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当方士那些年-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魏雍有昊苍剑上的九天隐龙决,而且破除了其中一座明十四陵的封印,拥有没被克制的法力,我现在虽然学到了八龙抱珠和卧虎兵符上的九天隐龙决,但都是被克制的法力,当务之急我必须找到对应着两件神器的明十四陵,只要我破除封印,在法力上我就不怕魏雍了。”

“你这话也有道理,不过……”越千玲抿着嘴说。“这三幅图一个提示的字都没有,找大爷海的明十四陵,我们手里好歹还有一个黄金龙龟,现在就这三幅图……连山哥说的没错,怎么找啊。”

我把手里没有文字的三幅绢布又重新看了一遍,意味深长的回答。

“既然留下这三幅图,说明明十四陵的线索和图画上的东西有关,只要弄明白这图上画的是什么,我们不就有头绪了吗?”

我拿起第三张上画,上面画着的是一方砚台,有一孩童坐于树桩之上,手持钓具专心致志在砚台中垂钓,人物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砚台犹如一潭秋水,孩童在湖边垂钓。

“这砚台的样式倒是挺别致,从来没见过这样的砚台。”越千玲探过头冥思苦想看了半天还是摇头。“既然是明十四陵,这些东西都应该是明初之前的,向这样的砚台文献里根本没有记载过。”

正如同越千玲说的那样,不光是她没见过,我反复回想我看过的所有书里,也对这样造型奇特的砚台只字未提过,看这方砚台的样式我可以肯定是澄泥砚。

因为砚台边上垂钓的孩童和钓具都于所画砚台浑然天成,不难看出这两者是用同样的材质所做,而只有澄泥砚才能达到这样的要求,因为澄泥砚其精于雕琢,泽若美玉,储墨不耗,积墨不腐,冬不冻,夏不枯,写字作画虫不蛀。

要雕刻出如此栩栩如生的人物和精细的钓具,只有澄泥砚,而且澄泥砚历来是贡品,但这方砚台应该不是陪葬物,如果是我应该有所知道出处和典故,像这样一方造型工艺都堪称完美的砚台,不可能没有传承才对。

而且看砚台的款式不应该是明代之物,是典型的唐代工艺,应该是皇宫里面的东西才对。

“既然是唐代的物品,倒是好办了。”我揉着额头想了想说。

“哥,你知道这是什么东西了?”萧连山好奇的问。

我摇摇头若有所思的对他们说。

“这砚台是唐代宫廷之物,想知道是什么来历其实也不难。”

“这还不难啊,连你都不知道这是什么,问谁去啊?”

“我不知道的事还多,不过我倒是知道有人比我更了解唐代宫廷里的东西。”

“谁?”萧连山问。

“武则天或者上官婉儿也行。”我一本正经的对他们说。

“对啊!还有谁能比她们更懂唐代文物……”越千玲兴高采烈地的说到一半,表情又黯然下去。“秋诺是魏雍的人,想必武则天和上官婉儿两人的身份,魏雍早就知道的一清二楚,我们在大爷海出事后,魏雍只手遮天,定不会放过她们二人的。”

“那也未必,秋诺急于得到她们二人的长生不老之法,可以我了解的武则天和上官婉儿刚好又是不惧生死之人,秋诺一天问不出来就会一直留着她们。”我来回走了几步很肯定的说。“之前我们是无能为力东躲西藏,如今改头换面而且我的九天隐龙决也今非昔比,回去我还真打算把他二人先救出来。”

“既然这东西需要她们帮忙才知道,就别墨迹了,看看其他两样是什么?”萧连山急切的问。

我随手拿起一张绢布,上面画着的是一个双筒式玉杯,杯身把体一侧镂雕鹰熊,鹰在上,熊在下。

“这个我知道是什么!”越千玲看了一眼就很有把握的说。

“英雄合玉杯。”我也看了出来。

“这名字够豪气,这杯子是啥来历,咋叫这名字”萧连山好奇的问。

“英雄合玉杯是明代唯一的双筒式玉杯,杯身把体一侧镂雕鹰熊,鹰在上,熊在下,寓意英雄。”越千玲不慌不忙的给他解释。

我点头称是,这张绢布上的图案倒是简单,以至于越千玲都能一眼认出来,英雄合玉杯多为宫廷大婚使用喝交杯酒使用的形式。

“可是到目前出土的英雄合玉杯相当少见,即便是有也残破不堪,基本没有完整的玉杯保留。”越千玲叹口气无精打采的说。

“明代器皿玉器多藏於宫廷,所以出土很少,民间流传更少,主要原因是因为器皿用料多、雕琢难度大、造价高,一般人使用不起。”我想了想漫不经心的回答。“同时明代也规定庶人不得使用玉制器皿,这英雄合玉杯看图上所绘样式,也是皇室专用,杯身有龙纹刻印,这是帝王所用。”

