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不原谅-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重视的学科,只要学生在某一方面有兴趣就一定能获得充分的发展。33
这“无差别优异”的内涵非常简单:怎么好都是好。不管你是数理化厉害,还是弹吉他弹得好,抑或是闲书看得多学识渊博,都会得到同等程度认可。中国的“标准化比较法”是把所有学生排成一队,无差别优异则正相反,不排队,或者说每人自成一队,大家都站自己队的排头。
他们为兴趣而学,几乎没有什么压力。升大学的标准就是一个全面发展的有特长的热爱生活的人,所以他们的学习没有必要为分数而活,分数只是他们学习生活的一个副产品。34
说得浅薄点儿,“不排队”体现的是民主平等人权的理念。众生皆平等,谁也没资格按自己设定的标准评判别人,只要你活得爽,活得足够独特,就会被看重。比如之前说的那个登山控,被校长看上的原因完全不是成绩多高或者获过奥数几等奖,只是因为他执着地追求自己想做的事。举这个例子不是说大家都应该去登山,而是说你应该做独一无二的、最好的自己。
不仅是学校,老师和家长也从不给学生分等级。
曾经在一节课上,有一个学习小组的三个小女孩很快就通过探究解决了当堂的所有问题,老师很骄傲地告诉我这是三个非常聪明的孩子,我悄声问三个学生:是否老师最喜欢你们三个?三个学生摇摇头,毫不迟疑地告诉我,老师喜欢我们每一个学生。听到这些,我从内心感到有些惭愧。35
这是一中国老师写的,最后一句颇有小学生文采,让我想起当年写检查的惯用文风。
中国老师脑子里永远摆着三个筐,好学生、中等生、差生。只要看到谁谁谁,老师就会立马反映出这是什么生,脸上据此浮现出不同的表情—或是笑容满面,或是平平淡淡,或是冷若冰霜,或是怒目圆睁。
(中国家长到美国开家长会) 我还是没有忘记我印象中家长会上的“法定程序”—征求一下老师对孩子的意见,这似乎应该是“家长会”的惯例。我找到弗丝老师,问她,我的儿子在学校有什么问题?弗丝老师笑着问我:“你们中国人总是在研究孩子的‘问题’吗?”
我说:“我们中国人有一句名言叫‘未雨绸缪’,还有一句名言叫‘防微杜渐’,还有一句叫……”
弗丝女士微笑着打断我说:“让我们用更多的精力去发现孩子们的可爱和他们的潜能吧,鼓励他们,引导他们,让他们心中充满自信,充满光明,充满欢乐,这样孩子才有更大的兴趣去学习,才有更大的力量去战胜困难。”36
把学生排成一队刺激了自卑心理,不排队培养的则是自信心。这世界上谁都有优点,你干嘛总跟结了婚似的非得盯着对方缺点不放?中国的老师家长常用“木桶原理”说事儿:你要灌满一桶水呀,就得提防那个短板……
可教育不是灌水,是点火。就像一个美国老师说的:“教育最重要的是发现并强化孩子那根最粗的‘神经’,并且努力使之发展得更好。”它挑的不是短板,是长板。
一次我问孩子的爸爸:“你希望孩子在学校学到什么?是不是像大多数中国家长一样每天送孩子到门口时都会说要‘好好学习,听老师的话’?”他回答:“我们希望孩子在学校里生活愉快,希望通过学习让孩子能对某些学科、某些事情产生兴趣,希望他对世界能有一个更新的了解。至于能学到多少知识那就要看孩子的能力啦,家长不会强求孩子,要给孩子选择的权利。”
我紧接着问他:“如果孩子期末考试考得不好你会怎么想?”苏珊丈夫答:“不要紧,那只代表着张试卷没考好,其他的什么都说明不了。”37
这才是对待人的方式。
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它跟Lady Gaga穿的衣服似的—每个都不同,每个都很特别。你没有资格拿自己的漏斗度量别人的大脑,拿自己那杆儿破秤衡量别人的价值。
评价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无差别优异”让外国教育“如此独特、如此具有魅力”  ,是“怎么好都是好”的理念让外国学生可以肆意做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2。?这才叫学习呢
中国学生对于学习赤诚的热情可谓是名声在外。外国人表示中国学生的努力程度 “超出想象”,甚至有人惊呼“你们简直是疯了”,而很多大学校长们对中国学生的第一句正面评价统统是“勤奋”。
不过这差不多是唯一一句。之后“没创造力”、“缺乏挑战精神”、“不会做研究”什么的扑面而来,使人心旷神怡。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是咱的圣谕。你每天早上起来先要默念一遍,随即将之付诸实践,方式是摆出一摞书背到口吃,拿出一沓题做到脑袋上开始冒白头发,而一旦懈怠便马上开始自我批评,据说有女生只要背不下去书就会拿出镜子冲自己怒吼:你长成这样儿还不好好学习!的确,王尔德说,美丽要比善良好,善良总比难看强。然后每到考试则兴奋不已,考完则三五成群兴高采烈地对题,发下卷子为比别人高两分自鸣得意。
中国学生的学习时间绝对全世界第一,算数技术无人能出其右。然而事实却是,咱除了做题什么都不会,十几年下来脑中无任何想象力创造力,只剩下“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八个大字,有如大脑坟墓的墓志铭。
在发愤好好学习之前,咱应该先好好学习一下什么叫学习。

哎哟,这是外国课堂的一角,乱作一团成何体统!
