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不原谅-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美国学校给孩子布置的作业,都没有标准答案。57
一看做project都要干嘛,又吓得我花容失色。
上小学的儿子放学之后常去图书馆背回一大包书回家。问他一次借这么多书干什么,他一边看着那些书一边打着计算机,头也不抬地说:“作业。”
作业?我忍不住凑过去看,儿子打在计算机屏幕上的标题是:《中国的昨天和今天》。这是一个小学生的作业?老师说美国是移民国家,让每个同学写一篇介绍自己国家的文章。这样天大的题目,即便是博士,敢去做吗?
过了几天,儿子完成了这篇作业。没想到,打印出的是一本20多页的小册子。从九曲黄河到象形文字,从丝绸之路到五星红旗。我没赞扬,也没评判,因为我有点蒙……分章节,列参考书目,这是我读研究生之后才使用的写作论文的方式。那时,我30岁。58
我比这作者强点儿,我20岁就会写论文了。
不过跟外国小学生一比,我只能悲伤地把头扭向一旁。
《中国的昨天和今天》vs背P7175,这便是project和homework的区别。
外国人就特无法理解干嘛让学生背书。书上都写着呢你还背它做甚?电脑能算的题,干嘛让学生跟那儿吭哧吭哧劳民伤财地算呢?人脑完全可以省下来去做机器做不了的事嘛。59
有一次,我问儿子的老师弗丝女士:“你们怎么不让孩子们背记一些重要的东西呢?” 
弗丝老师笑着说:“对人的创造能力来说,有两个东西比死记硬背更重要,一个是他要知道到哪里去寻找他所需要的比他能够记忆的多得多的知识;再一个是他综合使用这些知识进行新的创造的能力。死记硬背,既不会让一个人知识丰富,也不会让一个人变得聪明。”60
这样看来死记硬背对大脑的的危害好似结婚。萧伯纳就说:“明白人从不结婚,结了婚就不明白了。”
然而做project可比背书要麻烦得多。首先是老师麻烦:看这种作业,一本就要花上十几分钟,因为“学生的作业大多都是研究性的,答案不唯一”61。没有“标答”,老师自然不能跟扫描仪那样“对的画钩,不对画叉”。
但最麻烦的还是学生。完成一个project少则好几天,多则好几个星期。更要命的是其中夹杂着各种繁琐的步骤,你得四处奔波寻找资料,不只是上网去图书馆,有时候还要去博物馆展览馆62。所以project真是名副其实一个浩浩荡荡的“工程”。
有标答的作业其实好写,大不了抄抄答案呗。记得高中时我们分有“抄作业小组”,其中每人负责一科,第二天早上大家互相交换,分工明确,效率甚高。但外国的作业要的就是跟别人不一样,就不能抄了,多讨厌。
在康涅狄格州大都市学习中心听世界历史课。老师留的作业是:“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美国的社会和文化是什么样子的?”
他们不用去揣摩老师的标准答案。但令他们绞尽脑汁的是:从哪个途径去获取独特的资料?有没有自出机杼、又能够自圆其说的简介,在全体同学面前演说时能不能设计出有创意甚至有轰动效应的方式?老师不在乎学生的看法是否与自己的看法针锋相对,更不会让你默写出某段圣谕经典;老师在乎的是:你的研究是否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是否打上你的个性印记。63
虽说辛苦了点儿,不过这苦不是白吃的。做project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每一步都需要你独立完成,你一边儿四处奔波寻找资料,一边儿还得琢磨怎么才能把它做得与众不同。这就像是盖一栋楼,从打地基开始到最后封顶,全都由你独立设计完成(若他们是建筑师,那咱这整日坐在椅子上不带挪窝儿的只能算是工人)。
康州学院一位教授在谈到美国大学生时,兴奋地说:“他们提出的问题没有答案,他们的研究没有套路,他们的解释充满着挑战。”64
而历经千辛万苦后看到大楼封顶的时刻,你心中那种满足和喜悦的兴奋感无与伦比,除了半夜起床打死一只嗡嗡响了半天的蚊子再也没有比这更欢乐的事儿了。
学生每完成一项作业,都会兴奋不已,伴随有强烈的成功喜悦感,而且会孕育出浓厚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创造欲。65
因为你没有猥琐地重复,而是在体验自己或是任何人都没尝试过的东西。创造的快乐可比背书的快乐强烈多了,假如背书有快乐的话。
你看,一个中国孩子到美国上小学,转眼间摇身一变成了大诗人,他娘都吓了一跳:
这太出乎意料了!我们的孩子,眼前这些小学生,竟然写了诗,还印成了书!
