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条约一旦签订,大英帝国马上和中国开展全方位的经济合作,朱尔典还向袁世凯透漏,英国对日本的举动真的有些不安,假如中国能够向英国人表达那么一点点的善意的话,也许双方在更多领域中可以愉快合作。
这个早上对于袁世凯当真是惊喜的,英国人这次开出的条件也确实让袁世凯感觉到自己没有理由不接受了。废除的条约时限延长到一八七零年。这意味着中国不需要通过战斗就能收复将近一百万平方公里的国土!
还有那两千万英镑的援助,说是援助,其实就是英国和法国替俄国人支付的战争赔款。说真的朱尔典说出这个事情的时候。老袁感觉到自己的精神处于一种恍惚的状态中,半个世纪了,谁向中国支付过赔款呀!
还有就是英国人说的经济上面的合作。其实也这也是英国人不得不放开对中国的封锁了,陈天华在这方面做的非常好,一开始三线发展战略在当时看上去好像是错误,在封锁之下的开放让民族经济遭到了严重的冲击,那个时候南方真的是一片萧条。倒闭的工厂到处都是。
可是随着时间的慢慢发展,特别是战场上不断的胜利,南方出现了一个很奇特的现象。就是那些坚持下来的企业在挺过了最艰难的一段时间之后,居然爆发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在广州,一家由原先二十几个小作坊合成的布桩在今年把布料卖到了美国,而且垄断了整个南洋的布料生意。让许多日本的织布企业都陷入了要破产的境地。
在上海。原先生产黄包车的工厂倒下了二十多个,其中大部分被洋人买去了,剩下的几个工厂一看形势不对,转头和东北生产自行车的作坊合作,大规模的生产自行车。
和洋人的自行车不一样,现在西方的自行车都是铁的,而他们的车前面是木头的,中间是铁的。后方支架却采用了极为结实的钢管制作,这种自行车已经突破了传统的代步工具的局限。可以驮很重的货物,两三百多斤没有问题!
自行车骑起来也舒服呀,也不是很贵,一般温饱的家庭都买的起,而且后支架结实,路上碰到一个熟人,咱中国人还客气:“去哪儿?带你一段。”特有面子。
南方那一带的小商小贩现在都不推架子车了,人人都买一辆,这使得那些企业家不光自己走出了困境,同样也让那些买了黄包车工厂的洋大人们大大的亏了一笔!有的人血本无归。
在我们印象中好像旧中国的商业十分落后,连火柴都生产不出来。其实事情根本不是这个样子,落后是落后,但我们的民族企业家在这个时候正努力追赶西方的脚步,在一九一九年中国人自己就造出了万吨货轮和我们自己的第一批飞机,我们的产品曾经远销欧美!
后来这些都没了,为什么?
不用解释什么,大染坊大家都应该看过,陈寿庭就向我们诠释的非常清楚。陈寿庭说过一句话:“咱政府要是像日本政府扶植日本企业那样给咱们政策,我早把小日本踢出中国了!”
其实他就是一个传统的中国商人,能吃苦,不认输,敢冒险,守道德。中国有许多这样的企业家,他们从来不怕风浪,只要身后能有一个坚实的港湾让他们停靠,他们就能远航!
