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做着做着睡着了,在看朱棣那明明摆着幸灾乐祸劫后余生的表情,嘴上还非要痛诉朱高炽昨晚的恶略行径的样子,朱高炽就觉得自己的头顶有一把三昧真火在熊熊燃烧。
好在临出发前朱棣拉过朱高炽在他耳旁轻轻的说,等他回来就把这一次补给他,朱高炽听后这才脸色稍齐转怒为喜。心情一好朱高炽才想起之前一直想跟朱棣说的事,他告诉朱棣要防备两个人,一个叫盛庸一个叫铁铉,并且叮嘱朱棣一定不要轻信这两个人,这两个可都不是什么等闲之辈。
见朱棣满口答应了,朱高炽才放心的带人启程回北平。
白沟河一战李景隆逃得仓皇,留下不少兵丁被俘投降,所以朱高炽回北平朱棣让他带了三万之前的北平老班底,这些人都是家在北平的士兵,朱棣比较放心。
回北平的路上朱高炽基本没遇上什么大股的正规军阻拦,所以路途还算比较顺利,开战前些年朱高炽跟火器营总旗黎莽研制打造了不少火器,而这些火器的制造点就在之前剿灭的那帮山匪的隐蔽山寨里,经过几年的储备那里的火器数量相当可观。
由于战事吃紧,朱高炽回到北平后并未多做停留,只交代朱高煦和朱高燧照顾好徐冉英,守好北平城等他们回来。
在往回赶的时候,途中朱高炽接到了朱棣已经带人追着李景隆打到了济南,而此时驻守济南城的正是朱高炽走时叮嘱朱棣小心应对的盛庸与铁铉。
历史上朱棣在这济南城下吃了几次败仗,朱高炽一早就知道,之所以没有阻止朱棣去攻打济南,是因为他没有什么拿得出的理由劝说朱棣放弃这在他人眼中已经摇摇欲坠的济南城,而此时的济南对于朱棣来说也确实很重要,济南是一个进可攻南京,退可守北平的重要据点,拿下济南城那么就离攻破南京就不远了。
为难的是朱高炽没有什么好的说法,他总不能跟朱棣和他的那些大将们说,我是从几百年后穿越来的,这一战你们势必不可能打赢,还是早点撤兵吧!
此时的朱棣与朱允炆的实力悬殊还是非常巨大的,不阻止朱棣去济南碰壁,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盛庸与铁铉的两次捷报让朱允炆看到了希望。
由于朱元璋的原因此时朝中能与朱棣对抗的人少之又少,所以在接下来将近两年的时间里,朱允炆将朝中大量的人力物力派往前线支持盛庸平定叛乱,几年的战乱让朱允炆的视线都集中在了其他地方,所以长期下来至使朝中守卫空虚,才让朱棣抓住了机遇,攻克了南京直捣黄龙。
这样的时机不是在一天两天内形成的,而朱棣派兵攻打济南城大败就是一个契机,如果因为自己的插手让这个契机消失,朱高炽不知道朱棣的造反之路是否会因此改变,朱高炽真的不敢拿这个契机开玩笑,所以他在德州攻破后就借机回了北平。
83章
德州城;朱高炽启程回北平后,朱棣接到消息李景隆带着他手底下十几万人往济南方向跑去了;此时济南府守卫空虚,正是一个趁虚而入的好机会。
“王爷,济南是个好地方;进可攻退可守;这是个好机会!”张玉思索片刻后觉得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机会。
朱棣听后没有立刻做出回应,他转向一旁的道衍:“军师觉得如何?”
“王爷我们过去的根基在北平,现在深入腹地如果拿下济南城即可无后顾之忧;现在济南的守卫松散;能拿的出手的也就是李景隆的十几万人,他现在应该十分畏惧王爷的威名,如无意外济南唾手可得。”
是啊如无意外;现在的济南就像那柔弱的花任人采摘,但世事难料继平安之后朱棣最大的对手出现了,这也是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家伙,朱棣将从这里开始与盛庸开使长大两年的拉锯战。
“既然如此,传本王令明天一早大军向济南方向进发,围剿李景隆剩余残兵拿下济南!”