老师们把书一本一本发给了家长。我也拿到一本,打开目录,很快看到了儿子的两篇“作品”。
一首诗题为《朋友》,写的是他出国前与国内的小学同学分别的感情经历。儿子离开中国的时候,心里的痛苦,对童年小伙伴的怀念,都是我未曾想到的。
还有一首诗写的是《时间》,我从中听到了儿子对时间的感受。他说,时间本身没有速度,只是因为人的存在,时间才变得不同。
那天晚上儿子也非常兴奋,12点了,还在写他的日记。就是那本小小的诗集,激发了儿子对写作的最初兴趣,培养起他对写作的自信心。那本诗集让他相信自己有写作的才能,特别是有用英文写作的才能,于是,他才兴致盎然地尝试各种文体的英文写作。66
小毛孩子写诗简直是无理取闹,不好好背乘法口诀就跟这唧唧歪歪,你能诗过徐志摩是怎么的?
诗不过也不要紧,重要的是你在体验中探索自己的潜能。小学让孩子写诗,等到上中学他们就开始真刀真枪研究问题了。要是你喜欢文科老师会鼓励你写文章甚至写书(我这也就相当于人家中学水平),要是对理科感兴趣,学校则会让你制作机器人。美国高中出产的论文数量甚至要比咱国家大学的都多67,他们学到的东西可远不止怎么解二次函数那么简单。
想想人家写文章做机器人那会儿你干嘛呢?
哦,你正好好学习呢。
我在故我思
我这儿也唧唧歪歪了半天,还是没说到底啥叫学习,啥叫教育。
那就让爱因斯坦说吧—

教育就是把学到的知识全部忘掉后剩下的东西。 
—爱因斯坦

这句话并非某爱原创,而是他引用一个叫乔治?萨维尔的剧作家的,看来他也喜欢引用啊。
有人觉得学习就是学知识学技能,而要这么说的话,中国学生绝对是精英中的精英,大可鹤立鸡群笑傲江湖。咱不就经常讥笑外国学生数学差乘除法都算不对嘛。但笑完了就开始纳闷儿,为啥咱这么努力将来却只能给那帮在我们已经做过几百道云里雾里的函数题时连算三位数加法都要用计算器的外国低能儿打工。难道咱白学了?
啊,可不白学了。
你做的那堆题电脑也能做,而且做得更好;你背的那《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无非相当于在Word上按下保存键。按个键花好几年,让你打工就不错了。
你应当学的绝对不是这些,道理很简单,这都是机器干的事儿,犯不着学。而你又有啥资格笑话外国学生?是想说明你能和机器媲美么?这就好比你把一奥迪给改装成了掏粪车,边掏还边笑话旁边的敞篷法拉利:你这敞篷车掏不了粪哟!
法拉利是拉美女兜风的,奥迪是接领导上班的,人长个脑袋是为了思考的。教育的目的不是让人变成机器,而是要去点燃人脑的独特价值,引导出学生想象、批判、创造的能力。这些才是“剩下的东西”。当然,中国学生基本上没剩下什么东西。
前面说的怪里怪气的教学方法煞是稀奇,咱中国老师去外国调研之后也为之惊叹,接着脑子就开始发热,说要痛心疾首改换教学方法。您又不得要领了,重要的并不是方法,而是—
而问及美国的校长和老师时,他们无一例外地认为,教育方法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关于教学方法的价值观问题。68
而是您觉得什么叫学习。如果对这事儿的认识都拧巴着呢,那您改变教育方法难度就相当于让一个截了左肢的人用左手写字。
因为价值观相反,所以咱和外国的教学方法自然相差十万八千里:咱上课老师讲学生记,他们上课学生说老师在旁边儿干瞪眼;咱写作业最后要得出老师想要的答案,他们写作业要绞尽脑汁琢磨老师想不到的结论……
咱教育的两样必需品—死记硬背+标准答案,正好是外国人最看不惯的。
一位高中教师对我说:“只有老师创造性工作,才会开启学生的智慧,才会培养出有创造性的学生。”他痛恨只抄笔记的学习方法,死记硬背不会使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