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启大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随着抬棺骑兵的慢慢前进,哭声便愈来愈多了,因为从那招魂的军士口中,他们听着了自己亲人的名字。城墙上的守军,慢慢地情不自禁,在附和那招魂军士的吼叫:“魂归来兮!”他们在为同是明军的袍泽招魂,他们也在自伤已身的命运,他日若死于沙场,自家的将军,可会如丁总镇一般,先让自己的骨灰入城?可有袍泽为自己披麻?可有人唤出自己的姓名……他们没有答案,他们只知道,许多死去的同袍,连自己都很久没有再提起那名。
    丁总镇犹末入城,京师已然半城尽是哽咽之声,连在紫禁城内的景帝,都坐立不安起来。
    景帝不是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不,他有太多的应对的办法了,就算他没有,内阁这个秘书班子,也会帮他找到合适的应对路径,但他没有让兴安去传内阁的阁臣入来议事,因为他的坐立不安,是在于不知道丁如玉想要什么。弄不清这一点的话,无论他怎么应对,如何得体,最后必然都是一场空。例如丁如玉若是籍机重提当年丁一所说的安西都督府的旧话,景帝现时做什么姿势都,都是错的,甚至最后还会被利用、大臣会错意来附和等等。
    “爷爷,要不传首辅过来吧?”兴安看着景帝的郁积,很是担心地进言,“这内阁不就是给爷爷出主意的么?这当口下就是用得上他们的时节,反正就当听他们说话解个闷都好啊……”
    景帝突然笑了起来,摇头道:“老狗才,你懂甚么?厂卫的人手撒出去,看紧了,有什么动静赶紧传回……”兴安磕了头,弯着腰提着袍子连忙退出去安排,景帝望着天空,再无先前的郁积忧愁之态,只因他一时想不明白丁如玉要什么,那么便不去想就是了。
    只因这事要头痛,也还没到他这里来。是以兵部的名义,下文叫丁如玉入京述职。所以丁如玉不论要怎么闹腾,也得先到兵部那边折腾了再说。于谦于大司马就坐镇在兵部,景帝真的不太担心能闹出什么事情来,毫无疑问,于大司马就是这年头的定海神针。
    但这一回出乎了景帝的意料之外,并没有过上多久,兴安就匆匆来报,于谦要入宫面圣。按兴安所掌握的情报,那就是五具长大棺木从城门口行来,一路无任何人敢上前挡阻,最后直接就停在兵部衙门外。那些唱到名的阵亡将士家属,一路跟着棺木也在兵部门外啼哭着。
    谁去拦?团营是有军兵,便就算是石亨也不会在这时候去做这个恶人,前线的军兵或是最不足道、如蝼蚁一样的人物,但没有野兽想去招惹一群行军蚁。这个时候,丁如玉以阵亡战士灵柩先入城的时候,谁敢去阻挡,这些平日里不足道的蝼蚁,便能变成行军蚁把一切都吞噬掉!兵变,绝对引起兵变!这兵变还必将会扩将团营的军兵身上——不把军兵当人,死后还要作践,连招魂都不许!——谁也不愿意自己将来死后落得这样下场,而丁如玉,这位愿意为了士兵这么做的总兵官,军兵们至少在这一日,便会跟随着她,去疯狂地破坏一切。
    至于顺天府的差役,都是成精的人,哪会傻到去做这等事?就是御史台的言官,都没人有兴趣站出喷口水:又不是官绅一体纳粮这样损害他们利益的事,无端来招惹这些赤佬做什么?喷高官至少还落个敢直言的好名声,站出来得罪这些赤佬,不但一会出事,自己很可能被朝廷推出来当替罪羊,就算没兵变,又能落下什么好?
    所以当五具长大棺木放在兵部衙门前面,还有一大堆哭泣的烈士家眷密密麻麻围在边上的时候,于谦不论如何不愿意,也只能出来,因为他不出来,丁如玉就敢扶棺而入,兵部的公文,本身就是着丁如玉入京述职,并携有功将士等人同行,以候检阅云云。
    兵部敢不让丁如玉扶棺而入,丁如玉就敢问:这些烈士有没有功?谁敢答她?