朱棣率兵在即将达济南城的时候,遇到了李景隆的部队,而此时已经对朱棣怕到骨子里的李景隆望风而逃,这次他又是故技重施包袱款款的自己跑了,他手底下的那十几万人马再一次全部送给了朱棣。
当朱棣带着又进一步壮大的队伍一鼓作气赶到济南的时候,盛庸与铁铉这两个好搭档也已经胜利会师,铁铉原是山东参政,一直在给李景隆的部队运送粮饷,算是李景隆的后勤部长,当李景隆战败后,铁铉一路收编了那些被打散四处奔逃的士兵,将他们一一整编后趁朱棣还没到达济南之前,先一步与盛庸回合了。
历史证明孤城并一定意味着柔弱娇软易推倒,四两拨千斤也不是只有耿文炳与朱高炽两人会用,事实上盛庸也是个中好手。
朱棣率军抵达济南后,立刻对济南城采取了强攻,张玉朱能齐虎等大将连番带人攻城数日未果,此时的济南城就像一个病娇瘦弱攻一样,每次都让人感觉快要断气了,却在最后顽强的活了过来,并且xx功能依旧十分强大,不时的还能反击一下。
济南久攻不破,朱棣的一个手下给他出了一个注意,给盛庸和铁铉送个消息,就说我们打算决堤放水淹了济南城,然后给他们半天的时间最为考虑。
盛庸等人固守在济南城里,铁铉之前的到来给他们送去了大量的粮草,所以他们根本是有恃无恐一点也不愁。朱棣不想决堤真淹了济南,不过吓唬一下也好,实在不行在想其他的办法。
这样一封威胁的信很快就被送到了盛庸与铁铉的面前,在他们看来朱棣连起兵造反这样的事都干得出来,那放水淹了济南也不是不可能,到了这个份上他们两个死不死的没有关系,但是济南城的百姓何其无辜?
当天下午朱棣接到了一千多降兵,和他们同时送来的铁铉与盛庸联名的降书。降书内容及其庄重严肃言辞恳切,中心意旨就是投降可以,但是他们不敢相信城门打开后朱棣会不会屠城,他们对朱棣的人品持怀疑态度,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朱棣你既然想要让我们投降就必须拿出点诚意来,今天下午若你敢独自一人前来受降,我们便相信你会厚待济南城的百姓,事后我们二人任凭你处置。
再精明的人也有犯糊涂的时候,当时做的时候没觉得,但事后总会想我当时怎么那么傻逼,明明这事放到平时怎么想都不可能会去做的,当时肯定是被穿越了不然不会干出这么傻的事。
就像前几天一向自诩精明干练的我,就被骗了几百块大洋,我就觉得当时我肯定脑抽了,如此漏洞百出的骗局我居然信了。
于是朱棣同志也干了这样一件事后万分唾弃自己的事,他同意了盛庸和铁铉的要求,从来都是精明狡诈无比的朱棣就像被人洗脑了一样同意了!
最后喜闻乐见的朱棣同志被骗了,当他来到城门下刚刚打算催马进到济南城的时候,城门楼上放铁板的兄弟手抖放早了没抓到朱棣,反倒把他激怒了。
逃回大本营的朱棣在没有朱高炽降火的情况下,心情十分糟糕,他决定直接用大炮哄城门,盛庸那里可没有改良过后的大炮和精准的射手,所以朱棣可以毫无顾忌的对着城门炮轰,朱棣现在手里的炮弹已经不多了,但是炮轰城门应该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之所以先前没一上来就拿大炮轰,一是因为朱棣根本就没觉得济南城会有这么棘手难攻,二是因为在朱棣的思维力一直都是相信自己的精骑多过于火器,虽然现在有所改观,但是火器这一项还没有在朱棣脑中形成根深蒂固的观念,所以他才在一开始的时候没想起来。
经典的一幕来了,当朱棣的大炮对准济南城的时候,城墙上噼里啪啦的甩出无数用绳子拴好的木牌来,其中悬在城门下的那块面积最大,上写八个大字:太祖高皇帝之灵位。
甭管这些木牌有多粗制滥造,但那八个字就能让朱棣不敢轻举妄动,个人认为盛庸的这个计策比朱高炽往墙上浇水还要经典,朱高炽的冰墙李景隆还可以让士兵去爬一爬,济南的这面城墙朱棣想过去,就只能与当时的李景隆大兄弟一样坐飞机了。
朱棣在济南耗费了太长时间,他也没有那个实力围困济南等待他们粮草断进,攻又攻不破耗又耗不起,所以朱棣只得暂时退兵,而让朱棣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盛庸竟然敢带着他那为数不多的人悄悄跟在他身后偷袭了朱棣,并且一举收复了德州。
这样一来没有了德州城这个根据地,朱棣只好带着人班师了北平,并且在路上碰到了朱高炽等人。
见面后朱高炽只安慰了朱棣一句话:“父王,你不是神!你只是一个凡人,没有人能够一直长胜不败!”
朱棣皱着眉头斜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