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历代职官辞典-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边备等,主官为枢密使,次为知枢密院事、同知枢密院事、枢密副使、签书枢密院事、中签书枢密院事。辽有北枢密院,相当于兵部;有南枢密院,相当于吏部;又有掌汉地兵马的汉人枢密院。金以枢密院掌武备机密,有枢密使、副使。元以枢密院掌兵甲机密,并有掌地方军务的行枢密院,后并归行省。明不设枢密院。

枢密院编修司
  宋官署名。属枢密院。随事置编修官,无定员,如以本院官兼任,即无编修官官衔。熙宁三年(1070),编修《经武要略》,兼删定诸房例册,则枢密院都承旨与副承旨管干。绍圣四年(1097),编修刑部、军马司事,命枢密院都承旨与副承旨兼领。政和七年(1117),编修《北边条例》,又另置,详覆官。

枢密直学士
  官名。后唐始置。宋沿置。与文明殿(观文殿)学士并掌待从,备顾问应对,地位次于翰林学士。政和四年(1114),改称述古殿直学士。

枢铭
  西夏官名。宋仁宗嘉祐七年(1062),有靳允中者,曾以副首领枢铭之官,与大首领“祖儒”嵬名聿正同为使臣入宋。

枢相
  五代后唐时,枢密使有人兼宰相。宋称宰相兼枢密使者为枢相。清通称大学士之任军机大臣者为枢相。

枢直
  宋枢密直学士的简称。

述古殿直学士
  官名。宋承唐制,置枢密直学士,掌侍从,备顾问。政和四年(1114),改述古殿直学士,品秩侍遇不变,建炎二年(1128)复旧。

肃和郎
  金教坊散官名。章宗明昌三年(1192)置,从六品上,元废。

肃政大夫
  唐官名。武则天时由御史大夫改置,分左右二人,中宗时复原名,但极有左右二人。睿宗时废右大夫,照旧制设一人。参见“肃政台”。

肃政廉访司
  元官署名。掌监察百官。元初于北方置提刑按察司四道,陆续增置至二十二道,遍于全国,并于至元二十八年(1291)改称肃政廉访司。其中内八道属御史台,江南十道属江南行御史台,陕西四道属陕西行御史台。每道置廉访使、副使、佥事等官。

肃政台
  官署名。唐光宅元年(684),改御史台为左肃政台,并增置右肃政台。台官称肃政大夫。左台知百司(即监察中央各官署)、监军旅;右台察州县,省风俗。不久又命左台兼察州县。神龙元年(705),复御史台原名,仍保留左右二台。太极元年(712),废右台,左台亦去“左”字。

肃政厅
  官署名。民国三年(1914),北洋政府始设,执行监察与检察任务,为平政院的一部分,但独立行使职权。设都肃政史一人,由大总统任命;肃政史十六人,由政政院院长、大理院院长、各部总长等密荐,由大总统任命,其资格须担任荐任行政官三年以上或司法职务两年以上,在职期间不得参加政治结社,不得任议员、律师及商业执事人。肃政史对国务卿、总长有违法行为者,各级官吏有违宪、违法、行贿、受贿、滥用威权等行为者,均得纠弹;对人民的陈诉,得依法向平政院提出行政诉讼,并监视裁决的执行。五年六月裁撤。

肃政中丞
  唐官名。武则天时由御史中丞改置,并分设左右二人。中宗时复中丞原名,而仍有左右二人,睿宗时照旧制只设一人。

图画署
  金官署名。属少府监。掌图画缕金匠。有令、丞、直长。明昌七年(1196)并入祗应司。

图记
  印信的一种。清制,边疆地区领队大臣、八旗佐领、各省协领等官所用印信称图记,铜质、直纽。私人印章亦称图记,质地、形状各有不同。

图撒拉克齐
  官爵名。蒙古语音译。亦作“图萨鲁克齐”。即“协理台吉”。清除蒙古各旗外,又于南疆设协理图撒拉克齐二人,为总理回务扎萨克郡王之副,封爵世袭。

拖沙喇哈番
  清爵名。汉称旧为外所千总。顺治四年(1647),定名为“拖沙喇哈番”。乾隆元年(1736),定汉字为云骑尉,满文如旧。

驼坊
  宋官署名。属群牧司。掌牧养骆驼。

委任官
  官类名。民国普通文官(与高等文官相对),由所属长官委用。各部的科员、县的科长、司法机关的书记官等,一般均系委任官。

武备寺
  元官署名。掌制造、修理兵器。至元五年(1268),始置军器监,二十年置卫尉院,改军器监为武备监,属卫尉院,次年改监为寺,与卫尉院并立,大德十一年(1307)升为院,至大四年(1311)复为寺。有卿、少卿、同判等主管官员及辨验弓官、辨验筋角翎毛等官。

