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狱警日记-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欢“宜将剩勇追穷寇”,最好把一个人彻底搞臭搞垮搞烂,并重重地踩上几脚,这样才满足了他“出了一口恶气”的心意。还有,我们最痛恨的“人肉搜索”就是最典型地痛打落水狗的残忍方法之一,它可以让被搜索者根本就无处遁形。
    二、见不得别人的日子过得比我好。从媒体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或者听到越来越多的仇富新闻,如某小区停放的高档汽车遭到划痕毁容,因为某些人的心理实在难以平衡,在旺盛的妒嫉心理驱使下,让他们无法压抑自己的破坏**。而对于那些率先富起来的人群,我们也有很多人习惯性的想到他们就是不法敛财,有的人还很武断地认为他们就是依靠不法手段起家的,比如说偷税漏税,比如说侵吞国有资产,比如说是贪污受贿等等,因此,有相当的人都希望国家能够彻底追查他们发家的原罪。归根结底,就是富人们过得比我们普通人舒适自在,很多人还不习惯于别人的日子过得比自己好。
    三、得不到的东西别人也别想得到。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种可悲的竞争结局,那就是如果我不能得到竞争结果,那么对手也别想得到。这种破釜沉舟鱼死网破的心理往往会是很多国人的普遍心理,而这种心理往往还会左右其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让人感到妒嫉的可怕一面。这种情况是普遍存在的,如公务员的考核提拔,如果自己也是考核对象就绝对不会说对方比自己优秀;如先进工作者评比,在部门中每个人都想自我推荐,如果评上了别人就意味着减少了自己的发展机会;如农村的合作经济组织中,每个人都想取得比别人优惠的政策,而一旦政策无法普照时,很多人就会想到让大家集体放弃或让个别人无法得到。评职称也是如此,在同时具备条件的人群中只能晋升少数人时,这种可怕和劣根性就会更加暴露无遗。
    四、有好处就捞而危险则溜之大吉。而大多数中国人是擅长投机钻营的,尤其是在官场文化盛行和金钱利益当头的年代,当官就能光宗耀祖,有钱就能拥有一切,进而很多人对于官位的渴望和金钱的追求超出了正常的道德范畴。见好处就捞,成为某些人的生存不二法宝,且不管捞取的手段是否合法,捞到的东西是否干净。更有甚者可以把手中的权力明码标价,从而让我们感到现在中国似乎已经没有了干净的生存环境,所有的东西、所有的事情、所有的事务都可以明码标价并沾染了铜臭味道,都是用金钱联系起来的。具体事例附拾皆是,不用我一一列举。再者是见到危险就溜或者是见死不救,并且已经成了普遍的社会现象。从歹徒抢劫时路人的麻木不仁,到车祸现场路人不敢及时伸手施救,再到赶紧撇开与出现问题朋友的关系,无不显现出道德沦丧后的这种社会悲哀。
    五、私利当头时善于出卖亲近朋友。俗话说,人是极度自私的动物。可在中国这种说法又被验证和发挥到了极致。中国现在大多数人还处于相对比较贫穷落后的时期,发家致富是所有中国人梦寐以求的事情。在逐渐形成的“谁有钱谁英雄,谁贫困谁狗熊”的致富文化中,人的私欲被迅速膨胀,进而“人不为已,天诛地灭”已经潜移默化和深入人心。谁有本事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积累到尽可能多的财富,这就是现实世界中生存法则。因此,大公无私的行为会被旁人当成笑话,雷锋精神也越来越感动不了年轻一代。为此,国家不得不重点宣扬和树立成事例典型,然而,似乎收效甚微。有的人为了一己私利可以不惜出卖朋友,出卖自己的原则,甚至于不惜出卖国家的机密。当这种极其个别的事例越来越大变成普遍的社会现象时,这就成为了极其可怕和无比丑陋的社会现象。
