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园青坊老宅-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信都没有带上。”
  程基泰接过信,一看信封上那七歪八扭的字,就认出是女儿程翠玲的。程基泰从信封里抽出一张纸,信写得很短:
  爸爸:
  我是翠玲,来人是我的朋友黄瀚浩先生,他到内地来旅游,顺便来找投资的机会。请你尽可能地给他提供帮助。具体情况他会告诉你。
  我到香港来找爷爷了,可是过去你跟我说的那个地址,现在是一幢几十层的高楼。我问了大楼的保安,他们都没听说过爷爷的名字。请你在家里再找一找当年爷爷从香港寄来的地址,交给黄先生,他会尽快传真给我。
  我在香港一切都好,不必牵挂。等找到爷爷,我会马上告诉你。托黄先生给你带了一点东西,另还有两千元港币,请查收。
  女儿翠玲
  程基泰看着女儿的信,原来女儿真的到香港找她爷爷去了。虽然她让自己伤透了心,可自从失踪以后,自己也是日思夜想,今天她突然从天而降。女儿好像长大了,信中对自己也有几分关心和体贴,还带来了东西和钱,这在过去是从来没有过的。
  程基泰和父亲在解放初期还一直保持着联系,“三反五反”运动以后就断了联系。现在几十年过去了,他根本不知道父亲还在不在香港。不过尽管搬了好多次家,他还保存着当年父亲和他通信的地址,也曾告诉过翠玲,翠玲可能就是凭着这个地址去找的。其实,改革开放以后,他也曾悄悄往这个地址去过信,但都如石沉大海没有回音。后来他想,也许因为自己搬了几次家,父亲想和他联系也找不到他的地址了。
  黄先生在一旁说:“程先生,程小姐要的地址,您回去好好找找,找到了就交给我,我可以从宾馆发传真回去。很快的。”
  程基泰这才想起女儿在信中的嘱托。他问:“黄先生,您到内地来想寻找什么样的投资项目呢?我可以帮您打听打听。”
  黄先生说:“好呀,先不急。我准备在内地走一走,看一看,有投资机会,随时都可以谈。”
  程基泰说:“好呀,那您先在宜市看看吧,我们的周边有好几座名山,像佛教圣地——九华山,还有黄山、天柱山,都是名山。”
  黄先生笑笑:“我血压高,害怕爬山,倒是对古镇古村有兴趣。”
  程基泰说:“那就更方便了。宜市周边的县是徽商故里,那里有好多保存得很好的古村落,只是交通不太方便。”
  黄先生兴奋起来,他站起来说:“我就是对此有兴趣,越是交通不便,越是好玩,越是有老东西呀!”
  程基泰不明白:“老东西?”
  黄先生解释说:“哦,我有一个业余爱好,喜欢收藏艺术品,时间越老的越好。您有这方面的熟人介绍给我认识吗?”
  程基泰问:“不知您想结交哪一方面的人?”
  黄先生说:“宜市一带,历史上是徽商集中的地方。徽商都有返乡光宗耀祖的传统,所以赚了钱都会回家乡盖大房子,因此,宜市周边至今还保留着很多徽式的大房子,比如您现在住的房子,过去一定是有身份人家的大房子。”
  程基泰问:“您想收藏大房子?”
  黄先生笑着说:“不不不,我想收藏曾经住在大宅子里面的主人的古玩。”
  程基泰一拍大腿:“哦,我明白了,您所说的古玩,在解放后,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以后,都变成‘四旧’了,砸的砸了,没收的没收了,没砸的都送到旧货商店去了。我们老宅里就有一个人,过去家里是开古玩店的,后来他就在旧货商店工作,一定很懂行,我介绍你们认识认识。”
  黄先生一听,很高兴,马上说:“好呀!你介绍我们认识认识,我请他吃饭。”
  程基泰说:“好,我回去和他商量商量,然后带来和您认识认识。”
  黄先生高兴得站了起来,好像要让程基泰马上去找这个人似的。
  程基泰看见黄先生站了起来,也站了起来,说:“翠玲要的地址,我回去再好好找找,找到了,马上给您送来。”
  黄先生说:“那好,我让宾馆的轿车送您回去。”
  程基泰却站在那儿没动。黄先生给服务台打电话,请司机在楼下等,然后就打开了房间的门,程基泰仍然没动。黄先生看着程基泰,程基泰有点不好意思地说:“翠玲在信里说,说,她给我带了钱。”
  黄先生恍然大悟:“哦,钱在信封里呀!”
