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宫悬案-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尔衮专擅朝政,对幼主形成巨大威胁,在朝廷上下不是什么秘密。人们理所当然地认为福临仇恨摄政王,理所当然地断定皇帝会为摄政王之死兴高采烈并立即采取报复行动。人们低估了小皇上。
  当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岁末多尔衮的死讯传到朝廷的时候,顺治帝立刻诏命臣民易服举丧;当多尔衮的柩车回到京师的时候,顺治帝率诸王贝勒文武百官缟服出迎于东直门五里以外,并亲自下跪奠酒三爵,为之大恸;次日下诏赞颂多尔衮的丰功伟绩,不久又追尊多尔衮为义皇帝,庙号成宗。所有这些姿态,无疑对稳定和消除因摄政王骤死而引起的朝政动荡、人心疑虑大有好处。在追尊多尔衮的同时,福临又命亲信大臣大学士刚林等到摄政王府,将多尔衮生前擅自取走的皇帝印信兵符,连同赏功册,全部收回大内贮存。纵然有皇太后的耳提面命,纵然有黄旗亲信大臣的支持,这个十二岁小男孩的聪慧和明敏也颇不寻常。
  直到多尔衮的同胞兄英亲王阿济格夺权图谋被粉碎,英亲王本人削爵籍没下狱幽禁;直到顺治帝借亲政之机大封了一批年轻的亲王、郡王和一批新的议政大臣,有了足够的支持者,站稳了脚跟,福临才以原多尔衮亲信苏克萨哈等人的告发为词,追论了多尔衮的谋逆大罪,削籍夺爵抄家毁坟,剿灭族党,替自己出了一口恶气!
  清除了多尔衮和他的党羽,基本解决了满洲内部的激烈冲突之后;重新掌握上三旗,形成皇权的绝对优势,进而稳定统治阶层和朝廷大局之后,福临就要面对庞大的国家机器,就要亲自来治理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了。摄政王留给他的是什么呢?
  入关之初打着吊民伐罪、仁义之师旗号,因而狂风暴雨般席卷全国的巨大胜利,已成为遥远的过去,统一六合、天下大定的目标还只是一个美丽的梦。顺治亲政的时候,云南、贵州还是南明永历王朝的稳定后方,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湖南、陕西、四川等地,还是明、清双方拼死相搏、剧烈争夺的战场。南方的军事形势十分严峻。而北方地区,由于多尔衮实行的民族高压政策,残酷的剃发令、圈地令、投充法、逃人法不断激起汉族人民的激烈反抗,使清朝的统治难以稳定和巩固。
  连年征战,军费浩繁,清政府更陷入了严重的财政危机。顺治亲政后的三月初六日,召户部尚书询问国库情况,结果国库仅存银二十万两,而四月需支各官俸银就得六十万两,逼得福临只好动用内库银两补齐。
  这就是当时的军事、政治、经济形势,用当时人的话说,是一个“民心不足恃、钱粮不足恃、兵力不足恃”的“极敝之势”!
  怎么办?
  福临毕竟是努尔哈赤之孙、皇太极之子,福临的血管里流淌的毕竟是充满勇武精神的游猎民族的血。骑射起家,马上得天下,弓矢定天下,是满民族的骄傲,也是福临的骄傲。祖辈父辈的开拓进取在前,年轻气盛的他不会退缩,也不能退缩。福临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不因人废事。他尽管仇恨多尔衮,但对多尔衮制定的各种政策,却并不像对他本人那样彻底打倒。凡是福临认同的,如以汉治汉、整顿吏治、开科取士等,全都保留了。凭着民族的尚武精神,凭着对骠悍善战、凌厉无前的八旗将士的信心,福临也接受了多尔衮实行的勤兵黩武政策,在全国各条战线上继续维持强大的军事压力。
  摆在最前线的,是久经沙场的四汉王的兵马。他们是定南王孔有德、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仲明。
  跟汉王们并肩作战,或者做他们后盾并在实际上负有监视他们职责的,是满洲八旗军,最要害的战场还得交给最亲信的满洲亲贵率领的军队。
  统领各个战场和各路兵力的奉命大将军,必定是皇室宗亲中那些能征善战的名王。
  只是,当年随着努尔哈赤、皇太极在腥风血雨中征战多年的老一辈开国名将,到顺治亲政的时候大多谢世。
  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饶余亲王阿巴泰病死,时年五十八岁;
  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德高望重的礼亲王代善病死,时年六十六岁;
  同年,功勋卓著的肃亲王豪格冤死狱中,时年四十岁;
  顺治六年,平定江南、智勇双全的豫亲王多铎病死,时年三十六岁;
  顺治七年,专擅朝政、炙手可热的摄政王多尔衮病死,时年三十九岁;
  顺治八年,消灭李自成有大功的英亲王阿济格因密谋作乱罪赐死,时年四十六岁。
  顺治帝的父辈伯叔中最有威望和最勇武的诸王消殒殆尽,至此只剩下了郑亲王济尔哈朗。但郑亲王是辅政叔王,不能轻易离朝,况且他年老体衰,已难以承担出征作战的任务了。
  好在长期的战争的磨炼,皇室中又成长起新的一代战将,都是顺治帝的堂兄和堂侄。他们中许多人,如巽亲王满达海,敬谨亲王尼堪,端重亲王博洛等,在顺治亲政之初,随同郑亲王济尔哈朗一起,合词奏请严惩有谋逆大罪的摄政王多尔衮,给少年皇帝以极大的支持。另外,还有谦郡王瓦克达,信郡王多尼,承泽亲王硕塞,安郡王岳乐、顺承郡王勒克德浑,简郡王济度,康郡王杰书等人,都有过出色的战功,都是顺治亲政初实行武力征服所依靠的主要力量。

