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历史中的智慧-向历史借iq-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阎型谄鹄炊选T俟侥辏荑け阋虿∪ナ溃廊巳绾斡牖钊私皇郑

清初才子袁枚写《周瑜墓》律诗:“天生一将定三分,才貌遭逢总出群。大母早能知国士,小乔何幸嫁夫君。能拋戎马听歌曲,未许蛟龙得雨云。千载墓门松柏冷,东风犹自识将军。”这首诗与苏轼的《赤壁怀古》,是传世描写周瑜的英姿才华和叹其天不假年最为贴切之作。

向来演义与戏剧为突出冲突的张力,难免建构一出出精彩的对手戏,但在“论古必恕”的原则下,如此将周瑜一笔断卖,似乎是有待商榷的,这里也还给周瑜一张本来面目。

智慧悟语:诸葛亮的诫子诗云:“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明讲了不争名位,却被推向名位的高峰。

名位之争,经常是由于人们想使自己变得重要所造成。在政坛和商场上,更须时时防备他人踏着你的肩膀往上爬。

20。趣谈“羽扇纶巾”

“空城计”是诸葛亮最脍炙人口的计谋之一,被收录于《三十六计》之第三十二计。

《三国志》记载,魏国司马懿二十万大军攻打平阳城。当时城内大军已随魏延东征,只有诸葛亮率少数兵丁、百姓留守。双方军力悬殊,满城将士大惊失色以为大祸将至。唯诸葛亮胸有成竹,先是命人打开阳平城门,让一些老叟和小孩在城外扫地洒水,又命城中所有军士全部偃旗息鼓,躲在军帐之中,看似一座空城。

司马懿亲自来探军情,见此情形,心想:“诸葛亮平素谨慎持重,见我军前来,不可能毫无防备,城内必有伏兵引我中计!”于是不犯平阳城,绕走北山而去。

这一段在罗贯中手里“虚拟实境”,成了“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绘形绘影,诸葛亮有了更为传神的样貌。

后世说书人与舞台剧觉得应该为诸葛亮添把白羽扇,才能更彰显从容不迫的精神,便擅加了上去。“羽扇纶巾”从此成了诸葛亮的正字标记,也为“师爷”袭以为用。

三国人物的造型是古往今来最鲜活的。想到关羽,就想到重枣脸和青龙偃月刀。想到吕布,就想到方天画戟和赤兔马。想到张飞,就想到丈八蛇矛枪……个个人物的型都恰如其份,唯独诸葛亮和周瑜的“羽扇纶巾”却闹了双胞。

宋朝苏轼的《念奴娇》一诗提到周瑜:“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此诗流传甚广,周瑜的造型也就定了调。

但许多文献、演义和舞台剧,又说诸葛亮特有的造型就是“羽扇纶巾、八卦衣与鹤氅衫”,究竟这把羽毛扇是谁的象征符号?总得有个正主儿才是。

古籍《三才图会》讲“诸葛武侯尝服纶巾,执羽扇,指挥军事。”《张燕昌羽扇谱》讲“羽扇之制起于殷高宗。至三国时,诸葛亮拿白羽扇指挥三军。”另外《晋书》又提到两个人,说是晋朝的顾荣攻打陈敏时“挥以羽扇,其众溃散。”又谢万“从事中郎,着白纶巾,鹤氅裘。”

可见“羽扇纶巾”是三国与魏晋南北朝的时髦扮相,不管武将、儒将为显示从容不迫的临阵气度,衬托自己的大将之风,人手一扇、头载纶巾。虽然造型如一,却是高下有别的。

智慧悟语:成就的高低不是来自外在的争辩。

“内涵”来自于智慧和修为,非来自于满头珠翠!

21。绝世美女貂蝉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回“王司徒巧使连环计,董太师大闹凤仪亭”一手捧红了貂蝉,不但将她形容成国色天香的万人迷,而且是情义深重、胸怀家国的女人。

演义里,貂蝉是司徒王允府中的一位歌伎,王允视如亲生女儿。十六岁时,有天夜里,貂蝉长叹一声对着王允说:“妾蒙大人恩养,训习歌舞,优礼相待,妾虽粉身碎骨,莫报万一。近见大人两眉愁锁,必有家国大事……倘有用妾之处,万死不辞。”王允一听,叩头便拜,说国家确实是到了危急存亡之秋了,贼臣董卓想要篡位;文武百官又惧怕于他。董卓有一义子吕布,骁勇异常。我看二人都是好色之徒,我想用“连环计”:先将你嫁给吕布,再献给董卓;你从中设计离间,使他父子反目,再让吕布杀了董卓,以绝大恶。貂蝉说句:“妾万死不辞!”于是展开了连环计。

