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朝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朝旭:“是啊!”
    司机:“到了!”
    朝旭与林杰来到楚云大学,其他院校的领导、专家、教授也都已到了,参加座谈的五十余人。中心议题就是,如何促进大专院校科研成果转化。
    曾经为航天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楚云大学校长发言中说:“科研成果转化滞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可忽略的,体现在“三个流失”严重,即:科技人员没有研究开发和创造力或专业不对口、人才改行外流;科研成果不能有效地转化造成国有无形资产的流失;一大批国营企业因没有科技的支撑作用而倒闭、破产是国有资产的最大流失。由于科技成果还没有完全为激活改革开放,在创新机制中发挥其应有的引领作用,给国家造成了有形或无形的、直接或间接损失是无法估算的。”
    楚云工学院院长说:“我认为,当前科研成果转化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广义上讲,全民性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滞后。美国的“创新美国”,日本的“科技立国”早已成为全民性的口号;英国分阶层、分年龄层次的科普教育持续了近半个世纪,这些国家对科普教育的投资也是大的。而我国的科普教育仅限于在校学生,人平科普经费仅0、59元,有的省区只不过几分钱。“科教兴国”的认识只囿于科研院校与上层,既使少数高层、某些大款对科学技术的概念,也是处在一种浑沌状态。我国国民素质低,经济相对贫乏,科普工作又如此薄弱,绝大多数人对于科学技术产业化的茫然,必然导致对科研成果利用率低的现状。”
    朝旭插话:“大家想想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分析一下主要原因。”
    这时,华大党委曾书记站起来,他说:“既然今天政府领导来了,那我就不客气了。”
    朝旭笑道:“畅所欲言。“
    曾书记:“我认为,政府在宏观调控方面对促进科学技术产业化的力度不够。传统的体制对科研成果转化在许多方面不可避免地受到严重制约。政府虽然在鼓励科技创新方面做了不少卓有成效的工作,但多年来亦为科研成果转化难所困扰,并无切实可行的举措,政府不设置转化平台,企业找不到科学搭档,学校不寻求合作伙伴,势必形成学校困惑、企业疑惑、政府彷徨,企业捏着粑粑要火烧,学校大批成果被积压的局面。官、企、学长期以来在科研成果转化问题上,处于一种若即若离,各行其便的状态。”
    这时大家议论开了,朝旭认真的记录着。
    一名教授看了看朝旭,朝旭没发现,坐在一旁的林杰轻轻用手肘推了推他。朝旭抬头发现那教授似要发言。笑道:“大家尽管讲,讲错了也不要紧。是不是我对曾书记刚才的发言没表态,大家有顾虑呀!完全没必要。我认为曾书记讲得好!抓住了要害。政府在宏观调控方面,对促进科学技术产业化岂止力度不够?可以说,基本没有把这项工作放在重要议事日程。最近,我给市财政局一位领导说,你的财政预算,科技与教育经费太少。他说,历来都是这样,我说,不行,从现在起,财政规划,科技与教育经费的开支,要仅次于交通能源。”
    全场暴发热烈的掌声。
    那位教授听了,扶正眼镜,咳嗽一声,说:“首先感谢政府领导对科研成果转化工作的重视。我认为,这项工作滞后,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喻说,企业对科技兴业意识差,科学决策者寡,急功近利多。他们满足于现状,只求短平快,没有科学的战略眼光,发财就是硬道理,只进不出的现代守财奴甚多。一方面,在无形资产的投资上舍不得花钱;另一方面,却热忱于将大量资金投在体现自我价值与形象的高楼大厦上。不少企业领导者(包括某些国有企业),无视市场竞争实质上就是科技含量的竞争这一事实,对本企业的前途与发展不是以科学方法预测,而是从《周易》中求命相、算个人财运。愚昧冲剌、短期行为使一批批本来很希望的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和类似史玉柱那样的民营企业,因不能科学决策而影响其长足发展,甚至造成相继倒闭、破产,楚云乃至全国此类例子屡见不鲜。在科技与经济越来越互相激励,互相依托的今天,企业的这种状况是不可思议的。”
    朝旭插话:“讲得好!国内一些好的企业,如海尔。他们所以能够长足发展,最重要也是最成功的经验,就是科技兴业。”对那教授“您继续!”
