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二年,儿臣考虑,可在遭灾的地方,令‘四大恒’当地分号尝试给农民放贷,以为日后推广积累经验。”
“好想法。”康熙忍不住站起身来,兴奋的道:“此法若得以全国推广,国家甚幸,百姓甚幸此乃朕生平所听过,最为老成谋国之言,赏老十四。”
康熙兴奋的脱口而出一个“赏”字,却不知道该如何赏了,老十四已经是亲王了,赏**、赏茶,太对不住这想法了,看了看案几上,玉如意也已经赏过了,稍稍犹豫,他就低头自腰间解下随身系挂的玉佩,道:“这个赏你。”
第225章赏
第225章赏
第226章玉佩
第226章玉佩
见康熙把那块玉佩赏给胤祯,李德全不由一个哆嗦,这玉佩可是康熙最喜欢的一块,是由一块乳白色的和田籽玉雕刻而成,正中凸雕一条五爪正面团龙,这枚玉佩乃是康熙除鳌拜后,孝庄太皇太后送给康熙的,纪念意义和象征意义相当重大。
胤祯兴奋的正欲跪下奉接,却一眼瞥见李德全杀鸡抹脖子的使眼色,心里一转,已知道这玉佩不是常物,忙跪下辞谢道:“为皇阿玛分忧,乃是儿臣本分,岂敢受皇阿玛重赏。
见胤祯不敢受,康熙含笑道:“心系天下,爱民如子,此玉佩,你当得起,另,你长期在江南,随身佩带此玉,想念朕了,也能有个寄托。”
听康熙如此一说,胤祯不得不接受下来,忙叩头道:“皇阿玛盛赞,儿臣愧不敢当。皇阿玛体贴如微,儿臣唯有勤勉办差,以报圣恩。”说完,起身双手恭谨的从康熙手中接过玉佩。
康熙仍是难掩心中兴奋,自顾在殿中踱了起来,他虽然独占‘四大恒’四成股份,却是一个大子儿未掏,故此,对‘四大恒’的经营管理,也就一直没有插手,想不到,老十四对‘四大恒’竟然还留有后手,而且,还是如此大的手笔,这是他始料未及的。
当初,他仅仅是认为,老十四是为了圈钱才吞并‘四大恒’,现在看来,远远不是那么回事,这个老十四,还真是越来越看不明白了,不知道除了低息放贷,‘四大恒’后继还有没有作用?
想到低息放贷所需要的巨额本金,康熙又不仅颇为好奇,老十四又准备从何处筹集如此一笔巨款?想到这里,他甚为随意的说道:“低息放贷,所需金额巨大,‘四大恒’每年的红利不是小数,能否停几年分发红利,或者是每年抽取三、五成红利,用于低息放贷本金?”
见康熙急功近利,竟然打起了这个主意,胤祯忙躬身回道:“皇阿玛,‘四大恒’股份发卖,虽然只是限于宗室亲贵,但若是擅扣红利,难免会对‘四大恒’的声誉有所影响,而且,儿臣还发卖了远洋贸易船队的股份。”
康熙一听,便知道自己想当然了,如此做的话,后果将会相当的严重,股份的分红没有保障,必然会引起恐慌,宗室亲贵最多是腹诽,但远洋贸易船队的股份可能就会遭到退股,老十四的名声也将毁之一旦。
胤祯却是接着说道:“皇阿玛,待‘四大恒’的网点完全铺开,低息放贷的本金,儿臣有办法,皇阿玛不用为之担忧。”
“如此甚好。”康熙微微颌首道,老十四既然敢如此说,想必已是胸有成竹,他现在既然不愿意说出来,想必是还不太成熟,对于老十四,他现在是相当的有信心,这几年,老十四从来就没让他失望过。
放下心来,康熙顿觉一阵疲累,今日跟老十四谈话的时间,可有些长了,而且两桩事,都颇为费心耗神,好在都是喜事,颇为欣慰的望了胤祯一眼,他才道:“上海现在已是开埠大港,朕年前已下旨设水陆驿站,开通八百里加急,另外,台湾三县至上海,也已设水驿,你去了江南,要勤来信,有急务,就用八百里加急,、台湾、海军亦是军务也是急务,不算逾越。”
有八百里加急用,那速度可是快上一倍有余,胤祯自是欣喜,忙躬身道:“儿臣尊旨。皇阿玛圣虑深远,烛照天下,实乃天下苍生之福。”
起身,胤祯又接着道:“儿臣此去江南,又是一年,皇阿玛春秋正盛,亦该劳逸结合,多活动,少长坐,圣体安康,方是天下亿兆臣民之福。”
康熙微微点头,含笑道:“有这番孝心,朕很欣慰,今日累了,跪安吧。”
