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动三千人马,携燧发枪五百支,另有八百新招的仆从军,计三千八百人,另有三艘两千料的补给船……”
韩碧儿说到这突然停了下来,转而说道:“爷,奴奴有一个大喜的消息要告诉爷,明州官船场按照咱们的要求,把宝船给造出来了,如今已经开始下水测试,在海上航行情况良好,只帆在主帆上作些改进就可以了。”
杨逸听了不禁霍然坐起,自从在他促使下,官船场允许私人定制海船后,这几年来大宋的造船业可谓是发展惊人,由于私人定制的海船太多,官船场的船坞上总是停满了在建船只,忙都忙不过来;杭州、明州、泉州、温州等地的大型官船场所接到的造船订单已经排到了一年之后,换句话也就是说,你若是没什么后门,现在去官船场定制海船的话,要排到一年后才轮到建造你的船。
光是造船一项,如今每年就为朝廷带来了近一千万贯的收入,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向上攀升,已经超过了绍圣元年以前每年商税总和。
收入如此巨大,加上造船需求旺盛,促使尝到甜头的朝廷不断扩大官船场,增加船坞,扩招工匠,给工匠加薪加俸,组织经验丰富的工匠改进造船技术,以应对日渐增加的造船需求,同时为朝廷创造更庞大的税收。
当初杨逸没有制定太多的程式以期让大宋的造船业大发展,但他用的是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用钱,用无数白花花的银子来刺激。
这个方法收效惊人,几年前谁能想到大宋的造船业能有这样惊人的发展,在杨逸有意引导下,无数白花花的银子砸向官船场的同时,还不断给官船场提出新的要求;从两千料的大船,到五千料的大船,不断往大的下订单,迫使官船场只能拼命去研制。
官船场实在接不了这么多造船订单,使得许多私人造船厂也跟着蓬勃发展起来,据说在福州就有一个私人造船厂,由于掌握了建造三千料海船的技术,规模发展得已经不输于各大官船场。
如今在扬州、杭州、明州、泉州、登州、辽阳、福州、广州、钦州等沿海城市,催生了大量私人造船厂,有的私人船厂甚至以重金买通官船场的工匠,窃取先进的造船技术,以增加自己造船厂的竞争力。
在大宋造船业井喷式大发展的背景下,明州官场在不断改进造船技术后,终于把西印度洋贸易商社订制的宝船研制成功了,这绝对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标示。
杨逸欣喜地将韩碧儿抱过,连声问道:“碧儿快给我说说具体情况,都按咱们的要求造了吗?”
韩碧儿见他高兴得忘乎所以,对面前迷死人不尝命胴体竟然视而不见,不禁幽怨地瞟了他一眼,酥胸一挺,将一只颤颤酥酥的硕乳送到他嘴里,这才轻哼道:“爷一点也不痛奴奴,枉奴奴费尽心思为爷谋划。”
杨逸被一团白花花的软肉堵住,只得含糊不清地说道:“碧儿辛苦了,爷少不得你的好处,快说说宝船的事。”
“这不差不多,这次新造出来的宝船,船长四十二丈,宽十七丈,吃水深度为一丈三左右……”
“等等。”杨逸突然叫停,迅速在心里运算了一下,长四十二丈,就是长一百二十米左右;宽十七丈,就是宽五十多米。
十万吨级的尼米兹号航母似乎是长三百来米,宽四十米这样,拿两组数据一比,杨逸心中就忍不住呯呯乱跳。
不过别高兴得太早,人家郑和的宝船似乎长有四十四丈,宽有十八丈,比咱们现在造的宝船还大,好吧,小那么一点点,可以接受了,这可是排水量接近两万吨的大船啊,比后世那些轻型航母已不遑多让。
“碧儿,接着说。”
“奴奴忘了说到哪里了。”
“说到船长四十二丈,宽十七丈,吃水深度为一丈三左右。”杨逸在她那温软的双峰上一番抚弄,让韩碧儿忍不住轻轻吟哦起来。
“还有……就是,船高四层,共有九桅十二帆,采用硬帆旋转橹平底设计,全船二十八个隔水舱……,平底大船据说做工相对简单,能放置更多货物,而且吃水较浅,水深水浅都能走,在海上阻力小,航速快,能走八面风,嗯……启航的话需要两百人以上才能操作。”
“好!好!”杨太傅听了实在是兴奋,这人一兴奋就……
“碧儿啊,咱们俩先试试操作一番,来,碧儿来摇橹,爷做水手,咱们这就升帆起升。”
“哦……”
第八卷 第761章 雌雄大盗
杨逸刚沐浴出来,家中门房就报进来说两浙路经略使莫溱来访。杨逸很怀疑莫溱是派有专人在进出杭州的要道蹲守,查探他的行踪的,不然怎么来得这么快。
不过这次杨逸到杭州,也没有刻意隐瞒行踪的意思,在苏州时,他已经向朝廷上了急报,奏请朝廷同意成立刺绣传习所、绣工科,此事在朝堂不难通过。
但朝堂通过是一回事,此事更需要地方官府配合施行,是以两浙路经略使不找上门来,他也要找上经略司衙门的,现在莫溱来了,到省了他跑一趟。
莫溱虽贵为一路经略使,三品的高官,却不敢有丝毫托大。两人寒暄一番后,杨逸很直接地提出,让两浙路经略司敦促各州县尽快成立传习所,并在杭州成立绣工科的事情。
这等于国于民皆有大利的好事,莫溱自然是满口答应下来。
“杨太傅难得回乡一次,是否要多住些时日?”
