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风云人物汉武帝-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骞熟悉匈奴的情况,这次出兵,全靠他在前面领路,人马才不至于受渴挨饿。卫青单独地向汉武帝奏明了张骞的功劳,汉武帝马上封张骞为博望侯。

张骞后来在对匈奴战争中因为误时被夺去了侯位,被贬为庶人,但汉武帝还是常常召见他到宫中,询问有关西域的事。

西域各国原先饱受匈奴人的欺压,看到汉朝把匈奴人打败了,他们就开始动摇了对匈奴的畏惧感。一等到匈奴退到漠北,失了势,有的国家就准备不再向匈奴人进贡。

汉武帝看到去西域的道路已经打通,而且听说西域小国都有与汉通好的愿望就准备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宣扬汉朝的国威。

张骞听说汉武帝再派他去西域,求之不得。他先向汉武帝提供了这次出使的大略意义。张骞说:“在匈奴人的西边有个乌孙国(新疆温宿县以北、伊宁县以南的地区),也受匈奴压制的。乌孙王国的国王昆莫本来是匈奴汗国的藩属,后来逐渐强盛起来,不肯再接受匈奴人的支配。匈奴人屡次进攻都不能得手,因而舍它而去。而今,匈奴受到了大汉的重创,而故浑邪王居住的地区已成真空。这里本是乌孙王国的故土,后来被月氏人赶到西边。少数民族的习俗是依恋旧居,又贪图中国赏赐的财物。如果趁着这个机会,用厚重的礼物去诱惑他们,请他们重返故土,与大汉结盟;成为友邦,势将听从大汉,那样的话,无疑是切断了匈奴汗国的右臂。而且只要乌孙一归附,那样乌孙以西的小国,和大宛、康居、大月氏等国就更容易结交了。”

汉武帝一听到有这么多国家都能内附,而且可以联合起来对付匈奴,觉得就是多送些金钱礼物也值得一试。

汉武帝赞成了张骞的看法,立即恢复其政治地位,让张骞做了中郎将一职,再一次出使西域。

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荒凉的河西走廊出现了一支庞大的汉朝使者队伍。喧闹的人声、马铃声和牲畜的叫声响彻塞外原野,人群一直缓缓向西流去。

张骞和他的几个副手走在队伍的前面,他们手持汉节,神色庄严,后面紧跟着三百名勇士,每人两匹马,一个骑人,一个载物,后面还有牛、羊一万多头,以及载满黄金、钱币、绸缎和布帛等价值几千万的礼物的车队。他们之中有许多人是持有汉节的副使,以便到西域后可分头出使各小国。

庞大的汉朝使团的第一站就是乌孙王国,他们一路没有遇到匈奴人的骚扰,到了乌孙国。乌孙王惊讶地迎接了这个庞大的使团。张骞代表汉武帝送给乌孙王很厚重的礼物,乌孙王更加惊喜,他狐疑不解地想听汉使有什么要求。

张骞两次通西域(3)

张骞对乌孙王说:“要是大王能够依靠汉朝,搬到东边来,汉朝皇帝愿意把那边的土地全部封给大王,还会把公主嫁给大王为夫人,给大王不少的礼物。这样两国结为亲戚,共同对付匈奴,这是个最好的出路。”

乌孙王一时不能决定。当时乌孙国中处于分裂状态,自己说了也不算,他就请汉朝使者先休息几天,自己召集了大臣商量怎么办。

然而乌孙国距汉朝太远,大臣们对汉朝并不了解。他们对汉朝的疆域到底有多大,汉朝的兵力到底有多强等实质性问题一无所知。他们归附匈奴人已经很久了,而且匈奴人近在咫尺。大臣们对于匈奴,心中仍深怀恐惧。而且现在也满足于在他们已熟悉而又肥沃的新国土上安居,也没什么心思重返故土。但他们又想得到汉朝的财物,因此,君臣犹豫不决,商议了好几天,还是举棋不定。

张骞发现他又遇到了第二个大月氏王国。他在乌孙等了很长时间,也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张骞恐怕耽误时间,就先打发他的副手们拿着汉节,带上礼物,分头去联络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和于阗(在葱岭以北,今新疆和阗县)等国家。乌孙王也派出了几个翻译去帮助他们。

副使们还没有回来,乌孙王倒先想派几个人去汉朝看看情况再说。张骞一看没有别的办法,只有让这些乌孙王的使者亲眼看到大汉的强大,才能摆脱匈奴,投入汉朝的怀抱,就答应了下来。乌孙王很有礼貌,他派遣使者一路送张骞回国,同时向汉武帝敬献了上等好马几十匹作为谢礼。

