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梦星封-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人当然不能容许这样的状况出现,此时楚皇显然只是点醒他们,而并没有想要插手的意思,这就是在督促他们,提醒他们一定要谨慎,不要懈怠。
    一众大臣此时都是心中凛然,赶紧纷纷起座,齐声恭声应诺道:“陛下英明,臣等遵命!”
    孟天河摆了摆手,微笑着说道:“不必那么紧张,我只是提醒你们一下而已,我是不会插手这些俗事的,而且,你们中的一些人在此事过后也将脱离俗事的束缚,所以说,其他的人以后的担子就更重了!”
    这句话之中一语双关,暗藏祸端,即是在蛊惑,又是在刺激众人的积极性。
    在场的人,哪有一个人的是傻的,立时就都明白了其中的含义,皇帝陛下所指的就是这内阁人选的问题,也就是说,这场战争就是一场考验,谁在此间做得出色,那么谁就能够借机上位。
    当然了,内阁也是有任期的,只不过他们背后的势力却是不会有任期,他们推荐的人也就代表了其中的一股势力,当然了,这股势力并不只是指某一个家族,更不是某一个人,而是代表着一个阶层的利益。
    孟天河又是听取了众人的一些反馈意见之后,会议便很快的就结束了。
    这次会议,其实孟天河所要做的就是抛砖引玉,他提出意见,然后让人们拿出预案,最后他批改预案。
    只是这次,他将权利大部分都放给了下属,因为过两天之后,他就要回宗门继续修行了。
    他之所以这么急着回宗门,第一是因为这次的一战暴漏了自己的弱点,促使他有了紧迫感,另外,他还有一个更加主要的事情还没有达成,那就是为雨晴寻找他的女儿,谢英蓉,这件事一直是挂在他心头的一块心病,一日不将此事解决,他一日不得心安,总觉得有件事梗在喉间呼吸不畅。
    争秦的事情刻不容缓,尤其是军事方面更是需要快速的拟定出一个合理的计划来,所以,在两天之后,就在孟天河临走之前,赵毅代表军部拿出了最终的作战计划。
    这个计划虽然还需要拿到内阁进行商讨,可是却已经考虑到了行政方面后续部分了。
    作战的内容是:
    第一,先期派出六十万常备军集中攻破秦国门户蒲牢关,然后分兵三路,先攻占秦国的南北二都和东南最大的港口城市钳口城。
    第二,当第一批楚军攻入秦国腹地之后,立即在楚国境内发出征调令,征调一百万退役的老兵入伍,充实楚**备。
    第三,抽调四十万预备役军队进入秦国境内,守住三座主城,使得六十万主力常备军可以分兵剿灭各方抵抗势力。
    第四,培植拉拢地方势力,征集当地军队,配合内阁所选派的特使暂时管制所占领区域(这个主要是配合内阁的方案)。
    第五,一年之内,在秦国本地推行义务兵制度,配合内阁在秦国实行移民改制,逐步的撤出原楚地军队。
    孟天河看完整个方案之后,很是满意,虽然这里面有关内阁的内容还没有最后的落实,可是关于军备的大部分问题都已经十分的成熟稳妥了,所以他并没有任何的意见,很是顺利的就同意了这个预案。
    不过他最后还是提出了一个意见供军部参考。
    他提出,现在楚国对于其他国家最大的优势就是在于高端战力的数量,所以最好是以出动高端战力实施“斩首”战略为主的比较好,再辅以普通军队的占领,这样既可以震慑住秦国的本土势力,也可以减少楚军的无畏消耗。
    虽然,孟天河说这只是他的一个建议,可是很显然,他的这个建议已经高于了军部花了两天所制定出的这个出兵计划,众人不禁为此再次唏嘘不已,而这个所谓的建议,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了整个攻秦计划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第三百六十九章伐秦
    这些日子以来,楚国上下都洋溢着一种喜庆欢乐的气息,这主要是因为消失了两天的楚皇突然出现而造成的,虽然民众并不知道楚皇在消失了的这段时间都做了什么,可是他们也并不需要知道这些,他们只要知道楚皇还依旧平安,那么他们也就可以安心了,对人们来说,楚皇就是他们幸福平安生活的保障。
