铰尽脑汁。所谓二律背反的哲学解释,按照《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的说法是这样的:“哲学上两个原理或结论之间的真实的和表面的矛盾,双方似乎都可以证明是合理的”。不过这话理解起来是比较费劲的。简单地说吧,比如苦难是一种人生的生存状态,幸福也是一种人生的生存状态。表面上看它们之间是两个互不相关的矛盾体。也就是说在一般人眼里,苦难的人不会幸福,而幸福的人也不可能苦难。然而从实际上来看,事实却往往不是这样的。比如吃过苦难的人反而容易成就幸福,而看似幸福的人却时常会苦不堪言。所以当一个人在特定的时间段内承受苦难的时候,他未必不是在创造一种幸福;相反,当一个人在特定的时间段内享受幸福的时候,他也未必不是在酝酿一个苦难。
我们还是从本书的主题出发来谈一谈这个二律背反。
纵上所述,由溺爱营造出的一种所谓的幸福,实际上恰恰是日后苦难产生的一种酝酿过程。在本书的第二章里面,已经有很多事实表明:当父母认为在给孩子带来幸福的时候,实际上孩子们却在承受着一种苦难。然而如今我们许多父母们似乎都有一种很深的误解,即:他们总以为幸福仅仅是由物质和金钱来缔造的。这也是现代社会留给人们一个很深的误区。实际上真正的幸福是人的一种精神状态,它不是以一种量化的方式来体现的。而今天我们的大多数父母却以为,你看我在孩子身上花了多少钱;你看他(她)住着多大的一间房间;你看我每月给他的零花钱比我的零花钱还多;你看他身上穿的全是名牌;你看我们送他到贵族学校读书一花就是几十万等等。他们把这些可以量化的物质消费,看做是营造幸福的唯一手段。于是,攀比,这个中国特有的贫穷国家的富贵方式,便成了一道神奇的风景一样,在社会上以及学校里普遍盛行开来。又于是,幸福就构成了一种擂台上的拳击一样展开肉搏:
甲:“你爸是不是老板?他每月能挣多少钱?”
乙:“我爸当然是老板,他每月至少能挣三、四万那。”
甲:“三、四万?那算什么!我爸每月啊,至少也得弄个十多万的。”
乙:“别吹了吧你!你瞧你老爸开一破桑塔纳2000的,你知道我爸开什么车么?告诉你,我爸开的是辆新公爵王。”
甲:“那算什么呀,你知道我爸公司里有几辆车吗?说出来吓死你,六辆。你爸就一辆破公爵王就了不起啦,得性。”
乙:“你才得性呢。我爸每月你知道要给我多少钱么?”
甲:“多少?”
乙:“好几百呢,最多一次一个月就给了我将近小两千呢!”
甲:“那有什么了不起,我爸上次跟我说他给我已经存了一个20万的定期呢,说等我到了18岁了就给我。”
乙:“瞎吹吧你。”
甲:“谁瞎吹啦,我爸还说要给我存够一百万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