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娥不由自主地被他拉着,看他兴奋地把自己带到后花园西边的一座小楼前,得意洋洋地对她道:“你看上面的字!”
刘娥抬起头来,见匾上飞扬的王体书三字“揽月阁”,正是元休的亲笔字迹。元休仍拉着她的手,笑道:“还记得吗,上次你对我说你名字的来历,原是你母亲在怀着你的时候,梦月入怀,所以起名嫦娥的‘娥’字。”
刘娥羞涩地说:“记得。”
元休笑道:“那时候我还说,怪不得长得跟天仙似的,原来我的小娥本来就是月宫仙子下凡呀!因此上前些天,我就悄悄叫人把这藏书阁重新整理了,如今专门拨出来给你住。我最喜欢的那些书,却没整理出去,还留在书房里。揽月揽月,就是把月中仙子揽在怀中,红袖添香夜读书。”
刘娥似嗔似喜地瞟了元休一眼:“王爷原来早就安排好了?”
元休笑道:“正是,来,你随我进来。”
刘娥只得随了他进去,才一推门便唬了一跳,原来阁内已摆放着一桌酒宴,早有几人候着,见他们进来,都拍手大笑道:“客人都等半日了,如何寿星这会儿方到?”
刘娥定下神来,才看清这几个人,原来是钱惟演带着妹子钱惟玉、张耆带着妻子何氏早已经候着了,龚美和元休的两个近身小僮在下座陪着,此时都站了起来笑着。
元休拉了刘娥入座,却让她坐在自己身边。刘娥待要推让,元休笑道:“今天你是寿星,又乔迁新居,不但要坐在这儿,呆会儿还要你敬各人的酒,谢大家给你庆生。”
刘娥羞红了脸,道:“折煞我了,奴婢哪担当得起。”
钱惟玉笑道:“谁说的,今天寿星最大,我们都要让你上座。”
刘娥笑辨道:“钱小姐取笑我呢,奴婢可不敢乱了尊卑。”
钱惟玉道:“我们向来如此,今天且把什么王爷奴婢地收起,寿星最大,这是规矩。难道你就没过过生日吗?”
刘娥低下了头,轻轻地道:“我这辈子,是第一次有人给我过生日。”一时间,气氛忽然有些伤感了。
钱惟玉知道自己说错话了,低下头来,忙踩了踩哥哥的脚要他给自己圆场,钱惟演只得站起来笑道:“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打今年起,我们这批人,年年都给你过生日,来闹你的寿。”
元休笑道:“这可说定了。年年生日,可不是白来的,都得给我准备了礼物来。”
钱惟玉松了一口气,喜得蹦起来道:“礼物我可带来了,听说刘姐姐正习字呢,我带来了上好的澄心堂纸。”
刘娥这些日子在书房服侍,长进不少,知道这是南唐国主李煜御制的纸,唬了一跳,忙摇手道:“我可不敢用澄心堂纸,这纸该是我们王爷才配用呢!”
钱惟玉眼尖,早看到了她头上的碧玉簪子,笑道:“姐姐今日双喜临门了,这纸你用他用还不是一样。”
刘娥羞得转身要逃,元休忙拉住,笑道:“这有什么可难为情的。他们原就是来贺我们的,逃什么?”
钱惟演瞪了一眼妹子,道:“玉儿又是你乱说话,罚你一杯酒,再不许开口了。”
钱惟玉笑着接过酒杯来喝了,乖乖坐下。
这一顿酒闹了半宿才散去,这一夜元休便歇在了揽月阁。
从此揽月阁便做了内书房,原来的书房做了外书房,元休便少去了。名义上刘娥便做掌管揽月阁的大丫环,另拨了一个小丫环归她使唤。
这边在前院东头整理出一间大院来做新房,东西两头隔得甚远。保夫人的院子与新房甚近,日日操心忙着准备大婚的事,元休又吩咐了守住秘密,一时竟不知道元休已经纳了刘娥。
☆、第六章(3)纳妃
3、纳妃
转眼几个月过去,眼见快到中秋大婚之期了。
一箱箱的新婚物品流水似地抬进来,保夫人带着阖府上下忙了个脚底朝天,独有刘娥留在自己的揽月阁中,看书习字,对府中的事置若罔闻。只有元休忙里偷闲倒是经常跑过来笑闹几句。
婚礼一应事件,自有内侍省去操办,府中事务,也自有保夫人操办。
宫中传下恩旨,韩王府潘氏,特封为一品莒国夫人。
皇子纳妃,必得依足了古礼中种种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的繁琐仪式行事。
