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工作。
貌埃大将是“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的副主席,兼国防军副总司令,虽然他是通莱的姐夫,但是论年龄可以做通莱的父亲了。
年龄上的成熟并不代表貌埃大将行事风格稳重,正相反的是,他与自己的小舅子通莱一样,是一个十足的少壮派。通莱做的很多事情,其实都是出自这位姐夫的授意。
貌埃大将长着五短身材,十分的粗壮,“国”字形的脸盘方方正正,平日里甚少笑容,给人一种不怒自威的感觉。
“坐!”貌埃大将见到通莱之后,只是说出了这么一个字,就算做是打招呼了。
“姐夫找我来有什么事?”通莱平日里见到貌埃大将,完全是下级见到上级应有的表现,只称呼“大将”或“副总司令”,只有在私下里的时候才会叫“姐夫”。
“你在果敢特区做的事情,我都已经知道了。”貌埃大将倒是没有兜弯子,开门见山的说:“但是效果好像很不好呀,二零六团和特区政府、果敢民族民主同盟军接连叛变。”
通莱喃喃地说了一句:“对不起……”
正因为通莱是小舅子,所以貌埃大将对他的要求格外严格,如果通莱犯了错误,貌埃大将绝对会不留一丝情面,哪怕是两个人独处的时候。这就是所谓的有得就有失,如果没有貌埃大将的提携,通莱这个普通的缅族青年也走不到今天这一步。通莱知道自己一连串的失策,肯定会招致严厉的申斥,额头渐渐的沁出了汗珠。
出乎通莱意料之外的是,貌埃大将并没有生气,语气依旧平静:“不过这也算是好事,就看你接下来怎么做了。”
“好事?”通莱转念一想,很快就明白了姐夫的意思。
这些事情事实上制造了充足的借口,可以让政府军与果敢共和军全面开展。虽然此前战争已经发生了,但是基于舆论和民意的压力,很多事情还是缅甸政府军不敢做的,但是现在却可以无所不用其极。
一想到这些,通莱的心情就开始兴奋起来,充满期待的目光,同时落在了貌埃大将的脸庞上。
“第八师和第三十二师暂时划归你指挥。”貌埃大将明白通莱的意思,挥了挥手,吩咐说:“去吧,别让我失望!”
第三部 自由理想 第五十章 战局突变
更新时间:2009…8…18 0:12:03 本章字数:4392
经过这么几句简单的对话之后,通莱与貌埃大将的谈话就结束了。自始至终,貌埃大将都没有对任何事给出任何明确的态度,更没有对通莱提出任何具体的指导性意见。
其实,貌埃大将不止对自己的小舅子,而是对任何人都采用这样的态度。在平常的时候,貌埃大将的话也不多,总是让人弄不清楚他在想些什么。
在很多人的眼里,这是所谓的“领导艺术”。
一件事情不去具体的讲清楚,然后让手下人放手去做,成功了是自己领导有方,失败了就是下属的问题。因为专制极权政府的领导人通常没有什么治国安邦的才能,对具体的事情很难有明确的观点或极具建设性的意见,所以就需要装的神神秘秘,给别人莫测高深的感觉。所有专制极权政府的领导者,都在这方面与貌埃大将有着共同点。
缅甸政府的腐败和无能已经超越了很多人的想象,如果庞劲东有机会到“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逛一圈,恐怕一进门就会闻到一股裹尸布的气味。
很多人或许会感到奇怪,为什么无能者会成为领导。然而事实的确如此,除了善于把弄权术和进行政治斗争之外,专制极权政府的领导者们从智商上而言就是低等动物。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并不是貌埃大将及其同僚的责任,就算是把一个更加有才干和抱负的人放到他们的位置上,经年累月下来也会变成和他们一个样。因为根本的问题在于体制,一种急需要变革的体制。而现在各种条件已经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变革的机遇已经来临,缺的只是一个能够领导变革的人。
哈耶克认为,经济领域里“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广泛存在,例证之一就是在专制极权政府里,往往是最坏者当权。这种“最坏”有两层含义,一层是人品上的最坏;另一层就是最为昏聩无能。
