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辽东世族的形成是基于一个前提,辽东一百八十八卫的设立,因为辽东地区,残元的势力不小,所以明初时,在这里设置了一百八十八个卫所。明朝在辽东的统治,不设州县,“但立卫,以兵戍之”结果是“非官而军,非军而官”。因此,辽东势族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辽东势族大多是封建地主与封建军阀相结合。
这里以有世代担任军事要职的世家大族影响最大。铁岭李氏就是辽东第一世族,因李成梁在万历年镇守辽东,其子侄也具都担任辽东要职,所以,环神京数千里,纵横盘踞,不可动摇,以至于“自抚镇道将及巡方御史,不出李氏门下亲厚,无不立被斥逐”。(最后成了汉八旗中显贵,如李思忠,就是汉军旗正黄旗的。虽然李家把自己的祖上说成了自己是朝鲜棒子,不能算汉jiān,但这个汉旗又是怎么回事呢?让人费解。)
当然还有辽阳韩氏、崔氏,义州马氏,前屯杨氏和宁远祖氏等,这些人都是军官系世族,特别是宁远祖氏,祖大寿等人对明朝辽东的军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另一种世族就是巨富了,自身虽未在军界中任职,但是却和封建政权相勾结,控制着本地的经济,影响着当地的政治。例如佟氏是辽东一个有名的世家大族,特别是佟养xìng,为后金的粮钱后备等做出了杰出贡献。(人家是认祖归宗,成为了正经满人,所以也不是汉jiān。但这一说法被仍在汉旗中,自相矛盾了。)辽东的势族还有辽阳的高氏、佟氏、石氏、祝氏、鲁氏,锦州的王氏,义州的李氏,前屯卫的毕氏和辽南的刘氏等。
而这些世族,也是和明代其他世族一样,兼并土地,只不过这里的土地是国家下发给每个屯军的五十离屯田而已。
而隐占军丁,官军家丁化,军丁占役这一点虽然是大明一特sè,连皇上也都在占役,辽东的这些世族也是一样,只不过在一方面占役的同时,开始了家丁化了而已。
基本上这也是使得辽东军事力量迅速的土崩瓦解的重要原因之一了,朝廷对其不信任也是由来久的,往辽东也是不断的掺沙子,又是监军、巡抚又是武将的,但效用如何,只有天知道了。相反在朝廷不信任的同时,后金建奴却对这些辽东世族拼了命的拉拢。
而如今皇上此举已经有和和这些辽将彻底划清界限的意思了。所以基于皇上的潜台词,袁可立已经交待了三千锦衣卫,在防范建奴来犯之时一定要防着背后的敌人,除锦衣卫这三千自己人之外,对于其他人等一律的保持戒备。
山海关里一众将领,以及太监监军刘应坤,均出来迎接了袁可立,为首的是副总兵祖大乐,带着一众山海关将领,虽然名义上是赵率教是山海关总兵,但底下最强势力,仍然是以祖家为首的辽东势力最强。
大明在奴尔干都司统治了如此长的时间,所造就的辽东将领实在是太多了。这样人被满族的满化也是深了又深。多少人家和满族在不断的通婚,亲在加亲,如李成梁的家的李思君的妻子就是女真人。特别是当老奴酋以十三副盔甲起事之后,更是视满族为尊,以有满族亲属为荣。
袁可立当即进了关,带着二百持山地弩军为护卫和二千持神弩军。在总兵府内的大堂之上,宣读了圣旨,圣旨的内容就是三条,一是封赵率教为太子少保暂随军伴驾北征蒙古,二是总兵之职暂由袁可立兼职,三是由袁可立有代天巡牧的钦差权利,负责守山海关、蓟门关事宜,如同皇上亲临,如有违抗,如同造反。
圣旨宣读结束,下面的将领是一阵沉默,虽然上边没谈到自己,但其含义,却是于众人息息相关。如果这个圣旨在别的时候到达,也没什么,但偏偏选择在这样一个锦州失守的时候,皇上忽然派人来接收山海关的防务。而只字未提锦州之事。这说明了什么?
