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有海外关系这事儿,你知道吗?”民警林海东朝他扔出了一颗炸弹。
何达安含含糊糊地“哦”了一声,并没有如那名警察所期望地露出惊慌的表情。
“而且他祖父是资本家。”另一位民警王旭接着扔出了另一颗炸弹。
何达安依旧语焉不详地“哦”了一声。
林海东以略显夸张的恭敬姿势,把唐启明的档案端端正正地摆在他面前。
李玫象一名旁观者一样,超然地任凭她的队员自行其事。
何达安打开档案快速浏览了一遍。
“你不是说,你们清钢厂招进来的每一位职工,都经过了严格的政审吗?”林海东不依不饶紧追不放。
“这个嘛,他的祖父是资本家这是事实,但那都是解放前的事情了。新中国成立后,他的企业便实行了公私合营改造,他也成为自食其力的普通公民。他的父亲并没有继承父业去当资本家,而是成为人民作家,战斗在文化战线上,讴歌社会主义,也算是在为社会主义建设作贡献。至于海外关系嘛,如果平日相互没什么来往,其实也算不上什么了不得的大事。”何达安强自镇静地回答道。
接着好像想起什么,又补充了一句。“他在农村插队时表现不错,得到了所在公社的推荐,这些档案中都有。”说完,还拍了拍档案。
何达安之所以对唐启明有印象,是因为唐启明恰巧是他招来的,而且那次招工还经历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
没有哪个单位能象清钢厂那样在一个地方每次都成百成百地招工,所以当地政府都把清钢厂的招工看成是一场盛宴,企图分得一杯羹,每每拿出一份长长的、满是当地头头脑脑的亲属的名单,要下去招工的领导顺便解决。
同样的,清钢厂每次到各县区招工,也会带着一份长长的名单,上面除了冶金系统各级领导的亲属、关系户外,绝大多数是厂里职工的兄弟姐妹以及朋友。因为清钢厂创业初期条件十分艰苦,为了稳定人心,厂领导支持兄弟姐妹、亲朋好友同在一个厂里。
所以,去招工的人首先要满足自己这一方的需要,有余地的情况下再考虑当地政府的要求。但是那次何达安去某县招工时,遇到的县太爷是个霸道的家伙,他要求清钢厂首先解决县里的人,甚至威胁说,如若不然,清钢厂要的人一个也不放。
更过分的是,他那个名单上的人绝大多数插队年限还不到一年,有些人甚至不到一个月,显然是听说清钢要来招工,才匆匆忙忙跑到农村去滚了几天泥巴。有些人甚至连泥巴都懒得滚,一天都没在农村呆过,甚至可能都说不清自己宣称插队过的地方在哪里。
这些情况,在他公文包中的几封匿名信中叙述得一清二楚,包括什么人,父母亲是何许人也,于何年何月把名字记挂在哪个公社、哪个生产队等等。
这些匿名信,几乎与他们招工小组接踵而至到达县招待所。信中行文流畅,条理清晰,显然文化程度不会太低。从信的内容来看,显然是知情者。他们估计,写信人可能是知青,或者县里的干部。
第三十六章 人事档案中的蛛丝马迹(二)
更新时间201316 8:50:18 字数:2951
何达安可不是被吓唬大的。
他是个嫉恶如仇的人,对于县里的做法本来就十分不屑,没想到对方居然还敢来要挟他,所以他当场沉下脸来。
他警告那位县太爷,清钢厂是省属企业,要招什么人还轮不到他来做决定。如果他坚持原先的说法,自己立马走人。不过要提醒一下县领导,清钢厂生产的是什么物资,对于国民经济和国防事业有何等重要意义,县领导不会不知道。要是耽误了生产计划的如期实施,县领导恐怕要吃不了兜着走!
