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遭了殃。
估计,那条椅把手,被他当做是日本人的脑袋了吧?
“好!我等的就是这句话。”戴笠重重的点了点头,然后打开放映机的托盘,取出原来的底片,重新换上了另一张底片:“你们的任务就是到达这里,获悉和阻止731部队的一切可能阴谋。”
所幸,这不再是什么生涩难懂的电码,而是一张高空鸟瞰的图像。
“这是美国F5E高空侦察机在黑龙江附近进行例行军事侦察时,所抓获的截图之一。当时,拍摄这张照片的高度大概在一千米以上,很遗憾,不能再低了,再低的话,很有可能会被日军的防空部队发现并击落。”
说到这,戴笠手指一竖,指向了图像:“重中之重的是,该照片所拍摄的地区,和‘北纬37度区’非常接近。”
“什么?!”听见戴笠提及这宛若幽灵般存在的‘北纬37度区’,在场的所有人都伸长了脖子,一个个瞪大眼睛,企图在图像里看见希望看到的东西。
二战时期,各国的航空技术都很不成熟。所谓的航拍,一般都是航空兵坐在驾驶后舱,使用照相机进行人工拍摄。也正因为这种技术条件的限制,使得所拍摄下来的照片,大多都很模糊。
令人欣慰的是,这张图似乎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糟糕,虽然看不清具体细节,但还是可以分辨出大致的轮廓。
图像中的中间部位是一块块错落有致的平房,相互连接,组成了一个整体的建筑群,在建筑群的右上方,有一个不算太大的露天飞机场,甚至还能看见几架小鬼子飞机的影子。在建筑群的边界地带,有些黑色的条纹细线,当然,并不是什么真的黑线。要知道,一千米的高空看东西,都是很微小的。杨开估计,那些很可能是战略沟壑和铁丝网之类的东西。偶尔几条黑线的连接处,还有一个高高的突起的物体,这个杨开认识,鬼子最喜欢的,就是在自己的军营外围竖立很多的哨岗,用以监视巡逻。建筑群的四周是连绵起伏的山巅,河流,还有茂密的森林,植被和地质断层。
“这是一座标准的人工军事基地。”深吸一口气后,杨开断言:“占地面积大约有六千多平方米,戒备森严,全部采用混凝土浇灌,有的地方还进行了加固,很可能具备,或正在开掘地下空间。”
“呵呵,果然是职业军人,眼光独到。”戴笠点点头:“那么杨开,除此之外,你还看出点什么来了吗?”
杨开张开嘴,想说什么,但最后还是摇了摇头。
“有问题?”戴笠看出了杨开的表情变化。
“这张图虽然模糊,但百分之六十的东西,还是能看清楚。但是……”说到这,杨开苦笑:“我不是看不清楚,而是看不懂呀!”
“不符合逻辑。”戴笠话中有话。
“是啊,就是不符合逻辑。”杨开说道:“我实在无法想象,日本人究竟抱着何种企图和动机,将基地建在这种鸟不拉屎的地方。气候条件差;离人类生活区太远,根本无法取得资源补给;而交通运输,更是除了飞机外,别无他选。任何粗通军事的人都明白,这之中的任何一个条件,都是修建军事要塞的大忌,可现在呢?这种常识性的错误,日本人却全部都犯了!”
杨开再次端起杯子,咕嘟嘟的喝了一大口水:“他们不是一向自诩自己很聪明吗?那为什么要这样做?”
“这样做的话,首先他们需要解决水源问题,因此,必须要修建小型水坝,进行蓄洪,净化,提供工业和生活用水。其次,他们还要解决解决供电问题,所以必须要配备一整套的发电装置,铺设电线,电缆等。最后一点,他们还要解决食物问题,看图中的飞机场,应该就是为了食物和人员输送准备的。”
“再说了,军事要塞的定义是什么?是防御!苏联红军在哪?在乌苏里江的中苏边境,我们国军在哪?在上海,在南京。他们把如此规模的军事要塞建设在这种荒无人烟的地方,而且看架势,还是戒备森严,说到底,他们防御的是谁?”
杨开此刻,完全就是竹筒倒豆子般的把自己的问号全部都抛了出来,毕竟,这里面不符合常识的东西太多了。
可他的话,却把戴笠给愣住了。
戴笠先是眉头紧蹙,随即一句话儿也没说,只是手扶额头,沉吟不语。
“你说得对,他们防御的是谁?”