这次英国人的封锁和陈天华的开放确实对中国的市场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可是在冲击中陈天华很及时的给了中国企业一个相对安全一点的港湾,无数的企业倒下去之后,大浪淘沙坚持下来的就是精华,就如同冲过了敌人的炮火走到今天的义勇军一样。
很多国家的商人已经开始不顾英国人的阻拦而和中国商人合作,这个时候大英帝国的封锁已经变的没有什么意义了,中国人损失的同时英国人也承担着损失。
所以这方面虽然中国确实需要英国放手,真的谈不上占英国人的便宜。
老袁知道,英国人一旦放手,这些企业必然会发展的更快,同时那些还在挣扎的企业将迎来春天。
国土能收复,经济能发展,甚至还有一笔战争赔款。虽然说两千万英镑根本没有办法弥补中国在这场战争中的损失,可是对于袁世凯来说,已经很满足了。而且这只是英国开出的条件,自己还可以继续要价,老袁真的找不到理由拒绝了,所以他给杨小林的回电是,我要谈判了,这次是真的和他们谈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章 绝密行动
上一次英国人开出条件的时候袁世凯只是动心了,他还征询了一下杨小林的意见,当杨小林不愿意接受和谈的时候,老袁站在了他这边。而这一次,袁世凯的语气就像是例行通知一般,从电报上的措辞可以看出,老袁对现在的战果很满意了,他不想再冒着风险赌下去。
放下袁世凯的电报杨小林没有吭声,脸上的表情却说明他现在的心里的气愤。看来中国进行一场必要的高层清洗已经迫在眉睫,像孙文,袁世凯,他们和自己根本就是三种性格完全不同的人,很多事情的看法上,都没有办法取得一致。
意见不同不是什么坏事,坏在这三个人不光意见不同,每个人还都掌握着一定的力量可以向对方发难,这等于是一枚炸弹埋在中国,一旦引爆,轻则政局混乱,后果严重甚至有可能导致内战重新爆发。
所以,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有一个赢家出来,那个赢家要有足够的力量让其他两个以后都安静下来。
杨小林从烟盒里面拿出一支烟点燃,吐出一团烟雾之后又把袁世凯的电报拿来看了一遍。他要继续打下去,不管英国人开出什么样的条件,他都要把这几十万俄国部队歼灭在蒙古!因为他从不相信那些绅士们会兑现承诺。
老袁话说出来了,自己该怎么办?和他争执么?那不是杨小林处理问题的方式。沉思了片刻,他把黄宝给喊了进来。询问了一下后方老百姓对战争的看法。对于杨小林来说,唯一能阻止他继续打下去的就是中国的老百姓。
黄宝对杨小林说了,在他说出要将战争进行到底之后。确实有一些反对的声音,不过大多数的老百姓还是支持这场战争的,特别是在黄河以北遭到俄国人侵略的区域,虽然这里的老百姓生活最为艰苦,可是他们的态度却最为坚决,这一次出征蒙古光是河北就有将近五十万民夫支援前线,只要部队肯打到底。他们就奉陪到底!
“司令,南方的意见相对要温和一些,我们在南方的人反应的情报是南方的思想倾向于和谈。这可能是因为他们现在迫切的需要英国人放开封锁,也有他们没有遭受到侵略的原因。”
杨小林说道:“最重要的是北京老百姓的态度,那里是我们的政治中心,消息最为发达。也是这一次俄国人攻击的主要方向。北京的老百姓如果不愿意停止战争,我就可以不理会袁世凯的态度。”
黄宝说道:“袁世凯正在做这一项工作,今天早上的报纸英国人提出的和谈条件占据了头条,我们在北京的人传来消息,这是袁世凯特意吩咐的。”
杨小林听后冷哼了一声,这声冷哼代表了杨司令对孙文先生的失望。他没有想过孙文能斗得过袁世凯,可起码你们来几个回合的较量才是,你最少牵扯一下老袁的精力。让袁世凯受点伤。
从老袁动手开始孙文就在不断的被击退,袁世凯对革命党进行了三种区分。第一种是和孙文一样从西洋留学归来的那一片,对民主抱着坚定的信心的,这些人一定要干掉,全部都赶出北京,让他们以后只能做一个老百姓,有的甚至需要投入牢房。
第二种是留学归来但是思想不那么激进的,还有国内一些被民主给鼓惑的,这些人可以不做理会,通过宣传自己那所谓的汉文化让他们动摇决心,只要他们不那么坚定就行。
还有就是一些投机者了,对于这些人,袁世凯会开出更高的价钱,前提是对他来说有利用价值的。
这样的分化让袁世凯在和孙文的斗争中找到了明确的攻击目标,就是一个一个的打掉那些铁杆的民主斗士。也就是前几天的事情吧,继宋教仁被迫辞职之后,黄兴也被袁世凯找一个罪名赶出了军队。
孙文真的不行!他如果行的话,老袁现在应该没有精力来管战争是不是要打下去,北京的政局就应该已经出现波动了。
孙先生不行只能自己来面对袁世凯了,杨小林可不是孙先生那种君子,他从来不会去想怎么和老袁讲道理。
“库伦的攻击时间定在今天晚上七点,传一份命令给张作霖。”
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