    六、口是心非惯于掩饰自己的本性。近年来,越来越感到口是心非和阳奉阴违成为了为人处事活络、官场交际圆滑的代名词,很多领导对上不讲真话,对下不讲实话,对外只讲官话,对内总讲废话。关键的问题在于我们的官场文化存在致命缺陷,一是我们的官员不需要民众普选产生,因此,他们没有来自老百姓满意不满意和选票的压力。二是我们的官员是领导确定的,因此,只要拍好领导的马屁就安然无恙了,而且,他们也深知领导的作用,“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不听话不行”。三是我们的官员不需要对任何事情负责,不是上面没有要求,而是这些官员总有办法化险为夷。在这样的官场文化中,最好的办法是让自己成为变色龙,“为人只说三分话,切莫全抛一片心”就成为这些人口是心非的最好注解。
    七、损人不利己专攻并擅长“窝里斗”。从文化大革命的整个过程就可以看中国人性丑陋的一面,从新中国元老级人物到对**无限忠诚的革命者,绝大多数都受到了冲击,而这种“挑起群众斗群众”的窝里斗,最终让很多老同志老革命没有倒在敌人的子弹下,却饮恨长眠于窝里斗的乱棒之下。有的人在心理上不能接受,在思想上也不能容忍与自己资历相当的别人进步比自己快,背后使坏和毁坏他人声誉的事情也就数见不鲜了。还有的人善于做些不利于安定团结的事情,善于说些不利于安定团结的话,惟恐天下不乱。问题在于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情和搞得这些“窝里斗”,最终仍然是害人又害己。
    其实,本文所述到的丑陋表现,归根结底还是缺失了从小对人的道德教育,让越来越多的人迷失了道德观念和道德规范,同时,“有钱我最大”的潜移默化更加深了人们的道德沦丧。
    当然,这只是我的一家之言,说的对不对,自然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过,我希望我说的这些东西还没有伤到某些人未泯的良心;我更希望大家能够理智的讨论这些问题。
    要知道,一个能够不断反省自己的民族就是一个伟大的民族!
    本书泡书吧首发。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狱警日记(连载)(131)
    看守所里人性“较量”
    1996年,19岁的郝平从警校毕业,到哈尔滨市公安局第一看守所上班,不能像别的警察那样破案、抓坏人,他的内心有些失落。后来,他从老同事身上悟出平凡的岗位也能干出不平凡的成绩,才逐渐安下心来。
    初来乍到,工作并不得心应手。他长期管理30—60名在押人员,均是重、死刑犯。这一群体身上有较多劣根性,时常阳奉阴违、争强好胜,如何让他们口服心服,郝平慢慢总结出了一些心得。他这样评价自己的工作,“管教是名特殊园丁,要对长歪的树进行修剪、扶正,唤回迷途的灵魂。”
    饶某服过多次刑,恶习较重,常与他人发生冲突,并顶撞管教人员。郝平接手后,一方面严厉教育其违纪行为,一方面对体弱多病的他在生活上关爱有加。去年冬天,见饶某的棉裤不够用,郝平花钱买了一条,还亲自为其剪裁改造,饶某很感动,此后,他再也未违反过监规。
    前不久,小谋(化名)常在监室抖狠,且情绪烦躁,这很快反馈到郝平那里。郝平多次找其谈心。原来,被判死缓的小谋,见在此羁押时日已不短,但不算刑期,担心是否会被改判成死刑,思想包袱很重,但无处宣泄,遂常找他人挑衅。弄清原因后,郝平一方面安抚其情绪,耐心解释称,“你没有上诉,检察院也未抗诉,刑事部分已经定性。但因民事赔偿部分未到位,应做家人工作,尽可能地对被害人家属进行赔付。”另一方面,郝平抓紧通过正常渠道,向有关单位催案。见状,小谋的情绪逐渐稳定下来。
    在教育、转化在押人员的同时,郝平将深挖破案融入日常管理中,在监所开辟“第二战场”,先后破获各类刑案50余起。
    送死刑犯体面“上路”
    12年来,郝平直接管过86名死刑犯,除依法改判外,其余68人都安全交付执行。虽是咎由自取,但郝平认为,他们也是人,应让其体面地“上路”。
    郝平至今记得,1998年,他送“上路”的第一个死刑犯肖江,当天上午,郝平还找肖江谈话,劝他安心改造,“也不是完全没希望”,下午他就被提走执行。为此,郝平心里堵了几天。
    严召因故意杀人被判死刑,绝望的他对管教非常抵触,郝平主动要求将其调入自己分管的监室。严召加戴镣具后手脚冰凉,郝平花钱给他购置了手套、厚袜等;严召因发高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