后来,貂蝉设计了一出后花园私会吕布,又故意让董卓在凤仪亭撞见的戏码,使父子二人因争风吃醋,终至兵戎相见,吕布杀了董卓。

由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流传甚广,再加上影视媒体摄制“吕布与貂蝉”的推波助澜,貂蝉一时成了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和西施、王昭君、杨贵妃并列中国四大美人。

但正史《三国志》有关貂蝉的刻划,其实只有短短数句:“董卓使吕布守中阁,布与卓侍婢私通,恐事发觉,心不自安。”陈寿的笔这么轻轻一点,连这个侍婢究竟姓啥名何都未提到,更别说有“连环计”之类的穿针引线、锣鼓喧天的情节了。

至于“貂蝉”二字,其实是汉朝的服制规定:诸武官冠上之饰“加黄金当珠,附蝉为饰,插以貂尾。”穿戴起来挺立威风,《宋史舆服志》称做“貂蝉冠”。

唐朝李长吉的《升庵外集》中有首吕将军歌:“槪龢}银盘摇白马,傅粉女郎大旗下。”诗中的“傅粉女郎”似乎指证貂蝉确有其人,只是名字与情节也都没着墨。

虚构的“貂蝉”能在中国历史凑上一段热闹,成为汉末拯救生民、安定政局的女间谍,说穿了,还不是那些好事的文人和剧作家利用“英雄难过美人关”的人性弱点,塑造出一个绝色偶像罢了。

智慧悟语:女人知道如何以美丽和温柔去影响男人,是生活中一种伟大的艺术。

男人能正确知道女人天使般的特质──爱与仁心,并且能抗拒美色的诱惑,则是一项有待完成的伟大工程。

22。董卓不得好死

董卓是拉开三国序幕的人物。

东汉末年,董卓以清君侧之名,率兵入京,尽诛宦官和太后,废了少帝弘农王,另立少主为汉献帝。此后,大权在握,胡作非为。

董卓是个乖张暴戾之人。有一次他派军队到阳城,适逢“春社”节日,百姓齐聚广场迎神赛会,庆祝五谷丰收。董卓为了掠取财物和妇女,竟将所有的村民全都杀光,又砍下他们的头颅悬于车下,把妇女分送兵士为婢妾。后来又嫌麻烦,干脆一把火将那些头胪全给烧了。回到洛阳之后,向文武百官谎称是破敌大胜归来。

董卓的凶残横行,终致引来更大的动乱,各路英雄起兵讨伐,后来被王允和吕布联手将他杀了。

《三国志》卷六,有段有趣的记载,说是董卓一死,天地立时日清月明。又因董卓长得肥胖,军士们便在他的尸身肚脐上挖洞,找了一根灯芯,点燃为灯,一共烧了六天才灭。百姓路过,就踢他的头、踹他的身,唾骂一番。

董卓不让人好生,百姓也不让他好死,可说是应了现世报。

历史上许多以暴治国的君主和董卓一样不得好死的,所在多有。

第一例:秦始皇本欲传位给长子扶苏,但小儿子胡亥为了夺位,竟趁他病重之时,以一根三寸铁钉从右耳钉入脑颅致死。

第二例:王莽被杀后,百姓将他的头悬于宛城街市,任人唾骂;舌头也被军士割下,分而食之。

第三例:隋炀帝晚年,自知作恶多端,常对着镜子说:“这么好的头颅,不知会被谁砍了?”于是准备了一缸毒酒,以为不时之需。但这缸毒酒并没用着,他后来还是被叛变的禁卫军以绢带勒死。宫人可怜他,用简单的床板草草埋葬,后来葬在雷塘。民间传说,隋炀帝的墓经常被雷击,可见上天对他的恨意有多深。

历史无情,一再以“不得好死”来嘲弄暴戾的君王。可叹的是,为求权势荣华,人们仍一再重蹈覆辙,不择手段、堕落腐化,到头来还是求一好死而不可得。

智慧悟语:心理学家佛洛依德曾说:“我们从来没有像有所钟爱的时候一样,对即将来到的痛苦有所防御。”

历史总是不厌其烦的将故事一再重述,问题是要去抗拒荣华和权势的腐化,谈何容易?

一个金碧辉煌的王朝,最终仍然带着极度的疲惫,走进历史的角落休息去了。是历史轮回的使然?还是人谋不臧的结局?

23。宫廷政变的老祖宗

唐朝开国皇帝李渊与窦皇后生有四子一女,三子元霸早死,长子李建成被封为太子,次子李世民封为秦王,四子李元吉封为齐王。

兄弟三人,李世民功劳最大,战功最多。高祖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