“朱元璋用过的……。”萧连山听完一脸苦笑。“你们刚才说这杯子是宫廷大婚使用的,朱元璋恐怕自己都不清楚有多少老婆,谁知道这杯子是谁的。”

“上面不但有的龙纹刻印旁边有凤栖纹,凤饰只有帝后才能用,这英雄合玉杯是马皇后之物。”越千玲眼睛一亮欣喜的说。

“找到主人就好办了,至少知道上什么地方去找这东西。”萧连山指着我手里另一张绢布问。“那这个又是什么东西?”

“这个最简单,是朱元璋最喜欢的九龙公道壶。”越千玲一眼就认出来。

“九龙公道壶?这是干什么用的?”萧连山问。

“九龙公道壶也叫公道杯,因为此壶斟酒最为公道因此而得名,盛酒时只能浅平,不可过满,否则,杯中之酒便会全部漏掉,一滴不剩。”我皱着眉头给萧连山解释来历。“明太祖对此壶甚是喜欢,知足者水存,贪心者水尽,他用九龙公道壶告诫警示自己办事必须讲求公道,为人不可贪得无厌。”

“那这个东西现在在什么地方?”萧连山急切的问。

“明太祖驾崩后,此壶一同陪葬。”越千玲满心欢喜的看着我。“而且据说马皇后的英雄合玉杯也陪葬了,而朱元璋和马皇后是合葬墓,就是现在的明孝陵,这两样东西应该都在里面才对。”

萧连山听到有下来,憨笑起来,转头发现我一直默不作声,越千玲也有些疑惑的看着我问。

“雁回哥,现在既然知道其中两样在明孝陵里面,虽然去拿并非轻而易举的事,可总算是有线索了啊,你怎么不高兴啊?”

“你想想,这四座明十四陵对于朱元璋来说至关重要,虽然他并不知道真正的用途,既然留下线索,又何必要把这些线索拿来陪葬呢,万一有需要开启这四座明十四陵,难道要重开明孝陵把这些东西取出来?”我走着眉头冷静的说。

“你的意思,这些东西都没在明孝陵?”

“就算是陪葬了,那也不会是在明孝陵。”

“啊!这些都是陪葬的,朱元璋既然葬在明孝陵,这些东西当然也应该在啊?”越千玲问。

“谁告诉你朱元璋葬在明孝陵的?”我反问。

越千玲一愣,茫然的看着我半天才反应过来。

“那……那他葬什么地方?”

“朱元璋下葬,当时金陵十三座城门同时发丧抬棺出城,葬书记载当时是,而发引,各门下葬,朱元璋一个任何人都不相信的帝王,会安安分分让天下人都知道他葬在明孝陵?”

萧连山垂头丧气无可奈何的对我说。

“说了半天还是不知道这些东西去什么地方找。”

“朱元璋死了不好找,不是还有两个活着的人嘛。”我深吸一口气很平静的笑着。“不管怎么样,我们已经完成了泰国要办的事,我们现在就回去,先找武则天和上官婉儿两人的下落,就从孩童垂钓砚台下手。”

卷四 威加海内归故乡

☆、第一章   天涯海角

我们在十天后重新踏上故土,我们回去走到的海路,因为泰国华人商会会在海南停留半个月,我们赶去和商会汇合,虽然已经改头换面,但总是需要一个名正言顺的身份,而我的头衔似乎还算有些分量,没想到在异国他乡漂泊一年时间,再回来的时候我已经是泰国华人首富。

或许是因为这个身份的原因,我们走到任何地方都是前呼后应,搞得我反而不习惯,本来就不打算引人注意,结果回来不到三天,我到又一次成为炙手可热的人物。

上午接待方安排我们去游览久负盛名的天涯海角,这里海水澄碧,烟波浩瀚,帆影点点,椰林婆娑,奇石林立水天一色,海湾沙滩上大小百块石耸立,天涯、海角和南天一柱巨石突兀其间,昂首天外,峥嵘壮观。

或许是离开故土时间太长,即便不是风光秀丽的景致,这里的一草一木也让我有一种久违的亲切感,萧连山向来对湖光山色没多少兴趣,懒洋洋跟在后面问。

“大热天来看几块石头,这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