县太爷的嚣张气焰立刻被镇住了,但他要求至少要考虑一部分当地的利益。
何大人也不含糊,针锋相对地提出,插队不到两年的一律不予考虑,以免影响上山下乡运动的严肃性。此外,同等条件情况下,优先考虑外地知青,因为本地知青离家不过几里,最远的充其量也不过十几里,隔三差五的便可以跑回家去呆上一阵,补充点油水,在农村多呆几个月算不了什么;外地知青远离家乡和父母,只身一人在外,比前者的日子要难过多了。
面对强势的何达安,县太爷无计可施,眼巴巴地看着招工指标渐渐告磬。当唐启明的档案被抛出来时,已经是最后一个招工名额了。
何达安一看是外地知青,插队三年多,又有生产队和公社的推荐函,立刻把人给敲定下来,根本就没有细看他的档案。
他不否认当初自己确实有点儿意气用事,但是在当时看来,这位唐启明并没有明显的不能招工的缺点。至于说家庭背景、社会关系嘛,那不过是筛选的条件之一,并不具有一票否决的重要性。多少家庭背景、社会关系有问题的人,不也还在重要的革命岗位上发光发热吗?我们不是常说吗,出生无法选择,但是道路可以选择吗?
他这么自我安慰道。
尽管如此,何达安的内心仍然忐忑不安。然道真是由于自己的一时失察,竟让一个凶残的杀手在自己的眼皮底下肆虐?
李玫等人认为,何达安是在极力淡化所发现的问题。虽然不能说社会关系有问题就一定是反社会分子,但它至少是反社会分子产生的社会根源之一,是不容随意忽视的。此外,唐启明身高一米七十五公分,身体结实,符合凶手的外形特征。
因此他们将此重大发现上报了专案组领导。
“不过我们心中也有一丝疑虑,那就是唐启明穿的是四十一码鞋子,这与王熙荣他们的现场发现不符。”李玫向专案组领导如实道明了心中的忧虑。
专案组领导听完汇报后认为,鞋码不符确实不容忽视,不过他们认为,虽然警方不能冤枉无辜者,但也不能放过任何一个疑点。
王怀书对王熙荣吩咐道:“专案组领导经过研究,决定将唐启明列为嫌疑人进一步调查,但是要求调查暂时在暗中进行。”
王熙荣的人马立刻行动起来,对唐启明进行了不公开的调查。
在调查中他们逐渐了解到,在两起案子发生的前后,唐启明都是上白班,有作案时间。
此外,他虽然没有自行车,但有人曾经见他骑过一辆二十八英寸车。车身看上去比较新,是否凤凰车不太清楚。据称,是向朋友借的。
更令人料想不到的是,民警们还发现,唐启明曾经有过一双四十二码翻毛皮鞋!
原来,清钢厂给职工发放工作鞋的周期是一年。因为各人进厂时间不同,领取劳保用品的时间自然也不同,所以不是统一发放,而是随来随领。唐启明最近一次领取工作鞋的时间是去年三月,起先领得是四十一码鞋。
可领完还不到一周,他就要求物资处劳保用品科的工作人员给他换一双大一点的。
“他提出什么理由了吗?”王熙荣问道。
物资处的工作人员想了想道:“我记得他当时说因为脚指头长了个东西或者是甲沟炎什么的,又肿又疼,所以要求换大一码的鞋。因为原先那双还没穿过,只是试了一下,所以我就给他换了双四十二码的。”
“可这登记本上填写的是四十一码啊!”
工作人员红着脸道:“这个……是我的疏忽,忘了改过来了。”
正是由于他的疏忽,导致警方来查找四十二码鞋主时,他成了漏网之鱼。
警方对唐启明实施了二十四小时监控,不久,又有了重大发现。
警方发现,除了有人来访之外,唐启明几乎每晚都在收听“**”!这在当时是不被允许的。
“**”是由美国政府出资的国际广播电台,只对美国国外而不对其国内广播。它是美国政策的信使,是美国对敌视国家进行境外渗透、挑动民族反抗情绪、颠覆该国政权、实现其全球霸权的工具。只要是美国政府反对的国家,“**”都会开播这个国家的语言节目。
此外,“**”还有一个功能,那就是传递秘密指令。
它会在约定的时间段插一些莫名奇妙的歌曲或音乐,这些节目的决定权,主要来自美国中央情报局CIA。还有一些插播节目,甚至公然以“某某先生请注意以下信息”开头,播出一串的数字。这些插播节目,实际上是向海外行动人员传递的秘密指令。
“**”还常常替美国政府所扶持的一些国家的境外反政府势力,例如“**”、“**”组织,用暗语向那些国家的境内人员传达指令,让潜伏在境内的组织在敏感的时候制造事端。在信息传递渠道尚不通畅的上世纪七十年代,这种联络方式既便捷风险又小。
警方认为,唐启明如此频繁地收听“**”,可不是单纯受好奇心所驱使。他们怀疑他是在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