    所以于谦只能出来,丁如玉便怀抱头盔,抚棺长叹道:“兄弟,大司马来看你们,站直了!”她说着,用力一拍棺木,便有士兵掀起棺盖,里面是一个个盛装着阵亡将士骨灰罐,丁如令朗声说道,“众将士听令,大司马在此,肃立!”如同那些将士便站在那里,她在下令教他们挺直了腰一般,然后她对于谦行礼,请立忠烈祠以奠英魂!这事丁一当年也提过,给于谦骂得服服帖帖。但于谦这当口他开不了口了,他所能做的事,也就是对着这五具放着骨灰罐的棺材,一一长揖及地,然后对着那些哭泣的将士家眷又做了揖道:“壮哉!下官这便入宫面圣,为国捐躯之忠烈,应永享血食!” 血食是指祭品,古代杀牲取血以祭。
    景帝听着就无来由的心头一慌,但他知道这时候无论如何也不能拒绝,所以马上就让兴安去请于谦入宫来。不过入得宫来的于谦,却全然没有景帝料想的焦虑,甚至神色之中还有一丝轻松的感觉。
    “先生,这如何是好?难不成真的立武庙?”景帝是有些慌张的,丁如玉这种扬眉剑出鞘的方式,一下就把人逼到墙角,感觉一点转弯的余地都没有,也许最好的办法就先拖着不理会,总是要部议的嘛,留交部议就好了,等这风头过了,那些将士家眷心气平息下来,醒起日子还要过,也就不敢来催逼朝廷,不然到时就没这么心齐,敢蹦跶的朝廷随手就捏死了。
    于谦笑了笑,冲着景帝摇了摇头道:“无妨的,如玉终究是个女儿心思。这事看起来是跟如晋没有什么干系。若是如晋参与其中,那绝对不是这样……不打紧的,皇帝要是体谅她一介女流,为国征战的话,要不就随她闹腾闹腾好了。”
    而此时在金鱼胡同里听着刘铁报知的丁一,不禁摇头道:“如玉这事没办好。马上八百里加紧,第一旅相机向云南方向推进,建立后勤保障补给线……”(未完待续。。)

第一章 伴君如虎(六)
    丁如玉终究不是丁一,她有侠气,有担戴,不平则鸣,不会为了官帽子而忍气吞声,也不会因为鞑子强横就畏足不前。但在对于一个做到正二品都督佥事的总兵官来说,她太单纯也太幼稚了。不论她如何借势,如何进逼,大约也就能让景帝稍有些紧张,对于谦这样的人物来说,真的是一点压力也给不了,甚至于谦很明白地看出来,丁一没有插手这件事。
    若是丁一插手这件事,必定就不会办成现在这个样子。读书人十年含窗,秀才、中举、进士这一路走来,做事行不行,或者大都一开始是不太行的,否则也不会有县中积年老吏联手六房书吏,架空首领官的说法;但能进士的人,作为官僚却大多数是行的,因在这十年含窗里,在科举这条路上,他们学的就是如何去做官僚——难不成那些道德文章白背的?那些子曰诗云,读到成进士,不会做事也会成为合格的官僚。做官和做事,不是一个概念的东西。
    丁一能取得探花,至于如何当官僚,他是很清楚的,所以他决不会如丁如玉这般去做。
    尽管这样做很解气,但这不是一个官僚的立身之道,官最为重要的利益,得明白自己或自己派系的利益之所在,得估量自己提出的要求,是否触及了对方让步的底线,是否关系到对方核心的利益所在。而决不会只为一口气,而去做出这样满城轰动的事情来。
    例如于谦当时在英宗被擒之前。对景帝提出的,民重君轻的说法,就是先占据了道德的制高点。然后再通过对单骑而回的石亨的赦免,来和武将集团做一个利益上的妥协。没有人去管真相:难道英宗叫城就开?若如此,史上安有南宋?把赵佶押着一路叫城门不就得了?
    真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占踞道德制高点和利益,如终明一代的税收一般,先是喷皇帝如何可与民利?实质上,是士大夫阶层在维护自己的利益不被侵害、极力束缚皇权扩张而已。
    “如玉这件事做差了。”丁一很冷静地对朱动说道。“接下去,可能我们很多布置,会被祸及。尽可能把云南的资料汇总起来……跟魏文成也提一提,不要太眷恋安全局衙门的职位,尽可能早点把得力的人手撤出来吧。多把人手转入地下,反正经费上也不指望朝廷……”
    “是。先生。”朱动领了命。并没有问为什么,因为这些日子,他看得多,也对于如何当好一个官僚,是有着深刻的领会了,许多话并不需要去问丁一,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安排,就是安全局衙门很可能要被撤消或是剥夺去大部分的权力。让这个衙门完全瘫痪掉的办法可以有许多种,并不一定要把这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