“本官代天巡狩,要走的地方还多,杭州一地逗留的时间多则五日,少则三日,实不便多作逗留。”
“杨太傅为国奔波,风尘仆仆,所到之处,多遗德政,实乃百官之楷模,下官思及杨太傅奔波劳苦,特意……”
杨逸不等他说完,便含笑摆摆手说道:“莫大人一番好意,本官心领了,不瞒莫大人,本官已三年未曾回乡,此番行程匆忙,能逗留杭州的时日也不多,因此,还望莫大人体谅一二,容本官躲在家中歇息三两日,失礼之处,只有容后再弥补了。”
莫溱连忙应道:“杨太傅言真意切,下官岂能不知好歹,今日冒昧前来,还望杨太傅见谅。”
“今日另当别论,莫大人不来,我也得跑一趟帅司不是?”
“呵呵,杨太傅代天巡狩,既到杭州,两浙路政治如何,下官自应汇报一番,来日不好再叨扰杨太傅,下官今日便粗略汇报一二,还望杨太傅能宽限须臾。”
“这是当然,莫大人便请就农桑、丝织、市舶、印刷等方面扼要说一下吧。”
杨逸提到的这几个方面,都是杭州的支柱产业,象织造方面,至道元年(995年)杭州就设立了官营织造作坊,岁市诸州丝给其用。茧簿山立,缲车之声,连甍相闻。每年两浙路上供的丝绫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杨逸要问,自然是要问这些东西。
“秉杨大傅,这几年海贸蓬勃兴起,带动桑蚕、丝织、茶叶、陶瓷、刻印、造纸、造船、酿酒、及其它手工业快速发展,桑蚕、丝织行业方面,如今两浙路纤陌皆农桑,家家养桑,去年两浙路总计产茧九百二十万斤,占大宋总产量的近三成;除了杭州官营织造作坊外,两浙路这几年兴起的雇工人数超过千人的大型丝织作坊已经多达十六家,其中三千人以上的特大型织造作坊四家;所产丝绫除了供应国内之外,还大量销往海外;杭州刻印业本就名列第一,燕云、辽东、西域、安南的收复,朝廷大力实行汉化,所须典经书籍多在杭州刻印,加上与高丽、日本、以及南洋各国交往日渐密切,这些蕃国多向我大宋求购经籍;如《资治通鉴》、《七经正义》、《史记》、《汉书》、《后汉书》、《诗经》、《易经》以及唐诗与我大宋名家词集等,都是各国争相求购的书籍,这进一步促进了杭州刻印业的扩大;而刻印业的蓬勃发展又促使了造氏业的兴盛,如余杭由拳村的黄藤纸,富阳的小井纸,赤亭山的赤亭纸、温州的蠲纸等,皆极负盛名,造纸作坊规模都比前些年增加了几倍,甚至十倍。茶叶生产一向也是我两浙路的大项,如今的炒茶技艺最先在我两浙路兴起,杭州、苏州、宜兴、常州、越州等地的茶园规模越来大越,大者有茶农三四百户,雨前龙井等名茶驰名天下,售价高达上百贯一两,为两浙路增加了大量赋税。造船业更是两浙路发展最快的产业,杭州、明州、温州几处官船场计每年造大小船只达七百余艘,同时除了以上几地之外,润州、定海、江阴、盐海等地也兴起大量私营造船厂,如今两浙路造船能力已稳居大宋第一;市舶司,掌管检查出入海港的外商船舶,征收关税,收购朝廷专卖商品和管理外商,随着海贸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