 





   

 


面对危势的转变(2)


  巽亲王满达海和谦郡王瓦克达,是礼亲王代善的儿子。皇太极崇德年间,他们弟兄就在锦州之战、松山之战中屡建战功。入关之后,兄弟两人又跟从英亲王阿济格追击李自成,跟从肃亲王豪格消灭了张献忠。顺治六年大同守将姜叛清,满达海被授为征西大将军,同瓦克达率师前往征讨,终于收复失地、诛杀姜,和其他各路清军协同合围,镇压了这次叛乱。
  敬谨亲王尼堪,是太祖努尔哈赤长子褚英的儿子,还在努尔哈赤的天命年间就开始马上征战生涯。到皇太极的天聪、崇德年间,数次伐明、征朝鲜,都有他的一份功劳。后来他随多尔衮入山海关,击败李自成;跟从英亲王阿济格追击李自成;跟从豫亲王多铎平定江南,追获南明弘光帝朱由崧;跟从肃亲王豪格西征,斩张献忠,定四川;顺治六年,受命为定西大将军,率军讨伐叛将姜,得胜而归。
  端重亲王博洛,是饶余亲王阿巴泰的儿子,也是自皇太极天聪年间开始从征作战,在对明朝的战争中屡建功勋。他跟从多尔衮入关,参与了山海关大战;又跟从豫亲王多铎征河南、破潼关、下江南。之后,征师分出一半兵力由博洛率领,在很短的时间内,连续攻克常州、苏州、杭州,迫使杭州的明潞王朱常、绍兴的明淮王朱长清投降。顺治三年,博洛受命为征南大将军,率师驻杭州,先打垮了由明朝鲁王朱以海监国的在绍兴建立的临时政府,又进克金华,再克衢州,破仙霞关,直下福建,灭掉了明朝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的隆武朝,为清朝立了大功。
  顺承郡王勒克德浑更是一员年轻有为的大将,从十二三岁开始就跟随父兄南征北战。他的父亲,是礼亲王代善的儿子颖亲王萨哈廉,文武全才,精通满蒙汉文,尤以智谋才能著称,是当初拥戴皇太极登极的满洲亲贵少壮派的中坚。勒克德浑是顺治帝侄子辈里出类拔萃的人物,十五六岁就受命为平南大将军,代豫亲王多铎驻守江宁,并在湖北、湖南、广西等地转战,屡屡奏捷,十九岁就进封为郡王。
  至于福临的哥哥承泽亲王硕塞、郑亲王之子简郡王济度、端重亲王博洛的弟弟安郡王岳乐、礼亲王代善的孙子康郡王杰书是更年轻的一代,也都在顺治七八年间初露头角,比起满洲亲贵中的老辈人,他们也更容易理解和支持初亲政的小皇帝。
  对这些武功卓著的王公们,顺治帝常收常放:收回朝中,就命他们参与议政、分掌六部;需要加强各个战场的军事压力或挽救危势时,就立刻派遣他们领大将军衔出马征战以示威重。如满达海和瓦克达都曾为征西大将军,尼堪曾为定西大将军、定远大将军,博洛曾为征南大将军、定西大将军,勒克德浑曾为平南大将军,济度也曾为定远大将军,都是独当一面的帅才。
  有这样可靠的亲贵统兵,又有英勇无敌、百战百胜的八旗铁骑,在福临看来,打平天下、统一天下当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他想得太容易了!
  铁的事实在不断地敲打福临:军事压力不灵!
  亲政一年多,全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5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