武备院
  清官署名。内务府所属三院之一。原名鞍楼,顺治十一年(1654)改名兵仗局,十八年(1661)改名武备院。掌官廷所用兵器、鞍辔、甲胄、被具等。有兼管事务大臣,无定员,卿二人,正三品。所属北鞍库掌皇帝所用鞍辔、伞盖、幄幕等。南鞍库掌官用鞍辔、皮张、雨缨、绦等,甲库掌盔甲、刀仗、旗纛、器械等。毡库掌弓箭、靴鞋、毡片等。

武伯
  官名。北周以武伯为禁卫军六率之长,设左右武伯中大夫各一人、秩正五命,左右小武伯下大夫各二人、正四命,左右小武伯上士、正三命。

武部
  唐官署名。玄宗天宝十一载(752),改兵部称武部。肃宗至德二载(757),收复两京后,复原名。

武藏中大夫
  官名。北周依《周礼》置六官,其夏官府有武藏中大夫,正五命,副职为小武藏下大夫。《唐六典》、《通典》谓武藏中大夫相当于库部郎中。按《周礼》夏官无武藏之名,以司甲下大夫统司兵、司戈盾,以司弓矢下大夫统缮人(管王的弓箭之官)、廪人(监督管理制造弓箭的工匠之官)。北周合两官为一,使为司袍袄、司弓矢、司甲、司稍、司刀盾各官之长。这五种官各置中士、下士。

武德大夫
  见“武功大夫”。

武德将军
  武散官名。金始置,正六品。元升正五品。明正五品先授武德将军,次升武节将军。

武德郎
  宋阶官名。徽宗政和(1111-1117)中,定武臣官阶五十阶,第三十六阶为武德郎,以代旧官宫苑、左右骐骥、内藏库副使。

武德骑尉
  清武散官名。正五品。

武功大夫
  宋阶官名。徽宗政和(1111-1117)中,定武臣官阶五十三阶,以第二十七阶武功大夫,以代旧官皇城使,第二十八阶武德大夫代旧官宫苑、左右骐骥、内藏库使,第二十九阶武显大夫代旧官左藏库、东西作坊使,第三十阶武节大夫代旧官庄宅、六宅、文思使,第三十一阶武略大夫代旧官内园、洛苑、如京、崇仪使,第三十二阶武经大夫代旧官西京左藏库使,第三十阶武义大夫代旧官西京作坊、东西染院、礼宾使,第三十四阶武翼大夫代旧官供备库使。绍兴(1131-1162)时,改定武官官阶,“大夫”一律移到“郎”前,改武功大夫为第十五阶,武德大夫为第十六阶,武显大夫为第十七阶,武节大夫为第十八阶,武略大夫为第十九阶,武经大夫为第二十阶,武义大夫为第二十一阶,武翼大夫为第二十二阶。

武功将军
  清武散官名。从二品。

武功爵
  汉武帝为奖励军功创立的制度。分十一级,即:一、造土,二、闲舆卫,三,良士,四、元戎土,五、官首,六、秉铎,七、千夫,八、乐卿,九、执戎,十、政戾庶长,十一、军卫。见《汉书·食货志》颜师古注引臣瓒说。《食货志》谓乐卿以下可买,借以筹集军费。以上只用以奖军功。志文未言级数,师古引臣瓒说后谓级数应不止十一。武功爵创立于元朔六年(前123),与原有的二十等爵并行,旋废。

武功郎
  宋阶官名。徽宗政和(1111-1117)中,定武臣官阶五十三阶,第三十五阶为武功郎,以代旧官皇城副使。

武归
  北魏官名。天赐元年(404),罢尚书省三十六曹,置武归、修勤二官,分主尚书省事务。武归当于郎中,修勤当于令史。后复置仆射、左右丞及诸曹尚书,废武归、修勤。

武节大夫
  见“武功大夫”。

武节将军
  武散官名。金始置,正六品,元升正五品。明正五品初授武德将军,升授武节将军。

武节郎
  宋阶官名。徽宗政和(1111-1117)中,定武臣官阶五十三阶,第三十八阶为武节郎,以代旧官庄宅、六宅、文思副使。

武经大夫
  见“武功大夫”。

武经郎
  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