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必须调伏心,因为一切痛苦都是来自心。
菩提本自性,起心即是妄。净心在妄中,但正无三障。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迷时有世间可出,悟时无世间可出。平等法中,不见凡夫异于圣人。
你要处理你这颗心,也不能离开你现在所有的念头。
若肯当下休,便可当下了。
修行即是将执着的力量化为无的观念,透视它的无常性、无永恒性、因缘和合性。
拒绝烦恼的人,永远得不到菩提,逃避烦恼,就是逃避菩提,因为烦恼当下悟道,就是菩提。
当悲哀在我们耳畔低语,生命是我们难以忍受的重担时,我们需要勇气才能面对烦恼,将其转换成启发本性的动力。
痛苦与欢乐像黑暗与光明,相互交替,只有知道怎样使自己适应它们,并能聪明的逢凶化吉之人,才懂得怎样生活。
如果一个人远离尘嚣,到山中去过着幽寂的生活,那么,只不过是第二流的隐士,还是环境的奴隶。
所谓的'神通'——就是把内心的烦恼弄通。
一切诸法中皆有安乐性,只因我们不悟,而变为一切皆苦。
忧愁可用智慧观照,透过空性将其转为慈悲。
若你接受一切境界,境界就对你起不了作用。
若生死中有佛,便能无生死,若知生死即是涅槃,便无生死可厌。
但求息妄,莫更觅真。
具有灭一切苦的智识,才是绝对的圣智。
欲入如来圆觉妙地,当处发生,当处寂灭。
觉道不必将心求悟,但于一切烦恼处透得过,便是悟处。
一切障碍,即究竟觉,一切障碍,无不是觉。
大家都知道,生气是一种无知,又无济于事,可是又奈何不了它,正因为少'悟',放不下得失之故。
如果我们是有智慧的人,那么一切的烦恼都会带来觉悟,就连一切的小事,都能使我们感知其价值与意义。
凡夫转境不转心,圣人转心不转境。
菩萨以正觉为习惯,众生却以烦恼为习惯。
山不转路转,境不转心转。
世间人叫命运,修行人运命。
境无好坏,损益在人。
一个人不能够创造环境,就会被环境所创造。
走出痛苦的死巷,快乐就在转角处。
贫贱是苦境,能善处者自乐。
在你感受到烦恼的同时,便彰显了你的觉性,故说「烦恼即菩提」。
烦恼海出智慧珠,尘劳山长功德宝。
太阳升,黑暗灭;智慧出,烦恼除。
对问题一时的困惑,并不表示你将继续的误解下去。
通常人们并没有通彻领悟到这个真理——心灵的宁静是垂手可得的。
悟——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好天坏天都是你的感觉,其实晴朗、阴雨、刮风都是好天气;若有差别,那是气象台的事。
佛云「若能转物即同如来。」
邪正烦恼,同一性空,分别假相,妙心现影。
诸法不相到,当处解脱。
息念忘虑,佛自现前。
无明即是一切诸法得道之处。
迷现量则惑苦纷然;悟真性则空明廓彻。
生死本空,由悟方觉;涅槃本有,以迷罔知。
烦恼因心故有,无心恼何所居?
离境便无心,离心便无境,境能引心,心能变境。
常用大智慧(即观照般若)打破五蕴烦恼尘劳(即无始无明)。
妄念不是从佛性来,是从无始无明来的。返妄归真,由无生有,有归于无,皆是无始无明作用。
念起即觉,觉即照破;境来便扫,扫即放过。
除烦恼而趣涅槃,喻去形而觅影;离众生而求佛果,喻默声而求响。
问题本身就是答案。
烦恼即是菩提,净土生于泥粪;人来问我若为,不能共伊谈论。
有人跌落深井,不用绳子就可以救他上来,既然不用绳子要如何救呢?或者,谁在井里呢?
光明寂照遍河沙,凡圣含灵共我家。断除烦恼(妄想)重增病,趋向真如亦是邪。随分世缘无罣碍,涅槃生死等空华。
性所变,乃为情,憎爱交加理不清。须知想念即本智,觅水离冰佛岂成?