貌埃大将的存在事实上验证了哈耶克这一理论的正确性,不过貌埃大将自己及其身边的人,却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至少通莱对自己的姐夫还是很尊崇敬仰的,满怀着喜悦之情去调动部队了。
~~~~~~~~~~~~~~~~~~~~~~~~~~~~~~~~~~~~~~~~~~~~~~~~~~~~~~~~~~~~~~~
就在通莱动身回果敢地区的同时,庞劲东下令果敢共和军对第七十七师发动了全面进攻。尽管此前七十七师已经做好了迎战准备,并且修有大量的工事,但是在果敢共和军的面前却显得很脆弱,不久就开始全面溃退。等到通莱带着增援部队赶回来的时候,第七十七师已经基本退出果敢地区。
整编后的新果敢共和军不仅吸收了原来的三股势力,而且在各个民族当中大力招兵买马,目前共编有三个旅六个团,总兵力接近六千人。
不过尽管如此,果敢共和军的力量也不过大致与七十七师相当,能够势如破竹一般取胜的根本原因,一则是因为士气高涨;二则是因为庞劲东把自己从西方学习到战术思想和训练方法,全部应用到了新果敢共和军身上。而缅甸政府军这些方面的水平与原来的果敢共和军差不多,几乎仍停留在二战时期,老旧落后到了难以想象的程度。庞劲东的全新作战思想是他们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所以就只有被击败。
“第三旅是怎么回事?”庞劲东看着眼前的作战地图,对参谋们不满的责问道:“为什么到现在都没有拿下丁伦镇?”
参谋们通过各方面不断打来的电话,将所有的信息汇总,形成目前的战场态势。虽然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延误作战时机,但是却已经是这种条件下能够做到的最好的程度,而且这种方式还是庞劲东确立起来的。
长箐山的条件实在是太过于简陋了,庞劲东没有液晶显示器可以实时的关注战场动态,只能趴在作战地图上分析研究,然后不断把自己的命令通过参谋们传达下去。地图上用红线勾勒出了果敢特区的轮廓,所有的重要地区和居民点都被插上了红旗,只有西南部的丁伦镇除外。
严格的来说,丁伦镇甚至算不上是一个城镇,只是一个不大居民点而已。第七十七师在这里没有太强的力量,只要将他们彻底击溃,整个果敢特区境内的缅甸政府军就基本上被肃清了。
主动西南方向的是第二旅,这个旅的相当一部分官兵都是从原二零六团接收过来的,而旅长正是德钦巴丹。在过去的几天里,他们的作战一直非常勇猛,但是到了丁伦镇的前面却成了缩头乌龟。
没有人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德钦巴丹对进展缓慢的原因语焉不详,只是声称自己遭遇顽强抵抗。在庞劲东的再三追问之下,德钦巴丹最后要求回长箐山,亲自向庞劲东汇报情况。
庞劲东在无奈之余,只能耐心的等待德钦巴丹,间或对第三旅发上几句牢骚。
德钦巴丹很快就到了,风尘仆仆的一头闯进作战室,目光瞟了一下周围的人,然后颇有深意的看向庞劲东。
庞劲东明白德钦巴丹的意思,立即吩咐其他人:“你们先出去一下!”
等到所有人都出去之后,德钦巴丹毫不客气的坐到了庞劲东的对面,一脸无奈的说:“不是我不想打仗……。”
庞劲东的心中闪过一种不祥的预感,眉头立即拧到了一起:“出了什么事情?”
“从昨天开始,不知道什么地方传来谣言,说是缅甸政府军已经将果敢地区团团围住,即将发动总攻。而且……”德钦巴丹深吸了一口气,略有些支吾地说了下去:“谣言还说……缅甸政府军已经控制了滚弄……原来二零六团弟兄们的家属,都被抓起来了,用来要挟……要挟他们投降……”
“什么?”德钦巴丹一语既出,庞劲东顿时愣在了那里。
德钦巴丹注视着庞劲东,小心谨慎的说:“我正在想办法平息这些谣言!”
“恐怕不是谣言!”庞劲东长叹一口气,无奈了摇了摇头。德钦巴丹的话证明最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而且庞劲东根本不知道应该怎样处理。
以平民百姓的生命安全要挟军队投降,原是战争中很常见的事情,只是很多人不屑或不愿采用。尽管国际法对身处战争当中的平民有保护规定,但是没有任何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