再瞧瞧,这是中国课堂的全貌,多规矩。
再看,这是一所美国高中的历史作业,吓得小生花容失色。
对比布克?T?华盛顿,杜?伯依斯;马丁?路德?金;马尔科姆?X四人关于美国黑人的观点:
要求:3到5页纸,双空行打印,至少3种资料来源(如网上,书籍等),至少5句引文。38
高中就写论文,忒不靠谱。我又问了一个中学同学,他说他们今天历史作业是这样的:
背P7175
练习册第四章。
话说美国也有“超常儿童实验班”,不过他们的标准和咱不大一样。
俄勒冈州的天赋教育机构对天才儿童的标准:
能很快地解决难题
喜欢有计划,有条理
有着非凡的记忆力
喜欢同成年人或年纪比自己大的人交朋友
喜欢质疑权威喜欢开开轻松的玩笑
经常“白日做梦”
想些与众不同的问题
具有幽默感
看起来要比同龄人早熟
智商在130以上
天赋儿童会有不同一般的好奇心
……
果然,美国的天才儿童搁中国绝对天天挨老师呲儿。
我查了一下我国最好的中学—人大附中的“超常儿童实验班”录取标准,大概是这样:
数学成绩好,曾在华数奥数竞赛中获奖。
中国的超常儿童成天就干一件事儿:学数学。你看华罗庚学校每逢周末人头攒动门庭若市乌泱泱一片一片的,都是尖子生们在好好学习呢!
而外国的“尖子生”学的东西比咱的稍微多点儿。我查了一下,美国也有专门给“天才儿童”办的夏令营,里面主要课程有:电脑、工程、游戏制作、写作、新闻、科学探索、犯罪心理学、模拟法庭、音乐指挥创作、音乐欣、建筑……
(美国)每年暑假许多大学都有专为天才儿童开设的夏令营,内容包括:它旨在提供机会让天才儿童在其感兴趣的领域研究探索,并同时发现和挑选有独特创造力、有特长的天才学生。39
这些不是简单的多做题、多花时间,而是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加知识面、开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40
而中国衡量学生的标准到人家那完全行不通。
我儿子矿矿在同班的美国小朋友只会掰手指算简单加减时,已会多位数乘除法。老师问:4+3=?大家还没反应,他答:3+4=21÷3,全班都傻了眼。第一学期结束后,我们向学校提出来,能不能让矿矿插班到三年级上数学。
不久,我们收到矿矿老师的来信:
我们更强调的是孩子对那些隐藏在数学后面的概念的理解,从而在口头上和书写中能够使用他们所学的东西进行交流,而不是对算数的死记硬背,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孩子成为解决问题的能手,学会思考。矿矿在中国学校学到的一些算数技巧,例如乘法和除法,对美国一年级小学生来说,不是循序渐进的、适当的活动。41
不知以上这些能不能让您明白什么叫学习。
混乱的课堂智慧的殿堂
中国的老师,提起外国课堂总离不开一个字儿:乱!(不知他们是不是黑泽明影迷  。)
习惯了课堂上规规矩矩坐着听课的中国教师乍一看他们的课堂都感觉很乱。
如果你走进美国学校的教室,是有点乱的。你看学生随便走来走去,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