待胤祯退出,康熙才对李德全嘱咐道:“玉佩的事,不要多嘴。”
胤祯出了宫,便径直赶到刑部,提了戴名世等几名《南山集》主犯,当众宣读了皇太后懿旨,从宽发落戴名世一众人等,除戴名世免职着在京报效力外,其余一概谴回原籍。
戴名世一众人等这段时间虽然得知道朝廷从宽处理《南山集》一案,但身为主犯,他们亦未敢有过多的奢望,预计最轻也就是免死流放的结局,却未料到仁宪皇太后会发出懿旨从宽发落他们,而且是全部赦免,发回原籍。
听完懿旨,一众人等都犹如身在梦中,只到有人提醒,一个个方如梦初醒,纷纷磕头谢恩,一俟众人谢恩毕,胤祯方道:“仁宪皇太后慈悲为怀,宅心仁厚,恰逢七十大寿,特法外开恩,望尔等回籍之后,感念天恩,读书育人,造福乡梓。”
戴名世是进士出身,又在翰林供职,心里明镜似的,仁宪皇太后已七十高龄,哪有闲心过问世事,定是十四爷格于律法,无法周全,这才请出仁宪皇太后这尊大神,法外开恩,以堵住天下悠悠之口。
心中感激,戴名世带头叩首回道:“仁宪皇太后如天之仁,草民等感激涕零,恭祝太后千岁万寿无疆。”
“平身吧。”胤祯含笑对戴名世道:“你稍收拾一下,就去京报报馆报到,本王已经吩咐下去,自会有人为你安排。”
“谢王爷体恤,王爷再生之恩,草民为以为报,定当竭心尽力办好差事。”戴名世又磕头道。
回到恂亲王府,胤祯便召来方苞,先将赦免戴名世等人的情形说了一遍,才吩咐道:“《南山集》一案,至此,已全部结案,你写份结案折子,我好奏报上去,另外,给京报撰写一篇文章,宣扬一下皇太后、皇上的如天之恩。”
听说为赦免戴名世等主犯,胤祯竟然连皇太后都搬了出来,方苞大是激动,躬身长揖道:“十四爷心胸宽厚,又有如天之仁,实乃大清之福,士林之福,天下苍生之福,方苞此生得以追随,实乃万幸。”
“禀王爷,十三爷来了。”李卫在外禀报道。
“丈夫不必客气。”胤祯轻笑道:“先去忙吧,我去迎迎十三哥。”
第226章玉佩
第226章玉佩
第227章四大恒模式
第227章四大恒模式
胤祯步出书房,又随口吩咐李卫道:“着人去将十五弟、郑世昌请来。”
卫躬身应道,紧跟在胤祯身后走了几步,他又请示道:“王爷这几日即将动身下江南,‘马记客栈’那边,奴才心里总觉的不瓷实,是否再去点拨一下?”
稍稍沉吟,胤祯才边走边说道:“过犹不及,那些个举子心眼多,点到为止就行,不必再节外生枝。”
李卫忙躬身道:“奴才明白。”
迎到二门,便见十三阿哥胤祥已踱着步子走了过来,胤祯笑道:“十三哥今日怎得亲自上门了?”
胤祥微笑道:“这不听说你进宫了,估摸着该是辞行,自然要来探探底。”
“今日进宫见皇阿玛,是为台湾增加驻军的事。”胤祯知道十三心里急,却是故意不谈动身的事,“皇阿玛欲在京招三千八旗子弟,十三哥可有亲信举荐?”
“这倒是条好出路。”胤祥颇有几分兴奋的说道,转念一想,他又颇为疑惑的道:“十四弟,不会是有什么大举动吧?台湾那地方历来是水师重点防守,怎得突然增三千旗兵?那绿营增多少,五千还是一万?小小台湾,有必要驻扎如此多部队?”
老十三果然是心思灵敏,闻一而知十,不愧是号称文武双全,盛名之下无虚士,胤祯不由暗赞了一声,不过,征南洋一事,现在却是不宜过早透露,以免风声泄露,被一众理学大臣群起而攻之,想到这里,胤祯微笑道:“十三哥是静极思动,心痒难捺了吧,海军八字都还没有一撇,哪来的大举动?
朝廷现在仿四川例,大力移民,全面开发台湾,自然要加派驻防兵丁,维护台湾稳定,十三哥怎得一下就想得如此之远?
而今天下承平日久,八旗子弟繁衍日盛,在京游手好闲,惹事生非者众,家道败落,生计日艰者,亦不在少数,皇阿玛此举,无非是让旗民多条出路而已。”
这番解释可谓合情合理,胤祥听完,不由自失的一笑,“倒是十三太过敏感,不过,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