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教育心理学·皮连生-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R.M.加涅著:《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皮连生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章。)。该书将人类学习的结果分为五种类型:
言语信息
指能用言语(或语言)表达的知识。其中又分三个小类:(1)符号记忆,包括人名、地名、外语单词、数学符号等的记忆,如知道上海又名“沪”,苹果在英文中叫“apple”等。(2)事实的知识,如知道“中国的首都是北京”、“北京将在2008年举办第29届奥运会”等。(3)有组织的整体知识,如影响稻谷生长的原因知识(见图23)。

智慧技能
主要指运用概念和规则办事的能力。其中又分五个小类:
(1)辨别。区分事物差异的能力,如区分两张不同的面孔,区分两个不同字母如b与d的音和形。
(2)具体概念。识别同类事物的能力,如从大量餐具中识别“碗”和“杯子”,从大量动物中识别“马”。具体概念一般不能下定义,其本质特征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发现并归纳出来的。
(3)定义性概念。指运用概念定义对事物分类的能力,如圆周率(其符号为π ),这类概念不能直接通过观察习得,必须通过下定义即π=cd即圆周率(π)是圆的周长与其直径之比,而且不论圆的大小,这个比值是固定不变的。学生如果按该定义办事,则他习得了定义性概念。
(4)规则。当原理或定律指导人的行为,按原理或定律办事时,原理或定律变成了规则。如圆的面积(s)等于圆的半径(r)的平方乘以π,即s=πr2当学生运用这个定律(公式)做事时,则该定律变成了指导人行为的规则。
(5)高级规则。由若干简单规则组合而成的新规则。如(a+b)(a-b)=a2-b2由如下简单规则组合而成:
符号相同的两个变量相乘,积为正,如a×b=ab;
符号不同的两个变量相乘,积为负,如a×(-b)=ab;
单项式乘多项式即用多项式中的每一项乘以单项式,如 (3a)(3a+5b+6c)=9a2+15ab+18ac;
同类项应合并。
认知策略
指运用有关人们如何学习、记忆、思维的规则支配人的学习、记忆或认知行为,并提高其学习、记忆或认知效率的能力。例如,阅读心理学家提出阅读中可采用SQ3R方法。这里S指浏览全文,略知文章大意;Q指提出疑难问题;3R中第一个R指带着问题阅读课文,第二个R指对重要文段进行诵读,最后一个R指回顾或复读课文。如果学生用这套方法(或规则)进行阅读,改进了自己的阅读方法,并提高了阅读效果,就可以认为,学生掌握了这种阅读策略并提高了阅读学习能力。
动作技能
指通过练习获得的、按一定规则协调自身肌肉运动的能力。例如,背越式跳高能力就是以动作技能为主的运动能力。动作技能中含有两个成分:一是运动规则,如背越式跳高这项技能中有如何助跑、单脚蹬地、腾空、身体过竿等复杂规则; 二是肌肉协调,如背越式跳高中手、脚、身躯甚至呼吸之间有复杂的肌肉协调。动作技能学习的实质是通过练习,使操作规则支配学习者的肌肉协调,最后达到自动化。
态度
指习得的对人、对事、对物、对己的反应倾向。例如,若父母给幼儿讲大灰狼假装兔妈妈,闯进小白兔家里,想吃小白兔的故事。故事中的大灰狼狡猾、凶残。故事多次重复以后,幼儿一听到大灰狼这一名称就感到憎恶,说要打死大灰狼。一提到小白兔,幼儿就表现出愉快,想接近它的神态。这两种反应倾向表明,幼儿习得了对不同动物的两种不同态度。
 上述五种学习结果中,前四种属于能力范畴。人的能力有天生成分和后天习得的成分。后天习得的能力是由习得的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和动作技能构成的。这四种成分中前三种属于认知领域,第四种即动作技能,属于心因动作领域。第五种即态度,属于情感领域。
表21 加涅学习结果分类及其行为样例
学习结果
行 为 样  例
智慧技能:
辨别
具体概念
定义性概念
规则
高级规则

