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管好你的嘴-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实在有些牵强,因为忠言是不能当做药汤从人的嘴巴往肚子里灌的。
  忠言不能和药类比。药是治身体病症的,苦药可以药到病除;而忠言主治的是人的心理病症,正常人的心理不爱接受逆耳的忠言。如果实在要说忠言是药,那么这种药也是顺耳的比逆耳的更具治愈能力。人心总是因为多听逆耳之言而更加脆弱,只有顺耳之言才能鼓起人们发奋的斗志。
  如果忠言必逆耳的话,那么我就要问了:中国古代又有哪个君王是因为听从了逆耳的忠言而成为一代明君的呢?是秦朝始皇,汉代武帝,还是蜀国刘备?又有哪个君臣是因为勇于向君王献逆耳忠言而受到重用的呢?是屈原,吕不韦,还是岳飞?既然古代并没有给我们留下什么忠言逆耳的成功经典,恰恰不乏因为向君王献逆耳忠言而丢失小命者,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为那些“割耳朵”的话不分青红皂白地一概认做忠言呢?即使忠言逆耳成立,那么,好言相劝又能叫什么呢?
  经验和事实告诉人们,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好心人愿意把对他人的劝语故意说得像割人耳朵般难听,即使是家长对小孩的教育,也并非只有以骂来解决问题。诚如一个作家所言,察纳忠言,固然是应有的雅量,但不上道的忠言,还是不听为好!当然,逆耳的忠言不是没有,但它只是整个“忠言系”当中一个小小的部分,而且献言者大多数还带着情绪或仅仅是为自己找一种悖论的借口;更多的有效的忠言,还是来自友好与善意的诱导。所以,逆耳的忠言并不是最好的忠言。
  无论你面对的是朋友,是同事,是亲人,还是一般熟人,只要你是真的有意向对方献上忠言,那么就请你先把自己的情绪调整好,把嘴管好。做到这一点,你所献的忠言就一定不逆耳。
  除此之外,在什么场合提出忠言也很重要。一般而言,有意献言者最好事先安排“一对一”的形式,以避开他人耳目,引发不必要的传言,伤害对方的自尊心。