“在北纬37度,在一支勘探队和一支加强连相继失踪的位置,多年之后,却被后来居上的编号731部队,建成了一座准军事要塞。”戴笠喃喃自语。
“啊!”良久,他一拍脑门:“我想起来了,美国人的航拍资料还表明,在黑龙江源头以上的一些位置,似乎有交战过的痕迹。在那里,有焦土,有深坑,还有装甲车,坦克的残骸。”
“那些日本人,究竟和谁战斗过?”
“他们在北纬37度区,又遭遇了什么,以至于会不惜血本,建造了一座毫无战略价值的军事要塞?”
“而他们在军事要塞里,又究竟在做些什么?”
当最后一个字咬出嘴唇的时候,不断转圈的戴笠猛然转过身来,目光炯然的看着杨开,而后者,也正以同样的目光看着自己。
良久,两人异口同声的说道:“龙!”
第三十九章 编号731(4)
听了他们的对话,华伯涛惊愕地眨了眨眼睛,脸上的肌肉一下子僵住了,纹丝不动,就像电影中的“定格”。
未几,他脸上的肌肉才慢慢松弛下来:“各位,我有一个猜测,你们想听吗?但事先说明,这个猜测可能太过于大胆,如果你们觉得不现实,就权当是我一时兴起的无稽之谈。”
“你说!”戴笠眼神一凛,从华伯涛的口吻中,他感受到了紧张,还有恐惧。
这也令他立刻认认真真的竖起了耳朵,生怕错过了一个词,一个字。
“根据目前的资料,我们可以确定,编号731部队,是一支非常规的部队,是一支生化和细菌部队。”华伯涛娓娓道来。
“对于这支部队来说,战斗是他们的特长吗?完全不是。因为他们之中,大多数都是医生,或者说科学家,研究员。如果说营口事件,日本人单纯只是对龙骨感兴趣,那么之后,他们做到了。可行动却并没有戛然而止,而是为了一个黑龙江,为了一个北纬37度区,不惜和法西斯翻脸,将侵华战争整整提前了两个月。占领九省后,这支生化部队更是紧密筹备,夜以继日的做着研究,然后,充满期待的进入了北纬37度区。那么现在,疑点就来了,他们耗费如此人力物力和时间,究竟是为了寻找什么,是龙吗?我看也不尽然。其破绽就在于,如果仅仅是龙,他们完全可以直接动用军队捕获,至多出于某些特殊原因,军队随行几名科学家就行了。有必要将整个731部队都搬过去吗?”
“这个,还真没必要。”众人面面相窥,然后摇了摇头。
“所以,答案只有一个。他们不单是为了找龙,还要在找到龙之后,去研究它。这种龙,就是他们口中史无前例的科技发明。”华伯涛面色难看的说道。
“有这个可能?”杨开感觉像是在听天方夜谈。
“你们别忘了731部队的老本行是什么!”华伯涛给杨开泼了盆冷水。
“我虽然是古生物学专家,但对于生化这类东西,也有一些较少的涉猎。眼下,日本人有两种可能,第一,他们在龙的体内,发现了某种新的病菌,这种病菌传播快,危害性广,最关键的是,因为它是新的菌类,所以世界医学界,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对其束手无策。这样的话,如果731部队可以大批量的生产,投入实战,将其泼洒,投掷在敌对国家,确实可以将统一世界的进程,提前至少二十年。但结果确是两败俱伤,因为他们所收获的,将是一片死区。自己没有解药的话,都有亡国灭种的可能。第二,在北纬37度区,可能栖居着大量龙型物种,他们可能想以龙为载体,进行辐射,或者大规模基因重塑,制造出某种难以预料的生化怪兽,而且现在实验已经在进展中了。综上所述,制造出这个军事要塞,要防御的不是外面的东西,而是被他们关押在里面的这群可怕的生物。之所以现在全无动静,一方面可能是实验遇到了瓶颈,另一方面可能是对于该生化物种的可控性一筹莫展。”
“华教授,你说的第一种,我大概能明白,这就跟传染病差不多,一传十,十传百。医生还救不活,到最后军队,后勤什么都全垮了。”杨开点头道:“但第二种是什么意思?基因突变的怪兽又是什么?”
“生物的遗传信息是由基因组成的,一般来说,基因的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