认知策略

言语信息
动作技能
态度
演示符号应用,详见如下:
区分印刷体字母m和n
识别空间关系“下面”;识别某一物体的“边”
使用定义给“家庭”分类
演示句子主语与动词的一致性
生成一条规则预测在给定光源距离和透镜曲率条件下
成像的大小
使用有效的方法回忆名称;为储存汽油问题提出一个解决办法

陈述美国宪法第一次修正案的有关条款
打印字母R;作“s”字形溜冰
作出听古典音乐的行为选择
奥苏伯尔的意义与机械学习分类
美国著名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是在上世纪60年代提出的,后来他在《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奥苏伯尔等著:《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佘星南、宋钧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24~31页。)一书中进一步系统阐述了这一学习分类。这一学习分类是针对认知领域的。根据学习者是否理解要学习的材料,学习被分为有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如艾宾浩斯的无意义音节的记忆学习,就纯粹是机械学习,因为这里的学习材料本身没有意义。但有意义材料如唐诗,让两岁幼儿背诵,但无法理解,这是有意义材料的机械学习。
根据学习材料的意义是由学习者发现的还是他人告知的(即学习方式的不同),学习可以被划分为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发现学习是指由学习者自己从学习材料中发现其意义的学习方式。例如,二岁半到三岁的幼儿可以掌握“你、我、他”这三个人称代词的含义。这三个词的含义不能通过告诉的形式习得。如告诉幼儿“‘我’表示你自己,‘你’表示谈话的对方,‘他’表示第三方”,幼儿是不能理解这些话的含义的。但在与成人交往中,幼儿逐步能正确运用“你、我、他”这三个代词,表明他在言语实践中发现了这三个代词的含义。接受学习可以通过告知的方式进行。例如,妈妈手上拿一个苹果,对幼儿说:“苹果又叫apple。”重复若干次以后,问幼儿:“苹果又叫什么?”幼儿说:“apple。”这表明幼儿习得了苹果的英文名称。当然,这是简单的接受学习。在加涅的学习分类中,这是言语信息中的符号记忆。有些概念和规则也可以通过告知的方式学习。例如,当儿童已掌握比率和圆概念,知道什么是圆周长和直径之后,告诉他“任何圆的周长和直径之比是固定不变的,约为3。1416……这个比值被称为圆周率”这一命题表述了圆周率的定义。如果再通过举例说明这一命题,儿童能理解这一定义,儿童就习得了圆周率概念。这样的学习也是接受学习,但必须具有严格的条件限制才可进行。
奥苏伯尔将有意义学习由简到繁分为如下五类:
(1)符号表征学习。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如“上海”表示一个城市,“车祸”表示一类事件,“小白兔”表示一类动物。符号表征学习包括学习符号和符号所指称的人、事物或性质。符号最初表示个别事物,如“狗”只表示儿童最初所见到的某条狗。当符号如“狗”表示一类事物如犬类,而不论其大小、毛色、习性时,“狗”这个符号所表示的是狗的概念。
(2)概念学习。概念是一类事物共同的本质特征。如“三角形”这个概念是所有三角形(不论大小、形状)的本质特征:在同一平面上,有三条边且两两相连接。概念学习意味着掌握一类事物共同的本质特征。例如,掌握三角形这个概念,就意味着能理解三角形是“平面上由三条边两两相连构成的封闭图形”,也意味着学习者能从大量图形(包括三角形和非三角形)中识别三角形。
(3)命题学习。命题这个术语来自逻辑学,指表达判断的语言形式,由句子把主词和宾词联系而成。例如,“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在逻辑学中就是一个命题。在心理学中,命题是语词组合表示的最小意义单位,由两个成分构成:一个成分是两个以上的论题,第二个成分是它们的关系。如“我爱冬天的梅花”这个句子包括两个命题,第一个命题是“我爱梅花”,第二个命题是“梅花是冬天的”。“我”和“梅花”是论题,“爱”和“是”是关系。
命题有两类:一类是概括性命题,如“圆的直径是它的半径的两倍”,指一切圆的所有直径都是它的半径的两倍;一类是非概括性命题,如“月亮绕地球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