………………………………………
别轻易滥用口头禅(1)
………………………………………


  口头禅是常挂嘴边的话语。人人都有口头禅,它是一种语言,也是一种习惯。习惯是平常日积月累而养成的。口头禅一旦形成,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搀在平常说话的语流里。
  口头禅一般分两类:一类是职业用语经过缩略而俗成的惯用词;另一类则完全属于社会流行用语。
  职业惯用语用于职场中,只要对话者双方能心领神会,则无可厚非,但若是主客双方非同一职业,就不可烂用本职业惯用语当口头禅了。尤其是服务行业,内部员工就常用惯用语对话,冷不丁没管好自己的嘴,也将行业惯用语当做口头禅与客人去说,那就很可能要闹出笑话来。
  就拿民用航空业来说,飞机在着陆之前,乘务员必须进行安全检查的同时,把一切留在飞机上的机供品,包括饮料、用具用封条封好,保存。于是某某物品“封了吗”与“封了”就成了乘务员之间交流的行话。
  偏偏有“不明事理”的乘客睡眼惺忪地向乘务员要杯可乐之类,若是乘务员脱口而出:“啊,可乐?我们都封了!”乘客会做什么反应?要是逢得有喜欢“搞笑”的乘客,很有可能就会趁机大智若愚地惊呼:“什么,我要杯可乐你们就都疯了?”这就像乘务员在给客人送餐时,用自己的行话毕恭毕敬地一个个问过去:“要吃鱼饭还是鸡饭?”要是逢得“要吃人吃的饭”的乘客,这么一咬文嚼字,岂不又成幽默的段子了?
  由此可见,职业行话是不能被当做口头禅随便使用的,否则就很容易造成有意无意的别解。
  使用社会流行用语做自己的口头禅的语式就比较宽泛,然而口头禅有讨人喜欢的,但也有讨人嫌的。讨人喜欢的口头禅大抵会被视为一种美,因而被人接受。比如较为礼貌的“对不起”“我试试看”“有请”等,体现出一个人的说话素养和文化气质,没有人不乐意接受。但讨人嫌的口头禅就不一样了。比如满口污言秽语,开口便是国骂、乡骂、地骂等口头禅的人,自然让人觉得粗鲁无教养;比如说话时喜欢插几句摆老资格的“说句大实话”“我以前……”“想当初,老子……”;再比如逢友张口闭口总说他人“真没劲”“真无聊”“真讨厌”……这些讨人嫌的口头禅或多或少地都有损自己的形象。还有更糟糕的口头禅,就是轻诺式的口头禅。比如一些并没有什么真本事的人,逢人逢事便以“有事找我”“没问题”之类,都有可能既误人也误事。
  我曾经有个助手,人不坏,就是性格特别的“面”,凡事交代他去做,他都会不假思索地给你来一句“没问题”;即使一些有难度的事,他在领任务的同时,也是“没问题”,结果呢?经过一段时间证明,他是我手下办事最容易出问题的人。
  “没问题”这句口头禅本身就有问题!不管他有意还是无意,客观上都起到了对事不负责任的效果。任何一件事情在办理过程中,或多或少地都会出现这样那样可预知或不可预知的问题,在对接受的任务做出利弊分析之前,就“很痛快”地来个“没问题”的口头禅,实际上就是对布置任务者的一种口头应付。口头应付完了并不等于事办完了,接下去你要为自己的“没问题”的允诺付诸行动,可是一旦接触到实际,问题出现了,你怎么办?我的那个“没问题”的下属于是就不知所措,结果屡屡给我误事,甚至还给我误过大事。经过几次教训后,现在他终于不敢再轻易妄用“没问题”这个口头禅了。
  讨人嫌的口头禅甚至会阻碍正常的人际社交。不过这类口头禅只要没有成为顽疾,还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予以改正的。有个女孩初到一个公司搞公关工作,刚开始大家都很喜欢她,可是没多久,她的这种“待遇”便发生了变化:很少有人再愿意和她交往,这让她很苦恼,有一种被人摒于圈外的落寞。后来,一个难得的朋友帮她解开了疙瘩:“就是你那几句讨人嫌的口头禅,才导致人家不愿与你相处。”这个女孩终于明白过来了,原来口头禅对一个人社交生活带来的影响竟是如此之大!于是她下决心对自己过去常挂于嘴边的口头禅进行一番疏理,比如每当别人说起某件新闻时,她把“我不信”改成了“真的?”;比如大家在评论某个人时,她把原来的“讨厌死了”改成了“我和他只是有些分歧”……经过一段时间历练,果然见效,大家又很乐意和她交往了。
  同样是口头禅,表达的是同一种意思,为什么二者前后所带来的结果竟是如此不同呢?我认为是角色和态度起了决定作用。
  先说角色。口头禅能反映一个人的语言与他的社会角色是否相称。像前面提到的把国骂、乡骂、地骂当做口头禅者,我不用说,谁都可以想像得出来,在什么样的地方、什么样的群体当中出现得最多。我想,如果一个大学教授当着众人的面也将如此痞言痞语的口头禅挂在嘴边,一定会让他的学生误以为这是地震的前兆。为什么呢?因为他的语言和社会所赐予他的角色定位出现了脱钩。那个女孩子前一个口头禅“我不信”显然不符合社会对一个职业公关者的角色要求,而经她自我调整,变成疑问式的“真的?”这就和她的角色定位靠谱了。
  再说态度。一句口头禅,可能就是一个故事的开头。前面提到的我那个逢事均以“没问题”为口头禅的助手,既说明他容易用嘴轻诺,也说明他对所接受的任务在态度上并不认真。而改“我不信”为“真的?”那个女孩后来能让人喜欢,关键就在于她对人的态度发生了变化。“真的?”,很可爱,也很天真,重要的是因此她获得了亲和力。


………………………………………
别轻易滥用口头禅(2)
………………………………………


  由此可见,要想使自己成为受欢迎的人,在铸就自己相应的语言能力的同时,历练好口头禅这一环真的不容忽视。


………………………………………
好口才未必能成就沟通
………………………………………


  现在有许多人谈论好口才时乐此不疲,认为在这个社会上,做得好不如说得好,因为人们做了太多的好事他人未必会知道,只要能说会道,能侃,什么事都用嘴表达到极致,凡事就能达到话半功倍的效果。当然,这种说法不是没有根据:烛之武退秦师靠的是口才;春秋时的毛遂自荐使楚,迫使楚王歃血为盟靠的是口才;晏子游说秦国时让耻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