    教授:“企业领导对科研成果转化因缺乏指导而不求甚解,侥幸盲从。存在两种极端:一是宁可用高额资金追尾国外技术,费巨资出国考察,大量进口原机、配件,不相信国内自主创新的能力,不愿出资试验高校的科研成果。”
    另一教授插话:“ZHI冶就是这样跨掉的。”
    朝旭眉头一绉,侧面看了看那教授,点点头。
    “二是风险意识差,有的只看到科研成果可能给他们带来高回报的丰厚效益,不进行风险论证,把企业在某个时期经济冒险获得的偶然成功,看作是科学决策的胜利,在自身并不具备足够资金的情况下,抓到科研项目便伧促上马,学校对他们的实力又不摸底,轻易将科研成果交出。致使一些很好的科研成果在实验中,因资金短缺半途而废,华大复印纸新材料科研成果的失败便是如此。”
    楚大黄校长咳嗽一声,对朝旭:“朝市长,我想还谈点看法。”
    朝旭笑道:“好啊!您说”。
    黄校长:“我是从来没说过这么多话哪!嘿嘿!咳!你们讲到了政府和企业的问题,那么学校又怎样?我认为,在科研成果转化中,官、企、学三者缺一不可。学校虽也希望能吸纳更多的社会资金,推动科研成果的开发,但从创新战略的高度看,还没有完全形成教育、科技、经济一体化,以及制度化产学合作的创新网络。主要存在三种倾向:一是太公钓鱼,坐守其成。我有科研成果,甚至要什么有什么,只要你有钱,一切好商量。你不找我,我不会去找你,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反正科研经费是国家拨的,把成果转化看成三十晚上套兔子,有它过年,没它也过年。不愿主动走出去,请进来,缺乏积极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的浓厚意识与得力措施。二是脱离实际,回避风险。一些学者怕担风险,不敢不愿意做原始创新,只要是国外没做过的,就不申请立项,导致追尾、模仿、跟踪之风。许多学者为了职称、奖励、待遇进行科研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科研人员普遍地存在重研究轻开发,重学术轻实用,为学术而学术的清高思想。科研成果只不过是证明自已身价与学识的标志,研究出来就有成就感,而转不转化则少责任感,甚至将自己多年呕心沥血研究出来的科研成果束之高阁也毫不在乎。三是传统观念的束缚,激励机制不建全。各校对科研成果的转化虽说也制定一些比较开放的优惠政策,但嫉妒、红眼病、和各式各样关卡仍不同程度的存在,致使科研工作者不敢理直气壮的走出校门,把自己的成果推向社会,积极性没能充调动起来。”
    高校领导都纷纷发表了颇有见地意见,朝旭听得非常认真,感到根本问题还是个体制问题,重投入,轻利用,既便有识阶层,也难免受潮流的影响,甚至一些高校领导、学者,只要国家给课题、给科研经费,研究出成果,个人名利双收,至于能否转变为生产力,似乎没有关心的必要。
    最后,他说:“各位发表的意见都非常好,心情也可以理解。客观地说,高等院校和一些国有或民营企业,对科研成果转化存在上述误区也是必然的,一方面,企业领导层的知识结构参差不齐,又缺乏系统地有组织地宣传教育,正确引导;另一方面,要使务虚的学校和务实的企业,工作性质完全不同的两方合作,没有中间环节是很难做到的。这个中间环节,就是政府要抓科技、抓科研成果的转化……。就像研究宇宙和研究粒子是等价的工作一样,论题价值不一定就取决于题材的巨细,价值的大小也在于如何发掘处理。一滴水可以见太阳,事物的任一片断都包含着整体的全息。对官阶制同样可能找到某种视角,得以用不尽相同的方式组织材料,从而为这个论题注入一些新意……。总而言之,对于科研成果转化方面的问题,政府要捡账。”朝旭表态,今后,政府要把科研成果摆到重要的工作日程。
    大专院的领导与专家教授,对新任副市长能亲自来学校,听取科研成果转化的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