张骞带着乌孙的使者和几十个随从的人来见汉武帝。汉武帝一看外族的使者为大汉的气势所慑服,心中已经很是得意。他看到张骞手下牵上来的乌孙赠送的几十匹高头大马,更是欢喜异常。因为汉武帝一生酷爱良马,所以这一次分外称心。他吩呼手下重赏乌孙的使者,让他们到各处走走。

汉武帝回过头来,提拔张骞为大行令,负责管理与外国的一切事务。在张骞的带动下,汉朝和西域各国之间的联系大大密切起来。陇西荒原上各国的使者络绎不绝。

张骞的两次通西域,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但是打通了中西之间的交通线路,促进了东西文化的交流,在人类文明史上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汉朝人把这件事称为“凿空”,就是“探险”之意,赞扬张骞打开中国与西方往来的大门。

过了一年,大探险家、外交家张骞因为辛劳过度,猝然离开人世。汉武帝为失去这样一个外交天才而郁闷了好几天。

一年以后,张骞派到各国的副使,完成使命也陆陆续续地回到长安,有些副使也带来了异国报聘的使者。从此之后,西域门户洞开,中西交通频繁起来。

汉武帝同样欢迎这些归国的副使们,随同回来的各国使者又送来了各色各样的礼物,汉武帝非常高兴,把这些人当做贵客给予优待。

乌孙王只希望得到汉朝的礼物,并不愿意搬到他们的故地来。汉武帝无奈,就把原来浑邪王的地盘改成二郡,一个叫酒泉郡,另一个叫武威郡。这个地区直接归中央管辖,填补了浑邪王留下的真空地带,而且断绝了匈奴汗国和祁连山以南羌族部落的联系。

汉武帝为了抵抗匈奴,不叫西域各国变心,而且也迷恋西域的良马和一些特产,就加强了和西域各国的联系。他陆续派出一批又一批的使者分别到各国加强联系。西域三十六国都知道博望侯张骞的大名,称赞他是一个真正的朋友。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到西域去的汉朝使者都不说张骞的死讯,而是强调说自己是张骞派来的,这样西域各国对他们也格外尊敬。

汉朝和西域的沟通,有利于汉朝和西域各地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从汉朝运去的货物经过天山南路的主要是丝织品,即后人所谓的“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从汉都长安开始,经过甘肃的河西走廊,分为南北两道穿过塔里木盆地南北的绿洲,越过帕米尔高原,经过中亚和西亚,直达地中海的东岸,全长约七千公里。

在人类文明史上,丝绸之路不仅有商业上的重要性,而且是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和文化交流的大动脉。自张骞通西域之后,汉朝每岁派遣使节出使西域各国,中亚及西亚各族、各国的使节和商人,也跋山涉水,披星戴月,云集汉朝边塞。

随着东西客商的频繁往来,中国的先进技术亦随之传入西域各国。中国的铁兵器制造技术、以炼钢技术、凿井技术和利用渠道引水的方法在当时居于先进水平。这些技术传到了大宛,进而传到西域各国和欧洲,提高了这些地区的生产技术水平。

对于中亚、西亚、乃至欧洲和北非等地人民来说,他们最喜爱的还是各种精美的中国丝织品。正如后来的一位罗马僧侣曾这样说过:“汉朝丝绸,纤细如蛛丝、灿烂若云霞,色泽之鲜艳可爱赛过野花。”同时,汉长安城也因为向西方输出丝织品而蜚声西土。

大宛国盛产葡萄,那里的人用葡萄酿成美酒,而且嗜酒之风极盛。而大宛又盛产苜蓿,这是一种很好的牧草,苜蓿养育了大宛的良马。汉朝使者回来后,带回了葡萄和苜蓿的种子。汉武帝开始在长安城中大量种植。等到外国使者到长安城里看到离官别馆旁都种着一眼望不到边的葡萄和苜蓿,都感到很吃惊。汉武帝在城郊的上林苑中还以葡萄命名了一座离宫叫“葡萄台”。在城南的乐游苑,种植了许多苜蓿。当时长安人称苜蓿为“怀风”,又称之为“光风”,因为风行苜蓿丛中,常发出萧萧之声;而阳光照射其花,又有美丽的光采,因而得名。长安远郊的茂陵邑也种植苜蓿,当地人称之为“连枝草”。至今关中地区,还普遍栽植苜蓿,汉长安故城内随处可见,兴平茂陵一带尤多。

张骞两次通西域(4)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