识得无明,顿息烦恼,正是自在当前的大觉之境。
诸佛解脱当于何求?当于一切众生心行中求。
生死百年花上露,悟迷一旦镜中头。
万法本空
在修行中,不试图去达到任何境地。你可以随你的意愿,日以继夜地精进修行,但是,如果心中依然有想攫获的欲望,你永远也达不到平静。
所有物件假以时日,会分解回归其基本元素,这是任何现象界的本然。
唯有当我们明了并经验到某些事物时,我们方能放下。
没有任何东西是属于任何人的!
在我们仍活着的时候,必须踏实地生活,不过到了最后,我们仍是无法保住任何我们尽其一生所追求到的事物。
只有智者能洞察世界本身所带来的痛苦。他们彻见了快乐与不快乐、美丽与丑恶,对他们而言,已没有什么是值得一看的了。
正确的修行是不执着一切。
前来扰乱你的事物纯粹是诱惑力的表演;无论如何表演,你必须做的只是观照,而不须要和它们一起表演。
当你死的时候,带不走任何的事物,因此,为什么要浪费时间希求任何东西呢?
当我们发现自己在紧抓住某些东西时,必须提醒自己别去理它。
彻见一切事物的无常与空性,你便可以结束痛苦了。
'空'就是佛法实践的目的,它是超越无止尽渴求与世俗快乐之轮转的方法。
野心的报酬是:一种小的势力,一种短暂的声望,最后躺进一个坟墓,留下一个凋谢的名字!
人想到死去一物无有,万念自然撇脱。
岂知树上花,委地不如蓬与麻;又如楼中梯,枯烂谁论高与低。
天地万物,皆是实相。
森罗万象,梦幻泡影。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一切人间的享乐都是空虚的。
试图在精神世界里得证什么,就跟想在物质世界里贪求某物是一样愚痴。
一切'行'的本质是无常和死灭的,但是我们却要捉住他们,背负他们,贪着他们,希望在不是真实的事物中发现真实。
当我们以绝对真理的角度来看一切事物时,我们只能看到元素:地、水、火、风;氧、氢;色、受、想、行、识等。我们只要仔细观察这些元素,就可以发现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空性。
一个人如果能够把一切都观成空,他就可以如如不动,这种智慧便是观照五蕴的真实性质,可以让我们完全放下不好的执着。
墓园里不就躺满了所谓不可或缺的人物吗?
在无常的变化中保持平静,在悲智双运中看到生命的究竟义。
当痛苦生起时,我们执着痛苦,于是便必得真的受苦。
一切事物到最后,不过只是生、灭罢了。
是身如掣电,类乾达婆城。云何于他人,数生于喜怒?
我们的生命是种种元素的集合体。我们利用世俗(世相)来说明事物,但,我们却反去执着世俗(世相),然后认为它们是真实的事物。
当快乐生起时,理解它们是空的;当不快乐生起时,视它们是非你所有的,会消逝离去。不要视你自己为他们的主人。
佛陀给予我们教导,为的是要协助我们认识身体的真相,使我们能够放下和舍弃我们的身体,可是,到最后,我们诵经却只求延寿,更增加了我们的愚痴。
身体依然追随它的本然——出生、成长,最后死亡;它们如此遵循自然的法律。希望能有其他可能的人,只会受苦而已。
我们常说必须提升和舍弃某些事物,但是,事实上没有东西可以提升,没有东西可以舍弃啊!
如果我们真的看到事物本然的样子,我们的心便会放弃了对它们的执着。
聪明人比比皆是,然而却没有人找到世间绝对的快乐,如果我们能将觉醒放在世间一切皆无实体的真理上,那么,我们也许真的能寻得究竟的喜悦。
如果太爱惜这个肉体,就无法解脱。
善照诸幻,似镜无痕,分别诸法,而得不动。
摩诃般若,以毕竟空,了无所得。
了达万法,缘生性空,本自无生,本自无灭,法法皆假,不住执滞。
了一切法,悉从缘生,于缘生中,无有少法,而实积聚。
万法本虚,从心见实,六尘本寂,凡夫妄执。
了幻非实。
世出世间,染净诸法,由诸法集,幻化而有,依幻立名,皆无自性。
见闻如翳,三界空华,知是空华,即无轮转。
但得无心,境自不现。
了境性空,其心自寂。
境本自空,何须坏相?
身心世界,因缘假合,空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