第259章 君臣失和
皇上对锦州不重视是肯定的了,但为什么不重视?是不信锦州的失守还是根本认定锦州是夺不回来的?还是别的原因?所以满屋子的将领脑子里全部在走这件事。而圣旨是说由新总兵接手山海关的防务。怎么接?每个人都在思考此事。
而外系的一些将领,大多是从其他边军那边调过来渗沙子的。他们则思考着自己的定位何去何从,他们和辽东的将领们还是有区别的,主要在于他们并没有多少的退路,如果来辽东的时间长一些的,扩大了人脉,扎下了根,或者和当地的辽将相互通婚,(如吴三桂的老爹吴襄。)那还和满清那边有些牵扯,敢于和皇上玩点小花招,弄点什么拥兵自重、养贼自肥什么的。否则的话,也就只能听从皇上的安排。
大多数辽东体系内的辽将,当然自己辽饷和锦州之失的关系,现在出了锦州之失,皇上不但不着急此事,竟然加强了山海关的防备,这已经充分说明了,皇上的目的,不管关外的土地沦陷,只要守住最后一线,那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丧失点国土算什么?
皇上有这样的心态,这是辽东诸将不愿看到的。但再不愿能怎么样,动作都是暗自搞的,总不能摆明了车马扯旗造反吧?大家都是求财的,刚才入城之时袁可立所带的三千锦衣卫,拖着个大家伙,大家也都看到了,从其jīng气神上。虽然怎么看怎么是新兵蛋子,但气势汹汹也不是个善茬子。
大家都是行伍之人。对好兵坏兵一样就能看的出来,站没个站样,坐没个坐样的,一眼就看出了是兵油子之类的。而动划一令出禁止的那种,一眼从起整齐有序的坐立行停中就能看出来,而这种标准洽好是这三千锦衣卫所具备的。
而监军刘应坤那小眼睛可是转的那叫一个快啊,虽然军事方面自己是个无限接近白痴的人物,但对于政治嗅觉。他绝对是jǐng犬级的。自从皇上宣布废除辽饷之后,他就感到了巨大的危机感,能走到今天的位置,也是有些急智的。就算辽东的任何人都对满清有利用价值,他都没有,所以他是最没有退路的。他只是皇上的狗而已,虽然这条狗不是个忠狗。老把皇上的银子吃掉。在这里近捞钱的速度基本上是在宫里的百倍以上,凭着他的职务,又能捞到什么呢?但在这里,一年紧紧手捞个几十万上百万都算正常的。
特别是袁自如前几天回来路过山海关,和他交了底之后,他的思想斗争开始相当的激烈了。在保命、保财的矛盾之中相互的比较着。
锦州的失守,他一眼就看出这是辽东的将领在捣鬼,他那样的智商,判断这样的事情还是有富余的。现在皇上宣布废除辽饷,贪污的三个月内要吐出来。才有的这锦州失守的事,这样他的小心眼又活动起来。皇上若想收复锦州。势必得依靠辽东将士,怎么依靠?朝廷不差饿兵,总不能让当兵的没粮没饷,饿着肚子上战场为你杀敌吧。那辽饷就自然的要恢复。既然恢复了,那三个月内自首的事也就会不了了之了。吃到嘴里的,谁又会拿出来交给皇上呢?再说那多脏啊。这让他如何舍得呢?他是真不明白皇上这要是干什么,大家一起安安稳稳的发财不是很好吗?钱又不是皇上的,都是从泥腿子身上收上来的。
但现在看来,事情就不是自己想的如此简单了,皇上此举根本就没有收复锦州的意思,而且派了袁可立前来,这就是明摆着的事了。这下自己的如意算盘算是打不响了。
气氛稍稍的沉默了一下,刘应坤率先山呼万岁接旨,其他的众将不管是如何的各怀鬼胎,最终还是老老实实的把圣旨接了。
袁可立虽然已是花甲之年的老人,但行事还是那样雷厉风行,二千锦衣卫相当顺利的占据了四门。并不顾任何人的反对、不甘,把守城门的军士,全部调到了城门之外。而在城门内外,布置好了气死风灯,专门准备夜战。理由也很强大,为防重蹈锦州覆辙,被内应打开城门,这样安排是必须的。并且宣布非有重要事情回报,任何人三人以上,不得靠近城门,否则视为满清内应shè杀。
众将对袁可立此举当然是相当的无奈,这是一点情面都不留啊。有心使点绊子,但看着袁可立那油盐不进的样子,也没办法勾通。想拿着军需拿一把,人家有船,上边东西一应俱全,甚至饭都不吃山海关里的。而军饷方面,根本不需要袁可立cāo心。
袁可立是什么人?辽饷他就没能占着一点的腥,为了造船,四处筹款,欠了一屁股的帐,如今皇上给的钱,才把那钱还上。现在皇上刚刚谈了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