  在信封里?这么薄薄的信封里能装下两千块?程基泰连忙查看信封,果然发现信封里除了一张信纸,还有两张金黄色的钞票,抽出一看,上面印着一行繁体字:香港渣打银行港币壹仟圆整。票面上还有一个很威武的狮子头。
  程基泰从来没有见过港币,也不知道世界上还有这么大票面的钞票。爷爷死后,留下一些美钞和金条,那美钞最大的是一百元的,都让他拿到银行里去换了人民币过日子了。两千元,一个科长每月的工资也才不到一百元人民币,两千元差不多相当于一个科长两年的工资了,而且还是外汇。女儿真的出息了。程基泰将信封塞进裤子的口袋里,手却一直没有抽出来,捏着那薄薄的信封,心里感到特别充实。
  回去的时候,程基泰一个人坐在车上。他一点都不晕了,心情非常之好,由于没有正式的职业,多年来,他的日子几乎就踩在饥饿的边沿上。今天,手上捏着那个信封,有钱人的感觉又回来了。
  突然,车停了下来,园青坊街口到了。程基泰依依不舍地下了车,一只手仍然插在口袋里。远远就看到了老宅那个残破的轿子门楼,心情一下子落下来了。掏出钥匙打开房门,仍是那股霉味扑面而来,阴暗、潮湿的房间,一下把程基泰又拉回了现实之中。
  饭后散步,是张和顺多年的习惯,每天晚上吃完饭,老婆刷锅洗碗的时候,他就外出散步,几乎是风雨无阻。他说:“饭后慢步走,活到九十九。”
  张和顺散步也不会走太远,出了园青坊大街就是繁闹的商业街,街上人来车往,别说散步,走路有时候还人撞人呢。他一般就在园青坊街内散步,绕着街中那棵老槐树兜圈。
  园青坊大街上这棵老槐树,粗大的树干,如盖的绿荫,龟裂的树皮,粗壮的躯干,布满苔藓的树身,无不表明它生长的年代久远,历经沧桑。它的主干以上被雷电击断了,空洞的树干仰面朝天,却在朝街的一边萌生出许多新枝绿叶,为老街人留下一片树荫。在这树荫下,白天聚集着一批老人,下棋,聊天,带孙子。夏日的晚上,这里又是人们纳凉的好地方。以前曹老三就常常在这儿说书。
  这棵老槐树,真正是老街老宅的历史见证,只是它不会说话。
  现在已进初秋,天气逐渐转凉,晚上老槐树下就没有人了。张和顺走到这儿停下,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他特别喜欢槐花的甜甜香味,尽管现在没有槐花,他仍然习惯性地深深地吸一口气。
  张和顺非常重视养生,可他又喜欢追求偏门,对社会上道听途说的养生之道趋之若鹜,为此,也吃过不少苦头。前些年,社会上流行“甩手疗法”,张和顺每天早上去长江边,一甩就是三千下。晚上,站到这棵老槐树下,又是三千下。结果不但没得到一点好处,却把肩关节给甩脱位了,打了好长一段时间的石膏。至今变天的时候,还会酸痛。后来,又传说什么喝“红茶菌”包医百病。他一回家就倒腾“红茶菌”。碗里,瓶里,大号搪瓷缸里养的都是“红茶菌”,每天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喝那黄黄的稠稠的酸水。结果把胃喝坏了,一见到水就呕。再后来,听说散步能养生,他就开始散步。本来,散步倒是一种对身体有益的活动,但一到张和顺这儿就又邪了。他不知道从哪儿听说,“活到九十九”,是说要每天走九千九百九十九步。因此每次散步不能少于这个数也不能多于这个数。这可就让张和顺犯难了,因为散步时总会遇到熟人或者什么事打岔,一打岔就把已经数过的数忘了,只好重来。有时走到了家门口还没有到数,他就站在门口原地踏步,一直把九千九百九十九步踏满。那时人们常常会看到张和顺在自家门口原地踏步就是不进门,觉得好生奇怪。
  如今,张和顺当然已经不相信什么九千九百九十九步了,可散步的习惯却是一直坚持着,他也常常会利用散步的时候,想想事。
  现在,张和顺就站在这棵老槐树下想事,想的是房子的事。
  张和顺一家吃得好,活得很滋润,活得滋润但活得并不舒坦,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