首先是纳采。韩王府纳采的礼物,则多达30种,且物物都有象征含义,如法天地的玄纁,象征夫妇好合的胶、漆、合欢铃、鸳鸯,象征柔顺的蒲苇、卷柏等等。其中最重要的,便是以大花八朵、罗绢生色及银胜八枚装饰的“许口酒”,上面又以花红缴于酒坛檐口,称之为缴花红。
接下来是问名。此后是纳吉,此时潘府接了许口酒,就以淡水两瓶、活鱼五只、银箸一双,放在原酒坛中,称之为“回鱼箸”。
然后是纳征,即为由礼部官员到潘府下聘。
最后是请旨赐婚期,由钦天监挑好了吉日,婚礼的准备阶段至此告一段落。
到了八月十五正日清早,是潘府的嫁妆先送到韩王府,然后在黄昏时,韩王府再花轿迎亲。
韩王府上下,为婚礼装饰得焕然一新。前厅的隔扇被拆卸下来,跟前后石头院子连成一个高台,人一进去,在走过了绿底喷金的四扇屏风之后,就觉得进入了一个八十尺深的大厅一样。厅里三尺高的红蜡烛日夜不停,照在四周墙上挂得密密扎扎的红丝绸幛子上,顺着石台阶走,通到里面正厅,就是举行婚礼的喜堂。喜堂中间宽大明敞,正中挂着大内御赐的金匾,上书“佳偶天成”四字。左边一排,挨着排开是各皇族的喜幛,右边一溜儿是朝庭众臣送的喜幛。
西边通到里面的繁复住宅的一条游廊,整个油漆一遍,墙壁粉刷一次,窗子和顶棚重新裱糊过。前后时房子之间由一个狭窄的走廊和花园隔开。在西边儿有一个藤蔓爬满的假山,再往远处是一栋较旧的大厅,因为靠近一带有树的空地,现在在这一带空地上已经清理出一片地方,搭成一个临时用的戏台,要在这个戏台上唱三天三夜的戏。
保夫人在分配全家的仆人准备事情,有人专管送喜帖,有人专管收礼金礼物,有人专管登记礼金礼物,有人专管记帐和发放送礼的仆人赏钱,有人专管雇戏班子和参军戏、说书、杂耍的艺人等等,以及安排花轿在街上进行的执事旗、牌、罗、伞等等,一言难尽。另外派四个仆人专管照顾全宅第之中的蜡烛,灯火,喜幛等悬挂的东西;四个仆人专管打扫地、收拾桌子;两个仆人照顾桌子上的银餐具和象牙筷子;另有八个人,专管准备茶水,给客人倒茶,这些仆人专门伺候前厅的贺客。
另外后厅的命妇夫人们也有专门的仆妇婢女侍候。以大厅为界线,在第三厅容纳不下的时候儿,就在静文斋第三客厅以西的明元堂招待。
卯时三刻,潘府的嫁妆开始陆续出发。除去新郎这边派去的八个人去迎接嫁妆的,新娘那边也来八个陪送嫁妆的。嫁妆是分装七十二抬,一路敞开任人观看的。按先后顺序是金、银、玉、首饰、日常用物、书房的文房四宝等物,古玩、绸缎、皮毛衣裳、衣箱、被褥。
申时正,韩王府的花轿已经快到潘府了。
潘美走进内室,见幼女潘蝶已经在侍女们的服侍下打扮好了。
八个婢女拥着潘蝶,向潘美夫妇盈盈下拜:“爹爹娘亲保重,女儿去了。临行之前,再聆听爹爹教训。”
潘美点了点头道:“小妹,你如今嫁过去,便是皇家的人了。你是我自小的女儿,自幼儿父母便宠坏了你。这一嫁过去,可就是别人的妻子了,要懂得持家,服侍夫婿,府中上上下下要打点好、相处好。比不得在自家,你娇纵些任性些,父母能够包容你。王府之中,你要处处小心谨慎,不要教人说我们潘将的女儿没有家教。”
潘蝶点头道:“爹,女儿知道了。”
潘夫人抱着女儿,悄悄拭去泪水道:“女儿呀,你一过府便是堂堂王妃、莒国夫人,可休要胆怯,不要叫人家欺到你的头上去呢。那些地方我是知道的,都是从宫里各府里出来的,最会欺软怕硬。你要拿出一府之主的气派来,可休要叫人压你一头去。对了,那府中有位乳母保夫人,听说韩王是她奶大的,如果在那府中做主。你过去只要先收伏了她,便容易做事了。”
潘蝶笑道:“娘,女儿明白。”
潘夫人看了看潘蝶身后,叫了潘蝶乳母张氏道:“你在我府中最久最得力,这次我派你跟了去,可是小心服侍,护持着小姐。”张氏唯唯称是。
鼓乐声起,韩王妃莒国夫人潘蝶乘四马驾驶的压翟车,车上设紫色团盖,四柱维幕、四垂大带,卤部仪伏,宴乐仪卫无不依皇家纳妃的驾势,正式嫁入韩王府。
接下来,便是拜堂、礼成、入洞房。
四个喜娘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