    然而,就在楚国民众一片祥和安乐的时候,在楚国的军队毫无征兆的开始集结,这种集结十分的隐秘,集结的地点都是选择野外,而每股军队的数目绝对不会超过一万。
    在这些小股的部队在完成了集结之后,便立刻隐秘的开赴涪陵关。
    涪陵关地处楚国北部千岭山脉中部的一处断口上,是楚国同往秦国的必经之路,出了涪陵关之后就是大凌河,在大凌河的对面,与楚国的涪陵关隔河相望的就是秦国的南方重要隘口,蒲牢关。
    秦国的南部地形其实与楚国的北部极为的相似,在大凌河的北岸,也是有着一条横亘东西走向的巨大山脉,秦岭山脉。
    这秦岭山脉其实与南面的千岭山脉是一支,只不过被大凌河从中间分开,千百年冲刷下来,形成了现在的这种地貌。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在千岭断口的对面,一样也有着一个同样的断口,而秦楚两国分别在这两处咽喉路口设立了关城隘口,作为各自国家的门户,也就是涪陵关和蒲牢关。
    由于最近秦国国内的情势紧张,以至于有大批的难民偷偷的度过大凌河想要进入楚国避难,而楚国虽然并不拒绝这些难民的进入,但是对这些难民的盘查却十分的严密,所以导致在涪陵关外滞留了大批的难民暂时无法过关。
    这一天清晨,从涪陵关中出来了一队官员,由数百官兵保护着来到这些难民的临时营地。
    当难民看见大批官兵出现的时候,都是十分的紧张,不知道这些人要对他们做什么。
    然而,他们的担心却是多余的,在为首的那名官员对他们解释了一番之后,众人才知道,这些人来只是要统计一下他们的情况,人们这才放下了一颗心来。
    接下来,这些难民在官兵的安排下,一一的被这些官员叫去询问情况,而众人的情况也都不一样,有些人才刚刚进入,便很快的就出来了。
    可是另外一些人,却是进去了很久之后,才终于被放了出来。
    不过还好,这些人也只是被问的问题详细了一些而已,并没有发生其他的事情。
    这种询问一直持续了整整一天,直到深夜,这些官员和军兵们才终于回去了。
    第二天一早,这些难民被通知,统计过资料的人员已经可以入关同行了,从此以后就是大楚的人民了,而那些还没有做过统计的,还必须在此等待。
    就这样,随着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入关的人越来越多,可是从此返回秦国的人也不再少数,而如果是有心人的话,就会察觉到不对,这些人几乎都是被官员们长时间盘问的那批人。
    就这样,又是过去了将近半个月之后,涪陵关外面的难民不但没有减少,反而人数却在一天一天的逐渐增多。
    这种情况顿时在难民之中引起了恐慌,有谣言传出说秦国开始通缉他们,开始抓捕他们的亲友,给他们定下罪名,说他们叛国。
    叛国这种可是大罪,罪可诛九族,一时间,难民营中开始出现恐慌的情绪,开始有更多的人返回秦国,可是依旧还有人不断的从秦国来到涪陵关前,这样的一部分人离开,又有更多人到来,涪陵关前顿时繁华的如同一座巨大的城市。
    这一天,不知道为什么,秦国突然出动了大批的军队开始追捕一批难民,甚至不问青红皂白的随意斩杀这些难民,而且,这群难民只有一小部分逃到了涪陵关下。
    此事一出,立即引起楚国高层的高度关注,楚国随即派出高层使者与秦国交涉,指责秦军屠杀楚国民众,并且提出郑重的抗议,要求秦国给出解释,并且要赔偿道歉。
    与楚国的反映不同,秦国国内却是根本不清楚这件事的原油始末,被楚国这么一番指责顿时有些发蒙了,不过现在的秦国也是群龙无首的状态,新政府的那些官员完全就是一群酒囊饭袋,遇到正经事的时候,立时就傻了,也没有调查,就立刻要查办那个所谓的屠杀楚国属民的将军。
    而这个将军当然不能坐以待毙了,立时聚众举事造反,扬言要“清君侧重整超纲”,这样一来,秦国不禁没有顺利的解决紧张的局势,反而使得局势变得越来越混乱了起来。
    有些事情,在达到一定的阶段的时候,就会像是多米诺骨牌一样的出现连锁效应,在这样的一个敏感的时刻,突然出现一个反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